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色小花岸邊開?小心是福壽螺產卵 有三大危害-福壽螺 產卵 外來...

2021-01-08 東方網

  

  遠遠看,你可能會以為它們是生長在河岸邊的粉色美麗小花。其實,它們是我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之一的福壽螺產下的卵。昨天,記者跟隨市民姜先生來到閔行浦江鎮聯躍路、三魯公路附近一處水域,在水邊發現不少福壽螺的卵塊。此前,青浦、奉賢等地也發現過福壽螺及其卵塊。

  位於上海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的調查顯示,福壽螺在青浦水域已成功越冬,對於福壽螺的擴張應引起關注。

  閔行現數萬個福壽螺卵

  在市民姜先生的帶領下,記者來到閔行浦江鎮聯躍路靠近三魯公路一林地裡,林地中有一處水域,並不大。稍仔細一看,就可以看到岸邊有多處粉紅色團狀物,再湊近看,可以看清是某種動物產下的卵。

  姜先生對野生動物有所研究。他介紹,這是福壽螺在晚上產下的卵,而眼下正是福壽螺的產卵季。

  這處水域被稱為老鹽鐵塘。記者沿著岸邊走了一圈,粗略估計有超過30處卵塊。姜先生說,他們前幾天晚上來調查過,此處400多米長的岸線,僅產於岸邊枯枝、水草、石板上的卵塊就超過180個,每個卵塊估摸有三五百個卵,也就是說,這裡總計有數萬個卵。在離河岸20釐米距離以內的淺水中,還看到了活動的福壽螺38隻,其中正在交配的4對、正在產卵的9隻。

  「在近岸水域發現的福壽螺均為螺殼長度5釐米以上的大個體,最大的超過8釐米,所以我們懷疑這批福壽螺是人為投放的,可能是放生的。」姜先生表示。

  除了老鹽鐵塘這處水域,在聯躍路北側另一處水域也發現有福壽螺及卵塊。

  福壽螺被發現在滬越冬

  不僅僅是閔行的這處水域,青浦、奉賢等地的水域這幾年也陸續發現了福壽螺及其產下的卵。

  2016年10月,市民康女士在金澤鎮一處菱角田裡發現了不少福壽螺產下的卵,「有資料說,福壽螺在溫度5℃以下的水域裡就不能正常過冬而死亡,但當年的冬季特別冷,有寒潮,本來以為福壽螺都凍死了,現在看來它們成功越冬了」。此後,熱心環境保護的市民志願者於2017年8月和2018年1月隨訪了金澤河道及湖泊,發現福壽螺在當地擴散得更加廣泛。

  奉賢區也於2017年9月報告在南橋鎮新橫涇港河岸發現大量福壽螺卵塊。

  姜先生認為,這次在浦江鎮的河道、池塘內發現福壽螺集中產卵,說明該入侵物種在上海的擴散進一步加劇。

  福壽螺的危害

  1福壽螺是入侵物種

  據悉,福壽螺的老家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1981年作為高蛋白食物被引入廣東後因口味不佳等原因,被養殖戶大量丟棄或是作為飼料,它們很快從農田擴散到天然溼地,被列入我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

  每年3-11月為福壽螺的繁殖季節,每隻雌螺可年產卵萬粒左右,繁殖量驚人。福壽螺喜熱、怕光、怕波浪,因此它們通常在炎熱的天氣下大量繁殖,於夜間產卵,並且多在淺水、波浪小的水域。不過,福壽螺也有一個弱點,在溫度低的情況無法存活,所以有種說法,認為福壽螺只會在長江以南地區生存。

  福壽螺與田螺長得比較像,但稍仔細辨別,可以看出區別。田螺的口比較小,「屁股」比較小,殼上的條紋比較多,肉為青褐色,而福壽螺的外殼比較光滑,「屁股」較短,肉的顏色淺一些。

