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萬億美元。對FORTUNA方圖稍微有所耳聞的,應該都聽說過這個數字。
什麼意思?
2016年,全球場外衍生品名義金額合計483萬億美元。
這是一個怎樣的概念?
2016年全球GDP總量為74萬億美元,中國佔11萬億美元,相當於場外衍生品市場體量的2%;2016年全球遊戲行業總收入996億美元,相當於場外衍生品市場體量的0.02%;2016年全球電影票房合計386億美元,相當於場外衍生品市場體量的0.008%。
可以說,這是一個相當巨大的市場。良濱對金色財經形容它為「浩瀚無比的星辰大海」。
良濱,FORTUNA方圖創始人。2011年畢業於耶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學生期間曾獲國際數學建模大賽一等獎。曾在倫敦、香港、上海、杭州等地從事投資銀行、英美法系信託、公司信貸、供應鏈金融、私人銀行等各類金融業務,26歲便擔任國有銀行副處級幹部,曾就職交通銀行浙江省分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管理資產超300億元。
方圖的概念始於2017年8月2日,經過一周的思考、求證與探討,8月8日,29歲的良濱辭掉國有銀行處級幹部的職位,全身心投入到方圖的創立中。
對於創業,他給自己定了「四不做」標準:沒有核心用戶壁壘的不做;被大家瘋狂看好的不做;所需資源與手裡現有資源不匹配的不做;沒有現金流的不做。
「我要做的是一家金融企業,其次是一家金融科技企業,最後才是一家金融區塊鏈企業。科技是我應用的大方向,而區塊鏈是我軍備庫裡一種非常重要的武器,但也僅此而已。方圖就是要解決金融世界的問題。我們與其他公鏈本質上不同的是,他們想著怎麼給區塊鏈行業帶來更好的基礎設施,而我們是想著怎麼用包括區塊鏈在內的各種手段,讓金融世界更透明。」
為什麼選擇金融行業?
在金融行業多年的從業經歷使他很早就意識到區塊鏈技術對金融行業的價值。
當下金融行業的「尋租成本」與「效率低下」現象普遍存在,也就是金融機構「拿了很多錢,事情還辦得慢」。而區塊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進這種狀況,使金融機構中心化的程度逐步減弱,讓更多的人能夠「付更少的錢,同時事情辦得更快」。
良濱對金色財經表示,去中心化是個偽命題,其本質是去中介化,而金融恰恰是中介最多的行業。銀行放貸的錢是儲戶的,保險賠付的錢是投保人的,基金公司回報的收益是它所投公司創造的利潤...甚至可以說,所有的金融機構,本質上都是中介。
金融機構的中介費一般分為三種。一種是撮合中介費,你倆互相不認識,我給介紹一下,收個介紹費;一種是信任中介費,你倆互相不信任,我做個擔保好讓你兩可以順利交易;一種是專業中介費,你不懂投資,我懂,我幫你打理,向你收專業服務費。
越不成熟,越不透明的金融市場,往往第一種和第二種的中介利潤更加豐厚。而方圖就是想要幹掉這些暴利的利潤空間,讓金融世界更加透明、直接、高效、低成本。
「方圖最終是想做一條僅適配金融場景的公有鏈。我們的智能合約不是圖靈完備的,我們做的基礎設施不是包羅萬象的。方圖會犧牲可用性(Availability),用以提高一致性(Consistency)和分布容錯性(Partition tolerance)。或者設計子鏈概念,隔離風險的同時避免TPS資源佔用。我們會想一切辦法來滿足金融場景。」
專注於金融場景其背後的邏輯與傳統金融集團爭相謀求全牌照異曲同工。
因為對於絕大多數普通用戶來說,不會只需要一種金融服務,在生活中往往會涉及到多種金融服務。那麼如果有一個基礎設施,能夠享受到大量的分布式金融Dapp,並且彼此之間還能形成協同效應。無論是從客戶粘性、用戶貢獻度以及服務性等多方面都會是無法被替代的優勢。
為什麼選擇場外衍生品市場?
