考點6 遺傳的基本規律
1.遺傳的基本規律
(1)孟德爾遺傳實驗成功的原因
①選取了合適的實驗材料——豌豆。
②在數據分析中應用數學統計分析法,便於找出規律。
③運用了從簡單到複雜,先易後難的科學思維方式。
④成功地應用了「假說—演繹」的方法。
(2)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
①兩大定律比較
比較項目
分離定律
自由組合定律
基因位置
一對等位基因
兩對或兩對以上等位基因(分別位於非同源染色體上)
遺傳實質
F1產生配子時,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
F1產生配子時,等位基因彼此分離,位於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組合
時間
均發生於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後期
②具有兩對相對性狀的雙雜合子(YyRr)自交子代狀況分析:子代共16種組合,9種基因型,Y_R_Y_rryyR_yyrr的比例為9331。
2.基因與性狀的關係
(1)基因控制性狀的兩條途徑
①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性狀。
②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2)基因與性狀的關係並不都是簡單的線性關係。
3.伴性遺傳
(1)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特點:女患者的父親和所有兒子都患病;男性患者多於女性患者;交叉遺傳;一般為隔代遺傳。
(2)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特點:男患者的母親和所有女兒都患病;女性患者多於男性患者。
(3)伴Y染色體遺傳特點:僅在男性個體中遺傳;男傳男。
4.人類遺傳病
(1)人類遺傳病包括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2)單基因遺傳病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而不是受一個基因控制;多基因遺傳病受多對等位基因控制。
(3)如何判斷控制生物性狀的基因是在常染色體上還是在X染色體上?選隱性個體作母本,顯性個體作父本雜交,如果後代中雌性全表現顯性,雄性全表現隱性,則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否則基因位於常染色體上。
(4)人類基因組計劃主要測定人類基因組中DNA序列,包括22+X+Y共24條染色體。
考點7 變異、育種與進化
1.基因重組
(1)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組(發生於減數第一次分裂後期)。
(2)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導致同一條染色體上的基因產生重組(發生於四分體時期)。
(3)基因重組是通過有性生殖過程實現的,其結果是導致生物性狀的多樣性,為動植物育種和生物進化提供豐富的物質基礎。
2.基因突變
(1)特點:普遍性、隨機性、不定向性、低頻性和多害少利等。
(2)意義:基因突變是新基因產生的途徑;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提供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
3.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數目變異
(1)染色體結構變異類型有:缺失、重複、倒位和易位。
(2)染色體數目變異
①染色體組:細胞中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在形態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協調,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長、發育、遺傳和變異,這樣的一組染色體,叫作一個染色體組。
②二倍體、多倍體、單倍體的界定:可依據發育起點界定二倍體、多倍體與單倍體——起點為「受精卵」時依據「染色體組數」確認二倍體、多倍體,起點為「配子」時,直接認定為單倍體。
4.生物育種的原理
(1)誘變育種——基因突變。
(2)單倍體育種——染色體數目變異。
(3)多倍體育種——染色體數目變異。
(4)雜交育種——基因重組。
(5)基因工程育種——基因重組。
5.單倍體育種的優點是能明顯縮短育種年限。
6.秋水仙素誘導染色體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
7.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1)生物進化的單位是種群,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
(2)引發種群基因頻率發生變動的五大因素:突變、基因遷移、遺傳漂變、非隨機交配、自然選擇。
(3)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標誌。
8.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1)共同進化: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即共同進化。
(2)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