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撈億年前淡水兇猛魚 身如長蛇嘴似鱷(圖)

2021-01-10 中國青年網

  (原標題:史前兇猛魚現身賓川桑園河 身如長蛇嘴似鱷)

成年雀鱔

  7月28日,賓川縣金牛鎮海稍村村民黃月朋和幾個年輕人,在距離村子500米的桑園河中撈魚玩耍,不經意間撈起了一條身體像蛇魚、嘴巴像鱷魚的怪魚。經專家鑑定,居然是1億年前已在地球上生存的「世界十大淡水兇猛魚」之一的「雀鱔」。

  發現

  怪魚引爆朋友圈

  「7月28日,我們在桑園河裡捕到了這條怪魚。拿回家以後,拍了照片發到朋友圈裡,很多人都在問。」黃月朋介紹,這條怪魚全身長22釐米,光是嘴巴就有4釐米長!

  通過近距離觀察,記者發現這條「怪魚」魚體呈圓柱形,體背面為橄欖褐色,布滿深色斑點,長長的嘴巴裡布滿尖牙,極像鱷魚的嘴。

  「那天捉魚時,我看到以為是一條蛇魚,後來把水草扒開,看它的嘴巴,才發現是一條沒見過的怪魚。」黃月朋說,當時他伸出去的手被嚇得馬上縮了回來,沒敢捉。後來還是一個膽大的朋友快速把它抓起來放在桶裡面,「村裡還從來沒有人捉到過這種魚。」

