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息烽縣永陽街道貓洞村社區服務中心,「五個好」先進黨組織、「六個一」服務宣傳板便映入眼帘,各項為民服務準則清晰明了,工作人員正在為前來辦事的群眾審核相關資料。
「以前的服務大廳在進門處右手邊,對服務中心不熟悉的人不太能找得到,房間比較小,辦事櫃檯有點高,現在進門就能看見大廳,服務窗口多,板凳椅子也多,人多的時候排隊也有座位,很方便。」村民馮姐笑呵呵地說到。
為了更好地為社區村民群眾服務,營造便民環境,拓寬服務功能,今年來,貓洞村社區服務中心整合資源,堅持「硬體」「軟體」一起抓,對辦公陣地進行改造提升。規劃打造辦事大廳、群眾接待室、退役軍人服務站、多功能活動廳、黨員活動室、圖書閱覽室等活動場所,充實了黨建報刊、雜誌和書籍,實現了辦公有場所、活動有場地、學習有去處。
此外,還厚植黨建元素,將服務中心原來的一塊塊「空白牆」變身為繪生繪色的「黨建文化宣傳陣地」。每塊黨建宣傳牌一個主題,圍繞貓洞村黨支部組織設置規範化、隊伍建設規範化、制度執行規範化、任務落實規範化、保障配套規範化等內容,將黨建宣傳工作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同時,利用村務黨務公開欄、黨員積分管理公示欄及時反映支部黨建工作動態與成績,使之成為多層次、多角度、多形式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支部動態的前沿陣地,進一步增強黨建工作的生機和活力,形成濃厚的黨建宣傳氛圍。通過築牢黨建堡壘,切實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水平。
「我們貓洞村有一支黨員志願服務隊,村子裡總有白色垃圾、雜物堆積的情況,黨員同志們便定期在村子裡開展大掃除,整治村裡的人居環境,『一對一』幫扶生病的村民,幫著患重病的村民申請補助,請醫生到村裡來給我們做免費的健康檢查,帶著我們一起入股合作社,讓我們每年都能參與分紅,幫村裡的老人婦女們介紹到苗圃裡當管理員增加收入......現在,不少原先外出務工的村民都回來了,留在村裡既能顧家又能掙錢,我們貓洞村黨支部真真切切讓我們都感受到了黨組織的溫暖。」七十多歲的鄧爺爺說到。
一直以來,貓洞村堅持黨建領航,黨支部聚焦「三亮四服務五提升」思路(三亮:亮「紅色身份」,亮「紅色承諾」,亮「紅色服務」;四服務:服務經濟發展,服務民生事務,服務社會治理,服務文明創建;五提升:黨組織組織力提升,經濟發展水平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提升,為民服務水平提升、和諧穩定氛圍提升),著力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時,聚焦脫貧攻堅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採取「支部+公司+農戶」模式,鼓勵引導村民轉變觀念,加入合作社抱團發展,以土地入股方式發展脆紅李300畝,每年農戶獲得分紅資金6萬元;引進貴州卉森花木有限公司,租賃土地500餘畝(含立碑村),發展苗圃產業,帶動周邊50餘人就業(收入1200元/人?月);充分依託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紅色旅遊資源優勢,發展鄉村客棧和農家樂35戶,打造集花卉種植基地、農特產品銷售、餐飲、民宿等為一體的鄉村旅遊模式。
貓洞村社區黨支部書記陳孟菊表示,接下來,將繼續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放在首位,堅持黨建引領、多元主體、共治共享,提供更好的社區服務。
通訊員 郎治方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劉娟
編輯 羅昌
編審 王太師 朱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