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景谷:「光伏發電+X」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群眾有點忙

2021-01-12 雲南網

「光伏發電+X」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群眾有點忙

「光伏發電+X」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群眾有點忙

房頂上的光伏發電站每天都在發電,地裡的農作物長得越來越旺,走在村子裡不時傳來雞豬的叫聲......隨著易地搬遷安置點後續產業扶持力度不斷加大,雲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縣碧安鄉易地搬遷安置點的煙火氣息越來越濃,老百姓也越來越忙了。

一大早,板粟地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的建檔立卡戶羅忠宏起來就忙開了。圈裡的1000隻小雞等待著投喂,這批小雞剛進了一個星期,通過羅忠宏的精心餵養已經長大了不少。

除了這1000多隻雞,羅忠宏家還養了29頭能繁母豬,一頭種公豬。明年初,將會有大量的小豬仔可以出售。

為了解決羅忠宏的發展資金難題,專門為易地搬遷安置點老百姓發展產業服務的景谷碧洲專業合作社還給他有償扶持了十萬元的資金,正是有這一筆資金的扶持,更加堅定了羅忠宏發展產業的信心。

「交通方便,孩子上學近,老人也很好照顧。」說起搬遷後的生活羅忠宏非常滿意,「以前,在老家的時候他曾經養了40多頭豬,但是因為交通不便,他只能低價出售。種出來的南瓜、冬瓜這些更是無人問津。來到集鎮集中安置點後,就是運費都能省下來不少,現在有政府在發展產業方面的政策扶持,發展信心越來越足了。」

據了解,目前碧安鄉板粟地集中安置點有255間豬圈,老百姓已養殖了300頭左右的豬,戶均養殖一頭左右。同時,碧洲專業合作社已從當地老百姓手中流轉出來了180畝土地,並租給想發展產業但是一下子租不到地的易地搬遷戶,目前已種上了烤菸、南瓜等農作物。建檔立卡戶李凱躍一家樓頂建了光伏電站,今年他家還種了17畝烤菸,9畝南瓜,養了三頭能繁母豬。農閒時節父母還就近就便打零工,生活比在老家有了更多的起色。

「光伏發電+X」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群眾有點忙

「光伏發電+X」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群眾有點忙

「現在大家都做起了產業, 整個安置點的煙火氣息也越來越濃了。」目前,李凱躍在集中安置點擔任黨支部門副書記,除了要發展好自家的產業外,他還承擔著帶領大家一起做產業,發家致富職責。

碧安鄉板慄地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共安置了來自碧安鄉11個行政村60個村民小組的255戶959人,其中建檔立卡戶226戶856人,同步搬遷29戶103人。光伏發電是碧安鄉板粟地安置點老百姓增收的一大項目之一。慄地易地扶貧搬遷分布式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843.425千瓦。項目依託滬滇扶貧資金600萬元,在115戶易地搬遷農戶屋頂建成分布式光伏發電站。每天太陽升起就有售電收入,搬遷農戶有了持續穩定的一項經濟來源。截止2020年5月8日已發電519.5萬度,售電收入26.7萬元,戶均收入1500元左右。

為了做好易地搬遷產業後續發展的後半篇文章,碧安鄉在後續產業發展中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引導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積極參與產業發展,變政府政策性輸血為搬遷戶自主造血,走上長期穩定的致富之路。截至目前,已投入後續產業發展資金1600萬元左右。

