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為什麼大型猛獸非常稀少?

2020-09-24 小麥升職記

9月21日,很多人可能注意到這個新聞,大約270頭鯨魚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淺海灘擱淺,其中至少25頭鯨魚已經死亡。海洋生物學家正在進行救援。據悉,這25頭鯨魚是領航鯨。領航鯨屬於海豚科,身長可達7米,重達3噸。

擱淺的領航鯨

領航鯨還不算特別大的動物。鯨魚中的藍鯨是世界上目前已知的體積最大的動物,長可達33米,重達181噸。最大的食肉哺乳動物是虎鯨,身長為8~10米,體重9噸左右。現存最大的陸生食肉哺乳動物是北極熊,體重500~800公斤,體長2.4米,比東北虎大約重一倍,科迪亞克棕熊是700公斤。最大的貓科食肉動物是東北虎,體長可達3米左右,體重大約350公斤,比非洲獅更重更長。

巨大的藍鯨

歷史上最大的陸生食肉哺乳動物是新生代的安氏獸和裂肉獸。它們究竟誰更大一點,因為都已經滅絕,所以目前還有爭議。其中,安氏獸體長5米多,肩高1.9米,體重達1噸,擁有巨大的腦袋和嘴、強力的下顎;裂肉獸體長5米多,肩高2.1米,體重達1噸,具有 強壯的肌肉和尖銳的牙齒。


安氏獸

裂肉獸

除了已經滅絕的大型食肉猛獸,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不管是虎鯨、北極熊還是東北虎、非洲獅,它們的數量相比其他動物都要少得多,有的還處於瀕危的邊緣。這是為什麼呢?地球上為什麼大型猛獸非常稀少呢?

這可以從食物鏈的能量傳遞效率中找到答案。


食物鏈中的能量傳遞

能量傳遞效率,即能量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逐級傳遞。太陽能是所有生命活動的能量來源,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進入生態系統,然後從綠色植物轉移到各種消費者。能量流動的起點是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陽能。流入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就是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

能量的去向一般有4個方面:一是呼吸消耗;二是用於生長、發育和繁殖,也就是貯存在構成有機體的有機物中;三是死亡的遺體、殘落物、排洩物等被分解者分解掉;四是流入下一個營養級的生物體內。注意,在生態系統內,能量流動與碳循環是緊密聯繫在一起。

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和逐級遞減。

(1)單向流動是指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只能從第一營養級流向第二營養級,再依次流向後面的各個營養級,一般不能逆向流動。這是由於動物之間的捕食關係確定的。如狼捕食羊,但羊不能捕食狼。

(2)逐級遞減是指輸入到一個營養級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後一個營養級,能量在沿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是逐級減少的。能量在沿食物鏈傳遞的平均效率為10%~20%,即一個營養級中的能量只有10%~20%的能量被下一個營養級所利用。

那為什麼能量沿食物鏈或食物網傳遞的效率會這麼低呢?

(1)各營養級消費者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利用前一營養級的生物量,總有一部分會自然死亡和被分解者所利用(這裡的糞便量,不屬於生物所攝入的量);

(2)各營養級的同化率也不是百分之百的,總有一部分變成排洩物而留於環境中,為分解者生物所利用;

(3)各營養級生物要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總要消耗一部分能量,這部分能量變成熱能而耗散掉,這一點很重要。生物群落及在其中的各種生物之所以能維持有序的狀態,就得依賴於這些能量的消耗。這就是說,生態系統要維持正常的功能,就必須有永恆不斷的太陽能的輸入,用以平衡各營養級生物維持生命活動的消耗,只要這個輸入中斷,生態系統便會喪失功能。

由於能流在通過各營養級時會急劇地減少,所以食物鏈就不可能太長。

能量通過營養級逐級減少,如果把通過各營養級的能流量,由低到高畫成圖,就成為一個金字塔,稱為能量錐體或金字塔(pyramid of energy)。同樣如果以生物量或個體數目來表示,就能得到生物量錐體數量錐體。這三類錐體合稱為生態錐體(ecological pyramid)。


