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和孩子一起看動物來了。其中講到人類的很多發明都是和動物學習。我們和啄木鳥學做安全帽,和螢火蟲學冷光,和電鰻學發電,和鴿子學認路。我們所有的發明,都是學習、模仿、思考、創新的過程。而我們的成長,也是學習、模仿、思考、創新的過程。這四個步驟缺一不可。
我們先來說說學習和模仿。
嬰兒剛出生時,媽媽把寶寶抱在懷裡,天天對著寶寶說話。有一天,小嬰兒開口了,很模糊的叫了一聲「媽媽」。媽媽聽到特別開心,又一遍遍地糾正寶寶的發音,寶寶一遍遍地模仿媽媽說話。終於有一天,寶寶能把媽媽、爸爸、蘋果、香蕉等很多詞都說得很清楚。寶寶從不會說話,到開口說話,這個過程就是學習和模仿的過程。
在我們上學和工作時,都會遇到不會的東西,比如寫文章。一開始你並不知道怎麼寫,你會去翻一些寫作書,學習一些寫作技巧,然後再去看看別人怎麼給的,去模仿。慢慢地,你的寫作水平越來越高,直到可以寫出很好的文章。
工作時也是一樣,我們拿到一個沒做過的新任務,會去到網上查答案,會去問同事如何做,會借鑑別人的文案。有了多方面的學習和模仿,我們在做任務時就會得心應手。
但如果你不去學習不去模仿,你有可能要很長時間才能找到答案。也許,你永遠找不到正確答案。
可見,學習和模仿,是我們掌握一個新事物的最直接的方法。
光有學習和模仿就夠了嗎?如果只有這些,人類就不會進步。人類的進步,是思考和創新的結果。
一個孩子,為什麼和父母不一樣,因為他在成長過程中,會有自己的思考,並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這就是創新。
中國很多故事都是主人公只有模仿,沒有思考和創新,最後被嘲笑。像我們知道的東施效顰、紙上談兵的故事,都是主人公只會模仿不會思考的結果。
馬雲當年去美國,發現美國的網際網路模式非常好,他想把美車的網際網路帶到中國。但是,美國的網際網路如果直接搬到中國來,那就不符合中國的國情。這種單純的拿來主義,也不會有阿里巴巴的輝煌。阿里巴巴是學習美國的網際網路技術,結合中國國情,不斷思考不斷創新,才有了今天的阿里巴巴。
達文西初學畫畫時,畫了無數個雞蛋,幾乎畫過雞蛋的每個面。通過這個學習和模仿的過程,使得他的繪畫水平突飛猛進,之後他不斷模仿不斷思考不斷創新,終於畫出《蒙娜麗莎》、《最後的晩餐》這樣的舉世名作。他的創新精神,使他成為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之一。
沒有學習和模仿,就不會快速進步;沒有思考和創新,就找不到屬於自己的路。
不論企業還是個人,無一不是在學習、模仿、思考和創新。
淡墨染清秋,職業經理人,專注副業變現,職業規劃師,成長教練。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