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胡姐(化名)被查出甲狀腺癌,經手術和碘放療,雙肺出現轉移癌,這說明已經是晚期了。
和多數患者一樣,胡姐經歷了放療的副作用,白細胞一直不達標,免疫力很差。後來,她開始服用中藥調理,一段時間後稍有好轉。但停止放化療沒多久,病情又開始惡化,到2020年6月複查——全身轉移。
為了治病,為了保命,胡姐投入到五花八門的治療中,耗盡家財,病情卻沒什麼實質性好轉……
在癌症的治療過程中,很多癌症患者及其=家屬會陷入一些糾結或者誤區當中,單純地認為某些療法效果更好,或尋找一些旁門偏方。其中關於中醫、西醫對癌症的治療效果,爭議頗大,有些人認為西醫對身體損傷大,有些認為中醫療效慢。
中醫西醫究竟誰治癌症好?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
一、中醫西醫治癌症,各有優劣
從癌症的治療手段上來看,目前主要以西醫為主,但對於中西醫治療癌症的關係要辯證看待,兩者各有優勢,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們各種治療的必要性,不能互相取代,但可以很好地結合。
二、中醫治癌,或可彌補西醫的不足
對於絕大多數早中期的癌症患者來說,最好的治療辦法就是手術切除,儘早切除儘早絕患。而對於一些中晚期患者,癌細胞已經擴張,需要採取放化療來治療。
放療是通過照射病灶部位殺滅癌細胞,而化療藥物則是進入人體,運行到身體各處殺死癌細胞。目前,多數癌症病人是通過根除手術、化療、放療、靶向藥物等等方法來治療癌症。不過,此類治療方式多存在副作用,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也可能把身體裡的正常細胞一起殺死,導致患者身體虛弱,出現噁心嘔吐、腹瀉便秘、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白細胞低等等不良的情況。
此時,服用相應的中藥可以有效改善副作用,在國際上也是被認可的。中醫藥配合腫瘤放、化療應用,可以減輕患者的放化療毒性,相比於單純的放化療更少副作用!
中國中醫科學院腫瘤研究所副所長林洪生教授表示,研究人員對中醫藥治腫瘤做了許多循證醫學的驗證,一項881例患者的研究發現,術後應用中藥夠提高患者1~2年生存率。當然,這是中西醫配合的結果。
總的來說,中醫的目的是協助西醫幫助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副作用,讓患者的生存質量達到一個較好的水準。
不過,與其操心患癌後的治療,普通人群更應該關注癌症的預防,早篩查早診治才是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三、無論中醫西醫,防癌鐵律值得學習
為應對癌症高發的趨勢,國家衛健委疾控局發布了《癌症防治核心信息》,提醒群眾及時關注癌症危險信號,早診早治來提高癌症生存率。
圖源:大河健康報
1、癌症危險信號要警惕,有以下症狀應當及時到醫院就醫診治!
身體淺表部位出現的異常腫塊。
體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內色澤加深或迅速增大。
身體出現的異常感覺:哽咽感、疼痛等。
皮膚或黏膜經久不愈的潰瘍。
持續性消化不良和食慾減退。
大便習慣及性狀改變或帶血。
持久性聲音嘶啞,乾咳,痰中帶血。
聽力異常,鼻血,頭痛。
陰道異常出血,特別是接觸性出血。
無痛性血尿,排尿不暢。
不明原因的發熱、乏力、進行性體重減輕。
2、改變不健康生活方式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癌症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癌症的發病是人體生命周期相關因素累及導致的結果。像吸菸、肥胖、缺少運動、不合理膳食習慣、酗酒、壓力、心理緊張等都是癌症發生的危險因素。在癌症的預防中,改善此類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癌症的發病風險。
3、規範的防癌體檢
防癌體檢專業性、個性化、有效性強。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受檢者了解自身的患癌風險,及時發現早期腫瘤或癌前病變。每個人可以根據自身的年齡、既往檢查結果,在醫生的建議下進行檢查選擇。
抗癌既要做好預防,又要在發現後積極治療。癌症患者需到正規醫院進行規範化治療,不要輕信偏方或某些保證能100%治癒的「包治百病方」。癌症治療往往個性化制定,隨著病情的發展也會有所變化,所以不要認為一法能百治。
參考資料:
[1]國家衛健委疾控局, 國家癌症中心. 中國癌症防治八條核心信息[J]. 健康指南:中老年, 2018(10):48-49.
[2]治腫瘤,中醫好還是西醫好?最牛的腫瘤大咖這樣說. 人民網.2016.9.2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