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的人工繁殖技術,作為養殖戶,這些地方必須要知道!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關於蛤蚧的人工繁殖技術,這個項目咱們大家都知道,它的藥用價值特別高,現在市面上單價也是比較高的,因此如果選擇養這個項目的話,收入是比較可觀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人工繁殖技術都有哪些需要我們掌握的地方。
這種動物它們的繁殖季節一般在5月到9月,其中6月到8月份是它們產卵的高峰期,動物一般3到4年裡是性發育成熟的階段,體長在13釐米,體重為50克,那麼就可以進行交配了,這個活動通常在夜間進行,交配的時候,雄性會靠近雌性爬到雌性的背上,幾秒鐘之後就完成了這個動作,然後各自分開。的產卵時間也多半是在晚上,把卵產在石縫裡樹洞裡,人工養殖條件下,動物比較喜歡在房屋或者是木板架的頂壁頂腳,以及在側壁的暗角處產卵。常可見幾隻卵堆積在一起,彼此黏連形成卵群。
每年產一次卵,每次產兩枚蛋,在產卵的季節經過解剖觀察,會發現雌蛤蚧卵巢內有8到10隻,沒有成熟的卵,只要咱們能夠加強平時的飼養管理,就可以促使它多產一些卵,防止產下軟殼的卵。從春天開始就要注意在它的飼料當中加入一些蛋白質,還有鹽類,蓋類等物質。在產卵前半個月,我們要多投放一些昆蟲的飼料,在煮粥的時候可以放一些白糖或者是雞蛋,這樣能夠讓動物多產一些卵。
我們把帶產卵的雌性養在籠子裡面,用紙殼分開,紙盒內貼一層薄紙,它們會把卵產在報紙上面,扯下報紙就可以把卵取出來了。籠子外要用布遮上光,這樣能夠讓動物安靜的產卵,在自然環境中,因為受氣候溫度的影響,受精卵的孵化期比較長,胚胎發育大概需要90到250天,但是在咱們人工控制溫度的情況下,75天就能夠孵化出來了,這種動物它們沒有護幼的習慣。
它的卵不需要雌性雄性孵化,只需要溼度適宜的條件,一般相對溼度在70%到80%,控制溫度在33度到35度的情況下,經過70到80天就可以自然的孵化出小蛤蚧了,將產出期比較早的卵適當的升高溫度,這樣就能夠縮短它的孵化期。讓小蛤蚧在入冬前已經長得比較大,這樣可以減少咱們入冬以後的死亡率周期,比較晚的卵降低溫度延遲到次年天氣較暖的時候,再孵出來,這樣也可以大大的提高成活率。
雄性的體大而粗壯,頭也比較大,頸部還有尾巴比較小,而雌性卻相反。在生殖期,雄性身體後部膨大,雌性身體後部明顯膨大。蛤蚧繁殖用的飼養池一定要光線充足,空氣流通。另外,它的產卵棲息處絕對不能夠受到雨淋,我們還要保持環境的安靜,這種動物比較喜歡乾淨,室內要經常性的打掃,及時的清理掉腐爛,死掉的昆蟲還有糞便,保持飲水的衛生,對咱們的飼養房要經常性的檢查,堵塞洞口,防止洞外逃,或者是鼠類,蛇類鑽進來傷害到蛤蚧,一定要記得黃螞蟻還有貓是這種動物的天敵。
貓會把它吃掉,有的時候還會抓壞我們的飼養房,導致動物逃跑。黃螞蟻則會傷害腰傷動物的表皮,影響動物蛻皮,甚至是導致傷口腐爛,因此咱們一定要嚴加防範。準備做種用的蛤蚧,我們要按照一定的雌雄比例來放養,一般雌雄比例在1:1,在4到5月份的時候是動物求偶交配的高潮期,這期間有條件的應該想辦法,降低飼養房內蛤蚧的密度,以防止雄性為了爭奪配偶相互殘殺。
此時要多餵一些營養豐富的活的餌料,比如說蚯蚓,黃粉蟲,我們應該適當的增加一些礦物質和維生素,在咱們人工飼養的情況下,動物可能會存在啃食卵的情況,這點必須要十分的注意,要儘量的設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動物產卵的地方貼上一層紙,讓它把卵產在紙上,接著連同紙張撕下來,集中存放,這樣不但可以防止動物吃掉卵,也可以避免動物活動的時候把卵弄破。
人工繁殖技術對於每個養殖戶來說都非常的重要,是我們每個養殖戶都必須要知道的。只有充分的了解這種動物的繁殖習性,了解如何在繁殖期好好的管理,才能夠收穫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