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前往梨園狗市之前,郭武通常要先去內弟家的狗舍看看 攝影/本報記者 黃亮
狗舍裡的拉布拉多幼犬 攝影/本報記者 黃亮
梨園狗市的商戶 攝影/本報記者 黃亮
顧客會給喜歡的狗拍照 攝影/本報記者 黃亮
郭武向顧客介紹他的狗 攝影/本報記者 黃亮
梨園狗市的輝煌已不在 攝影/本報記者 黃亮
位於通州梨園的東方鑫寵物樂園曾經一度是華北地區最大的犬類交易市場,因其所在的位置也被人們習慣性地稱呼為「梨園狗市」。
近日通州區出臺了《關於通州區低端養殖業和種植業調整退出工作的意見》,提出兩年內要清退低端養殖業,梨園狗市也被宣布關停。
這些年來,伴隨著梨園狗市的名聲,周邊多個村落變成了養狗村,有些村的養狗戶甚至達到了500家。
儘管狗市被最終拆除是遲早的事,但周邊村子的養狗熱並未消減。有人選擇在破敗的市場堅守,有人開始在網上賣狗,還有人在新冒出來的「狗市大集」另起爐灶。
進京養狗
早上5點,天微微擦亮。陣陣犬吠聲在距離梨園狗市5公裡的尖垡村內響起,只睡了不到5個小時的郭武兩口子不得不伴著犬吠聲起床。
像往常一樣,郭武穿好了衣服,拖著有殘疾的腿到院子裡看狗。郭武推開門的剎那,發出吠聲的二十幾隻狗都止了叫聲,歡騰地在籠子裡轉。
這個不足100平方米的院子被三間房和雜物間佔據了大部分面積,院子牆邊擺滿了狗籠。房子雖然有三間,但為了養狗,郭武夫妻和兒女四個人,只能擠在同一間房裡,剩下的地方「都讓狗佔了」。
郭武轉身回了廚房,從佔了整個廚房三分之一面積的大冰櫃中拿出一大包雞頭。冰櫃是特意準備的,裡面裝的都是給狗吃的東西,最多的是雞頭。雞頭是很受養狗人青睞的,不僅價錢便宜,還能給狗補營養。郭武把雞頭入鍋煮熟混合著泡好的狗糧裝到狗的飯盤中。籠子一開,二十幾隻狗全部衝向了食物。
8點鐘,郭武騎著三輪摩託出門準備前往梨園狗市。車上的狗籠佔據了車鬥的一半。裡面擠著6隻3個月大的拉布拉多幼犬。郭武還隨手帶了一個小號寵物箱,裡面是成年母泰迪和三隻幼崽。
在去梨園狗市之前,郭武先去了內弟林子家聊幾句,再帶上幾條狗,這是他每天早上的習慣。
郭武和妻子原本在黑龍江老家養豬,林子卻在北京養了8年的狗,在內弟多次的勸說下,去年郭武在即將過50歲生日時成了「北漂」。
兩家距離百米左右,一路上可以聽到來自不同院落狗叫聲。林子家也與這個村子裡大多數家庭一樣,林子把家裡兩進兩出院落改成了狗舍。
郭武推開門的瞬間,比郭家強烈數倍的氣味,與院子裡活動的幾十隻狗一樣,迎面撲來。在林子家這個300平方米左右的院子裡,碼放著兩層狗籠,還有7間房子也被改成了狗舍。
林子8年前從黑龍江來到北京,也算見證了梨園狗市的興衰。雖不像其他人那樣在鼎盛時期賺足了錢,但也在鼎盛的末期小有盈利,如今已經不開店,專心在狗舍養狗。
兩人說了一會兒話,林子遞給郭武一個寵物隨行箱,裡面是兩隻剛被林子裝進去的拉布拉多幼犬,這兩隻幼犬出生只有40多天,正是最能賣好價錢的時候。
郭武喚了幾聲阿曼達和靚仔的名字,兩隻拉布拉多犬也跟著躥上了這輛三輪摩託。這兩隻狗因為品相好,是他們生意的「招牌」。
狗比人多