相關焦點

  • 村民撈魚撈出億年前淡水兇猛魚 身如長蛇嘴似鱷
    村民撈魚撈出億年前淡水兇猛魚 身如長蛇嘴似鱷 原標題:   成年雀鱔  7月28日,賓川縣金牛鎮海稍村村民黃月朋和幾個年輕人,在距離村子500米的桑園河中撈魚玩耍,不經意間撈起了一條身體像蛇魚、嘴巴像鱷魚的怪魚。
  • 魚塘現史前鱷雀鱔:鱷魚嘴 蛇皮膚 滿口尖牙(圖)
    鱷魚嘴、蛇皮膚,滿口尖牙讓人不寒而慄……6月22日下午,自貢釣友龔師傅花了近一個月,終於在小區魚塘裡把那隻多次看見卻沒看清的怪魚釣了起來。  經當地水務部門辨認確定,這條怪魚名叫鱷雀鱔,是外來物種,它有著鋒利的牙齒和堅硬的鱗片,只要是水中的活物,不論大小,幾乎通吃。據悉,該魚種是世界上十大兇猛淡水魚之一。
  • 廣州村民花地河湧釣到怪魚 頭如鱷魚身似鱔
    曾經的「臭湧」如今魚群遊弋,屢屢令垂釣者有意外之喜羊城晚報訊 記者姚顥報導:9月27日中午,家住荔灣芳村的萬伯開心地致電本報稱,他在花地河湧裡釣到了一條頭像鱷魚、身似鱔魚的怪魚。萬伯說,曾經是「臭湧」的花地湧經過整治後,眼下已變成各種魚兒的「天堂」。近期他在此垂釣,屢有斬獲,令他開懷不已!
  • 雀鱔魚出沒文成水庫 為世界十大淡水兇猛魚之一
    而就在前幾天,承包了溫州文成縣西坑鎮高嶺頭二級水庫養魚的老吳捕上了兩條怪魚:嘴巴像鱷魚,尖牙利齒,身體像黑魚。經漁政專家仔細辨認,怪魚便是與「食人鯧」齊名的「世界十大淡水兇猛魚」雀鱔魚。說起原產地,它可還有著「洋血統」,屬於外來入侵物種,破壞生態,還會攻擊人類,部分魚肉還有劇毒。
  • 男子放生怪魚被制止 是淡水殺手鱷雀鱔
    :左盛丹 2016年07月19日 16:19 來源:羊城晚報   羊城晚報訊 記者鄭誠、通訊員張志穎攝影報導:佛山一男子養著一條和「食人鯧」齊名的「世界十大淡水兇猛魚」——鱷雀鱔,飼養了一段時間後,因為無力承擔高額的飼料費用,18日上午,男子準備在佛山東平河內將其放生。
  • 1.1億年前「鱷」勢力,以恐龍為食,咬合力重達8噸,比霸王龍還強
    他是一點一億年前的淡水王者,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怪。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獵食恐龍的高手帝鱷。帝鱷又名帝王鱷最長的體型約13米,是現代鱷魚的5倍強大兇殘,頭骨長約兩米。超級大嘴,嘴中布滿了鋒利的牙齒擠壓,其牙齒厚實成圓錐形,能夠輕鬆穿透獵物的皮,重達9噸的身體,體重相當於兩頭大象,使可以殺死一隻約四噸重的恐龍。為了維持巨大的胃口,科學家認為傢伙能一切吃掉四匹馬。雖然帝鱷沒有強有力的前肢,但巨大的下顎可以幫它制服大型獵物,只要合上嘴就能刺穿大約十幾釐米厚的骨頭。這種下顎不是被捕者能承受的。
  • 一群長吻鱷幼鱷扎堆河邊,頂著又長又細的鱷魚嘴,看起來有些可愛
    前不久在印度拉賈斯坦邦,攝像師拍攝到一群長吻鱷幼鱷聚堆小河邊,黑沉沉一大片看上去十分有氣魄,但又頂著又長又細的鱷魚嘴,看上去也一些討人喜歡!據攝像師詳細介紹:這群長吻鱷幼鱷總數十分多,估計有數百隻小鱷魚,僅僅沒有發覺成年人鱷魚在哪兒,但因為長吻鱷幼鱷都伸著又長又尖的鱷魚嘴,估算成年人鱷魚就在周邊,在為他們找尋食材。
  • 這烏龜好酷頭像鱷魚尾似蛇
    「這隻大烏龜長相好酷喲,腦袋像鱷魚,尾巴又像蛇!」昨日下午,記者接到江油市民黃先生報料後,來到江油市動物園水族館,發現了一隻似龜非龜、似鱷非鱷的「巨無霸」。據了解,這隻鱷魚龜是江油市彰明鎮昌明村一位姓馮的村民在水田裡意外發現的。  記者見到這隻鱷魚龜的頭部較粗大,眼細小,脖短而粗壯,尾巴尖而長。體重5.2公斤,體長60釐米,其中尾巴長達20釐米(如圖)。
  • 火箭「魚怪」 是條毒魚(圖)
    (原標題:火箭「魚怪」 是條毒魚(圖))   近日,廣東佛山丹灶鎮一位市民在湖裡釣起了一條長達
  • 山東章丘一村水坑長出稀有淡水水母 形似桃花水母
    山東章丘一村水坑長出稀有淡水水母 形似桃花水母2015-08-25 11:0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然而,在章丘市硯池村東頭的一個水坑裡,竟發現了大量淡水水母。  據村民單女士反映,自己的孩子在村頭的一處水坑發現了大量水母。24日中午12時許,記者趕到章丘市硯池村單女士家中。在屋內一個盆子裡,記者看到了單女士的孩子從水坑中撈的5隻水母。  記者看到,5隻水母全身透明,身體呈圓形,如一元硬幣般大小。5隻水母在水中時靜時動。