能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問題的答案來了,一般說來,能量錐體一定是金字塔形,生物量錐體有時有倒置的情況。

例如,海洋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浮遊植物)的個體很小,生活史很短,根據某一時刻調查的生物量,常低於浮遊動物的生物量。這時,生物量錐體就倒置過來。當然,這並不是說在生產者環節流過的能量要比在消費者環節流過的少,而是由於浮遊植物個體小,代謝快,生命短,某一時刻的現存量反而要比浮遊動物少,但一年中的總能量還是較浮遊動物多。

數量錐體倒置的情況就更多一些,如果消費者個體小而生產者個體大,如昆蟲和樹木,昆蟲的個體數量就多於樹木。同樣,對於寄生者來說,寄生者的數量也往往多於宿主,這樣就會使錐體的這些環節倒置過來。

能量錐體則不可能出現倒置的情形。大型猛獸之所以非常稀少,原因就在於大型猛獸個體大,而且處在營養級的最上端。在生態系統中,營養級越多,在能量流動過程中損耗的能量也就越多;營養級越高,得到的能量也就越少,導致該層級的大型猛獸數量也不會太多。在食物鏈中營養級一般不超過5個,這是由能量流動規律決定的。

更多科學的解釋可閱讀《環境的科學》一書第2章「環境系統:聯繫、循環、環流與反饋環路」。

相關焦點

  • 我國為什麼很少有大型猛獸了?
    在當下,非洲大草原儼然成為了世界大型動物的「寶庫」,這裡有體重5噸的大象,有像攻城車一樣的犀牛,也有體重過噸的河馬以及數量眾多且體型龐大的水牛等等。但是,反觀我國的野生動物,除了動物園中,我們很難看到一些大型的猛獸。那麼,為什麼地大物博的我國如今的大型猛獸很少見了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 中國土地上為何很少有大型猛獸了?
    「別忘了帶上弓箭!」「還有毒箭,也多帶上一些。」「那那……那誰,帶上幾把鋤頭,若是打不過,就挖坑,弄陷阱!」「村長家有火藥槍,要不要帶上?」「帶上!這麼大的事當然得讓村長入夥了。」三個時辰後,眾男子拖著一具幾千斤的猛獸下山了。樂呵樂呵。今天,每家每戶得分多少肉呀!比過年還高興。
  • 老虎、獅子等大型猛獸處於食物鏈頂端,為何反而更容易滅絕?
    如果你有觀察過食物鏈上的動物,你就會驚奇的發現,那些處於食物鏈頂端的動物的現狀大都不太好。像老虎、獅子、獵豹這些動物的整體數量都在減少,可它們是動物界裡令其它動物聞風喪膽的霸主,本該不愁吃喝,為什麼這些大型猛獸反而更容易滅絕呢?
  • 為什麼它們的數量如此稀少?
    老虎、獅子、鱷魚等一系列食物鏈頂端的猛獸行嗎?這些動物雖然兇猛,但要說是蟒蛇的天敵,似乎還有些不夠。但如果蟒蛇沒有天敵,為什麼蟒蛇的數量如此稀少?蟒蛇是地球上現已知最大的無毒蛇類,它們一般生長在亞熱帶跟熱帶的低海拔叢林中
  • 地球上最兇猛的動物,北極熊排第五名,第一名竟是水生動物
    說到地球上自身戰鬥力最強的動物,你第一個會想到誰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地球上戰力最強的五大猛獸。 說到猛獸,你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獅子?還是老虎?但是,戰力排名第一的並不是他們任何一個,而是海洋霸主虎鯨。 一.
  • 人類出現後,為什麼地球上很多大型動物就滅絕了?
