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淨水技術
近日,一條雪梨海水淡化廠過量鹹水排放吸引大量魚類的新聞,引起了廣泛關注。先來看看網友怎麼說?
這麼說多建設些海水淡化廠就豈不是可以當養魚場啦?
真的是這樣的嘛?
世界上大多數地區,正面臨著水需求上升和水供應減少的問題,在缺水地區依靠降雨和河流徑流的常規方法已不足以滿足人類的需求。海水淡化等非常規水資源將在縮小供需差距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目前,全球共有15906座運營中的海水淡化廠每天生產了約9500萬立方米的淡化水,供人類使用,其中48%來自中東和北非地區。海水淡化技術面對的主要挑戰是產生的高鹽濃縮物(稱為「鹽水」)排放物,往往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最新的一項研究顯示鹽水產量約為每天1.42億立方米,增幅達50%。沙烏地阿拉伯,阿聯,科威特和卡達的鹽水產量佔全球總份額的55%。
聯合國大學水資源,環境與健康研究所助理主任Manzoor Qadir和他的同事們研究了科學文獻中各種水類型和海水淡化技術組合的回收率。他們發現,與人們通常假設淨化每升淡水會產生一升濃鹽水不同,海水淡化的平均比例接近1.5 :1。研究人員這份受到聯合國支持的研究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雜誌上發表。
將鹽扔回到海洋似乎不是一個環境問題。人們傾向於認為,「這是海水,它就是從那裡來的」。加州獨立水研究組織太平洋研究所的研究主任希瑟·庫利(Heather Cooley)說,人們的這種態度可能就是人們對濃鹽水在特定地點的排放影響研究很少的原因。事實上,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從工廠中排放出來的濃鹽水可能對海洋生物造成致命的影響,並可能導致物種組成和數量產生持久的變化。
為此一項為期六年的研究表明在排放口100m內與周圍環境水的鹽度差小於1PSU ,但無脊椎動物仍受到影響。出水口100m處,海綿的覆蓋面積減小,而藤壺則呈現相反的形態,且在出水口附近更為豐富。除鹽度外,水動力等其他因素同樣影響著生態環境。
濃鹽水廢物可能含有清潔化學品殘留物、反應副產物和設備腐蝕產生的重金屬。雖然這些化學品在排放之前已經經過處理,廢水也經過了稀釋,但是,不同的海水淡化技術會在濃鹽水中產生不同程度的化學汙染。目前的技術是在排放之前減少濃鹽水中的廢物或者將廢物中的汙染物提取出來並用於商業用途——但這樣做的成本通常很高,使得這種做法變得不現實。
李豔蘋, 曾興宇, 劉小騏, et al. 海水淡化對海洋環境的影響要素分析[J]. 鹽業與化工, 2013(03):4-9.
海水淡化正成為滿足市民飲用水需求的一種越來越普遍的方法,但是相關的生態風險尚不為人所知。海水脫鹽工廠排放大量高鹽的鹽水直接排入海洋,提高對海洋生物的潛在影響的擔憂。進一步改進對的「鹽水」的管理、降低對環境不利影響、同時降低「鹽水」的處置成本,才能更好發揮海水淡化技術的作用。
城鎮汙水處理排放中,為了防止病原微生物對人畜健康及生態環境帶來危害,汙水處理廠在消毒的同時,也會破壞微生態平衡,又增加了汙水廠建設與運行成本,對城鎮汙水處理廠出水消毒的做法仍需要進一步探討。從微生態學的角度來說,最好的做法是採取能夠促進有益菌群而抑制大腸菌群及其他有害菌群的措施。
編輯:黎翔
校對:黃如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