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姑爺進門,小雞斷魂」什麼意思?

2020-12-03 農村小毛

在農村有著許許多多的禮節,這些禮節十分講究,如婚喪嫁娶這些講究禮節對於農村人來說十分看重,如在農村人辦喜事時需提前好長時間做準備,日子確定後,商量請客的事,估計多少人,準備多少桌酒席,要做到心中有數。然後,家庭成員具體分工。請客很有講究,必須首先去請姥姥舅舅家和長輩,去晚了不禮貌,否則還會受到責備。而在農村有句老話也看出來招待「客人」的重視。

而在農村,招待姑爺這位特殊的「客人」時,常常說到一句老話「姑爺進門,小雞斷魂」,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姑爺指的是嶽父母或嶽父母家的人稱女婿。

說到這句話的意思,之前還有一個來歷:在個別農村這句俗話也叫:「姑爺領進門,小雞嚇掉魂」。說的是新婚的女兒攜自己老公回娘家,娘家基本都是以小雞燉蘑菇招待,因此,新姑爺進了丈母娘家的大門,小雞就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就要被與蘑菇燉在一起,作為美味奉獻給新姑爺了,所以就嚇掉魂了。此菜也是農村人招待尊貴客人的一道佳餚。

在農村自家養的小雞燉蘑菇的營養價值很高,最主要的是吃起來十分美味,這些雞從小都是散養的,平常就是在院子裡逮些蟲子吃五穀雜糧長大的,其味也純,其餘香也濃;燉雞的蘑菇是用野生的榛蘑,細杆小薄傘的那種,越燉越香,榛蘑因為長在榛樹下而得名,用榛蘑可以最大程度襯託出雞肉的鮮香。

不僅對待姑爺熱情,農村自古以來都有好客的習慣,好客,是農村是傳統美德,記得多年前在農村老家,每有客人到來時大人總會在第一時間把家裡最好的食材拿出來燒制點心招待親戚朋友,只要家裡有食材料頭絕對比主料多。只是現在條件好了,人情也淡薄了很多,能堅持的不多,閒來回味一下過去的事情也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農民在家招待客人的成本要比飯店低上許多,各種食材大多數都是自給自足,沒有的食材才去農市購買,這樣的成本比較低,主要的是做出的這些菜美味之極。更主要的是氣氛不一樣。

而現今無論姑爺進門,還是親戚朋友進門,大多數都是去飯店擺上一桌,一是因為怕麻煩,其次是現今經濟能力都高了,都愛去飯店擺上一桌,無論招待姑爺,還是親戚朋友現在在自己殺雞宰羊的估計少多了,現在只能是一種回憶了!