這天的三輪摩託上一共載了14條狗,每天郭武都會載著這樣一車狗穿梭於狗市和尖垡村之間。之前賣狗人的狗舍在臨近梨園的村子裡,因為原本住的村子拆遷,林子和許多同行不得不搬家到了現在的尖垈村。
現在的尖垡村住著大約600戶人家,其中外來人口佔據了八成以上,依靠養狗為生的有500戶之多。「說是狗村也成,因為現在是狗比人多。」郭武開玩笑地說。
附近的行武林村、南火垈村、樣田村等地的情況也和尖垈村差不多,大多數的房子都已經租了出去,被養狗人改造成了狗舍。
由於養狗戶越來越多,狗叫不可避免,因此時常有不愉快發生,村民會報警說擾民。
三年前,梨園狗市要被拆的消息就已經傳出,梨園狗市的管理方陸續從狗市撤出,大部分商鋪被拆除,即便如此也沒有動搖周邊村子的養狗熱。
不少住在「養狗村」的店主撤離了狗市,卻轉型在淘寶、微信、58同城、QQ上賣起了狗。
郭武和林子的狗舍網頁做得也很好,林子會偶爾通過網絡出售狗,但是郭武卻不願這麼幹。
「在網上賣狗的太多,魚目混珠。」郭武說,很多在網上、微信上賣的狗其實並不好,存在很多問題,病狗、冒充純種狗等等,什麼樣的都有。
郭武說,在這個行當裡賣狗是憑良心,有些人卻幹著違心的事,「家裡根本沒有狗舍,賣的狗並不是自家狗繁育的,而是收其他狗舍的狗賣。狗出手了,微信一刪就不管了,再也找不到人。」
今昔對比
9點鐘,郭武準時來到梨園狗市。這個原本是北京最大,乃至是華北地區甚至亞洲地區最大的寵物交易市場現在全無昔日的輝煌,整個市場僅存寥寥十幾家店鋪,大部分的店面已經在兩三年前被拆毀了。
阿曼達和靚仔自覺地從車上蹦到了放在店門外的臺子上,尋了個舒服的姿勢趴下。郭武卸下便攜寵物箱之後,打了水兌上消毒液蘸溼抹布,裡裡外外地擦著狗籠和店裡的地面。
市場裡留守的商戶陸續到店開門,每天早上帶著狗來,晚上再帶回去,雖然麻煩但不用擔心被偷。郭武說,市場很久之前就沒人管理了,僅有一個看門人,「根本不會到裡面來看一眼。」
強子和郭武租著同一個店面,強子主要賣的是秋田和鬥牛。在這個市場幹了7年,強子經歷了這個市場繁華與衰敗,看遍了出入市場形形色色的人,也遇到過一擲十幾萬買狗的富豪。
以前生意好的時候,強子每個月都能淨賺上十幾萬,現在等好幾天都不一定有顧客買狗。
對於新手郭武來說,似乎更能夠體會市場的慘澹。下午3點,距離關門還有3個小時,這一天就即將過去,但店裡只來了3個客人,有的只是看看,有的問了價錢逗了逗狗就走了。
之前的大半個月,郭武還從未開過張。店裡的那幾隻三個多月的拉布拉多眼看著長得越來越大,再過兩三周錯過了「最能賣價」的時候,只能將它們拉去批發市場低價賣掉。
郭武最開始入行時賣的第一條狗,是一隻黑色的拉布拉多,當時賣了1500元。掙了錢的郭武還把這1500元攤開拍了張照片。只是,賣的第一窩狗沒有賺到錢,反而還賠了不少。
「那隻拉布拉多生了8個狗崽卻沒奶。」郭武說,自己想盡了辦法也沒能將拉布拉多狗媽媽的奶催下來,加上餵養方法不對,有6隻小狗沒活下來。最後不得已,郭武花了2000元僱了一個金毛狗媽媽來餵養剩下的兩隻小狗,這兩隻小狗一隻賣了1500元,一隻賣了2000元。「最後算總帳,還賠了好幾百。」
狗市亂象