金融行業擁有眾多細分領域,為什麼偏偏選擇了場外衍生品市場,並且優先選擇國內市場,良濱給出了2個理由。
第一,這個市場太大了。前文提到的全球場外衍生品名義金額483萬億美元,而這只是2016年的數據。2017年這個數字達到了570萬億美元。但是,時至今日,整個中國的所有衍生品交易所加起來,僅支持48個品種的衍生品(包括期貨和場內期權)。
儘管如此,衍生品市場交易量仍然讓人瞠目結舌。根據美國期貨業協會FIA 2016年統計顯示,2016年全球排名前三十名的衍生品交易所,國內上海期貨交易所排第六,大連商品交易所排第八,鄭州商品交易所排第十一。顯而易見,需求旺盛到極限,即使供應出口不多,交易量仍然高漲。
對此,良濱向金色財經表示:「但不管如何火爆,這個市場才剛剛開始,目前只有大型機構與超高淨值的個人客戶可以參與。縱向維度來看,覆蓋國內各層次客群的前進動力很足,橫向維度來看,比肩全球市場的發展空間巨大。」
第二,場外衍生品交易是標準的點對點市場,天生適配於區塊鏈技術體系。
任何點對點的交易市場,都會面臨信任、效率與高成本的問題。
而區塊鏈通過分布式共識算法和非對稱加密技術體系,能夠很大程度上解決點對點的交易信任問題。
國內現有的場外期權業務,從撮合、創建和籤署合約至到期交割清算全部由人工完成,效率低下。傳統網際網路和IT手段,只能解決撮合匹配的連接效率以及內部系統的管理效率,無法在合約交易層面上提供效率解決方案。而這正是區塊鏈所擅長的。
再以國內的場外期權業務為例,券商收取的中介費一般在6%-7%之間。良濱向金色財經介紹,某券商二三十人的場外期權業務團隊,2017年為客戶達成的全年交易額超過1500億元,也就意味著他們淨盈利100億,屬於暴利行業。
「任何暴利的地方,都是區塊鏈應該殺進去的地方。」
良濱還對金色財經表示,4000億美金的加密貨幣基礎市場已經不可逆了,它必然會作為一種新型的另類投資方式加入到主流機構和個人客戶的大類資產配置範圍中。但即使不可逆,它目前仍然是不成熟的。包括專業級的交易軟體、行情商、託管機構、信披流程、衍生品配套設施等,只有當這些全部完成以後,這個市場才會從以散戶為主的市場變成以投資機構為主的投資市場。
而任何市場的成熟,一定是從以散戶為主變成以投資機構為主。這是一個長期的趨勢,所以在研究了很多方向以後,他們最終將目標定在了場外衍生品市場。
為什麼要先做方塔?
良濱向金色財經透露,方圖今年還會在主線之外做一個純中心化的、合規的加密貨幣期貨期權交易平臺——FOTA方塔(Futures and Options Trading Application期貨期權交易平臺)。
方圖的願景是在十年內打造一個完全分布式的綜合化金融集團,包括保險、銀行、交易、券商、融資租賃、資產證券化以及信託等等。但是這也意味著,需要持續不斷的資金輸出。
所以良濱表示:「只做方圖很危險。」團隊在2018年的定位是要實現產品化可持續盈利。「我希望方圖不是只能活到2020年,而是到2030年、2040年,越長越好。」
除此之外,為了快速獲得真實的歷史數據沉澱,除了爬蟲,自身業務沉澱也是一種積累方式。方圖團隊認為,方塔將會成為很好的一種業務數據沉澱方式。
所以,方塔便是他們最終選擇的可帶來持續性盈利的,同時站在風口邊的,還能對後續方圖的發展形成技術積累的關鍵一步。也是對方圖業務的整體戰略性部署。
衍生品的核心是風控與定價模型,這個模型幾乎決定了以衍生品為主業的投資公司的生死存亡,正因如此,衍生品相關公司的核心部門通常是量化部門,在08年次貸危機以後,量化風控部門以及模型驗證部門也在大型機構和對衝基金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方圖未來的發展也離不開越來越多的人才加入。良濱相信,想要做一件有影響力的事,只靠幾個人是不夠的,「需要靠一群很厲害的人,朝著一個非常好的方向,然後玩命的幹」。現在好的方向已經有了,但是厲害的人還不夠多。而讓大家玩命幹,就需要激勵,那就永遠也離不開錢。
所以方圖今年的策略叫做「All in方塔」。他們相信,方塔成,方圖一定成!
採訪的最後,這個剛到而立之年的男人說:「其實我本質上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追求影響力。我必須要做一些有影響力的事,證明我來過這個世界。」說這話時,他的眼睛裡閃著光。
來源:金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