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水技術|海水淡化廠過量鹹水排放吸引大量魚類,真的好嗎?

2021-01-12 淨水技術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淨水技術

近日,一條雪梨海水淡化廠過量鹹水排放吸引大量魚類的新聞,引起了廣泛關注。先來看看網友怎麼說?

這麼說多建設些海水淡化廠就豈不是可以當養魚場啦?

真的是這樣的嘛?

世界上大多數地區,正面臨著水需求上升和水供應減少的問題,在缺水地區依靠降雨和河流徑流的常規方法已不足以滿足人類的需求。海水淡化等非常規水資源將在縮小供需差距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目前,全球共有15906座運營中的海水淡化廠每天生產了約9500萬立方米的淡化水,供人類使用,其中48%來自中東和北非地區。海水淡化技術面對的主要挑戰是產生的高鹽濃縮物(稱為「鹽水」)排放物,往往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最新的一項研究顯示鹽水產量約為每天1.42億立方米,增幅達50%。沙烏地阿拉伯,阿聯,科威特和卡達的鹽水產量佔全球總份額的55%。

聯合國大學水資源,環境與健康研究所助理主任Manzoor Qadir和他的同事們研究了科學文獻中各種水類型和海水淡化技術組合的回收率。他們發現,與人們通常假設淨化每升淡水會產生一升濃鹽水不同,海水淡化的平均比例接近1.5 :1。研究人員這份受到聯合國支持的研究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雜誌上發表。

將鹽扔回到海洋似乎不是一個環境問題。人們傾向於認為,「這是海水,它就是從那裡來的」。加州獨立水研究組織太平洋研究所的研究主任希瑟·庫利(Heather Cooley)說,人們的這種態度可能就是人們對濃鹽水在特定地點的排放影響研究很少的原因。事實上,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從工廠中排放出來的濃鹽水可能對海洋生物造成致命的影響,並可能導致物種組成和數量產生持久的變化。

為此一項為期六年的研究表明在排放口100m內與周圍環境水的鹽度差小於1PSU ,但無脊椎動物仍受到影響。出水口100m處,海綿的覆蓋面積減小,而藤壺則呈現相反的形態,且在出水口附近更為豐富。除鹽度外,水動力等其他因素同樣影響著生態環境。

濃鹽水廢物可能含有清潔化學品殘留物、反應副產物和設備腐蝕產生的重金屬。雖然這些化學品在排放之前已經經過處理,廢水也經過了稀釋,但是,不同的海水淡化技術會在濃鹽水中產生不同程度的化學汙染。目前的技術是在排放之前減少濃鹽水中的廢物或者將廢物中的汙染物提取出來並用於商業用途——但這樣做的成本通常很高,使得這種做法變得不現實。

李豔蘋, 曾興宇, 劉小騏, et al. 海水淡化對海洋環境的影響要素分析[J]. 鹽業與化工, 2013(03):4-9.

海水淡化正成為滿足市民飲用水需求的一種越來越普遍的方法,但是相關的生態風險尚不為人所知。海水脫鹽工廠排放大量高鹽的鹽水直接排入海洋,提高對海洋生物的潛在影響的擔憂。進一步改進對的「鹽水」的管理、降低對環境不利影響、同時降低「鹽水」的處置成本,才能更好發揮海水淡化技術的作用。

城鎮汙水處理排放中,為了防止病原微生物對人畜健康及生態環境帶來危害,汙水處理廠在消毒的同時,也會破壞微生態平衡,又增加了汙水廠建設與運行成本,對城鎮汙水處理廠出水消毒的做法仍需要進一步探討。從微生態學的角度來說,最好的做法是採取能夠促進有益菌群而抑制大腸菌群及其他有害菌群的措施。

