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水淡化」新發現,效率可提升40%,再也不必擔心淡水枯竭了?

2021-01-20 騰訊網

地球表面有2/3的面積被水覆蓋著,水的總量約為1.36x1018立方米,但水儲量的97%都是不能飲用的海水和苦鹹水,只有約2.53%可以飲用的淡水。淡水又主要以冰川和深層地下水的形式存在,難以開發。能夠輕易獲取的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僅佔世界總淡水的0.3%。

世界氣象組織早於1996年指出:缺水是全世界城市面臨的首要問題,估計到2050年,全球有46%的城市人口缺水。對於水資源稀少的地區來說,水早已不僅僅是生活資源那麼簡單,而是作為戰略資源被爭奪。由於水資源的稀有性,水戰爭爆發的可能性越來越高,甚至在中東地區,圍繞水的戰爭已經進行了上千年。

隨著淡水資源的日益緊張,將地球上豐富的海水和苦鹹水淡化,以補充缺乏的淡水資源就成了必選項。包括我國在內,也在大力推進海水淡化項目的落地。

目前,全世界有一百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採用海水或苦鹹水淡化技術取得淡水。其中最普及的要屬中東地區如沙特、阿聯、科威特等地,有的國家海水淡化水佔到了淡水用量的80%以上,並且利比亞已經開始考慮用核能淡化海水。

海水淡化廠

而沙烏地阿拉伯的海水淡化廠佔全球海水淡化總量的24%。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傑貝勒阿里海水淡化廠第二期是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廠,每年可產生3億立方米淡水。國內目前的海水淡化項目也有超過100個,淡水產量超過了100萬噸/日。

雖然看起來海上淡化技術已經解決了很多問題,而且全球海水淡化總量的其中80%用於飲用水,解決了1億多人的供水問題,即世界上1/50的人口靠海水淡化提供飲用水。

但實際上,因為海水淡化的成本相對於地表水的淨化成本來說還是要高很多,就國內而言,淡化成本約為每噸6 7元,遠高於城市居民用水價格,所以在國內目前發展比較緩慢;而對中東石油富集而淡水嚴重匱乏的國家來說,海水淡化卻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海水淡化廠

海水淡化技術目前的主流的技術包括熱法(蒸餾)和膜法(反滲透)。

蒸餾法:蒸餾法雖然是一種古老的方法,但由於技術不斷地改進與發展,該方法至今仍佔統治地位。蒸餾淡化過程的實質就是水蒸氣的形成過程。

反滲透法:就是利用滲透的方法來從海水中提取出純淨的飲用水。通常又稱超過濾法,是1953年才開始採用的一種膜分離淡化法。

1748年,萊諾對滲透現象進行了研究,並首次作了實驗記錄,發現用膀胱把水和酒精隔開後,水可以通過膀胱進入酒精,但酒精不能進入水。這類某種溶劑通過半透膜從低濃度到高濃度轉移的現象就叫滲透。而半透膜是一種對透過物質有選擇性的薄膜,如上文的膀胱。

半透膜

該方法是利用只允許溶劑透過、不允許溶質透過的半透膜,將海水與淡水分隔開的。在通常情況下,淡水通過半透膜擴散到海水一側,從而使海水一側的液面逐漸升高,直至一定的高度才停止,這個過程為滲透。此時,海水一側高出的水柱靜壓稱為滲透壓。如果對海水一側施加一大於海水滲透壓的外壓,那麼海水中的純水將反滲透到淡水中。反滲透法的最大優點是節能。它的能耗僅為電滲析法的1/2,蒸餾法的1/40。因此,從1974年起,美日等發達國家先後把發展重心轉向反滲透法。

3D半透膜

目前,美國科學家已經找到一種方法使滲透膜的效率提高30%~40%。研究表明,膜密度的均勻性比它的薄厚更重要。科學家們使用了一種多模式電子顯微鏡技術,將化學成分分析與納米層3D製圖相結合,以模擬如何有效淨化水。實驗表明,均勻分配膜的密度,可以以更少的成本淨化更多的水。所能提升的30%~40%的效率將大幅度降低海水淨化成本,緩解淡水資源短缺的壓力。

最後

由於地球的水循環,我們不必擔心淡水資源消失。但隨著人口的增加,對淡水的需求愈發旺盛,再加上環境的惡化,地球淨水能力下降,人類對水的缺乏看似不可避免,並且人類也並未停止對水的汙染。

據《科學》雜誌評估,僅2016年全球產生的塑料垃圾中就有1900萬至2300萬噸(11%)進入了水生生態系統。全球人均每周攝入約2000顆微塑料顆粒,總重量為5克,相當於每周吃下一張信用卡。其中,最大的攝取來源是飲用水,甚至嬰兒的胎盤都發現了微塑料。

