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貧,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教育扶貧,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近年來,雲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秉承「教育公平才是最大的公平」,認真貫徹落實教育精準扶貧政策,「決不讓貧困家庭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努力實現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2016年,永平鎮金木村下寨村民小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魯新春考上了大學。面對每年五千多元的學費和全家人的生活費,她的母親李德花無所適從,「我說我太辛苦了,叫她不要讀書了,因為比她小的還有兩個。」李德花哽咽道。
    魯新春四歲時,父親不幸去世,母親帶著他們姐弟倆改嫁。一年後家裡又多了一個妹妹,雖然生活算不上富裕,但一家人其樂融融,充滿希望。但這樣的幸福日子卻非常短暫,在魯新春七歲那年,繼父因一次意外事件也去世了。
    從此,李德花帶著三個孩子和年邁的婆婆相依為命。三個孩子的上學問題成了這個家庭最重的經濟負擔。一邊是上學願望非常強烈的孩子,一邊是家裡只有一個勞力,李德花時常感到力不從心。
    「媽媽供不起我,但我又想讀書,我想以後讀出去了,掙了錢來供我妹妹,幫媽媽減少一些負擔,所以我就說我要去讀書。」母親的辛苦和焦慮都被懂事的魯新春看在眼裡,她深知只有上學才有出路,只有依靠讀書才能改變全家人的困境。
    好政策就像一場及時雨。2016年,魯新春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戶,上大學的魯新春也得到了縣委政府2500元的補助,上初中的弟弟和上小學的妹妹也享受到了義務教育階段「營養改善計劃」補助、義務教育寄宿學生生活費補助等政策。
    教育扶貧,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教育扶貧,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我在學校裡省吃儉用,政府的補助金加上勤工儉學得到的收入,媽媽再給一千塊左右,一學期的學費生活費就夠了。」如今,魯新春已經是昆明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大三學生。經學校推薦,目前在普洱市幼兒園實習。明年7月,魯新春即將大學畢業,但她滿懷信心,堅信在幼兒園實習的這段經歷能給自己的就業之路奠定基礎。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教育扶貧託舉貧困家庭孩子的上學夢。近年來,景谷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教育扶貧工作,緊扣「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而失學」,嚴格落實各項教育扶貧政策。
    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該縣共核撥學前教育省政府助學金82.59萬元5506人次;義務教育階段「營養改善計劃」中央資金2625.0406萬元65707人次、城鄉義務教育寄宿學生生活費補助資金2070.8萬元38370人次;高中階段免學費補助資金70.34萬元1537人次、高中階段國家助學金278.275萬元2721人次、高中階段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生活補助101.0843萬元1348人次;中職學校免學費補助資金206.19萬元1110人次、中職學生國家助學金112.24萬元1139人次;核撥第一批高校優秀貧困學子獎學金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費獎勵資金6萬元12人次;普通高校家庭經濟困難新生入學資助項目資助資金2.1萬元38人次;2018年國家助學貸款獎補資金7萬元14人次;核撥愛德基金會e萬行動2018年下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資助資金8.934萬元43人次;辦理生源地助學貸款1674.095萬元2210人次。同時,在嚴格落實國家、省、市教育扶貧政策的基礎上,景谷縣出臺了縣級貧困學生資助政策。2019學年,全縣共有非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學生3341人,應發放縣級補助資金854.25萬元,其中,已發放2019學年雨露計劃補助資金451.10萬元,補助人數1483名。
    雲南網通訊員 周曉仙 攝影報導
    責任編輯: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