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縫紉機當畫桌 55歲農婦為畫「痴狂」

2021-01-08 浙江日報

煮飯做菜、下地幹活、帶子女帶孩子……這大概是大部分人能想像到的,年過50歲農村婦女生活的全部。

但你們想像的,絕不是張杏芬生活的模樣。

今年55歲的張杏芬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學歷不高,一輩子都奉獻給了家庭和孩子,但到了含飴弄孫的年齡,她卻過出了不一樣的精彩生活。她說,只要想做喜歡的事,不論什麼年紀,都不嫌晚。

把縫紉機當畫桌 一支水筆畫出精美畫作

這是一幢很普通的農村小樓房,有一個簡單的農家小院,屋前種滿了花花草草、蔬菜和果樹。走進張杏芬家不大的廳堂,牆上貼滿了精緻的繪畫作品。這些作品不是名家繪製,也不是買來的,這些畫作的作者就是張杏芬,如果不是親眼目睹,很難想像這些精美的作品出自一名農村婦女之手。

和很多農村家庭不同,張杏芬家靠窗擺放著的「桌子」並不是用來放生活物品或者吃飯用的。所謂的「桌子」,其實是兩臺已經微微生鏽的縫紉機,邊上堆著零碎的布料,再仔細一看,這堆布料裡還有一支黑色水筆和一張平整的白紙,這是張杏芬的工作檯,也是她畫畫的「桌子」,上面放著她全部的畫具。

「生活就要過成想要的樣子,才能有滋有味!」張杏芬說,她每天幹完家務活後,就會坐在「桌子」前,拿起筆,在鋪好的白紙上開始她的創作。

在她家廳堂牆面上掛著許多畫作,有用相框簡單裝裱的,也有直接就把畫紙貼在牆上的。「這張是我隨便想的,這張是過年看春晚時畫的……」介紹起牆上貼著的得意之作,張杏芬每張都能說出些名堂來。

在張杏芬的畫作裡,有用幾筆線條簡單勾勒出來的老虎,有各種形狀組合而成的複雜花樣,也有造型裝飾各異的人物……細數之下,不大的屋子裡,僅牆面上貼的畫就有五十多張,每張畫都能看出作者一筆一划認真地表達著生活及思想中的各種主題,也能感受她在作品上傾注的精力和花費的時間。

曾為生活放棄愛好 如今繼續繪畫夢

「從小我就喜歡畫畫,可惜那時家裡條件不好,書都沒有念完,更不用說學畫畫了。」提起小時候的繪畫夢,張杏芬直到現在依舊感到有些遺憾。

張杏芬上學時成績並不出眾,唯獨對畫畫情有獨鍾,下課時在本子上塗上幾筆是她最開心的事。但由於家庭條件的關係,張杏芬到初二時就不得不放棄學業,回家幫著務農。

1981年,張杏芬到了可以進廠工作的年紀,便來到一家廠裡做手套,這一做就是三十多年。「後來忙著結婚生子,又要帶小孩,畫畫連想都不敢想了。」張杏芬說,到了孩子十幾歲的時候,為了方便照顧孩子和家庭,張杏芬乾脆辭了廠裡的工作,自己在家接活做。直到如今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兩個孩子都成家立業了,張杏芬也到了含飴弄孫的年齡,這才有時間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

去年12月,零零散散接來做手套的活少了,每天做完家務後張杏芬還有大把的空餘時間。「別人這個年紀想的都是幹活賺錢,我就想些奇奇怪怪的事。」張杏芬笑著說。她口中「奇奇怪怪的事」,就是年輕時未完成的愛好畫畫。

說畫就畫,在網上搜索了些好看的作品後,張杏芬拿起筆,照著手機上的圖,在紙上像模像樣地畫了起來。這裡畫一條曲線,那裡畫一個圓……畫著畫著,張杏芬就感到一直盯著手機看,眼睛有些眼花繚亂。「我想著,照抄別人的也不行,乾脆畫完輪廓就把手機關了,裡面的圖案自己想。」張杏芬的想像力很強,想到哪就畫到哪,自己的思路也隨著畫筆的划動越來越開闊,那種認真專注的勁頭,真有幾分畫家的模樣。從去年12月到今年1月,短短兩個月時間,張杏芬就畫了50多張畫。