  2福壽螺危害生態及農業

  據介紹,福壽螺屬於雜食性螺,但以植物性飼料為主,主食各種水生植物、陸生草類和瓜果蔬菜,如水草、菜葉、菜葉等,也食人工投餵的糠餅粕類飼料及下腳料等。

  福壽螺進入天然水體後,它對生態的破壞主要是和生態系統內的水生生物爭奪生存空間、食物,使本地水生物種的種類和數量減少,甚至瀕危或滅絕。而且,福壽螺對農業生產的危害也很大。水稻、茭白、菱角等的嫩葉、嫩莖都是它們的美食。

  相關報導顯示,這幾年,四川、浙江等多地幾乎每年都要開展福壽螺及卵塊清除行動。福壽螺在西湖也大肆橫行,既破壞西湖生態,也破壞西湖景。西湖水域管理處一直在和這種入侵生物做鬥爭,在產卵季,用稻籠等器具,誘使福壽螺爬進籠子裡,或者直接用網兜捕撈。

  3吃福壽螺可感染寄生蟲

  據了解,一隻福壽螺上面可能有多種寄生蟲,少的有3000條,多的達6000條。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寄生蟲就是廣州管圓線蟲,其幼蟲可危害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

  2006年6月,北京多人感染廣州管圓線蟲,起因就是一群食客們在某酒樓食用了未熟透的福壽螺菜餚,當時北京友誼醫院一共收治了81例廣州管圓線蟲病患者,所幸最後無人死亡。此後,廣州等地也陸續報告食用福壽螺感染廣州管圓線蟲病的情況。

  貝殼類專家何徑告訴記者,如果生吃或食用加熱不徹底的螺肉,極易引起食源性廣州管圓線蟲病,感染此病,線蟲幼蟲會入侵人腦,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引起嗜酸細胞增多性腦膜炎,症狀有頭痛、發熱、頸部僵硬等,嚴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福壽螺在上海擴張應引起關注

  2014年初,在接到市民反映情況後,位於上海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曾前往現場進行過調查。2017年冬天,又進行了進一步調查。

  據悉,2017年2月15日,為掌握廣州管圓線蟲病主要傳播媒介福壽螺在青浦金澤鎮地區的越冬存活現狀,該研究所派工作人員赴金澤地區開展了現場分布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放生橋附近河道中沿岸5米採集到10隻福壽螺活體成螺,發現紅色或發白螺卵;在金澤小學附近菜地水溝和小水塘中發現大量福壽螺活體成螺;在農貿市場附近河道沿岸發現大量螺卵,由此可見,福壽螺在青浦已成功越過冬季。

  該研究機構表示,對於福壽螺的擴張應引起關注。

  在2014年初對於金澤地區進行調查時,該研究所曾表示,雖然福壽螺在上海市的分布未見報導,但入侵上海市可能性極高。

  趁著產卵季進行清除,相關部門應及時監測

  記者在現場發現,福壽螺從水中爬出來產卵時需要藉助枯枝、石板等。據此,市民建議,根據福壽螺的繁殖習性和季節,可在有福壽螺活動的水域近岸處臨時插入草捆、樹枝、木板等,待福壽螺晚上爬上去產卵後,將採集到的卵塊和螺刮下來剿滅或進行資源化利用,「趁著這些卵塊還未孵化,當地水務和農業部門應該對附近河道緊急排查,及時組織人力刮除螺卵並滅活,維護河流生態安全和保障農業生產不受外來入侵動物的影響。」

  市民生態志願者還表示,對放生福壽螺等外來入侵動物的行為,除了呼籲公眾自覺抵制以外,相關部門也應加強宣傳和執法,減少類似行為對溼地環境的破壞和農業生產的影響。市場管理部門則應該加強宣傳,減少活體福壽螺等通過農貿市場向自然水域擴散的可能。此外,市民還建議,水務部門應該將對福壽螺繁殖情況的監測和清除治理納入河道日常養護的工作範圍,林業部門則應加強對公園水塘等淡水溼地內的福壽螺防治和宣傳;疾控部門也應該介入。

