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披盔甲的恐龍,卻是食草動物!它的死因讓人不可思議

2021-01-08 奇點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根據資料顯示,大約在9年前,考古學家們在加拿大的一處礦井裡,發現了一具恐龍化石,通過研究,最終確認是甲龍的化石,而且化石是非常完整的,可以說,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世界上最完整的甲龍化石,那麼,在漫長的時間裡,它是如何保持完整的呢?

什麼是甲龍呢?它是一種生活在白堊紀時期的恐龍,甲龍非常的巨大,它的體長大約有6.25米左右,身高也達到了1.7米。

和很多恐龍是兩足行走不同,甲龍是四足行走的,它們身上擁有著堅硬厚實的「盔甲」,讓它們看起來非常高大威猛。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會覺得,甲龍事實上是一種肉食性恐龍,畢竟它們的外形看起來還是很唬人的,不過事實上,甲龍並不是肉食性恐龍,它們是不折不扣的食草動物。

此外,甲龍雖然身披盔甲,但是它們卻行動非常緩慢,由於只能在地上爬行,這讓甲龍看起來就好像是一臺坦克車一般。

同時,研究者表示,雖然甲龍看起來很厲害,但是甲龍的天敵還是很多的,它們的盔甲並不能讓它們遠離肉食性動物的獵殺。

而且在地球上,出土的甲龍化石也一直比較少,這讓研究者認為,可能甲龍本身的數量就不是很多。由此可見,科學家們這次發現了一具完整的甲龍化石,是多麼的興奮了。

從發現甲龍化石開始,研究者們就一直進行研究,最終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之所以這具甲龍化石保存非常完整,或許是因為它生前的死亡源於一場意外。

因為當這具甲龍化石出土的時候,它是呈現翻到的姿勢,一般來說,這種姿勢在恐龍中並不常見。

它究竟為何會死亡呢?通過化石解剖,在甲龍的胃中,研究者竟然發現了一些石頭和水草化石,這表明,這隻甲龍在進食後不久,還沒有來得及消化,就死亡了。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這隻甲龍可能是在進食的過程中死亡的。它是受到襲擊了嗎?這隻甲龍的身上並沒有任何的外傷。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研究者認為,它可能是自己導致的意外死亡,或許是在它進食的過程中,不小心死亡的。甲龍是一種非常笨拙的遠古生物,由於它的胃裡出現了水草,所以,研究者認為,這隻甲龍可能是在吃水草的過程中,不小心掉進了水裡,由於不會遊泳,所以很快就淹死了。

