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如何「講透」孫子兵法?
華杉和他的《華杉講透孫子兵法》。
在出書的企業家、商界人士中,華杉的路數非常特別,他闡釋的往往是國學經典。數年前,華杉就開始了經典闡釋型寫作,至今已出版有《華杉講透孫子兵法》《華杉講透論語》《華杉講透孟子》,即將出版《華杉講透大學中庸》《華杉講透王陽明傳習錄》《華杉講透資治通鑑》。
華杉的經典解讀型寫作,也得到讀者追捧,他已連續三屆榮登中國作家榜「企業家作家榜」。作家榜母公司大星文化創始人吳懷堯說:「華杉對國學經典的精彩解讀,是知行合一式的心得感悟,比起一般純學術解讀更接地氣,在寫作手法上也更通俗易懂,年輕人容易接受理解,我認為價值非凡,具有標杆意義,至少能流傳一百年。」
一名商業領域的成功企業家,為什麼如此痴迷詮釋國學經典?他有什麼獨特之處獲得讀者的認同?在發榜之際,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專訪到華杉。
出生於1971年的貴州人華杉,大學是在吉林工業大學汽車學院讀內燃機專業,但他對汽車發動機並沒有太多興趣,而是醉心於讀經史子集,兵書戰策。武經七書都是那時候讀的,對《孫子兵法》《吳子》《唐太宗李衛公問對》這三本,他尤為喜歡。華杉說:「《資治通鑑》我前後讀了三遍。現在不是講大數據嗎,歷史就是大數據,當你對中國歷史上幾乎所有重要的人和事都熟悉,你就掌握了歷史的大數據,融會貫通,就能知道孫子和一代代文臣武將的生存環境和思維方式,才能真正讀懂孫子兵法,講透孫子兵法。」
在《華杉講透孫子兵法》中,華杉通過155個經典戰例,將《孫子兵法》的原意剖析得詳盡透徹,同時援引《孫子兵法》的傳世注家曹操、杜牧等11人的註解。華杉的講解,通俗流暢,而且他善於講故事,背水一戰、圍魏救趙等經典戰例,更是講得令人身臨其境。他還對《孫子兵法》的普遍誤讀、誤解,做了鞭辟入裡的分析。作家榜創始人吳懷堯說,華杉的解讀,「是當之無愧的開智之書。」
在圖書市場上,講孫子兵法的書並不少見,而華杉的書卻能脫穎而出。華杉認為,最主要的特點在於他「對前人思想的足夠尊敬」。《華杉講透孫子兵法》一書充分利用了宋本《十一家注孫子》的思想成果,「忠實繼承了曹操、杜佑、杜牧、梅堯臣等注家的解說和戰例講解,當然在他們各自解說不一樣的地方進行了比對和採信,這是本書的新價值。同時我又結合近現代最準確、最權威的白話文譯本,郭化若的譯本,確保對孫子兵法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講透。」
華杉說,自己之所以「『大言不慚』用『講透』做書名,不是我的水平高,是我的態度端正,對古人沒有『勝心』。我沒有想要勝過古人,非要提出自己的一家之言,而是忠實繼承。」
通過解讀孫子兵法,華杉自己也受益良多,甚至直接被他活學活用到經商之道中,「比如兵法的基本原則:壓倒性的投入。要想成功,就要壓倒性的投入。兵法講的道理,就是沒有什麼『兵法』,付出時間、汗水、金錢和努力多的,就會勝過付出少的。」
解讀經典,寫作經典與管理企業,對於華杉來說是高度統一的。「我的書有明確的範圍,主要是儒家、兵法和歷史,這都是關於自我修養、學習、領導力和戰略的,所以和我的企業經營工作完全是一件事,也是我和客戶溝通最多的內容。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寫作本身就是我的工作。另外,我還有《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和正在寫的《華與華方法》等書,那就更是我的專業著作了。」
對於知識音頻化風潮,華杉有非常敏銳的感應。他認為,「音頻是未來,是人類學的宏大敘事,要放在一萬年的時間長度去看,是一個語言學問題。在語言中,口語居於首要地位,而文字是從屬於口語的。語音是語言的首要屬性。自從有了文字,就有了書,書成為知識的符號。進入網際網路世紀,人類正在重返前文字時代,口語時代,文字的地位重新下降,知識分子識字越來越少,寫字更加不會。羅振宇們對人類的全部知識,重新進行音頻生產,這是網際網路世紀新的亞歷山大圖書館。語言是人類的第一技術,而語音技術,以及把一切技術語音化,就是現在最大的產業。我的書也會音頻化。」
華杉崇尚「凡事徹底」的精神,把平凡的事做徹底,做到不平凡。他的公司每周一早上全公司一起大掃除,「就是強調這種凡事徹底的精神。」作為一家公司的老總,工作繁忙,但是觀察他的微博,會發現他很多都是在分享讀書心得。
華杉說:「讀書本身就是生活,就是生命的目的。就像有人要完成7+2(指攀登七大洲最高峰,且徒步到達南北兩極點的極限探險活動),才不枉此生。對於我來說,我有一個夢想,希望自己能理解整個人類歷史和文明,所以我投入大量的時間讀書。至於寫作,註解經典,寫作本身是更高級的閱讀,更高級的思考。一本書如果只讀過一遍,那就等於沒讀,一定是三遍以上,而且是在不同的年齡段讀。如果人過中年之後,閱歷豐富,再把從年輕時一直反覆閱讀的書,寫一遍筆記,那是更加知行合一了。再加上自己有一點寫作才能,筆記能出版成為暢銷書,那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