過完畫癮又扮庭院 「瘋狂」舉動卻讓人點讚

張杏芬是個閒不住的人,過了把畫畫的癮後,看到朋友家裡種了不少花,院子打理得越來越好看,不禁眼前一亮,心生羨慕。回家後,她看著自家院裡前兩年種下的幾株零星的花苗,又動起了新的心思。

「種花像是一種『病』,是會傳染的,要麼不種,要種就把整個院子都種滿。」就這樣,愛上種花的張杏芬開始打造起了自家院子。這個想法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女兒特地從網上購買了幾十盆花,張杏芬又從自己的各位老姐妹處搜羅了不少花苗回來扦插,月季、茉莉、多肉、荷花、向日葵……張杏芬院子裡的花越來越多,現在每天穿梭在花叢中澆水、修剪,忙得不亦樂乎。

像張杏芬這個年紀,不僅忙著種花,還忙著畫畫的人,村民說村裡找不出第二人。「我想著,年紀越來越大,總得趁現在『瘋狂一把』。」張杏芬笑著說,她的「瘋狂」舉動還引來了不少鄰居上門,有看畫的,也有看花的,親眼目睹後,大家都由衷地發出了讚嘆聲。

「畫畫、種花,都不衝突,都是扮靚生活的好東西。」說到現在的日常生活,張杏芬仿佛總有說不完的話,她的臉上露出的全是這些「瘋狂」的愛好給她的幸福與滿足。她有個新想法,接下去,還要把種的花,畫到她的畫作中。」