上文中我們提到過,甲龍是非常重的,所以,當它落入水中後,它很快就沉底了,而水底的淤泥正好將它給包裹起來。

這樣就等於為這隻甲龍搭建了一個天然的「墓穴」,時間久了,當它變成化石後,也就更加堅硬,自然即使是地質運動導致滄海桑田,它也仍然非常完整。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食草動物的眼睛在兩邊,食肉動物卻長在前面?
    恐龍時代,動物的技能點大多都點在了體格上,食草恐龍為了不被吃使勁變大,食肉恐龍為了能吃到肉於是吼了一句:我也變大。結果都在越變越大的路上迷失了方向,大固然更強,但也預示著要獲得更多的能量。小行星來臨,陽光被火山灰遮擋,能源枯竭,大恐龍最先消亡。
  • 為什麼食草動物的眼睛在兩邊,食肉動物的眼睛在前面?
    ,動物的技能點大多都點在了體格上,食草恐龍為了不被吃使勁變大,食肉恐龍為了能吃到肉於是吼了一句:我也變大。結果都在越變越大路上迷失了方向,大註定要獲得更多的能量,小行星來臨,陽光被火山灰遮擋,能源枯竭,大恐龍最先消亡。還有把技能點到死胡同裡的,比如背上長著劍的恐龍,背上長著「盔甲」的恐龍,在樹林間穿梭天天想著飛的恐龍點出了羽毛,沒成想卻笑到了現在。
  • 恐龍界的坦克車,身披盔甲,尾巴一棒槌就能打死掠食者
    我們根據兩塊完整的、兩塊局部的頭骨以及五塊其他部分的骸骨得知,加斯頓龍的身體上覆蓋著沉重的鎧甲,它身體上的鎧甲和頭骨非常像其他的甲龍。蜥結龍則完全不同,它們背部的鎧甲是由更小的長滿結瘤的鱗片組成,但是它的鱗片更厚。強大的防禦武器一些帶有沉重盔甲的甲龍亞目一定是讓獸腳亞目中的掠食者最沮喪的恐龍了。雖然結節龍沒有尾椎,但是它們長有更多巨大的刺和角。它們肩部的肌肉比甲龍更加強壯。
  • 食肉動物可以演化成食草動物,那食草動物可以演化成食肉動物嗎?
    因此,在哺乳動物的演化史中,獸孔目下的動物有食肉動物也有食草動物,所以 ,說上面的說法有不對的地方,但是,獸孔目下的真犬齒獸類最終演化出的最早的哺乳動物,而真犬齒獸類是原始的食蟲類動物,所以,說它是食肉動物也在情理之中。為什麼原始的食肉動物可以演化成為食草動物?
  • 十二星座代表的恐龍,獅子座是霸王龍,天蠍座身披戰甲!
    小編我最近是迷上了侏羅紀公園,裡面的恐龍非常的多,都有各自不同的本事,都非常的霸氣,小編給你們介紹一下,十二星座代表的恐龍,獅子座是霸王龍,天蠍座身披戰甲!獅子座:霸王龍獅子座給感覺就是非常的霸氣,總是仰著頭看人,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的人,獅子座對應的恐龍是霸王龍,是非常兇猛的,非常的霸道,非常的適合獅子座。巨蟹座:滄龍巨蟹座是非常善良的人,總是菩薩心腸,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巨蟹座對應的恐龍是滄龍,動作非常的敏捷,是生活在海洋的中的,也是非常厲害的。
  • 中生代的食草恐龍巨怪:侏羅紀時代的霸主統治者
    在恐龍世界裡,蜥腳類恐龍絕對算是恐龍的「形象代言人」,我們熟悉的恐龍還有雷龍都屬於蜥腳類恐龍,它們擁有巨大的身體以及長長的尾巴還有小的可憐的腦袋。這種恐龍是目前人類已知最大的陸生動物。這導致了蜥腳類恐龍中的龍的前肢比後肢要長,這個優勢可以使這些最大的蜥腳類恐龍用它們長長的脖子吃到更高的樹葉。人類最初發現蜥腳類恐龍化石的時候,還以為這種龐然大物是生活在水中的,其實這種動物後來經過科學家的研究是一種陸生動物,一種陸生動物能夠承受如此體重,實在讓人們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 恐龍的真實模樣另有乾坤?別被電影誤導了,科學家:我們都被騙了
    ,哪怕是腕龍和三角龍這樣的草食性恐龍,身上也是一層厚如盔甲的堅韌皮膚。在以往對於恐龍的研究中表明,恐龍統治地球2億年中經歷的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是一個氣候由溫暖轉向極寒的過程,侏羅紀地球氣候很暖,白堊紀後期地球氣候開始轉冷,古生物學家的分歧點在於恐龍是否全都長滿羽毛?通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研究,專家們發現恐龍並非全是恆溫動物,這意味著一個新的發現!
  • 蜥腳類食草恐龍頭骨化石現身恐龍溝(組圖)
    核心提示  近日,奇臺縣恐龍溝發掘現場取得重大進展,技術人員在一號坑西北角發現一件較完整的蜥腳類食草恐龍頭骨化石。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工程師王海軍昨日介紹,之前,在新疆發掘出4塊較完整的恐龍頭骨化石,不過都是食肉類恐龍化石。
  • 1.1億年前恐龍最後的晚餐吃的是什麼?
    經過五年的研究,科學家從一隻1.1億年恐龍胃部化石,揭示了它最後一餐的食物成分。這頭恐龍的化石最早在2017年在加拿大亞伯塔省被發現,是甲龍家族的一種諾多索龍(Nodosaur),估計重達1.3噸,是食草恐龍,身披厚厚的盔甲,但是尾巴末端沒有近親種類帶有的那種標誌性的錘狀結構。
  • 1.1億年前恐龍最後一餐吃了什麼