  • 章丘一村水坑長出稀有淡水水母 形似桃花水母
    本報8月24日訊(記者鄭帥) 淡水水母是一種稀有的腔腸動物,對水質要求極高,一般環境下很難存活。然而,在章丘市硯池村東頭的一個水坑裡,竟發現了大量淡水水母。  據村民單女士反映,自己的孩子在村頭的一處水坑發現了大量水母。24日中午12時許,記者趕到章丘市硯池村單女士家中。在屋內一個盆子裡,記者看到了單女士的孩子從水坑中撈的5隻水母。
  • 【長吻鱷科】一個是南亞水中的瘦長鬼影,一個是東南亞的食人蛟龍
    其中的灣鱷和馬來鱷曾經在中國南方的淡水中棲息,中國古時候的氣候比現在更炎熱潮溼(河南都有大象,你說呢),後來由於氣候變化等原因這倆逐漸在中國絕跡了,前者成了印度孫德爾本斯的老虎殺手、後者成了東南亞的食人惡魔。本篇文章將介紹長吻鱷科/食魚鱷科Gavialidae的兩位巨型漁夫。
  • 魚塘現史前食肉鱷雀鱔 嘴似鱷魚滿口尖牙(圖)
    資料圖    成都商報記者 袁偉 攝影報導    核心提示    怪魚兇猛    怪魚在水裡拼命掙扎,不僅拉裂了魚竿,還咬破了魚網。龔師傅和鄧先生分別拿一張大魚網,前後夾擊,才把怪魚擒獲。    鱷魚嘴、蛇皮膚,滿口尖牙讓人不寒而慄……6月22日下午,自貢釣友龔師傅花了近一個月,終於在小區魚塘裡把那隻多次看見卻沒看清的怪魚釣了起來。    經當地水務部門辨認確定,這條怪魚名叫鱷雀鱔,是外來物種,它有著鋒利的牙齒和堅硬的鱗片,只要是水中的活物,不論大小,幾乎通吃。據悉,該魚種是世界上十大兇猛淡水魚之一。
  • 鱷魚-橫跨2億年的孑遺生物
    全長2-2.5米,重量30-62公斤,部分年老的雄性可以長至3.5米。特徵是其寬闊的吻,它們主要呈橄欖綠色。分布在南美洲東部及中部,它們棲息在巴西東南部、阿根廷北部、烏拉圭、巴拉圭及玻利維亞的淡水沼澤及紅樹林。主要吃細小的無脊椎動物,也吃鳥類、魚類和爬行動物。
  • 【rlyl物種說】今日--馬來長吻鱷(False gharial)
    馬來長吻鱷,也叫馬來鱷、巽他鱷,是一種淡水鱷類,它原產於馬來西亞半島、婆羅洲、蘇門答臘和爪哇。在IUCN紅色名錄中,它被列為易危物種,因為全球的成熟個體數量估計約為2,500-10,000條。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2011)列為:易危(VU)馬來長吻鱷形似恆河鱷,但其頭部會逐漸往口鼻部縮窄,不僅嘴巴沒有恆河鱷來的長,也沒有雄性恆河鱷吻端的球狀突起。
  • 橫跨2億年的古生孑孓-現生鱷魚通覽
    全長2-2.5米,重量30-62公斤,部分年老的雄性可以長至3.5米。特徵是其寬闊的吻,它們主要呈橄欖綠色。分布在南美洲東部及中部,它們棲息在巴西東南部、阿根廷北部、烏拉圭、巴拉圭及玻利維亞的淡水沼澤及紅樹林。主要吃細小的無脊椎動物,也吃鳥類、魚類和爬行動物。
  • 魚塘再現長嘴「怪魚」 驚呆眾人
    魚塘再現長嘴「怪魚」 驚呆眾人繼前幾日,重慶高新區白市驛鎮一魚塘發現一條專吃同類的長嘴「怪魚」後,老闆任某在民警建議下清塘,而清理過程中村民竟再次發現這種「雀鱔」
  • 「蛇鱷大戰」生死驚魂 3米巨蛇吞下鱷魚(圖)
    蟒蛇資料圖巨蛇將鱷魚整個吞下肚  中新網3月3日電 據外媒報導,一名男子日前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目睹了一場巨蛇和鱷魚間的「生死搏鬥」。這場搏鬥最終以蛇取得勝利告終,而落敗的鱷魚則被蛇整個吞進肚中。  特拉維斯·科利斯(Travis Corlis)於當地時間2日在昆士蘭州見證了這場激烈的「戰鬥」。特拉維斯稱,他認為和鱷魚搏鬥的是一條蟒蛇。這條蛇約3米長,看起來很健康。被蛇纏繞的鱷魚體長約有90釐米。  特拉維斯稱,這場打鬥最初在水中進行,幾個小時過後,蛇將鱷魚拖上岸,並放開鱷魚,當時鱷魚已經死亡。
  • 邯鄲現食人鱷:盤點盲目放生導致的悲劇
    上岸後,動物園工作人員迅速用手握緊鱷魚嘴,用鐵絲和細繩將嘴綁緊,由一名動物園工作人員抓住鱷魚頭部,另一名消防官兵抓住鱷魚尾部,多人配合將鱷魚抬上車運回動物園。據叢臺公園張志偉隊長介紹,此鱷魚初步判定應為「灣鱷」,屬脊椎動物爬行蟲綱長吻鱷類,重約30斤,處於2-3歲的幼年期。此鱷產地為熱帶地區,並不屬於我國物種,初步懷疑是人為放生。目前這條鱷魚被收養在叢臺公園動物園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