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鷹雉雞圖
李迪(南宋)
絹本設色
189cm×209.5cm
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畫尺幅很大,在宋代花鳥畫中算得上是鴻篇巨製。畫幅主體是一株老乾縱橫的楓樹,楓樹枯枝上一隻兇猛的蒼鷹正欲襲擊地面上倉皇逃竄的雉雞。
畫面構圖奇崛,主要物象集中於畫面的右上側,古樹森然,怪石嶙峋,給人以強烈的壓迫感。蒼鷹引頸俯視,兇狠凌厲的眼神緊盯著逃竄的雉雞,銳利的鷹爪緊抓枝幹,正蓄勢準備發出致命一擊;雉雞大難臨頭,早已嚇得失魂落魄,毛羽乍起,站立不穩地奔向草叢中藏匿。雄鷹全身緊繃,尖喙緊閉;雉雞眼神渙散,發出絕望的嘶鳴,令人心生惻然。
畫面左下方大片空白,遠處山坡空無一物,近處僅畫雜草荊棘數莖,顯出曠野的荒涼,同時也使觀者的注意力全部集中於主要物象,對這場即將發生的殘酷獵殺心悸不已。
在畫法上可以看出李迪對各門各派兼收並蓄的特點:楓樹與巨石行筆粗獷,線條頓挫有力,用墨渾厚凝重,表現出樹幹的蒼老和巖石的堅硬,有融合山水畫法的意味;鷹和雉雞繼承黃氏畫風,刻畫工整,以勾填法染色,但用線、染色靈活多變,準確刻畫出鷹的兇猛和雉雞的倉皇畏怯;楓葉、雜草雙勾線條細勁,再以不同深淺的暈染表現遠近關係。
鄭午昌先生認為南宋花鳥畫苑「黃派漸與徐派融合」,即所謂「富貴」與「野逸」畫風之間不再那麼涇渭分明,這本質上是花鳥畫成熟期技法和格式自然發展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