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我們的小天使慢慢長大變成了小惡魔。從以前的萌娃變成了讓人疲憊不堪的怪獸。相信很多家長跟我同感。父母吼孩子,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件事。
當孩子拖拉磨蹭、當孩子把家裡弄得一團糟時、當孩子思考半天卻寫了錯誤答案……媽媽心裡總有煩不完的事。更令人懊惱的是,每次吼完孩子心裡總是,罪惡感又湧上心頭。
父母情緒失控帶給孩子的傷害不可估量
父母將情緒發洩卻給孩子留下難以磨滅的痛
吼叫會讓孩子變得膽小、內向。
孩子做錯事情,心裡本來就充滿著恐懼,如果這時候家長再對孩子大吼大叫,對孩子幼小的心靈而言是莫大的傷害。
下次遇到新的問題,他們就會拒絕嘗試,因為他們害怕一旦失敗或是做出什麼與父母意願不符的事情,就又要被斥責,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膽小,越來越內向。
傷害親子關係
吼叫會打斷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良性連結。它會讓孩子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長期以往會讓孩子產生不信任感。
也許開始孩子會用哭泣、頂嘴回擊,當吼叫已經變為習慣之後,孩子便會關閉與父母溝通的通道,把自己調成靜音,用沉默反抗傷害。這樣的沉默更讓父母手足無措,弄不清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
叛逆不受教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一個最典型的特點就是叛逆,凡事喜歡跟父母對著幹,如果父母對其吼罵,甚至還動手的話。可能家長罵完打完就算完了,而孩子可能會在心裡記一輩子。
家長的吼叫會影響孩子以後的行為
家長的習慣性吼叫,會讓孩子很容易在心理和言辭上表現出攻擊性,孩子將很難學到積極的社交方式,從而影響他們的性格與行為。孩子永遠都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我們的喜怒哀樂處事方法都會投射到孩子身上。
父母應學會正確的教育孩子
首先,深刻剖析自己,找到原因。
父母的每一次吼叫都有跡可循,找到引發怒火的原因,是減少吼叫的第一步
安撫受傷的小天使
一旦大聲吼了孩子,請記得給自己幾分鐘緩和時間,待到情緒平復後,蹲下來,試著去抱抱你的孩子,告訴他:"媽媽雖然吼了你,但媽媽對你的愛一點沒有減少,下一次,媽媽一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
提前制定家庭規則,平靜而堅定地實施
當你弄清楚自己的吼叫原因之後,你應該和家人、孩子坐下來一起制定一些必須要遵守的規則,讓孩子明確界限。平靜是指你的情緒不要失控,堅定是指那些原則性的、關乎安全的問題沒有妥協的餘地,這樣去和孩子溝通,同時別忘了多站在他的立場考慮。
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治癒童年。為了讓孩子擁有陽光明媚的人生,父母一定不要大吼大叫,而是要充分理解,給予孩子滿滿的愛和鼓勵。
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如何把握教育尺度,身邊也沒有能提供幫助的人。這時多看一些教育書籍是最好的選擇。如何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合適的教育方法,我建議大家看一看下面這本書。
您是否因為這些情況煩惱過?孩子成績不好,父母責備,孩子抵抗;孩子青春期叛逆不聽話;孩子怕生不願意與其他小朋友交流;太忙沒時間陪孩子;隔代的盲目順從,孩子脾氣大;孩子怕生不願意與其他小朋友交流等情況。這些都在書中有一個很好的解答。
正如書中《不吼不叫》所說:當我們大吼大叫時,始終觀察著我們,把我們當作唯一依靠的孩子,眼見最親愛的父母失去控制,可能會滿心恐懼,也可能會滿心怨恨,但唯一不可能的,是你所期望的:收穫愛與改正的動力。
父母的吼叫對孩子的傷害不可謂不大,家長應儘量杜絕。
好父母不吼不叫,幫你成為溫和、體貼、有原則的父母。
想要當一個不吼不叫的好媽媽,點擊下方連結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