    由於種植莊稼需要大量的土地,人與大型動物的矛盾日趨惡化!一些大型動物的棲息地受到了人類的嚴重破壞,它們食物需要的環境也同樣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從而惡性循環。一些大型動物因生存環境的惡化,它們逐漸的消失在忙忙的夜色中。所以我認為主要原因不是人類大量的圍殺它們,而是人類改變了它們的生存環境,致使它們從地球上永久消失了!
  • 為何地球上對人類有致命危險的大型動物,現在都滅絕了呢?
    在我們的地球上,有著許多兇猛的野獸,像獅子、老虎、熊、鯊魚等等,它們會危害人類的性命,但是它們並沒有滅絕,所以這個說法是不完全正確的。可是在歷史上並不是沒有出現過對人類有致命危險的大型動物,它們現在已經滅絕了,就比如說恐龍和劍齒虎等,這些動物都已將滅絕了,這是為什麼呢?
  • 地球上出現過的二十一種老虎
    老虎是地球上最頂級的貓科猛獸,通常意義上所說的老虎指的是現代虎,現代虎起源於我國。最早形態來源於三百多萬年前的中華古貓,大約在兩百多萬年前在現代甘肅龍擔茂密的溫熱帶森林中形成了現代老虎的初步形態。有人就說了,為什麼起源於甘肅?
  • 為什麼森林裡的猛獸不敢攻擊大熊貓?知道「曾用名」後,恍然大悟
    大家好,我是小藍,今天我們科普的話題是:為什麼森林裡的猛獸不敢攻擊大熊貓?知道「曾用名」後,恍然大悟 憨態可掬的熊貓在我們國家受到了許多人的寵愛,雖然現在大多數的熊貓都是人工飼養的,但也有部分熊貓被放養在森林保護區裡,和其他猛獸一同生活。
  • 人類先祖能夠圍捕猛獸,為何如今不行,人類是進化還是退化了?
    我們都知道人類在地球上存在的時間並不算長,從目前已經發現的人類先祖算起來的話,人類在地球這片大地上僅僅存在了600萬年的時間。和地球上曾經的霸主恐龍比起來差了太多,恐龍在地球上生存了1.6億年之久。當然儘管存在的時間不算久,但是人類先祖最開始在非洲大陸上生活得非常困難,畢竟大家都知道非洲大草原上有著各種各樣的猛獸,其中還有很多現在已經見不到的動物,那麼為什麼人類先祖能夠在非洲大草原上生存下來呢?
  • 地球遠古時期10大最兇猛的動物,個個都是史前猛獸,你都認識嗎?
    是已發現地球歷史上具有最強撕咬力量的生物之一,平均咬合力為26噸,最大咬合力可達36噸,其牙齒撕咬力量遠遠超過了霸王龍,可以很輕鬆就咬碎鯨魚嘴硬的頭骨。 3、奇蝦:奇蝦是一種長相非常怪異的大型海洋生物,身長能在2米左右,也是最早出現的巨獸生物,有著強大的殺傷力
  • 上古時期兇殘的猛獸,蚩尤坐騎——熊貓,怎麼就成了現在這樣吶?
    千百萬年前,熊貓還是地球上的一霸,和劍齒虎猛獁象一樣,都是上古巨獸。熊貓的體型比現在最大的棕熊還要大,而且熊貓還是只吃肉,但是,隨著冰河世紀的到來,在地面跑的動物越來越少,捕食越來越困難,天氣也越來越冷。於是熊貓就開始南遷,並且只有體型比較小的由於能量消耗少,才能活下來。而且本來熊貓在吃肉的同時也會吃一些植物,來到南方之後發現了竹子,在南方竹子不僅非常常見,還非常美味。
  • 哥斯拉以外,地球上真正存在過的巨獸
    生存在白堊紀,是曾經存活過的最大型鱷類動物之一。它幾乎是現在鹹水鱷的兩倍長,重量可達8到10公噸。而且更猛的是帝鱷最愛的食物竟是恐龍。滄龍看起來像鱷魚一般,它是古生代海洋中的最強捕獵者,它可以把海洋中的動物趕盡殺絕,但是它存在的時間非常的短
  • 實拍畫面告訴你,人和大型猛獸差距有多大
    最近在網絡上流行起了一種論調,就是如何用人類的「智慧」,不依靠現代武器來打敗大型的猛獸。而一位網友就提出了讓人忍俊不禁的說法,只要拿一把尖刀等待老虎撲過來,一個「滑鏟」就能將老虎劃得開腸破肚,當場去世。