相關焦點

  • 杭州發現外來有害生物福壽螺 對生態環境有極大破壞
    原標題:杭州發現外來有害生物福壽螺 對生態環境有極大破壞   河岸邊那些粉色「小花」,竟是福壽螺卵  一小堆一小堆,粉紅色的東西,其實不是花——最近,很多杭州蕭山市民發現,小河邊的河壁上,長出了很多的像菜花狀一樣的粉紅色物種。
  • 福壽螺對生態有哪些危害?福壽螺的防治措施
    本期主題:福壽螺對生態有哪些危害?福壽螺的防治措施三農導語:福壽螺原產於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最初引入中國時視為高蛋白產品,作為食物食用為主,後因其口感不佳,市場接受度差遭到市場淘汰。福壽螺在野外環境下繁殖速度極度,且失去了原有的天敵,隨著繁衍逐漸泛濫成災,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嚴重的破壞,擾亂了正常的生態系統。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將福壽螺列為重大危險性農業外來入侵生物之一。那麼對於福壽螺的泛濫成災,我們應該做出哪些防治措施呢?福壽螺對於生態的危害具有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就講一講福壽螺的防治措施。
  • 今年溪裡突然「福壽螺」大批量產卵,有沒有辦法控制或除掉?
    福壽螺是我國上世紀八十年代引入的一種軟體動物,與中國原生田螺不同,中國原生田螺外殼如梨果形狀,單個難上一百克重,生長繁殖較慢,肉質口感也好。福壽螺如蘋果狀外殼,單個個頭大,有的達幾百克,生長,繁殖一代幾代,食量巨大,己經危害水生植物和農作物了,不同於原生中國田螺,不會上無水植物上端吃食,福壽螺卻能爬上植物吃食植物嫩莖芽,而且還將幼卵產於植物和乾燥之處生長,可從上往下吃食植物。
  • 福壽螺岸邊大量產卵咋辦?專家:掃到河裡活活淹死
    湖塘街道跨湖苑小區44幢旁邊有條河名為堰下江,記者看到在堰下江兩邊的石坎上掛著許多菜花狀的物質,綿延數十米。湊近仔細看,這一團團的東西是由密密麻麻的一粒一粒的小圓球組成的,看上去像粉紅色的桑葚。跨湖苑小區居民魏百樵表示,他在河邊散步時發現的,開始他以為是蠟燭油,後來看看不是,還弄了根棒來戳了下,前年這個時候,只有兩三堆,去年開始多了一點,今年這麼長的地方都滿了。
  • 大理「重金懸賞」清剿福壽螺!
    打撈福壽螺(央廣網發 大理市融媒體中心供圖)洱海除「螺」大作戰大理鎮洱海管理所所長張社能介紹,打撈的螺螄是福壽螺,粉紅色卵的塊狀物是螺卵。張社能說:「夏季是福壽螺的繁殖期,會有很多的成螺和螺卵在岸邊,每年都要人工清理。福壽螺的繁殖能力很強,今天這裡清理過了,明天可能又冒出來了,所以我們要進行好幾遍的拉網式清理。
  • 進入繁殖旺盛期的福壽螺 在杭州可能有了新天敵
    都市快報訊 讀者朱大伯近日留言:楊公堤一帶,岸邊水生植物上附有不少粉紅色的卵塊,經了解,是對水生植物危害極大的福壽螺的卵,希望能採取措施清除。 當下,杭州正在進行城市環境「百日攻堅」整治行動。拱墅區城管局河道保護管理中心聯合市路橋集團,研發出了一種新型福壽螺卵清理方法——「福壽螺卵清理器」。 「福壽螺卵清理器」是受吸塵器的工作原理啟發,結合電動自行車的可攜式電瓶,經過組裝改造,成了一款可隨身攜帶、高效的神器。 「福壽螺卵清理器」的吸力比較大,對福壽螺的卵,不管是在駁坎上,還是在水生植物上,可以秒吸且吸起來毫不費力。
  • 外來物種福壽螺「入侵」,西湖如何應對?
