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十步讀財
最近持續整理惠民保的文章,吸引很多客戶來問:買了惠民保是不是就不用買重疾險了?
這個問題的跨度可真是太大了。
如果你問我,買了惠民保是不是就不用買百萬醫療險了,我還能幫你對比二者之間的差別,詳細解釋一下區別和原因。
但是惠民保和重疾險之間,差了好幾個百萬醫療險。
因為連百萬醫療險都無法做到的事,更不能指望幾十塊錢的惠民保可以做到。
說得直白一些,保險公司作為盈利機構,設計出來的產品,也必然是遵從「賺錢」的原則。
憑什麼百萬醫療險賣的這麼便宜,保額又高;而重疾險動輒就要上千塊錢,保額只有幾十萬?
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成本問題。
別看百萬醫療險什麼病都能保,只要超過免賠額,保險公司就能理賠。但是實際上,百萬醫療險有幾個地方,是遜色於重疾險的。
1. 首先就是二者賠償方式不同。
我把這個放在第一點來講,因為它和錢掛鈎,尤其是還涉及到理賠方式的。百萬醫療險屬於費用報銷型的產品。
和我們的醫保一樣,先花錢,再報銷。花多少錢,就報銷多少錢。再加上免賠額、以及被免責的項目(比如說康復性器具、牙科疾病、懷孕流產等產生的相關醫療費用),零零總總加起來,只能少給你,不會多給你。
而重疾險就不一樣了,一旦確診了符合條款內的疾病,即可一次性獲得相應的現金賠償,並且賠付額很有可能超過實際治療費用。
比如甲狀腺癌這種疾病,手術前後花費也就3萬塊錢,如果擁有一份50萬保額的重疾險,那麼用3萬塊錢治病後,剩餘的47萬塊錢既可以存起來,也可以用來做一套房子的首付,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並且重疾險,擔負的責任更加沉重,善後的事情需要交給它去處理。畢竟,比醫療費用更可怕的還有漫長的康復過程,熬身心、熬精力、熬時間,因生病導致的誤工損失和巨額康復花銷,都需要重疾險去承擔。
不過提醒大家新版重疾新規已經頒布,所有老產品的停售時間是2021年1月31日,這之後早期甲狀腺癌的理賠,將通過輕症賠付,賠償金會相應變少。
2. 百萬醫療險和重疾險的續保條件不同。
到目前為止,百萬醫療險的最長保障期限也不過20年,掰手指算一算,假設小張今年30歲,20年之後也才50歲。此時的他仍然要面對這個千古難題:產品能不能繼續續保?
我鬥膽猜測一下,大部分人都是無法續保的。
畢竟需要保險公司重新審核才行,那審核什麼?審核這20年被保人的既往理賠情況和健康狀況變化。
萬事萬物變化得那麼快,誰都說不準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
所以只要百萬醫療險無法從根本解決它的續保問題,也就會一直被人們所詬病。
至於今後到底會不會出現保障終身的百萬醫療險,估計是一個極其漫長和曲折的過程。與其寄希望於一份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問世的終身百萬醫療險,一份長期保障的重疾險看起來更加令人安心。
想買到70買70,想買80買80 ,想買終身買終身,這輩子都不用去考慮續保的問題。
3. 百萬醫療險和重疾險的繳費機制不同。
一份定期或者終身的重疾險,保費恆定。對在坐各位的年齡都沒有歧視,今年交多少錢,明年還交多少錢,十年之後,每年交的保費仍然不變。甚至隨著通貨膨脹的影響,你每年交的錢實際上是越來越少的。
而百萬醫療險又不一樣了,會把被保險人按照年齡分成不同的繳費檔次。目前市場上一年期的百萬醫療險或者6年期的百萬醫療險,都是5年會漲價一次。而今年新上線的長期醫療險,更是費率可調並且不固定。
但是不可否認,百萬醫療險再漲價,保費也不會超過同樣承保年齡下重疾險的價格。這正是與二者的性質和保障責任不同息息相關。
如果問題反過來,有了重疾險是不是就不用投保百萬醫療險了?答案自然也是否定的,同樣的道理,百萬醫療險還會有它自己的優勢,是重疾險無法媲美的。
保險市場百花齊發,重疾險和百萬醫療險共同作為「人生必備的健康險保單」,自然有其存在的合理價值。
只依賴於百萬醫療險或者是重疾險的保障,是有缺口的不完整的。所以各位,看看自己和家人的家庭保單,有沒有讓風險有可乘之機?不管是有了意外險、惠民保、定期壽險還是百萬醫療險,記得重疾險也要照買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