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飯做菜、下地幹活、帶子女帶孩子……這大概是大部分人能想像到的,年過50歲農村婦女生活的全部。
但你們想像的,絕不是張杏芬生活的模樣。
今年55歲的張杏芬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學歷不高,一輩子都奉獻給了家庭和孩子,但到了含飴弄孫的年齡,她卻過出了不一樣的精彩生活。她說,只要想做喜歡的事,不論什麼年紀,都不嫌晚。
把縫紉機當畫桌 一支水筆畫出精美畫作
這是一幢很普通的農村小樓房,有一個簡單的農家小院,屋前種滿了花花草草、蔬菜和果樹。走進張杏芬家不大的廳堂,牆上貼滿了精緻的繪畫作品。這些作品不是名家繪製,也不是買來的,這些畫作的作者就是張杏芬,如果不是親眼目睹,很難想像這些精美的作品出自一名農村婦女之手。
和很多農村家庭不同,張杏芬家靠窗擺放著的「桌子」並不是用來放生活物品或者吃飯用的。所謂的「桌子」,其實是兩臺已經微微生鏽的縫紉機,邊上堆著零碎的布料,再仔細一看,這堆布料裡還有一支黑色水筆和一張平整的白紙,這是張杏芬的工作檯,也是她畫畫的「桌子」,上面放著她全部的畫具。
「生活就要過成想要的樣子,才能有滋有味!」張杏芬說,她每天幹完家務活後,就會坐在「桌子」前,拿起筆,在鋪好的白紙上開始她的創作。
在她家廳堂牆面上掛著許多畫作,有用相框簡單裝裱的,也有直接就把畫紙貼在牆上的。「這張是我隨便想的,這張是過年看春晚時畫的……」介紹起牆上貼著的得意之作,張杏芬每張都能說出些名堂來。
在張杏芬的畫作裡,有用幾筆線條簡單勾勒出來的老虎,有各種形狀組合而成的複雜花樣,也有造型裝飾各異的人物……細數之下,不大的屋子裡,僅牆面上貼的畫就有五十多張,每張畫都能看出作者一筆一划認真地表達著生活及思想中的各種主題,也能感受她在作品上傾注的精力和花費的時間。
曾為生活放棄愛好 如今繼續繪畫夢
「從小我就喜歡畫畫,可惜那時家裡條件不好,書都沒有念完,更不用說學畫畫了。」提起小時候的繪畫夢,張杏芬直到現在依舊感到有些遺憾。
張杏芬上學時成績並不出眾,唯獨對畫畫情有獨鍾,下課時在本子上塗上幾筆是她最開心的事。但由於家庭條件的關係,張杏芬到初二時就不得不放棄學業,回家幫著務農。
1981年,張杏芬到了可以進廠工作的年紀,便來到一家廠裡做手套,這一做就是三十多年。「後來忙著結婚生子,又要帶小孩,畫畫連想都不敢想了。」張杏芬說,到了孩子十幾歲的時候,為了方便照顧孩子和家庭,張杏芬乾脆辭了廠裡的工作,自己在家接活做。直到如今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兩個孩子都成家立業了,張杏芬也到了含飴弄孫的年齡,這才有時間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
去年12月,零零散散接來做手套的活少了,每天做完家務後張杏芬還有大把的空餘時間。「別人這個年紀想的都是幹活賺錢,我就想些奇奇怪怪的事。」張杏芬笑著說。她口中「奇奇怪怪的事」,就是年輕時未完成的愛好畫畫。
說畫就畫,在網上搜索了些好看的作品後,張杏芬拿起筆,照著手機上的圖,在紙上像模像樣地畫了起來。這裡畫一條曲線,那裡畫一個圓……畫著畫著,張杏芬就感到一直盯著手機看,眼睛有些眼花繚亂。「我想著,照抄別人的也不行,乾脆畫完輪廓就把手機關了,裡面的圖案自己想。」張杏芬的想像力很強,想到哪就畫到哪,自己的思路也隨著畫筆的划動越來越開闊,那種認真專注的勁頭,真有幾分畫家的模樣。從去年12月到今年1月,短短兩個月時間,張杏芬就畫了50多張畫。
過完畫癮又扮庭院 「瘋狂」舉動卻讓人點讚
張杏芬是個閒不住的人,過了把畫畫的癮後,看到朋友家裡種了不少花,院子打理得越來越好看,不禁眼前一亮,心生羨慕。回家後,她看著自家院裡前兩年種下的幾株零星的花苗,又動起了新的心思。
「種花像是一種『病』,是會傳染的,要麼不種,要種就把整個院子都種滿。」就這樣,愛上種花的張杏芬開始打造起了自家院子。這個想法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女兒特地從網上購買了幾十盆花,張杏芬又從自己的各位老姐妹處搜羅了不少花苗回來扦插,月季、茉莉、多肉、荷花、向日葵……張杏芬院子裡的花越來越多,現在每天穿梭在花叢中澆水、修剪,忙得不亦樂乎。
像張杏芬這個年紀,不僅忙著種花,還忙著畫畫的人,村民說村裡找不出第二人。「我想著,年紀越來越大,總得趁現在『瘋狂一把』。」張杏芬笑著說,她的「瘋狂」舉動還引來了不少鄰居上門,有看畫的,也有看花的,親眼目睹後,大家都由衷地發出了讚嘆聲。
「畫畫、種花,都不衝突,都是扮靚生活的好東西。」說到現在的日常生活,張杏芬仿佛總有說不完的話,她的臉上露出的全是這些「瘋狂」的愛好給她的幸福與滿足。她有個新想法,接下去,還要把種的花,畫到她的畫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