雲南網通訊員 周潔 曹明星 周婭 劉陳超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景谷縣易地扶貧搬遷「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景谷縣鳳山鎮易地扶貧搬遷戶何兵在定興種植專業合作社內邊揀辣椒邊說:「現在,在家門口就能賺錢,每天最少80元,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了!」  鳳山鎮鬥谷田集中安置點、集鎮集中安置點169戶易地扶貧搬遷戶與景谷定興種植專業合作社抱團發展辣椒產業,種植辣椒等經濟作物200畝,實現戶均增收1000餘元。
  • 直擊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分房現場 
    原來,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住房分配大會在這天拉開帷幕,開始對來自全縣邊遠山村的3900餘戶18000餘人進行房屋分配。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是全省規模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這裡的住房如何分?新房長啥樣?記者帶你去現場直擊。
  • 清水:易地扶貧搬遷託起群眾幸福生活的「安居夢」
    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清水縣按照「搬得進、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要求,將「搬遷安置」與「安居樂業」並舉,「挪窮窩」與「拔窮根」同步,通過集中安置、就近就業等措施,極大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讓他們幸福又託底,走上了小康路。
  • 「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全面完成 一千萬群眾搬遷脫貧
    水母網12月3日訊 在今天(3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已全面完成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2019年底已有920萬貧困搬遷群眾實現脫貧,今年剩餘的40萬貧困搬遷群眾各地已完成相關退出工作,目前正在接受脫貧攻堅成效考核。
  • 搬出大山 圓夢小康——甘肅省「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下)
    」精準脫貧計劃,通過特色種養、扶貧車間、鄉村旅遊、公益崗位、技能培訓、資產收益分紅等多種措施,引導搬遷群眾在安置點就地就近就業,夯實脫貧基礎。2017年11月和2019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和黨組副書記、副主任穆虹先後來到東鄉縣調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深入安置點了解搬遷群眾生產生活改善和就業收入情況,對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在縣城安置點,穆虹看望了剛剛搬入新房的搬遷群眾馬海蘭,叮囑當地的同志要解決搬遷群眾就近就業問題,提供更多就業崗位,真正讓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逐步過上好日子。
  • 【涼山新聞網】四川喜德縣:易地扶貧搬遷 開啟幸福新生活
    涼山州喜德縣是國家「三區三州」集中連片深度貧困縣之一。在過去,彝族貧困群眾90%以上都是居住在高海拔地區,交通條件落後、自然條件惡劣、經濟來源單一,過著傳統的農耕生活。全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6701戶70782人,大多住著土牆青瓦房、土牆瓦板房,屬於D級危房。易地扶貧搬遷是破解「一方水土不能養活一方人」這一貧困難題最有效的路徑。
  • ...小題大作」幸福來——懷化市系統性謀劃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剪影
    仲冬時節,筆者走訪懷化市易地扶貧搬遷部分安置點,處處都有這樣的小廣場。不僅如此,還有各類小配套設施、就業場所、服務組織等,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作為全省易地扶貧搬遷任務最重的懷化,從2016年以來,全市共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5796戶103904人,提前兩年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建設任務。
  • ...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公布 陝西72個縣區、集體、社區和個人入選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印發《關於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的通報》,對全國「十三五」時期搬遷工作成效明顯縣、搬遷工作擔當有為集體、美麗搬遷安置區、奮進易地搬遷幹部和勵志易地搬遷群眾等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予以集中通報。
  • 新房裡頭話新年——聆聽易地扶貧搬遷戶的新年願望
    近年來,修水縣利用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共建設集中安置點141個,近30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完成搬遷,被評為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明顯縣。辭舊迎新之際,記者來到這些易地扶貧搬遷戶新房裡,聆聽他們的2021年新年心願。12月31日,在位於江西省修水縣黃沙鎮湯橋村的姜家坳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內,村民們正在用自編自演的文藝節目和舞龍舞獅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 廣元「四化四好」推進易地扶貧搬遷 挪出窮窩鋪富路 業興村美好風隨
    這裡是廣元市朝天區蒲家鄉羅圈巖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初秋時節,時不時響起的鞭炮聲,提醒人們,這個海拔1100米的山上,正密集迎來一戶戶家庭的喬遷之喜——上百名搬遷村民陸續搬新家。  今年下半年,這樣的鞭炮聲,已經在廣元100多個安置點響起。廣元市是秦巴山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十三五」期間,全市納入易地扶貧搬遷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2萬戶9.9萬人,超過全市建檔立卡貧困總人口的40%。
