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X」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群眾有點忙
「光伏發電+X」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群眾有點忙
房頂上的光伏發電站每天都在發電,地裡的農作物長得越來越旺,走在村子裡不時傳來雞豬的叫聲......隨著易地搬遷安置點後續產業扶持力度不斷加大,雲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縣碧安鄉易地搬遷安置點的煙火氣息越來越濃,老百姓也越來越忙了。
一大早,板粟地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的建檔立卡戶羅忠宏起來就忙開了。圈裡的1000隻小雞等待著投喂,這批小雞剛進了一個星期,通過羅忠宏的精心餵養已經長大了不少。
除了這1000多隻雞,羅忠宏家還養了29頭能繁母豬,一頭種公豬。明年初,將會有大量的小豬仔可以出售。
為了解決羅忠宏的發展資金難題,專門為易地搬遷安置點老百姓發展產業服務的景谷碧洲專業合作社還給他有償扶持了十萬元的資金,正是有這一筆資金的扶持,更加堅定了羅忠宏發展產業的信心。
「交通方便,孩子上學近,老人也很好照顧。」說起搬遷後的生活羅忠宏非常滿意,「以前,在老家的時候他曾經養了40多頭豬,但是因為交通不便,他只能低價出售。種出來的南瓜、冬瓜這些更是無人問津。來到集鎮集中安置點後,就是運費都能省下來不少,現在有政府在發展產業方面的政策扶持,發展信心越來越足了。」
據了解,目前碧安鄉板粟地集中安置點有255間豬圈,老百姓已養殖了300頭左右的豬,戶均養殖一頭左右。同時,碧洲專業合作社已從當地老百姓手中流轉出來了180畝土地,並租給想發展產業但是一下子租不到地的易地搬遷戶,目前已種上了烤菸、南瓜等農作物。建檔立卡戶李凱躍一家樓頂建了光伏電站,今年他家還種了17畝烤菸,9畝南瓜,養了三頭能繁母豬。農閒時節父母還就近就便打零工,生活比在老家有了更多的起色。
「光伏發電+X」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群眾有點忙
「光伏發電+X」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群眾有點忙
「現在大家都做起了產業, 整個安置點的煙火氣息也越來越濃了。」目前,李凱躍在集中安置點擔任黨支部門副書記,除了要發展好自家的產業外,他還承擔著帶領大家一起做產業,發家致富職責。
碧安鄉板慄地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共安置了來自碧安鄉11個行政村60個村民小組的255戶959人,其中建檔立卡戶226戶856人,同步搬遷29戶103人。光伏發電是碧安鄉板粟地安置點老百姓增收的一大項目之一。慄地易地扶貧搬遷分布式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843.425千瓦。項目依託滬滇扶貧資金600萬元,在115戶易地搬遷農戶屋頂建成分布式光伏發電站。每天太陽升起就有售電收入,搬遷農戶有了持續穩定的一項經濟來源。截止2020年5月8日已發電519.5萬度,售電收入26.7萬元,戶均收入1500元左右。
為了做好易地搬遷產業後續發展的後半篇文章,碧安鄉在後續產業發展中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引導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積極參與產業發展,變政府政策性輸血為搬遷戶自主造血,走上長期穩定的致富之路。截至目前,已投入後續產業發展資金1600萬元左右。
雲南網通訊員 周潔 曹明星 周婭 劉陳超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