  • 地球上最大的魚,為什麼偏偏只吃小魚小蝦?
    如果問地球上的魚是什麼,可能很多人可能會想到藍鯨,但很少人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魚其實是鯨鯊。為什麼不是鯨魚?這是因為鯨魚雖然是海洋中體型最大的生物,但是鯨魚是哺乳動物,並不是魚。鯨鯊又名鯨鮫,是目前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魚類,最長體型可達20多米,最重可達21.5噸。
  • 靠鋒利的爪子打跑美洲豹,和熊貓有不解之緣,南美大型猛獸食蟻獸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猛獸的形象都是像獅、虎、狼這樣的有著利齒,強大的身軀,令人看到之後就會膽寒,或者是像鱷魚、鯊魚這樣尖牙利齒,再加上巨大的身軀和突襲的捕食方式令人看到河、海都會感覺到害怕。但是在南美洲有著這樣的一種猛獸,它沒有鋒利的牙齒,身軀與這些猛獸相比起來也不算高大,沒有兇猛的外表,看起來人畜無害,它的食物也不是其他的小動物,而是小小的螞蟻,算起來它也算是一種「食肉動物」,它就是來自美洲的——「
  • 大型猛獸與人類的一場搏鬥
    魯本斯的作品描繪的實際上是一個根本不存在的世界,這種大型猛獸雲集一堂和所有的人類在一起搏鬥的場景,在生活中無論如何也絕對見不到,但是魯本斯在三百年前自己的繪畫裡就做到了這一切。魯本斯的繪畫整體來看是一個傾斜的金字塔形狀,是不穩定的。以馬和一躍而起的老虎,包括下邊與巨石搏鬥的歷史之間的三角形的關係,是一個傳統的古典繪畫的三角形的構圖:金字塔式的構圖。
  • 長了一張奇怪大嘴,因數量稀少被商人盯上
    從太空高處俯瞰地球,地球好像一個玲瓏剔透的水晶球,蔚藍清透。地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水球,地球上約70%的區域被水覆蓋,陸地面積約為30%。在廣闊的海洋中,生活著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有外形優美的水母,有體型龐大的鯨魚,也有性情兇猛的鯊魚。
  • 陸地上最兇猛的五大猛獸,花豹不入榜,獅子僅第五,第一無爭議
    比如海洋之中的虎鯊,比如非洲大草原上的鬣狗,再比如戈壁灘之中的禿鷲……當然,由於猛獸之間的兇猛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在更兇猛的猛獸之前,有時一些猛獸就會顯得嬌弱無比。猶記得,當時有1000裝備精良的日軍誤打誤撞地進入到了一個大型灣鱷的領地,可是一夜過後,只剩下不到30人逃出來,足可見灣鱷的殺傷力到底有多大。
  • 地球上最兇殘的動物有哪些?記憶力只有一天,曾與恐龍一起生活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540期海裡和陸地構成是地球生物圈中最大的兩個組成部分,在地球上還沒有陸地生命時,海洋裡可是非常熱鬧的。巨齒鯊生活的年代在數百萬年前,也是地球演化歷史上最強悍、最兇殘的海洋生物。其實兇殘對人類而言,主要是視覺上的衝擊力較強,有十足的侵略感,當你面對此類生物時,幾乎毫無還手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