  • 「我的脫貧故事」飲水思源 做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貼心人」|都勻...
    在這裡,我利用自己的所學之長免費給小區老人、孩子修剪頭髮,安電線、接水管、裝柜子、修電器……幫助解決社區各種小問題,成為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貼心人」。走在小區裡,每每聽到群眾對我的招呼,心裡就感到十分欣慰。而我也早已習慣了小區的生活,在這裡真正找到了家的歸屬感。 以前我家裡條件不好,父親有殘疾,母親早些年病故了,還有一個弟弟。
  • 省總工會送文藝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慰問演出活動走進阿妹戚託小鎮
    日前,以「決勝小康·奮鬥有我」為主題的省總工會送文藝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慰問演出活動走進晴隆縣阿妹戚託小鎮原生態舞蹈《阿妹戚託》、快板《瞧瞧這座橋》、相聲《脫貧志願者》、朗誦《搬遷搬遷》等節目輪番上演,以藝術的形式再現了脫貧攻堅一線的感人場景,展現了精準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取得的可喜成果,進一步凝聚了確保高質量、打贏收官戰的信心決心。阿妹戚託小鎮新市民 文安梅:我們搬遷上來之後,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多的改變。我們的文化、精神更豐富多彩。我們感謝黨的好政策,也感謝各級領導對我們的關心和支持。
  • 脫貧攻堅看甘肅 | 和政縣新營鎮:易地搬遷搞產業 百姓安居又樂業
    新營鎮三坪村易地搬遷項目據新營鎮鎮長宋希海介紹,為有效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2016年實施了佔地108畝總投資4500萬元的新營鎮三坪村易地搬遷項目。主要建設116戶新農村住宅,「六位一體」開放式為民服務中心、村小學、幼兒園、村民文化廣場等,並配套實施道路硬化、綠化亮化、電網入戶等基礎設施。截止目前116戶住宅已全部竣工。
  • ...貴州「十三五」成就巡禮】關嶺:全力續寫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近年來,關嶺自治縣通過引入社會工作專業團隊,為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在社會融入、社會救助、養老服務、留守兒童關愛、基層社會治理、社會事務等領域開展專業的社會工作服務,全力續寫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關嶺縣百合街道同康社區是安順市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020年5月,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安順市和美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這裡建立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服務站。
  • 挪窮窩 奔小康丨4.2萬搬遷群眾告別「窮窩」奔小康
    剛剛收官的「十三五」,衡陽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任務也畫上了圓滿句號。   根據市聯席辦統計數據,2016年以來,全市共投入資金24.63億元,建設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266個、新建住房面積約104.46萬平方米、12744套,4.2萬多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喜遷新居,全部實現脫貧,群眾滿意度達100%。其中,衡陽縣、衡南縣、常寧市等縣市易地扶貧搬遷經驗被國家、省作為典型推廣。
  • 安土重遷難脫貧 易地搬遷新生活
    近年來,和田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實施,不僅讓地處惡劣自然環境中的貧困群眾挪窮窩、移窮業、斷窮根,根除吃水難、行路難、增收難等系列問題,也讓搬遷群眾的生活質量、精神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黨和政府的全力支持下,「訪惠聚」工作隊把離鄉政府8公裡處一片較為平整的山坡地,作為該村遊牧民搬遷和村委會建設用地,根據宜建則建、宜改則改的原則,全村49戶224名村民已住上了安全、穩定、實用性強的房屋。
  • 搬出窮山窩 開啟新生活——化德縣易地移民搬遷讓貧困戶過上好日子
    三三兩兩的老人圍坐在一起拉家常,活動中心內不時傳出一聲聲歡快愉悅的笑聲,居住在這裡的人們盡情享受著搬遷後的幸福生活。  啟德小區是化德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佔地面積66000平方米,已建成移民樓20棟,可安置移民搬遷戶1660戶,目前已安置2012年生態移民500戶、1200人,2014年生態移民233戶、700人,安置易地移民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447戶、1238人。
  • 黔東南榕江縣: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黔東南榕江縣: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發布時間:2021-01-06 14:41:39      來源:黔東南日報   近年來,榕江縣大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通過新建富民、臥龍、陽光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易地搬遷挪窮窩 創新就業穩增收
    啟德小區是化德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佔地面積66000平方米,已建成移民樓房20棟,可安置移民搬遷戶1660戶,目前已安置2012年生態移民500戶、1200人,2014年生態移民233戶、700人,安置易地移民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447戶、1238人。
  • 【民族團結黨旗紅】黨建引領 易地扶貧搬遷挪窮窩謀富業
    越西縣越城鎮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城北感恩社區。人民網 吳兆飛攝在這片佔地253畝可容納安置1421戶6660人的社區新城,學校、超市、醫院分布社區周圍,各項基礎設施一應俱全。易地扶貧搬遷解決了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難題,如何讓這些搬遷戶快速適應城市生活?居民的日常需求又該如何滿足?城北感恩社區堅持以黨建抓基層治理,構建出黨建共抓、資源共享、治理聯動的治理格局,讓居民搬得出還能穩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