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養殖很容易,這些飼養管理技術很重要,你必須要知道
在咱們的生產過程中,為了保證蚯蚓優良品種的高產優質等性能,咱們必須要通過純種的選育對它進行提純。為了保證下一代的優良特徵,並且希望這些特徵得以提高,趨向一致,就需要咱們不斷的在群體中挑選新的品種,來讓這些個體之間進行交配,從而產生後代,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關於蚯蚓的飼養管理技術。
蚯蚓原種場的主要任務就是進行蚯蚓提純選育,還有提純復壯,以不斷的選育並保持優良的品種,達到早熟高產,優質,穩產低耗的目的。繁殖場的主要任務是從原種場選育出優良的品種進行純種繁殖,不斷的擴大品種的數量,以便於向生產廠,還有各個養殖戶們提供大量的蚓種。蚯蚓生產廠的主要任務就是對繁殖場運來的成年蚯蚓,幼年蚯蚓進行繁殖,結合當地的綜合利用得到一些副產品,所以咱們應該有計劃,有步驟的建立繁殖體系。
這種動物繁殖最佳的溫度在20度到30度,在這個溫度範圍內它們的交配也是最活躍,產卵量非常的大,孵化的時間比較短。如果超過這個範圍的話,雖然它也能夠繁殖,但是效果可能要差一點,動物繁殖的最佳溼度在70%,我們可以用手緊握飼料或者是培養基,有幾滴水從指縫流出,說明這時的溫度相當於70%左右。如果水不斷的流下,這是溼度可能超過了80%,不適合用來繁殖動物。如果沒有水滴下,張開手以後培養基馬上散開,這時溼度往往低於60%也不太適合。動物繁殖的最佳酸鹼度在PH值7左右繁殖,注意添加一些牛糞瓜果等營養豐富的飼料。
這種動物主要以腐敗的有機物為食,只要是無毒酸鹼度,適合鹽度不太高,並且能夠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的有機物,都可以作為它的飼料。經過發酵以後的牲畜糞便,食品生產,木材加工,造紙等剩下來的廢物,例如說廢紙,酒糟,垃圾裡面的有機物,稻草,落葉,瓜藤,果皮,廚房的廢棄物以及昆蟲的幼蟲,卵動物的屍體,各種細菌真菌都是它非常喜歡吃的飼料。
飼料的堆制主要是草料份料交替的鋪放草料約在十釐米左右,糞量約在五釐米厚,交替鋪放3到5層之後,可以在對面淋水直到滲出水為止。然後再重複擺放3到5層,接著淋水,堆放的時候要鬆軟,長寬不限,高度在一米左右。在溫暖的季節堆放以後,第二天溫度可以漸漸的上升。一周之後飼料分解非常的旺盛,早晚可以看到,表面上冒出白煙,每隔3到5天我們記得翻堆一次。
翻堆的時候把下面的料翻到上面,四周的料翻到中間,一般翻堆3到5次飼料就發就好了。發酵過以後的飼料色澤黑褐,沒有異味,質地十分鬆軟也不粘手。我們及時的餵給動物充足的餌料是保證它快速生長的重要措施,在容器裡面養殖動物投放方法主要有上投放,下投放,側投放,其中比較常用的是上投放,也就是說把飼料直接投放在它棲息的環境表面。
當我們觀察到養殖池,盆子箱子或者是坑,表面糞化之後,就可以在上面堆放一層新的飼料了,大概在5到10釐米厚,動物會自動的爬到新飼料裡面,去取食還有棲息。我們應該在合適的時間採收,它的糞便,依然是為了獲得養殖的產品而來,是為了減少養殖床上面的堆放物,便於我們今後的操作。另外一點就是為了消除環境的汙染,有利於動物的生長發育,還有繁殖。
清除糞便的前一天我們應該放一些新的飼料到養殖坑的下面,蚯蚓多被引誘到下面的新飼料中,此時我們可以用手叉慢慢的由上到下刮除蚯蚓糞便。蚯蚓則隨著刮糞被光照而趨向下部,直到新飼料層為止。刮出的糞便自然的風乾,然後直接利用或者是用塑膠袋包裝儲存。在飼養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比較合適的溫度在15到35度之間,溼度在60%到80%之間,夏天的話一定要注意蓋子加彭把陽光遮擋住。
通過上文的講解,我們知道了關於蚯蚓提純的方法,另外對它的繁殖條件也做了必要的了解。這種動物對光照非常的敏感,不管是平常生活還是在繁殖期,我們都一定要注意把溫度把控好,另外它的飼料種類來源也是非常的廣,咱們可以根據當地的條件來進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