相關焦點

  • 農村老人常說「小雞不撒尿,各有各的道」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常說「小雞不撒尿,各有各的道」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的這一句俗語,就是拿動物的一種排洩方法做了一個比喻,小雞沒有排尿系統,但同樣需要排尿,只是說洩殖腔不同罷了。在農村常有這樣一種現象,有的年輕人整天看是遊手好閒,東遊西逛,看他是無所事事,但他生活的也挺好。殊不知這樣的年輕人,也有他自己的業務,他能在東遊西逛的同時,把這些業務辦成了,自己能從中得到收益。
  • 「姑爺領進門,小雞嚇掉魂」。東北名菜,小雞燉蘑菇
    今天阿通給大家分享一道好吃的家常菜,小雞燉蘑菇。東北有句話,「姑爺領進門,小雞嚇掉魂」。今天阿通給大家分享一下東北名菜,小雞燉蘑菇的做法。主要食材:散養小公雞一隻,幹香菇50克,粉條100克。輔助食材:蔥,姜,幹辣椒。
  • 在農村,老人常說:「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什麼意思?
    在農村, 老人常說:「馬驢同槽, 瘦馬不瘦驢」什麼意思?以前在農村的時候,就比較嚮往城市東紅酒綠的生活,而在城市呆久以後小編還是挺想念以前在農村的生活,在農村不僅僅是因為環境優美,而且主要還是人情味重,不像在城市都是關起門來過自己的生活,也許在那裡住了十幾年,然後連自己隔壁的主人叫什麼都不知道。
  • 農村俗語「脹死女婿,餓死姑爺」是什麼意思?貌似誇張其實客觀
    不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在,女婿和姑爺這兩個稱謂,在姻緣親戚關係中,都是同一人在不同語境下的不同稱呼。可是,正是這不同的稱謂,卻包含著不盡相同的人文文化內涵,同時還能道出人際關係的微妙之處來。那麼,農村俗語「脹死女婿,餓死姑爺」到底是什麼意思吧?貌似很誇張,其實,實際情況很客觀現實。
  • 農村老人常說「 男招窮,女招富」是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常說「 男招窮,女招富」是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我們從小在農村生活,小時候的時候家裡都沒有通電。記得那個時候,沒有手機看,沒有電視看,每天白天都是和泥土做伴,天一黑的時候,家裡的大人就會喊著回家吃飯。吃完飯,洗完澡,早早的上床睡覺。
  • 俗語「脹死的女婿,飢餓死姑爺」是什麼意思?你一定感同身受
    「脹死的女婿,飢餓死姑爺」這是古代的一句俗語,多數人會有這樣的疑問?「女婿」和「姑爺」指的是一個人,即女兒的丈夫,如此看來,俗語的意思豈不是前後矛盾?其實不然,在古代「女婿」和「姑爺」的稱呼有一個特定語境,不是隨便能稱呼的。女婿是指女兒的丈夫,官方稱謂「乘龍快婿,東床婿、金龜婿」等。
  • 農村老人常說,虎到中堂,家敗人亡,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我國是個有幾千年歷史的傳統農業國家,很多的農村俗語一直在流傳,直到現在農村的很多地方很多人還能時不時的說出來幾句,這些俗語和老話很多是農民在千百年以來總結出的生活經驗是智慧的結晶,經驗的總結,所以今天小編議案和大夥說的是,農村老人常說, 虎到中堂, 家敗人亡, 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老人常說「荒田無人耕,一耕有人爭」,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人常說「荒田無人耕,一耕有人爭」,是什麼意思?其實看字都明白的意思:如果是沒人種的荒地,要麼都不種,要麼你一種,事就來了,總有人爭著種。這種情況不止在農村,城市估計也有吧,只不過農村是靠種地的,所以特別明顯。隨著外出打工的多了,越來越多的農村土地無人耕種。
  • 農村老人常說:老貓十年,老狗八年,必定成精,是什麼意思?
    文/玉濁清農村老人常說:老貓十年,老狗八年,必定成精,是什麼意思?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經濟水平也越來越高,並且農村的面貌,同時農村還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甚至讓很多打工者回鄉的時候感到陌生。當然農村還是那樣的安逸,生活節奏也比較慢,總能給人一種全身心放鬆的感覺,不會有那麼多的社會壓力。
  • 農村老人常說「家裡縱使有餘糧,不可多餵癟嘴貨」這句話啥意思呢
    在農村裡有很多的農民喜歡餵養幾隻雞,畢竟在以前的時候家裡都是比較困難,生活不好,那麼養上幾隻雞餵的話,雞能下蛋然後孵化,這樣循環開來也是讓農民的生活上有點依靠,但是在農村裡以前還有很多的農民在餵雞的同時也會餵上幾隻鵝鴨,但是對於鵝鴨來說,在餵養方面就是餵食的比較多,因為這樣,農村裡也有了這樣的俗語叫
  • 農村老人常說:「紅薯開花是災年」,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常說,紅薯開花是災年,這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紅薯開花是在一定的溫度、光照、水分適宜的環境下發生的。由於地域性不一樣,一些地方就很難看到紅薯開花。比如在北方就很難看到紅薯開花,而在南方地區農村種植的紅薯則比較多見。比如生長溫度不能超過37℃,如果溫度過高,紅薯很難會開花,反之溫度太低更不行。