    外來物種會破壞西湖水生態 三伏天到來,氣溫節節攀升,許多人會選擇在晚上去杭州西湖邊散步、納涼。但最近,有細心的市民遊客發現,西湖的一些背光水域處和沿湖岸邊,爬著許多粉紅色的卵,有的地方還密密麻麻地,看著很嚇人。這些東西,是福壽螺的卵。「這是外來物種啊,繁殖起來會不會影響西湖水質?」
  • 福壽螺與田螺外形相似,但會寄生大量線蟲
    記者 任曉近日,有細心市民散步時發現溪邊有一團團粉色的顆粒狀生物聚集。據此外,福壽螺和普通田螺相像,雖然也能食用,但是疾控專家建議最好不要食用。4日,郎先生告訴記者,這次會注意到是因為上個月只有零星發現,但是這次回去明顯多了不少。在知道福壽螺是外來物種後,他就更擔心福壽螺對自然生態會造成影響。4日下午,記者來到下楊村。提起福壽螺,村民陳葉齋一臉無奈。她說,只要走到岸邊就能看到很多福壽螺卵,最可惡的是這些福壽螺也會出現稻田裡,收成也受到了影響。前幾年聽說福壽螺有營養價值,有村民下水撈過,但這福壽螺繁殖太快了,根本撈不完。
  • 水稻田福壽螺危害大 專家建議稻田福壽螺早防早治效果好
    近年來,外來生物福壽螺在我國稻田蔓延勢頭不減。因福壽螺群體易隨稻田排灌水擴散,科學防控技術還沒有被農民、種糧大戶甚至基層農技人員所了解和掌握,福壽螺的擴散範圍逐年加大,在新擴散區的危害也逐年加劇。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專家陳曉娟提醒,應該加強對福壽螺的早防早治、及時防控。
  • 河道內出現福壽螺卵 有外來務工者撈福壽螺吃
    家住杭州蕭山區新塘街道的呂女士向記者報料稱,近日,他們村裡的河道內出現了大量的粉紅色福壽螺卵。她不無擔心地說:這些密密麻麻的福壽螺卵會不會對人體產生影響? 多數村民不認識福壽螺卵有外來務工者撈福壽螺吃昨天上午10點,記者來到新塘街道橋南沈村核實情況。
  • 外來物種福壽螺入侵洱海 大理「地毯式」除螺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圖為洱海沿岸木樁上的福壽螺卵。 黃小桐 攝中新網大理7月11日電 (胡遠航 黃小桐)福壽螺入侵洱海的消息,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記者11日走訪洱海發現,沿岸蘆葦、木樁、石塊上,都能找到一簇簇粉色顆粒狀的福壽螺卵。
  • 福壽螺對人體威脅不小 愛吃河鮮水產的朋友要謹慎食用
    最近這段時間正是福壽螺的繁殖旺季,如果你在附近水域的植物、堤岸的石壁上看到成堆的粉色累卵,大概率就是福壽螺了。據資料記載,福壽螺,又稱大瓶螺、蘋果螺,是原產於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的一種大型淡水食用螺。20世紀80年代引入中國,2003年被列入首批入侵中國的16種「危害最大的外來物種」之一。
  • 蘇州湖水福壽螺卵肆虐
    青青的水生植物上開出粉色的「花」,遠看有些稀奇,湊近一看卻發現,這些顏色豔麗的橢圓形居然是一顆顆蟲卵聚集組成的。蘇州市民肖女士向荔枝新聞記者反映,在臨水區域看到不少粉色的福壽螺卵塊,但卻不知該如何處理。
  • 福壽螺瘋狂入侵洱海!大理重金懸賞:40元/公斤收螺卵
    不一會,將打撈到的福壽螺和粉色的螺卵倒進口袋。 大理鎮洱海管理所所長張社能介紹:「夏季是福壽螺的繁殖期,會有很多的成螺和螺卵在岸邊,每年都要人工清理。
