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傳謠的真的不能忍,好好一道美味被說成了砒霜。
這次邏輯還很簡單:維C(番茄)+五價砷(蝦)=劇毒砒霜
而且有模有樣,是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呢。不過我們來看看原文先:某些甲殼類食物,如小蝦和對蝦含有五價砷化合物(通常認為對人體無害之砷類),若同時服用大量維生素C,可使五價砷轉化成有劇毒的三價砷。
噢,大量維生素C,五價砷,看起來跟真的一樣呢。
對於這些比較高級的謠言,不了解一下細節真的容易被騙。
首先根據文獻:Seafood arsenic: Implications for human risk assessment
Regulatory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 47 (2007) 204–212.
文獻中提到,大約90%的總砷來自海鮮,但只有極小一部分以無機物的形式存在。
於此而言,就是說無機砷的含量並不高,據悉不超過4%。
文章中還提到,吃蝦暫時還沒有出現過中毒案例。
按照我國 國家標準,蝦蟹類的無機砷上限不過0.5mg/kg鮮重。
而砒霜的LD50(大鼠半數致死)的值是14.6mg/kg,按照體重來算的話,一個100斤重的人,得吃730mg的砒霜致死。
就算蝦裡的無機砷全都不幸轉化成三價砷,那也得1460公斤蝦才夠量。
這才剛算了蝦的呢,番茄的數值是每100g裡有13.7mg維生素C。又是大幾百公斤西紅柿。
我打包票,撐死的。賭5毛。
除了攝取量的問題,本身維生素C和五氧化二砷(五價砷)反應就需要極為苛刻的條件。
pH值合適,避免混入其他化合物,溫度適中,反應時間充足,誰的胃能這麼標準?
既使成功反映了,在運輸途中仍有機會再度從三價砷還原成五價砷。
不得不說,蝦和西紅柿好吃的很,他們很無辜。
下次造謠麻煩選,大米和麵粉,這些東西砷含量還稍微高一些,更好忽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