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城裡人對農村生活都比較嚮往,也許你曾經生活在農村,又或是在農村長大,對農村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而充滿感情,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環境汙染的加劇,很多純天然的食物已經不復存在,比如那些我們曾吃過的「野味」如今也只能成為記憶了。
昨天跟大家分享了我們孩提時代常吃的山中野果,今天再跟大家分享哪時我們曾吃過的「野味」。看看你還記得嗎?過去很常見,如今成稀罕物了,吃過的人不多,不知你吃過沒有?
1、土狗
「土狗」又叫土狗崽、田狗子蟲、螻蛄、耕狗、拉拉蛄、扒扒狗等很多稱號,它主要是生活在泥土內,每到翻耕田地時,特別是在田間灌水後,土狗蟲就開始跑出來了,拿著瓶子追在大人後面,捉到的土狗蟲就往瓶子裡塞,回家用油一炸,放幾粒大蒜幾顆紅辣椒,香噴噴的,非常好下飯,據醫藥古典記載,土狗蟲還具有利水、去腎結石、補腎、固陽、消腫等功效。不過現在田裡的土狗蟲很少見了,回憶童年就是抓它為樂趣,在農村長大的小夥伴們,應該對這種土狗蟲不會陌生。
2、竹筍蟲
竹筍蟲,又叫竹筍蛹,我們老家叫「竹筍筒」,主要生長在嫩竹筍牙上,靠吸允竹子的液汁和吃竹子來長大,一般生長在竹子的頂尖部,若竹子頂尖變幹了,很有可能就有竹筍蟲,一段時間後就會咬斷竹筍掉到地上,隨後會鑽進地下,直到變成帶翅膀的蟲子在鑽出來。捉竹筍蟲的最佳時機就是在它開始咬斷竹筍鑽入地下之前,竹筍蟲抓來用火烤熟就可以吃了,味道非常鮮美。這是我們小時候的燒烤,是吃過最好吃的燒烤了。
3、禾蝦蜢
禾蝦蜢以稻穀為主食,在稻穗上到處蹦的昆蟲,小嘴為軟甲殼質外,嘴巴紅色,尾巴比草蜢多長了一截扁扁的尾翼,全身軟綿綿,腸臟極細小,透過皮肉可見,腹內全是乳白色脂肪質。小時候收割稻穀時,總會抓很多回來,用油一炸,可香了,有時候,我們還會在收稻子時,當場抓一些,扯過一把乾草點著,把抓到的禾蝦蜢往火裡一扔,燒得焦焦的,嚼起來還有股新鮮穀子的味道,齒頰留香,久久不散。這是小時候吃過最美的「美味」了。
4、水蠆
水蠆,我們叫水花貓,主要生活在小河裡,可能很多地道的農村人都沒怎麼吃過,因為它平時都是躲在水裡面,很少看見,農民只有趁著它們出來透氣時抓它,它們的生活習慣很特別,在水裡能躲上一年之久,只有到了特定的時期,才會鑽出水面,它們之所以要出來透氣,是為了變身成為蜻蜓,因此,要抓它就得等它們鑽出水面時,因為水蠆很愛乾淨,所以裡面沒什麼細菌,抓到一小盆子以後,下鍋爆炒或油炸,咬上一口那是香脆可口,要是能吃上一頓,都能回味一年。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美味的陪伴,才讓我們度過了短暫而又快樂的童年,時過境遷,一晃多少年過去了……屋後的幾座小山坡,還有一條蜿蜒盤旋的小河,同村的幾個小夥伴,村子裡的每一個角落都有我們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