編輯:黎翔

校對:黃如詩

相關焦點

  • 高能科技:走進以色列海水淡化廠,45分鐘把海水變成飲用水
    以色列藉助創新性的海水淡化技術,只需短短的45分鐘就可以把海水變成可飲用水。走進了以色列一家大型反滲透海水淡化廠—以色列索雷科海水淡化廠。這家海水淡化廠位於以色列沿海城市特拉維夫附近。圖為以色列索雷科海水淡化廠的車間。色列索雷科海水淡化廠由以色列海水淡化企業IDE技術公司設計和運營。圖為以色列索雷科海水淡化廠的預處理池。
  • 「海水淡化」新發現,效率可提升40%,再也不必擔心淡水枯竭了?
    隨著淡水資源的日益緊張,將地球上豐富的海水和苦鹹水淡化,以補充缺乏的淡水資源就成了必選項。包括我國在內,也在大力推進海水淡化項目的落地。目前,全世界有一百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採用海水或苦鹹水淡化技術取得淡水。其中最普及的要屬中東地區如沙特、阿聯、科威特等地,有的國家海水淡化水佔到了淡水用量的80%以上,並且利比亞已經開始考慮用核能淡化海水。
  • 淡化的海水,你願意喝嗎
    人民視覺 國家海洋局前不久發布的《2015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21個,日產海水淡化水規模超百萬噸。 淡化的海水能不能喝?價格還能再降些嗎?海水淡化技術在國外應用得如何?圍繞這些問題,日前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和部門。
  • 美國「海水淡化」新發現,效率可提升40%,再也不必擔心淡水枯竭了?
    隨著淡水資源的日益緊張,將地球上豐富的海水和苦鹹水淡化,以補充缺乏的淡水資源就成了必選項。包括我國在內,也在大力推進海水淡化項目的落地。 目前,全世界有一百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採用海水或苦鹹水淡化技術取得淡水。其中最普及的要屬中東地區如沙特、阿聯、科威特等地,有的國家海水淡化水佔到了淡水用量的80%以上,並且利比亞已經開始考慮用核能淡化海水。
  • 離子交換技術在海水淡化中的應用
    目前已開發出了海水淡化技術,離子交換法淡化海水具有處理徹底、成本低、可再生等優勢,已在海水淡化預處理、後處理、濃海水中提取化學元素等方面得到應用,具有廣闊前景。海水淡化是指將海水裡面的溶解性礦物質鹽分、有機物、細菌和病毒以及固體分離出來從而獲得淡水的過程. 從能量轉換角度來講, 海水淡化是將其他能源轉化為鹽水分離能的過程。
  • 小型海水淡化設備的作業原理及特點
    和其他的工藝相比,小型海水淡化設備採用膜處理工藝,可以更好的處理水中的微生物、顆粒物,保護海水淡化設備。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下小型海水淡化設備的作業原理及特點。一、小型海水淡化設備的作業原理:小型海水淡化設備主要採用的是反滲透膜的滲透理念,利用滲透原理,將反滲透膜把海水中的鹽分過濾掉,排放高濃度的海水,留下可以飲用的淨水。這一過程成為滲透壓力,給水適當的壓力,將水中的雜質,鹽分去除,留下淨水,達到反滲透將海水淡化成可以飲用的淨水的目的。
  • 臺灣新竹市決在南寮設海水淡化廠
    為解決缺水危機,臺灣有關方面鼓勵民間至少設一座海水淡化廠,並以竹科地區優先。
  • 圖解杜拜海水淡化的驚天大手筆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海水淡化"並不是一個新鮮的名詞,但要把這四個字付諸實踐,著實是件燒錢的事。一半海水,一半沙漠,在阿聯的"貿易之都"——富麗奢華的杜拜,淡水資源比石油更可貴。依仗著雄厚的財力,他們在馴服海水這件事上比其他地區更加執著。過去的杜拜,農業灌溉用水的3/4和居民日常生活用水的1/3都依靠地下水供給。
  • 我們真的可以喝海水了嗎?
    有些人或者看過電影《未來水處理》,衡美小編我看了不下三遍,這個故事主要是講述了地球兩極冰川大量消融,地球成了一片汪洋,人們只能在水上生存的故事。如果真的發生了,我們該如何解決飲水問題呢?作為一個專業研究水處理技術的小編,今天和大家說一說海水淡化技術可以解決長時間在海洋漂浮中的飲用水問題。看過《未來世界》的朋友應該知道電影主人公有一個小裝置,可以將自己的尿液收集起來,通過這個小裝置進行處理後直接飲用,那麼這個小裝備現在已經不再是科幻了。
  • 西媒:科學家發明快速淡化海水新方法
    參考消息網8月11日報導 據西班牙《20分鐘》網站8月10日報導,《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日前刊登一項研究成果,一個全球研究團隊已經成功利用金屬有機框架(MOF)和陽光在不到30分鐘的時間內將微鹹水和海水轉化為安全、清潔的飲用水。
