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機場發現無腳蜥蜴新物種 棲息地下環境

2020-11-23 TechWeb

科學家在美國洛杉磯機場嘈雜的環境中竟發現一種無腳蜥蜴新物種,它們體長20釐米,生活在地下環境,很少在地面上活動,主要以昆蟲和幼蟲為食

騰訊科學訊(悠悠/編譯) 據國外媒體報導,人們很難想像繁華機場會發現隱蔽的新物種,但目前美國加州大學生物學家小組發現一種無腳蜥蜴生存在洛杉磯國際機場末端跑道。

美國伯克利脊椎動物學博物館兩棲和爬行動物專家希歐多爾-帕彭福斯(Theodore Papenfuss)稱,這項研究顯示加利福尼亞州存在著大量未公開的生物多樣性,一些物種生活在聖華金河谷,與其它物種相分離,獨立進化數百萬年,它們屬於未曾發現過的新物種。

無腳蜥蜴非常像蛇,但它們是非常獨特的爬行動物,它們與普通蜥蜴物種存在著一些相似性——眼瞼、張開的外耳、缺少寬腹鱗片,尾部非常短,相比之下,蛇具有較長的身體和較短的尾部。

據悉,全球現已發現200多種無腳蜥蜴,它們適應於鬆軟土壤中生存。數百萬年前,蜥蜴生活獨立生活在五個大陸上,為了快速在沙土中鑽洞逐漸進化失去了四肢,像蛇一樣蠕動身體,但一些蜥蜴物種仍保留著退化腿部。

雖然這種無腳蜥蜴體長達到20釐米,但平時很難觀察到它們的活動,因為它們主要是在地下環境生存,以吞食昆蟲和幼蟲為食,同時,它們可能終生棲息在餐桌大小的區域。多數無腳蜥蜴發現於潮溼的環境,當人們翻開原木或者巖石會發現它們,但對於最新發現的無腳蜥蜴而言,每天都會有飛機從它們的頭頂上掠過。