  • 杭州西湖里的不速之客福壽螺正在蠢蠢欲動,「清螺衛士」全湖搜螺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餘雯雯 通訊員 張夢思四月的西湖,岸邊的水草叢裡,你可能會看到一塊塊紅色的東西粘在上面。湊近看,會發現是一顆顆卵,讓你渾身起雞皮疙瘩,這究竟是啥呢?20世紀80年代引入中國,2003年中國環保總局(現生態環境部)將福壽螺列入首批入侵中國的16種「危害最大的外來物種」之一。一顆福壽螺一年可產卵20~40次,每次產卵幾百至上千不等,產卵量可達3~5萬粒。卵十幾天就能成螺,繁殖力非常驚人。最關鍵的是,福壽螺的破壞性也很強,它們以啃食水生植物而生,過度繁殖還會破壞水域生態環境。
  • 作家曝福壽螺瘋狂入侵洱海,官方回應來了!網友:這個真的不能吃
    近日,作家@半夏心繭 在社交媒體發消息稱大理洱海遭福壽螺瘋狂入侵,引發關注。福壽螺為世界性最嚴重的100種入侵生物之一,不僅對許多水生作物危害大,還可能成為疾病和寄生蟲的載體,對人類健康產生威脅。大理市洱海管理局相關人員回應,大理溫度不高,相比熱帶地區繁殖少,正人工清除據了解,福壽螺是中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其繁殖能力強,可年產卵萬粒左右,可造成其它水生物種滅絕,極易破壞溼地生態系統和農業生態系統。如江陰人喜歡吃的螺螄、田螺在受到福壽螺的生態競爭擠壓後,也會大量減少,同時福壽螺還是寄生蟲的攜帶者。這種寄生蟲如果被人誤食,會導致頭痛發熱,甚至嚴重的話可能會引起死亡。
  • 福壽螺蔓延螺卵掛滿瀏陽河岸
    瀏陽河岸邊,河堤上密集地附著粉紅色的福壽螺卵。記者粗略數了下,10米長河段有近百處。彭紅霞攝瀏陽網9月14日訊(瀏陽日報記者 邱伏龍)「前幾日,我發現瀏陽河城區東街口一帶有很多福壽螺卵體。」隨後,網友「白衣影仙」也發帖反映,瀏陽河普跡段也出現了大量的福壽螺卵。9月12日和9月13日,記者趕往以上地區發現,網友們所言非虛,福壽螺這一外來物種正利用5-8月的繁殖盛期,在瀏陽河岸快速擴散,盤踞住不少地盤。實際上,自2009年6月在官渡鎮展開「人螺大戰」以來,瀏陽一直不敢輕視這種繁殖力超強的物種,多次採取措施予以防治。
  • 福壽螺的危害
    1981年外來入侵生物福壽螺作為特種經濟動物養殖引入我國後,因棄養流入農田。肆意啃食蓮藕、水稻、茭白或其他蔬菜植物,給農業生產造成嚴重損失,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福壽螺適生性強,進入我國後失去原有自然天敵的制約,加之適宜的氣候條件。
  • 西湖邊的福壽螺越來越多了?今年共「消滅」成螺26000多個、卵塊近...
    都市快報 朱振輝 文/攝朱大伯近日在快報「民意直通車」實時互動版留言:楊公堤一帶,岸邊水生植物上附有不少粉紅色的卵塊,經了解,是對水生植物危害極大的福壽螺的卵,希望能採取措施清除。70歲的朱大伯,幾乎每天都會和朋友一起去西湖邊散步。
  • 田螺、福壽螺傻傻分不清,想吃又不敢吃,教你幾招輕鬆分辨
    首先 我們來認識一下這兩種螺:福壽螺,瓶螺科瓶螺屬軟體動物,屬於外來入侵物種。其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現分布於中國東南沿海等地區,福壽螺頭部腹面為肉塊狀的足,貝殼短而圓,大且薄,殼右旋,喜歡生活在水質清新、餌料充足的淡水中。福壽螺對水稻、蓮、茭白、芋頭、荸薺、菱角、芡實、蕹菜等水生作物危害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