相關焦點

  • 農婦模仿大師畫桃花,200元一幅卻能以假亂真,專家:褻瀆藝術
    本期要為大家講述的這位藝術家,她卻是一名農婦。卓越的藝術天賦讓她在30天內速成繪畫技藝,可惜她懂得畫作,卻永遠無法懂得漂亮的畫作卻為何不能稱之為藝術。一、鄉間農婦天資卓絕,30天在繪畫上學有所成提起農村婦女,相信很多人心中第一印象都是田間地頭的村婦,她們一事無成,只會在村頭巷尾議論她人,在田間地頭辛勤的勞作。
  • 小畫桌 – 在線多人協作白板工具
    最近發現一款超棒的在線協作白板——小畫桌,推薦給有需要的朋友,小畫桌是一款輕量級的在線實時多人協作白板工具,支持語音通話、演講模式,適合於在線培訓、授課,以及企業進行團隊分享、頭腦風暴、遠程會議等場景。可在電腦與行動裝置上使用。是著名免費在線思維導圖工具 ProcessOn 旗下產品。
  • 中式家具解讀系列之桌案——寬長桌案(畫桌、畫案)
    桌這麼一方地,承載了古今多少人的情感?也許只有桌案自己和流淌的時間記得罷。北京匠師認為畫桌畫案的寬度一般都夠二尺半,過窄只能算是條桌或條案。理由是恐紙絹難以舒展,無法搦管揮毫。書桌,書案雖不妨稍窄一些,但也不宜過窄,否則閱讀書寫亦諸多不便,只能稱之為抽屜桌了。夾頭榫畫案結構圖那麼四種長桌案要如何區分呢?北京匠師有明確的概念。
  • 小畫桌在線白板-幫你抓住每一個稍縱即逝的靈感!
    所以我們在一次創作靈感被中斷時,可以根據小畫桌幫大家實時保存的歷史版本,很容易回憶起創作時的靈感。歷史版本回溯小畫桌-馬克筆/框選筆思維導圖小畫桌-思維導圖便籤和標註小畫桌-便籤和標註將問題具象化小畫桌-在線協作白板,團隊效率工具學會了這些實用小技巧以後,再也不怕靈感再次溜掉,小夥伴們快撕掉工位上的便利貼,來小小畫桌試試吧~
  • 小畫桌來告訴你!
    因此,木桶效應在團隊協作中就尤為凸顯,放在實際工作中大概就是:方案/想法因為意見不同遲遲無法確定細則,其他同事無法開展工作;明天就要見客戶,和技術同事遲遲無法達成一致意見;相信小夥伴們或多或少的都遇到過這些情況,並不是因為自己的工作沒有做完降低了團隊的效率,往往是因為溝通不到位導致效率無法保證,所以,正確的溝通是提升效率的第一步讓對方最短時間讀懂你的想法小畫桌支持在線多人高清語音
  • 杭州60歲兒子為89歲母親畫了一幅畫 背後故事讓人淚目
    前天,杜應徵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幅畫。畫上是一位老太太,花白的頭髮、密密的皺紋、唇邊有一顆痣,嘴角緊緊抿著……畫得十分細緻。杜應徵畫的母親 由受訪者提供  但如果仔細看,會發現畫中人的眼神呆呆的,不笑,也沒有任何表情。  這幅畫是杜應徵畫的,而他的「模特」正是自己患阿爾茨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的母親。
  • 如果你畫膩了石頭畫,那就試試木頭畫吧!DIY木片畫,全家都喜歡
    把這些木頭片組裝起來,能做成桌墊餐墊,隔熱墊,牆掛件,或日常需要用到的家居用品。單獨一個利用起來,能做首飾或各種的小裝飾。如果沒有木頭或不能切成片,可以買些現成的木頭片回家製作,跟孩子也能一起動手。簡單的給塗個色,然後排列組合起來就很美了,也可以畫些簡單可愛的圖案!無論木片是什麼形狀,畫好同系列的圖案,就很成為一個系列,非常的好看!
  • 風景畫:米勒在格魯希的家-米勒|美術作品
    在他的職業生涯接近尾聲時,他對畫純粹的風景越來越感興趣。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欣賞米勒的風景油畫作品吧!米勒在格魯希的家美術作品名稱:米勒在格魯希的家(Millet’s Family Home at Gruchy)藝術家創作時間:1854畫家作畫年齡:大約是40歲。
  • 畫人難畫手 畫獸難畫狗
    郎世寧在宮廷內創作的《十駿犬圖》軸十幅,畫了十條品種高貴的名犬,分別命為:「霜花鷂」、「睒星狼」、「金翅獫」、「蒼水虯」、「墨玉璃」、「茹黃豹」、「雪爪盧」、「驀空鵲」、「斑錦彪」和「蒼猊」。  斑錦彪  郎世寧《十駿犬之斑錦彪圖》,意為名色絨織的碎花錦緞,表示其為斑錦般的寵物。大學士忠勇公傳恆進。  蒼猊  郎世寧《十駿犬之蒼猊圖》,蒼即為青,猊又作狻猊,意為獅子。駐藏副都統傳清進。
  • 四歲娃娃在英國上幼兒園,他畫的畫怎麼樣?
    兒子今年四歲,正在英國倫敦一家公立學校讀幼兒園。放學回到家沒事兒,總願意在小白板上畫上兩筆。這是他畫的一幅畫。從兩歲半開始,他在一家慈善機構的幼兒園上學,那所學校當時10-12個學生,每天只上3個小時課,由5-6個老師負責。這是他畫的一幅畫。
  • 徐悲鴻善畫馬,更善畫女人畫,這1個女子是他女人畫的第1主角!
