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6日電 臺灣《聯合報》6日發表文章稱,眾所周知,高鐵最大的貢獻是讓臺灣真的變成一日生活圈,而要讓高鐵的運作更有效率,未來臺中應當成轉乘中心。
文章摘編如下
臺灣高鐵局宣布年底苗慄、彰化、雲林三站將正式啟用,臺北南港站也預計明年7月完工,加入營運行列,未來高鐵車站數將從八站增加為十二站,高鐵的服務將更深入地方,帶給民眾更大的便利性。因為現在苗慄、彰化、雲林的鄉親要搭高鐵,苗慄的要跑新竹或臺中,彰化、雲林的跑臺中或嘉義。新增三站,讓這些地區的民眾,方便使用高鐵,也可增加高鐵收益。
要讓高鐵的運作更有效率,未來臺中應當成轉乘中心;另外拉青埔到機場的高鐵支線做成機場快線,也是行政部門可以做的建設選項。
眾所周知,高鐵最大的貢獻是讓臺灣真的變成一日生活圈,臺北高雄90分鐘的行駛時間,又直達市區。比搭飛機還要到機場,又要提前抵達辦理登機手續及計算候機時間還快。有了高鐵,大大縮短北高的距離。而且高鐵的準點,讓臺灣民眾對於時間的感覺及守時的觀念更上層樓,這是現代化社會不可或缺的元素。
然而未來站站皆停靠的班次,在新增三站後,臺北到高雄將從原先的兩小時,增加到138分鐘。如果從南港發車到高雄的站站停班車,行駛時間甚至將達到150分鐘。
如此一來高鐵真的變慢鐵。雖然站站停的班車票價上可能比較便宜,可是對於往返北高趕時間的商務客,如果不幸沒有搭到直達車,或者非兩端及臺中的客人,就得搭站站停的慢車,這就失掉搭高鐵省時的初衷,也會讓趕時間的人覺得不耐煩。
因此,未來應讓站站停的慢車與直達車在臺中剛好能同時交會,或者讓臺中站成為直達車的轉乘中心,等待的時間短於非直達的停站時間,如此讓趕時間的客人,就可以在臺中改搭直達車,可以大大的節省旅客的總搭乘時間。相信這樣創新的營運模式,可以給高鐵公司帶來效益,也讓大家都更方便。
另外,雖然未來會有機場捷運,也可以在臺北車站做預先的登機及辦理行李託運,但是臺北車站到桃園機場要35分鐘,又要跟一般乘客擠車,實在不理想。也難以跟其他地區眾多城市的機場快線相比。
行政部門應規劃青埔到機場的高鐵支線。如此我們就有從臺北火車站停板橋、青埔,再到機場的快線。中南部乘客也可在青埔轉乘機場快線。整體的行車時間縮短,也讓機場服務水準更提升。
公共建設的投資可以促進經濟的繁榮。錢要花在刀口上,好的建設有利當代,更可以讓後代子孫繼續享用,一舉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