面對疲憊不堪的地球,要想真正解決水資源缺乏的問題,與其提升淨水能力,減少對水的汙染才是關鍵。

相關焦點

  • 「海水淡化」新發現,效率可提升40%,再也不必擔心淡水枯竭了?
    隨著淡水資源的日益緊張,將地球上豐富的海水和苦鹹水淡化,以補充缺乏的淡水資源就成了必選項。包括我國在內,也在大力推進海水淡化項目的落地。目前,全世界有一百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採用海水或苦鹹水淡化技術取得淡水。其中最普及的要屬中東地區如沙特、阿聯、科威特等地,有的國家海水淡化水佔到了淡水用量的80%以上,並且利比亞已經開始考慮用核能淡化海水。
  • 新的發現導致海水淡化效率提高30%-40%
    去除海水中的鹽以確保飲用安全意味著克服一系列科學挑戰,包括優化用於脫鹽工藝的膜,而對於這些膜的新研究有望使整個操作更便宜、更容易獲得。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一種方法,使膜在過濾水所需的能量方面效率提高30-40%。他們的方法的關鍵是膜的密度在納米級水平。
  • 海水淡化解決「乾渴」問題(科技大觀)
    地球表面70%被水覆蓋,但人類生存所必需的淡水資源卻極其有限,僅佔全球總水量的2.5%,其餘97.5%都是無法直接飲用的海水。海水淡化成為化解水資源短缺的一個重要途徑。據聯合國大學的研究數據,全世界目前有超過16萬家海水過濾工廠,每天可生產9500萬立方米淡水,其中近半出自中東和北非。此外,馬爾地夫、新加坡、卡達等8個國家生產的淡化水,甚至超過了取自天然水源的淡水量。
  • 海水淡化工程淡化水後處理分析
    基於此,本文結合海水淡化工程中,淡化水的後處理進行相關闡述,分析了淡化水的水質特徵等方面,並就對海水淡化水後處理工程提出部分建議,以期對今後海水淡化用於火力發電廠提供一定的參考意義。關鍵詞:海水淡化;淡化水;後處理;分析 1引言環境汙染的加劇讓淡水匱乏的形勢變得更為嚴峻。
  • 青島海水淡化公司回應質疑稱可放心飲用
    青島百發海水淡化有限公司西班牙籍總經理約爾迪(Jordi)向記者介紹了海水淡化工藝過程。青島海水淡化項目採用雙膜法,就是將加壓後的海水通過半透膜進行分離,水分可以通過半透膜,而其他物質不能通過薄膜,從而獲得淡水。這種方式生產出的水礦物質含量少、鹼度低,不能直接飲用,在進入市政供水管網前還需要進行處理。
  • 海水淡化設備關鍵技術與材料的發展現狀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淡水資源短缺正逐漸成為制約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性問題。海水淡化作為有望緩解淡水資源危機的重要手段,在過去的半個世紀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發展出了一批諸如多級閃蒸法、低溫多效蒸餾法、反滲透膜法等關鍵技術,同時帶動了設備建造所需關鍵材料與工藝的開發。
  • 海水淡化在海島應用的工程案例
    由於採用了能量回收系統 ,使得膜法海水淡化技術具有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關鍵詞 : 海島; 海水淡化 ; 能量回收 ; RO系統我國的淡水資源一直處於緊缺的狀態。隨著技術的進步 ,海水淡化在越來越多的城市有了應用 ,尤其是沿海和島嶼地 區,向大海要淡水是大勢所趨與長距離調配水源相比,海水淡化具有見效周期短水量穩定 、水質穩定等優點。
  • 高能科技:走進以色列海水淡化廠,45分鐘把海水變成飲用水
    以色列乾旱少雨,國土面積三分之二被沙漠覆蓋,淡水資源極度短缺。以色列藉助創新性的海水淡化技術,只需短短的45分鐘就可以把海水變成可飲用水。走進了以色列一家大型反滲透海水淡化廠—以色列索雷科海水淡化廠。這家海水淡化廠位於以色列沿海城市特拉維夫附近。
  • 如果地球上,所有的海水都變成淡水,會發生什麼?
    等海水都變成淡水後,我們將擁有綠色海洋,但那時你準備好搶鹽了嗎?天賜之物淡水海洋,地球之耳,羅布泊成為生命禁區,樓蘭古城神秘消失。這都與淡水資源的匱乏有關。目前地球上只有3%的水可以飲用,海水之所以鹹得無法飲用,是因為在40億年前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環運動。
  • 「石墨烯之父」領銜突破海水淡化技術,或將極大緩解全球淡水資源短缺
    為了解決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一些沿海國家都紛紛開始開發海水淡化系統。但眾多缺水的發展中國家根本無法負擔由此帶來的巨額成本。現在,這些問題的解決有了新的曙光。今天 DT 君要介紹的,就是一種低成本的能夠高效淡化海水的科技——氧化石墨烯薄膜過濾技術。這項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了《Nature Nanotechnology》上。
  • 離子交換技術在海水淡化中的應用