    徐悲鴻說到徐悲鴻,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個畫家很會畫馬,甚至有人能夠準確地說出他的幾幅以馬為對象的作品的名字。毫無疑問,他畫的馬也確實不錯,但是徐悲鴻最好的作品當真是馬嗎?如果不是馬又是什麼呢?徐悲鴻的馬獨步畫壇,無人能與之相頡頏,《八駿圖》在他個人畫馬的藝術成就中更是卓著。由於徐悲鴻畫的馬在國人之中幾乎家喻戶曉,以至於我們錯誤地認為他的馬才是最好的,其實不然。那麼,徐悲鴻最好的是他的什麼畫作呢?事實上,徐悲鴻最好的是他的油畫,尤其是女人畫。
  • 9歲女孩一幅畫賣十幾萬,一畫難求!被稱為當代「梵谷」
    最近,網上有個9歲的小女孩火了!因為她的一幅畫賣到十幾萬,售價比李湘女兒王詩齡的畫都要貴!網友紛紛直呼:太優秀了!但真的去瞧了,就會覺得貴的有道理!還有她畫的鎏金的銀河,沙灘、大象和仙女……每一幅都精美絕倫。更不得了的是,她5歲就辦畫展,驚豔世界。哎,當別人的小孩子還在玩泥巴時,她已經靠著一幅幅的畫,給家裡掙下了至少一套房。
  • 他5歲學畫,考入清華美院,苦學30年就畫小女孩,個個畫成小仙女
    陳洪標|文他5歲學畫,考入清華美院,苦學30年就畫小女孩,個個畫成小仙女!把一件事做三十年,會怎麼樣?原來是下面這個樣子。如果說這些畫,是有人花了三十年時間取得的結果,你會不會覺得有些不值,太可惜了。是啊,一個人的人生最多就是三個三十年,再給你個三十年,你也不好意思接。
  • 3歲兒童畫心理分析
    三歲孩子看到的世界,和大人真的不同。 他們看到的,是事物的本真,是抽象到極致的美。 我們看這一幅畫,三歲孩子用寥寥數筆就表現出兔子的活潑形象,孩子的眼睛是純真的,兔子就是這麼撒開腿歡快蹦躂的,不用考慮頭部和身體的比例,更不用考慮腿的關節骨骼位置,世界本來就是這樣簡單美好的。孩子用冰晶一樣純淨的心畫出的作品,才是最符合極簡主義的作品,不用技巧、不用費心取捨,就用一顆本來的心去看世界,去描繪世界。
  • 11歲女娃畫漫畫介紹成都 最擅長畫大熊貓
    今年11歲的成都女孩姚果果就讀於成都市實驗小學六年級,4年來,她一直在用手中的畫筆給家鄉畫像。今年,集結成都美景、非遺等內容的圖書《果果畫成都》,已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姚果果在書中向大家圖文並茂地展示了成都的文化魅力。明日,姚果果將在散花書院舉辦分享會,為小讀者們介紹自己畫筆下的成都。「許多小夥伴告訴我,看了我的繪畫作品後,他們對成都有了更多了解,也越來越熱愛成都。」
  • 英國藝術大師認定的小天才,6歲就因畫小貓聞名,如今卻不敢畫了
    英國藝術大師霍克尼認定的小天才,6歲就因畫小貓聞名,上人民畫報封面,如今卻不敢畫了!霍克尼是誰?他就是今年82歲的英國藝術家大衛·霍克尼,他是目前全世界「在世最貴藝術家」。38年前,大衛·霍克尼應邀訪華,第一次見到8歲的中國天才小畫家阿西,他在著作《中國日記》中記述了這次見面。他認定阿西是個貨真價實的「小天才」「一定可以成為優秀的藝術家。」當天,大衛·霍克尼看到本來要為他現場表演畫畫的小阿西,滿臉不高興,於是送給他一套顏料,討阿西的歡心。
  • 著名主持人51歲學畫,畫3隻鳥賣118萬,她卻說:我的畫不值這麼多
    著名主持人51歲學畫,畫3隻鳥就賣118萬,她卻說:我的畫不值這麼多她51歲學畫,畫3隻鳥賣了118萬,她卻說:我的畫不值這麼多還記得三十年前,周末晚黃金時間,電視機裡那個端莊婉然的形象,那個淳樸敦厚的聲音麼?我們難以忘懷,當改革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中央電視臺那一檔深受廣大觀眾歡迎的《綜藝大觀》節目。
  • 古言四難之一的「畫獸難畫狗」,國畫中有哪些以犬為主角的畫
    古言畫有四難:畫人難畫手,畫獸難畫狗,畫花難畫葉,畫樹難畫柳。講了中國畫的最難畫的地方。畫獸難畫狗 原因無非是因狗是尋常人家常見的動物,而且機敏好動,不容易把握,尤其是其靈動性更難以畫出來,稍有偏差就會讓人挑出來毛病。所以才有此說。
  • 5歲女孩為母親畫畫,準確畫出母親腿毛
    國外五歲女童給媽媽畫像的時候把腿毛畫了出來,還是一根一根豎立的樣子。 大部分讀者看到都會覺得場面十分滑稽搞笑,覺得女童在惡搞自己的母親,她的母親則是十分的無奈。 國外5歲女童給媽媽畫像畫出腿毛也是因為這是她觀察到的,只是直接表達了出來,所以孩子的母親鼓勵她的觀察力。這樣的家庭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怎麼可能會不優秀。觀察力對於畫家來說可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 護鯨團為黃景瑜畫的畫像,黃景瑜素描畫也很帥
    最近愛畫君的四周到處都充滿著「黃景瑜」三個字,不管是幹什麼都會提到黃景瑜,鯨魚寶寶時而帥氣時而可愛,不過護鯨團的小夥伴們也是非常有才的,他們為黃景瑜畫的素描實在是太棒了,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景瑜的素描畫像。知道大神都是怎麼畫素描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