  • 海水淡化廠取水型式的分析及設計應用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海水淡化的取水系統作為海水淡化廠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系統的優化設計及穩定運行直接影響到海水淡化廠的產水量、產水水質及運營成本。本文簡要介紹了海水淡化的取水方法、各方法的優缺點及選擇依據,以及海水淡化取水工程設計中需注意的關鍵問題。
  • 賽諾水務山鋼日照海水淡化項目成功調試出水
    海水淡化作為賽諾水務的重點優勢技術之一,賽諾水務在海水淡化技術創新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在實際工程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其中沿海工業企業自建海水淡化是賽諾水務重要的服務對象和業務方向。
  • 海洋魚類可以生吃,難道海洋魚類真的沒有寄生蟲?
    ●海洋的魚類,雖然生活在鹹水中,但是魚肉並不鹹。而且我們知道海水是非常鹹的,1千克海水裡面有35克的鹽,而典型的生理鹽水的鹽度只有0.9%,只相當於海水鹽度的1/4。為了對付高濃度的鹽,海洋的魚類進化出了各種排鹽的能力,進入海魚身體裡面的水分都是淡化過的。
  • 海水淡化設備關鍵技術與材料的發展現狀
    海水淡化作為有望緩解淡水資源危機的重要手段,在過去的半個世紀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發展出了一批諸如多級閃蒸法、低溫多效蒸餾法、反滲透膜法等關鍵技術,同時帶動了設備建造所需關鍵材料與工藝的開發。概述了現有海水淡化技術與設備的原理,回顧了設備關鍵材料的發展歷程,為海水淡化設備建造和選材提供一定的參考。
  • 海水淡化工藝淺析
    關鍵詞:反滲透;海水淡化;工藝引言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和人口的急劇增加,淡水資源短缺已經成為人們面臨的巨大挑戰;開發利用海水資源,進行海水淡化。成為開源節流、解決淡水短缺的一個重要途徑。目前膜法海水淡化日益成為海水淡化的主流技術,主要有已獲得大規模應用的反滲透、正在發展的正滲透和膜蒸餾等技術。本文在簡要介紹海水淡化的工藝流程的基礎上,著重介紹工作原理,以及工藝流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及解決措施。海水淡化分為三個子過程:預處理流程、膜處理流程、汙泥濃縮處理流程。
  • 向大海要水喝 我國海水淡化咋樣
    本報記者 陳 瑜  國家海洋局7月19日發布的《2016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31個,產水規模118.81萬噸/日,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規模為20萬噸/日。淡化的海水能不能喝?與國際相比,我國海水淡化技術處於什麼水平?圍繞這些問題,相關負責人做出了回答。
  • 海水淡化系統調試方法
    一.海水淡化系統調試1 單體試運行系統調試前由業主、廠家、監理及我單位對機務、電器、熱控部分機械安裝進行檢查,並籤署4方工序交接驗收單。系統調試工作在藥品已到場,並已按要求調配好,系統管路、設備已吹掃乾淨後進行;系統調試按照工藝流程進行,遵循先手動後自動的原則。
  • 海水怎么喝?
    隨著科技的發展,佔地球總水量94%的海水資源,成了補充城市用水的一條不錯的途徑。尤其是我國海岸線長達18000多公裡,海水淡化條件十分優越。普通市民喝上淡化海水並不會太遠。篩子篩走海水苦澀據了解,淡化海水的方法很早就有,最古老的方法是蒸餾法,就是將海水加熱使之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冷後再變成淡水。
  • 科學家取得突破性技術,無需電力,10分鐘就將海水變成淡水
    所以如何去開發海水資源,成為了人類必須要去考慮的問題,而海水變成淡水,也一直都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項目之一,其實早在400多年前的大航海時代,人類就已經開始了對海水淡化的研究,主要是用來解決航海當中對於水資源的需求,而經過數百年的研究,人類先後嘗試了蒸餾法、海水凍結法、反滲透法等等,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 海水淡化解決「乾渴」問題(科技大觀)
    地球表面70%被水覆蓋,但人類生存所必需的淡水資源卻極其有限,僅佔全球總水量的2.5%,其餘97.5%都是無法直接飲用的海水。海水淡化成為化解水資源短缺的一個重要途徑。據聯合國大學的研究數據,全世界目前有超過16萬家海水過濾工廠,每天可生產9500萬立方米淡水,其中近半出自中東和北非。此外,馬爾地夫、新加坡、卡達等8個國家生產的淡化水,甚至超過了取自天然水源的淡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