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丁香雞的核心是飼料,養殖技術也至關重要,在飼養管理中有很多問題,而且非常嚴重,特別是育雛階段問題很突出。孵化率可以,但雛雞成活率低,其原因很明顯。
一、飼養密度大不是同一批雞,通風不良,衛生管理差,不能按一般正規要求正確對待育雛,而且養殖戶出現育雛室溫度高低不等。以上各項是造成育雛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二、通過觀察幼雛30天以後出現死亡,其原因育雛前期,營養不足,溫度過高或過低。線蟲、寄生蟲,最重要的是空氣不流通,引起的確良腎型慢性呼吸道,大腸桿菌病,等慢性傳染病。這是出現零星死亡的重要原因,也可能跟密度大有關。三、種雞雞在產蛋期,注意衛生管理和營養搭配,保持種雞,精力充沛,無傳染源,沒病的情況下不能濫用藥,會對產蛋產生的不良影響,產蛋期維量元素、維生素,根據不同的飼養階段增減,是非常關鍵的,下面把有細節向大家談一談,以供參考。
1.育雛 雛雞飼養階段,必須按照操作規程來飼養,如果違反其程序,雛雞的成活率會大大降低,那麼你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就會浪費掉。按規定每次只能飼養一批,全進全出,如果不能如此,每間房也不能超過三批,不然所需的溫度和溼度都不能統一,造成20天以上的雞嚴重脫水和死亡,或導至營養代謝病和大腸桿菌。
2.管理方法
雛雞到育雛室以後不能立即餵水、餵料,等雞把腸道沒有吸完的蛋黃和髒物排完以後,大約需要30-50分鐘,然後先加水,另加青黴素2000單位,連黴素2000單位,紅糖每10斤水加100克,飲水時必需25度以上的溫水連用3天,飲水後半小時加料,前3天用小米加熟雞蛋按30%添加。
第一天,每飼餵次數不能少於6次,晚上11點加餵1次,餵料時要勤添少給,2個小時內吃完7天以後5-6次,14天以後4-5次。雛雞10天以後,飼料量另加複合多種維生素,20天以後加餵球蟲藥、氯本胍用量0.04%,連餵7-14天,停7天然後再餵10天,一直到50天以後,飲料量也可加土黴素、強力黴素、金黴素交叉使用。飲水加恩諾殺星、痢特靈,環丙殺星交叉使用,一般預防用藥每隔10-15天用3-5天。
30天以後加餵線蟲藥做為預防。用量每公斤飼料0.4克,左旋米唑,一次餵服以後每隔20天加餵1次。
3.光照 雛出殼以後,由於雛雞眼睛視力不強,必需增加光照來增加其對飼料的光感度,燈泡位置最好離雞35-50釐米,光照不能太強也不能太弱。出殼前3天,一般保持全天制光照時間為23小時,3天後為20小時,7天以後為18小時,10天以後為16小時。
4.溫度 前7天必須達到34-35度,有的養殖戶溫度撐握不準,忽高忽低,沒有把溫度重視起來,也是30天以後出現零星死亡的原因之一。溫度標準:1-7天34-35℃,7-14天33-34℃,14-21天31-32℃,以每7天下降2℃為準,最主要是看雞施溫,靈活運用,以上溫度僅供參考。
5.通風 即使把以上都做好了,通風也是關鍵,有些養殖戶一直怕通風以後雛雞受涼,其實只要溫度有保證,每天可以3-6小時的通風時間,各戶一直存在著雛雞一氧化碳中毒現象。其症狀有張口呼吸、甩頭、鼻竇暗紅色、眼睛流淚,雞體嚴重脫水,如果是慢性中毒死亡率很低,出現個別死亡,每天2-5隻不等。多數慢性病都因此而發,如發現此症狀,如果通風正常情況下,不用任何治療3天後都能恢復。
6.產蛋期 如果蛋雞產蛋量下降,第一考慮營養方面各是否有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存在,還是光照、溫度,如果以上沒有問題,產蛋量會保持正常。一般飼料裡另加VE、氯化膽鹼、VB2 、B12、蛋氨酸、AD3交叉使用。蛋雞禁用藥物有:氯黴素、磺胺類、痢特靈、青黴素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