    目前已開發出了海水淡化技術,離子交換法淡化海水具有處理徹底、成本低、可再生等優勢,已在海水淡化預處理、後處理、濃海水中提取化學元素等方面得到應用,具有廣闊前景。海水淡化是指將海水裡面的溶解性礦物質鹽分、有機物、細菌和病毒以及固體分離出來從而獲得淡水的過程. 從能量轉換角度來講, 海水淡化是將其他能源轉化為鹽水分離能的過程。
  • 向大海要水喝 我國海水淡化咋樣
    國家海洋局科技司司長曲探宙說,現在人們對海水淡化水能否利用有疑慮,擔心水裡缺乏微量元素,長期飲用影響人體健康。  「現在的淡化水各項水質指標達到了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相關規定。」曲探宙強調說,飲用水不是營養液,不要試圖希望通過喝水來補充微量元素。  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所長李琳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大自然的水循環其實就是海水淡化的過程。
  • 淡化的海水,你願意喝嗎
    「海水淡化技術就是模擬自然界的水循環運動,是人類向大自然學習,為自己創造更多可飲用水的開源技術。」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所長李琳梅說。 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淡水,其總量約佔海水的97%,有13.3億立方千米,是巨大而穩定的淡水儲庫。海水經過陽光照射後蒸發,通過雨雪露雲霜霧的形式變為淡水,在地球表面重新匯聚成江河湖海。
  • 科學家研發新型綠色塗層 可使海水淡化技術效率翻倍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雖然反滲透是一種相對節能的海水淡化方式,但長期以來,由於生物淤積問題,其效率一直得不到提高。近期,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的科學家們研發了一種新的膜塗層,可以前所未有地解決生物汙垢問題。
  • 海水淡化工藝淺析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水資源是關係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大戰略問題,海水淡化工程是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舉措,已成為解決沿海地區淡水資源短缺的重要方法。本文講述海水淡化工藝流程和原理,以及工藝流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及解決措施。
  • 胡良兵AM:一種用於連續海水淡化的高性能自再生太陽能蒸發器
    【研究背景】眾所周知,當今全球面臨著兩大最嚴重的挑戰—淡水和能源的短缺。太陽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非常有助於緩解能源短缺的問題。其中,地球約71%的面積被海水所覆蓋,若是能利用太陽能輔助海水淡化持續產生清潔淡水,則有助於解決淡水短缺的問題。
  • 膜法海水淡化系統為海島「解渴」
    「這一海水淡化系統2017年5月啟動,設計、製造總成本2億多元,淡水處理總量為10.5萬噸/日淡水,投入運行後為項目所有工藝投產提供了強有力的淡水資源保障,同時也為海島5萬多人提供了應急生活水源。」中國化工杭州水處理負責人王壽根介紹道。
  • 舟山探索海水綜合利用 一邊是淡水一邊是鹽
    浙江日報舟山9月27日電(記者 張品方 鄭全慶 通訊員  葉含亞 ) 一邊是海水淡化,一邊是鹽場曬鹽,中間連上一根水管,海水淡化後的濃海水,就成了鹽場的原料,還保護了海洋生態環境。舟山六橫島上演了一出海水綜合利用的好戲。
  • 美完成近海戰鬥艦反滲透海水淡化系統樣機試驗
    中新網3月4日電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導,2月,美國海軍設備工程與遠徵作戰中心(NAVFACEXWC)完成近海戰鬥艦反滲透海水淡化系統樣機試驗。近海戰鬥艦項目辦公室(PMS501)將在海軍研究署的資助下繼續研發新型反滲透單元,單元使用介質過濾器和筒式過濾器預處理系統,日產4000加侖淡水。近海戰鬥艦現有海水淡化系統使用筒式過濾器,在近海海域易結垢,日產僅2000加侖淡水。
  • 小型海水淡化設備的作業原理及特點
    很多船在出海的時候都需攜帶著淡水,但是攜帶的淡水畢竟有限。和其他的工藝相比,小型海水淡化設備採用膜處理工藝,可以更好的處理水中的微生物、顆粒物,保護海水淡化設備。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下小型海水淡化設備的作業原理及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