    經過五年的研究,科學家從一隻1.1億年恐龍胃部化石,揭示了它最後一餐的食物成分。2017年在加拿大亞伯塔省被發現,是甲龍家族的一種諾多索龍(Nodosaur),估計重達1.3噸,是食草恐龍,身披厚厚的盔甲,但是尾巴末端沒有近親種類帶有的那種標誌性的錘狀結構。
  • 為了生存,點滿了防禦力,古往今來的動物們都鍛造出來怎樣的盔甲
    在所有的恐龍中,它是擁有最重盔甲的恐龍之一。類似於龜殼的鱗甲與它骨骼的一些地方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甚至甲龍的眼瞼都有骨骼組織。食肉恐龍中極少有以甲龍為食的,因為甲龍的體長像一輛公共汽車,而體重則達到了一輛坦克車的重量。
  • 《侏羅紀世界:進化》食草恐龍包公布 另有免費更新_遊俠網 Ali213...
    現在我很高興介紹食草恐龍包,它增加了三種不同的食草恐龍。【遊俠網】《侏羅紀世界:進化》食草恐龍包宣傳片黑龍是發現的最小的蜥腳類動物之一,長9米,頭可以低低地放在地上吃草。  平頭龍無疑是開發團隊中最受歡迎的恐龍,它是一種更小、更可愛的恐龍。
  • 義大利發現最古老蜥腳類四足長頸食草恐龍
    義大利發現最古老蜥腳類四足長頸食草恐龍 原標題:   近日,義大利古生物學家克裡斯蒂亞諾·達爾索薩在距羅馬40公裡的普萊內斯蒂尼山的一處石牆中挖掘出3塊恐龍化石,這一發現驚動了拉齊奧和南埃特魯裡亞文物保護局。
  • 為什麼陸地上食草動物的體型,比食肉動物更大,海洋卻恰恰相反?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陸地上動物們的體型大小,會發現在恐龍時期,體型最大的是地震龍,體重可達31噸-40噸。然而最大的食肉恐龍棘龍,體重可達到26噸,要比地震龍體重少很多。今天地球陸地上生活著最大的生物是大象,體重最重可達8噸。
  • 食肉恐龍是如何獵殺巨大的食草恐龍的?還真是一物降一物
    不知道小夥伴們還記不記得,此前我們曾經科普過一種名為波塞東龍(海神龍)的巨型食草恐龍(詳見:這種恐龍被稱為海神龍,有7層樓高120噸重,是史上最高的恐龍)。我想單是看括號中這個題目,我也就不用再做關于波塞東龍的簡述了。
  • 食肉食草恐龍聚集 煙臺萊陽曾是"白堊紀公園"(圖)
    而在距今約6500多萬年前的中生代白堊紀晚期,現萊陽一帶就曾經活躍著現已滅絕的大型爬行動物———恐龍。    10月16日,煙臺市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看著紅紅的圖層,很多人不知道,古老的膠東大地孕育著地球最原始的生命———這裡是世界發現恐龍化石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萊陽是我國發現恐龍化石品種較多、較為集中的地區之一,這裡是學術界認可的16個「恐龍之鄉」之一……中生代從早到晚依次分為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而煙臺萊陽則被眾多學者稱作「白堊紀公園」。
  • 它是出現最早的 可以吃掉比自己更大更強壯的食草類恐龍
    ,是已知最早的霸王龍類恐龍,在1998年於泰國發現,牙齒非常鋒利,可以吃掉比自己更大更強壯的食草類恐龍。西母霸龍的體型不算大,不過它擁有所有 霸王龍科恐龍都有的特徵;短小的前肢,強壯的後肢,碩大的 頭骨以及鋒利的牙齒。
  • 身披「盔甲」,滿屏「大長腿」!四川發現稀有格彩臂金龜
    資料顯示,國家林業局、農業部1988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將格彩臂金龜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國家林業局2000年將其列為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格彩臂金龜生活在植被良好的山區,幼蟲以朽木為食,生長期大約一年多。然後會化蛹,再經過半年多的時間,才會變成成蟲。」趙力說,成蟲吃樹上流出來的汁液,飼養中可以餵水果。
  • 恐龍是食草還是食肉,科學家是如何判斷的?復活恐龍能實現嗎?
    恐龍是食草還是食肉,科學家是如何判斷的?復活恐龍能實現嗎?大多數人對恐龍形象的認知都是來自於一些影視作品,這些恐龍的形象都是根據考古學家對於恐龍化石的了解,通過3d圖像對其進行的還原。那麼考古學家是如何通過這些破敗的化石還原恐龍形象的呢?
  • 早期四足動物盔甲有助呼吸
    生活在距今約295萬年前的半水生兩棲類動物化石,長1.5米。圖片來源:Christine M.Janis 那些最早登上陸地的遠古四足生物,有很多都身披厚厚的盔甲。盔甲由皮膚及皮下骨質板塊構成。這層厚厚的「真皮骨骼」能夠保護血管和神經,使身體保持溫暖和溼潤。現在研究者們又發現了「盔甲」可能具有的一個新功能:它能夠阻止動物體內的血液變酸。 對於這些四足動物來說,陸地生活的最大挑戰在於如何排出體內的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