  • 農村老人常說,「狗不過八,雞不過六」,是什麼意思呢?
    老人特別高興,也就酒興大作,多喝了幾杯,醉倒在坐席上呼呼酣睡。突然一陣陰風吹過,人們一看,睡在坐席上的老人變成了一隻老白狗。原來老人並沒有「復活」,回家的老人是老人生前餵養的老白狗變的。故事的結局在農村流傳的版本中有多種說法,有的說白狗被家裡人打死了,有的說白狗化作一縷黑煙溜走了。
  • 在農村,老人常說「小不過孝子,大不過新婚」啥意思,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常說「小不過孝子,大不過新婚」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有很多農村俗語,它們能一直流傳到現在,也是因為從俗語本身有著獨特的道理。
  • 農村老人常說「北瓦松,南不死鳥」,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農村老人常說「北瓦松,南不死鳥」,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北瓦松,南不死鳥,這兩種都屬於景天科多肉植物。瓦松,景天科多肉植物,別名瓦塔,塔松,向天草,耐旱耐寒,在北方的巖石山坡上和老瓦房上比較多見,生命力頑強。
  • 農村老人常說:「七十瓦上霜,八十不稀奇」,啥意思?
    農村老人常說:「七十瓦上霜,八十不稀奇」,啥意思?農村出現的老話,其實多多少少都是實用的,所以大家在研究一句俗話的時候,就應該理解透徹。那麼經常聽到農村老人講的那些話都是什麼意思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吧!
  • 在農村,老人常說「雞過6,狗過8,家裡必定有事發」這話啥意思
    其實無非也就是一些家長裡短,其餘的就是聊一些俗語,農村的俗語也是一種文化,可以說這種文化傳承了幾千年,很有歷史文化的底蘊。俗語裡居然有雞和狗,這裡面到底有什麼聯繫呢?於是我就問了一下二大爺這句話是啥意思?於是二大爺就吸了一口煙,說起了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
  • 農村蓋房,老人常說「大屋摞小屋,三年兩年哭」,是什麼意思?
    對於農民來說,在農村蓋房子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花費好多的人力物力,整個過程從選址、設計、到建成再到裝修都需要親自費心費力,其實農村建房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安全問題。記得以前的農村,好多農民家裡面都是平房,這幾年農民進城打工,手裡攢了點錢,就想著把自家的平房改成樓房,經常有人會在平房上再摞一層,而不是把房子拆掉重新蓋。這時候,老人就會說「大屋摞小屋,三年兩年哭」,為啥這樣說?
  • 農村老人常說「褲帶長壽命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享3句農村裡的俗語,看看它們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道理呢?第一句,過了七月半,人似鐵羅漢。7月15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元節,這一天,人們用來祭祀已逝故人。我們祭祀已逝故人的方式就是燒香磕頭、燒紙錢,通過這些方式表達我們對已逝故人的哀思。也希望他們能保佑我們的生活平安順遂,無非就是求一個心理安慰。
  • 農村老人常說,「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是什麼意思?
    我們在農村住得久一點,總是能聽到一些老人嘴裡念叨的話語。初聽時我們可能不會放在心上,覺得沒有什麼科學性,但並不是所有的老話都是不可信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貓頭鷹,可能大家對它的印象都是一種夜行動物,叫聲很可怕。
  • 在農村,老人說「燕雀不落苦寒之門」,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行走在鄉間,耳畔常傳來一些「似曾相識」的聲音,我想那是村莊老者在述說俗語的故事。俗語在農村廣為流傳,不僅引起考究的語言形式,尤其是它深處蘊含的哲理,讓人回味無窮!一、燕雀不落苦寒之門記得小時候,每當春暖花開之時,總會有燕子在大門下做巢,而我,每次想要趕它們走時,母親都會對我說,「燕雀不落苦寒之門」,這時對咱家美好的象徵,不要趕它們走!曾記得「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在過去人們對燕子都是很嚮往的,燕子秋去春回,跋山涉水數千裡,不辭辛苦,而且又是一些害蟲的天敵,因而,很具有「靈氣」!常常被比作辛勤,善良的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