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舅爺、舅公、舅外公和舅姥爺有什麼區別嗎?哪一個地位更高一些?
馬上就要過年了,而在年底的時候,農村的酒席也比較多。無論誰家裡辦酒席都是熱熱鬧鬧的,能叫的親戚基本都會叫過來,大家一起來慶祝一下,相互也粘粘喜氣。我們都知道在農村一般親戚比較多,不僅父親這邊有親戚,母親那邊的親戚如果關係比較好,也還是會在逢年過節的時候走動一下的。老話說得好:「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各地的風土人情不同,對於親戚的「叫法」也不同。其中有些親戚稱呼就會讓人迷糊,在農村舅爺、舅公、舅外公和舅老爺有什麼區別嗎?哪一個地位更高一些?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說說這個話題。
舅爺:又叫舅爺爺。舅爺一般都是指父親的舅舅,即奶奶的哥哥或者是弟弟,細分的話又有有堂舅爺,表舅爺。在小編的家鄉這邊,一般舅爺爺這邊還是會來往的,因為是爸爸的舅舅。每年過年的時候,初二都是先去爸爸的舅舅家裡,也就是舅爺爺家拜年,然後才去自己的舅舅家拜年。
舅公:這個在各地的叫法不一樣,有些地方舅公也指舅爺爺,即爸爸的舅舅。但是多數的地方則是指自己的舅舅,即媽媽的哥哥或者是弟弟。在農村裡還有著「天上雷公,地上舅公」的俗語,由此可見舅舅的地位是很高的。一般結婚了,還得請示舅舅的。而且在過去還有「娘親舅大」的說法,說的是如果外甥犯了什麼錯誤,舅舅是可以替父母教育外甥的。
舅外公和舅姥爺:其實這兩個叫法的意思是一樣的,都是指媽媽的舅舅,即外婆的哥哥或者是弟弟。而在北方普遍是叫「舅姥爺」,因為北方媽媽的爸爸多數是叫姥爺。而在南方則普遍是在外公,因此媽媽的舅舅也就叫「舅外公」。在農夫的家鄉這邊,媽媽的舅舅這門親戚一般是很少走動的,在路上遇到了也就打個招呼而已,像過年了也基本是不去舅外公家拜年的。
至於舅爺、舅姥爺、舅外公和舅公,誰的地位更高一些,這個在各地的說法也應該不同,有的地方說是舅外公的最高,有的說是舅爺的地位更高。但是在農夫的家鄉這邊,往往是舅爺的外公最高的。如果是辦喜事在坐席的時候,那首席往往是舅爺爺坐的。
在過去,一般家庭成員都比較多,所以常常家中來客人的時候,年輕人常常不知道如何稱呼地方,這裡農夫再說幾個比較生僻的親戚稱呼:姨姥爺、姨外公(媽媽的姨夫)、姨奶奶(爸爸的姨)、姑奶奶(爸爸的姑媽)、姑姥爺 (爸爸的姑父)。當然了在各地的叫法不太,以上也僅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