下午4點多,因為店裡有兩條小狗在發燒,市場裡的英姐夫婦來到郭武店裡「蹭」空調。英姐家裡狀況也和郭武差不多,養著二十幾隻邊境牧羊犬的種犬,其他品種的狗在別的狗舍收。
英姐的丈夫原本在東北老家是做獸醫的,專門搞牛的繁育。郭武和英姐聊天時候總是讚嘆:「這樣好,狗病了的話直接就能醫。」
英姐的朋友圈存著三段小視頻,「鞍山拉來了三車狗,搶瘋了。」早些年,每周都會有狗販子從全國各地拉來幾車的狗在梨園狗市外的馬路上賣,這些狗往往都是病狗,就是所謂的「星期狗」。有的狗在運輸的路上死了,賣狗的看到直接拉出來扔在地上。
「星期狗」很便宜,價格最高不過兩百元,有的50元就能拿走。有店的賣狗人一般不會收這種狗,一隻病狗帶回去可能影響的是整個店甚至整個狗舍狗的安危,但小商販還是很喜歡這種狗,買到手再將價格提到稍低於市場內的價格賣掉。
事實上,自2002年7月梨園狗市開張,關於這裡一些商販造假、騙人的質疑聲就沒有停止過。除了「星期狗」,常見的還有「染色狗」。林子在初入這一行時就買過「假狗」,賣狗人將幼小的「土狗」經染色等手段處理後,冒充純種狗出售。
「買狗人可能不會相信,賣狗人會帶著所謂的證書、獎盃或者假的血統證明在誆騙買狗人。」林子說,等給狗洗了澡之後,才發現被騙了。
在英姐和郭武看來,獎盃、證書是不太能夠相信的。「有家店裡滿滿一牆的獎盃,我不能說這是假的,但網上幾十塊錢就能做一個,得獎的名頭隨意寫。」郭武說。
前路迷茫
晚上6點,郭武將小狗裝到籠子裡放到摩託車上,大狗像來時一樣跳上了車,郭武沿著來時的路返回家中。郭武的妻子準備好狗糧和一家人的晚餐等著他回家。
忙碌了一天的郭武回到家的第一件事不是吃飯,而是先檢查家裡狗是否健康。郭武還建了一個微信群,群裡面都是在他這買過狗的顧客。郭武在群裡總說,發現狗有什麼不對勁,「哪怕有一點異常也要及時跟我說。」
郭武感嘆著梨園狗市的興衰,也希望梨園可以恢復以往的輝煌。郭武算過一筆帳,狗舍一年的房租是25000元,每天狗的花費在500到600元,郭武家每天的開銷在300元左右。一條狗從配種到孕育成本大概在500元左右,甚至更多。狗賣不出去,大一些的時候就只能拉去批發市場賣,對方給的價格只有三四百元,有種入不敷出的感覺。
隨著《關於通州區低端養殖業和種植業調整退出工作的意見》的出臺,通州區提出了兩年內要清退低端養殖業的說法,過去圍聚在梨園狗市的商販則在張家灣鎮的南火垡集貿市場自發形成了「大集」。
與過去梨園狗市的「規矩」一樣,每到周三,來自遼寧、吉林、黑龍江、天津、山西等省市的狗商紛紛驅車載狗前來趕「狗市大集」。
「都是『散戶』,那邊我沒法去。」郭武說,在狗市有店面的商戶一般不會去這裡,「萬一有條病狗,就麻煩了。」
郭武和林子也聽同行說,與通州一河之隔的燕郊開了一家狗市,大部分商戶都是梨園狗市過去的,但是去不去還沒想好。
一旦梨園狗市完全拆除後自己該怎麼辦,內弟林子的狗舍怎麼辦,家裡的一院子狗怎麼辦……最近郭武的腦子裡總會不時冒出這些問題。
(應受訪人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
本版文/見習記者 王天琪 實習記者 劉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