相關焦點

  • 美加州沙漠發現4個無腳蜥蜴新種—新聞—科學網
    近日的一項研究稱,科學家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的沙漠地帶中發現了4種新的無腳蜥蜴。
  • 巴西發現新種無腳蜥蜴 用鼻子翻尋食物(圖)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日前,科學家宣稱在巴西發現一種新物種蜥蜴,它沒有腳,看上去和蛇一般模樣,它們用尖頭鼻子在沙土翻尋吞食蟲子、螞蟻和白蟻。這種雜褐色新物種蜥蜴非常接近於蛇,它外表長滿了鱗片,長著尖頭鼻子和鋒利的牙齒。目前,科學家被它命名為「Bachia Oxyrhinas」。
  • 2014十大新物種:無眼蝸牛一周爬行兩釐米-2014,新物種,生物,動物...
    雖然人類成為了我們家園的主宰,但地球同時還孕育著其它大量生物,而它們當中的很多仍有待我們去發現。近日,2014年迄今新發現的十大新物種出爐,除了自然界動物之外還包括微生物。無眼蝸牛這種蝸牛新物種生活在完全黑暗的地下環境,在克羅埃西亞西部地下980米深的Lukina Jama-Trojama洞穴中生活,它沒有眼睛,也沒有外殼色素沉積,外殼呈透明狀,像是一種幽靈蝸牛。它移動非常緩慢,爬行一周時間行程不超過2.5釐米,體長其有0.2釐米,喜歡棲息在潮溼的地下洞穴。
  • "四腳蛇"沒有腳 巴西發現無腿蜥蜴
    人們常常將蜥蜴稱之為「四腳蛇」,可見蜥蜴有「腳」或者是「腿」的形象多麼深入人心,但近日巴西科學家就在該國偏遠的平原地區發現了一種奇特的蜥蜴新品種,這種蜥蜴長得非常像蛇,身體覆蓋著鱗片,沒有四肢,還有著像蛇一樣突出的鼻子和尖利的牙齒。
  • 2014十大新物種:無眼蝸牛一周爬行兩釐米
    雖然人類成為了我們家園的主宰,但地球同時還孕育著其它大量生物,而它們當中的很多仍有待我們去發現。近日,2014年迄今新發現的十大新物種出爐,除了自然界動物之外還包括微生物。無眼蝸牛這種蝸牛新物種生活在完全黑暗的地下環境,在克羅埃西亞西部地下980米深的Lukina Jama-Trojama洞穴中生活,它沒有眼睛,也沒有外殼色素沉積,外殼呈透明狀,像是一種幽靈蝸牛
  • 寮國發現全球首個沒有眼睛的奇特蜘蛛物種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德國法蘭克福市森肯堡研究學會(Senckenberg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近日在寮國境內的一個地下洞穴中發現了迄今世界上最怪異的蜘蛛物種——一種沒有眼睛的蜘蛛。研究人員發現它們因長期生活在黑暗環境中無需用眼導致視力退化。
  • 四川發現蜥蜴新物種——山地龍蜥,口腔顏色「稀奇」
    山地龍蜥 雌性 (繆本福 圖)四川在線消息(蒲香琳 記者 王成棟)近日,記者從影像機構「西南山地」獲悉,四川發現一蜥蜴新物種——山地龍蜥。新物種2017年於攀枝花市鹽邊縣被發現,當地海拔2800-4400米,屬高溫、低溼的乾熱河谷。經過兩年的觀察、研究及學界論證,新種認定論文發表於英文期刊Zoological Research (中文名《動物學探究》),並命名為「山地龍蜥」。一切從2017年10月說起。
  • 龍蛇頭:在印度發現新的奇怪地下魚!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的類似鰻魚的魚類,名為龍蛇頭,生活在印度南部的地下水中。發現魚類的新家族(屬和物種之上的生物分類)是非常罕見的。這些稀奇古怪的魚類棲息在多孔巖石的含水層中,很少見,只有在大雨淹沒後才浮出水面。
  • 史矛革蜥蜴的新物種:非洲南部最大的蜥蜴
    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3約25日報導,南非國家博物館館長、爬蟲學家Michael Bates和佛羅裡達自然歷史博物館的Edward Stanley近日發現了Smaug屬的第9個物種,並將其命名為Smaug swazicus(此前該物種被認為是Smaug. barbertonensis)。
  • 彩虹蛇和龍蜥蜴,大湄公河發現163新物種!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12月 20日發布消息稱,科學家近期在東南亞大湄公河流域發現163個全新物種,例如頭部映著彩虹光芒的蛇,以及外形像龍的蜥蜴。泰國清萊府新發現的一種蠑螈(Tylototriton anguliceps ),它身上的黑、紅色標記,類似電影《星際迷航》裡的克林貢。彩虹頭蛇,發現於寮國北部巖溶絕壁中。路透社報導,科學家今天(12.20)在報告中公布這些新發現,包括寮國淺藍色壁虎,以及泰北稀有品種香蕉,因森林砍伐日益嚴重,這種香蕉瀕臨絕種。
  • 科學家發現無腿蜥蜴新品種
    北京時間5月12日消息,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科學家已經在柬埔寨發現一種蜥蜴新品種,它既沒有眼睛,又沒有腿,看起來很像蛇或蠕蟲
  • 科學家們今年又發現71個新物種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在2019年共發現了71種新的動植物物種。這些新物種包括花朵、魚類、珊瑚、蜘蛛、海參、螞蟻和蜥蜴等等,分布在三大洋和五大洲的洞穴、森林乃至海洋的最深處。
  • 今年他們發現了71種新物種
    其中,包括花朵、魚類、珊瑚、蜘蛛、海參、螞蟻和蜥蜴等。它們隱藏在了全世界各個角落的洞穴、森林乃至海洋的最深處。科學家認為,了解有關這些有趣的新物種的更多信息,可以更好地了解環境和生物群落,進行有針對性的保護工作。
  • 套中套,小盜龍化石中發現新蜥蜴物種—新聞—科學網
    研究團隊提供的小盜龍吞食蜥蜴概念圖近日,科學家在一塊來自中國遼寧的趙氏小盜龍(Microraptor zhaoianus)標本中,發現了一隻保存極佳的蜥蜴——這隻蜥蜴還是新物種,此前從未被發現過。相關研究於北京時間7月11日在線發表於《當代生物學》。 小盜龍是世界上最小的肉食性恐龍之一,此前已有人在不同的化石標本中發現胃容物。
  • 2011十大奇特新物種:跳躍薄餅蝙蝠魚等入選
    因此並不驚奇科學家稱它為跳躍薄烤餅蝙蝠,目前,這個新物種已入榜最新公布的2011年度十大新物種。  該名單是2011年度十大最獨特奇妙物種,名單中還有一個新物種叫做「霸王龍水蛭」,這種嗜血2英寸長無脊椎動物發現於秘魯偏遠地區一位女孩的鼻孔中,當時它正在鼻孔中撕扯黏膜。霸王龍水蛭像霸王龍一樣,滿嘴長著巨大牙齒。此外,還有體長達2米左右以水果為食的蜥蜴和發光的樹菌等。
  • 海南發現19個熱帶雨林新物種
    2它們用「腳」給國家公園「投票」在熱帶雨林,新生命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像桃花水母這類對生長環境極為挑剔的生物,往往被人們稱作是最公正的「環境評價師」——生態好不好,它們知道答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啟動體制試點建設,成效如何?雨林中不斷出現的新物種,就用「腳」投出了自己的「一票」。
  • 白雲山發現脆蛇蜥:這蜥蜴沒腳
    7月7日消息,日前,湖南白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巡山時發現了一條身體截面近乎方形的「蛇」,經專家鑑定,這是十分罕見的瀕危野生動物脆蛇蜥。專家指出,這次發現的脆蛇蜥屬於爬行綱蜥蜴目蛇蜥科,系我國較為原始的因長期穴居而導致四肢退化的蜥蜴物種,已被《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為瀕危保護等級,屬於瀕危野生動物。資料顯示,脆蛇蜥因尾易斷而得名。蛇蜥數量稀少且生性隱密,不易見到,外形似蛇,無四肢。所有的蛇蜥都無毒。蛇蜥主食蚯蚓、蛞蝓或甲蟲之幼蟲,跟所有蜥蜴物種一樣,尾巴會自割。
  • 中國科學家發現目前唯一能滑翔的蜥蜴化石物種
    研究表明,滑翔蜥蜴化石是近年來在世界上引起廣泛關注的遼西熱河生物群中一個新的重大發現,是蜥蜴長達2億多年演化歷史中,目前唯一能滑翔的化石物種。    這種古老的滑翔蜥蜴化石被命名為「趙氏翔龍」,是中國科學家在遼寧西部野外工作中發現的。
  • 婆羅洲島熱帶雨林新發現至少52個動植物新物種
    圖:新發現的樹蛙  【搜狐科學12月19日消息】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報告稱,科學工作者在去年一年間,科學家們在婆羅洲島新發現了至少52個動植物新物種。  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編纂的報告顯示,這些新物種包括30種魚類,2種樹蛙,16種姜類,3個樹種以及1種大葉植物。
  • 澳洲發現新物種:粉紅蛞蝓和肉食性蝸牛—新聞—科學網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澳大利亞偏遠山脈地區最新發現兩支新物種,體型較大的螢光粉紅色蛞蝓和一種肉食性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