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留置氣管導管要警惕氣管狹窄的發生

2020-12-05 醫脈通

 作者:一葉飄零  來源:醫脈通


長期留置氣管導管並發氣管狹窄


李富貴等發表了這樣一個病例報導,我們以這個病例報導為主,講講長期留置氣管導管導致氣管狹窄的處理。


腦外傷急診入院


29歲男性患者,因車禍致傷頭面部伴意識障礙7小時。

入院診斷: 急性閉合性顱腦損傷。 

CT: 右顳部硬膜外血腫,左額部硬膜下血腫

查體:意識昏迷,CGS評分8分,胸廓對稱無畸形,雙肺呼吸動度對稱,叩診呈清音,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乾濕性羅音,餘均未見異常。 

2月3日動脈血氣吸氧狀態下正常, 因患者舌後墜,行氣管插管。 

2月5日患者呈嗜睡狀,出現肺部感染( 痰培養克雷柏桿菌陽性) 。 

2月11日患者清醒,請五官科行氣管切開術未成功。 

2月14日拔除氣管導管, 複查胸部 X線片無異常。 

2月15日患者要求轉腦外科治療,聽診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乾濕囉音。


突發呼吸困難 

 

2月21日下午患者出現咳嗽。 

2月22日患者出現吸氣性呼吸困難, 雙肺呼吸音粗, 自訴呼吸費力,

急查胸部CT:雙肺感染好轉氣管上段狹窄,狹窄處直徑為4.6mm 。遂給予氨茶鹼和激素治療。 

2月25日患者自訴呼吸時憋氣減輕,偶有咳嗽,血氣分析提示輕度呼吸性鹼中毒。28日患者呼吸困難加重,發音困難。


病情急劇變化,患者死亡


21:20患者行走時突然出現呼吸極度困難,呼吸急促,口唇發紺,表情痛苦, 

立即取平臥位,打開氣道,呼吸囊輔助呼吸,血氧測不到,心率128次/分,

在給予相關藥物以及反覆試插管(換過多個型號4.5-5.5、7.0)但均難以通過氣管最狹窄處,嘗試食管氣管聯合導管通氣也失敗,最後患者死亡。


氣管狹窄的元兇有哪些?     

      

套囊壓力過高是最主要的元兇


臨床上,氣管狹窄最常出現於長期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的患者,也可見於外傷或腫瘤患者。氣管插管引起的狹窄部位常位於氣管套囊壓迫的位置(有興趣讀者可以比對套囊位置和X線上氣管狹窄位置)。


因此,一般認為,其病因就是長時間的氣囊壓迫導致氣管環缺血壞死軟化,最終纖維化引起狹窄;這也與氣管環獨特的解剖特點相關,它的血供僅僅來源於氣管黏膜下的血管叢。


其他可能原因


①氣管導管頻繁移動致機械損傷

長時間留置氣管導管,導管頻繁上下移動.與氣管黏膜接觸面發生摩擦,造成氣管黏膜充血、水腫,黏膜細胞反覆損傷、修復、增生,最終出現肉芽腫,致氣管狹窄。雖然現代高容量低壓氣囊能增加氣囊與氣管黏膜的接觸面積,減少氣管導管移位的機會,顯著降低對氣道的磨損,但長時間的機械通氣依然有可能發生導管移位,損害黏膜,延長脫機時間,甚至影響患者預後。


②管道位置不當

呼吸機管道位置不當可造成氣管導管偏斜移位,有時可使導管遠側尖端頂在氣管壁上,造成氣道黏膜損傷,甚者發生氣管一食管瘻。


③頻繁更換氣管導管

經常更換氣管導管也可造成氣道黏膜損傷,使氣道黏膜發生肉芽腫和瘢痕組織增生,造成氣道狹窄。


④吸痰操作

吸痰管質地偏硬。長時間留置氣管導管的患者痰液較多且黏稠,如痰液溼化不良,不容易吸淨,必然要反覆抽吸,損傷黏膜,甚至造成黏膜出血,促使瘢痕和肉芽組織增生。


⑤呼吸道感染

氣道炎症容易造成黏膜充血、水腫、糜爛等黏膜損傷,致肉芽組織增生,氣道狹窄。 

  

如何預防氣管狹窄的發生


①避免氣管黏膜損傷。一是氣囊壓力要適中,壓力過高可致氣管黏膜損害,也可使氣囊向

導管末端膨出阻塞氣道,當氣囊壓力達30 mmHg時,相應部位氣管黏膜血流減少,壓力達50 mmHg時血流完全中斷,尤其是在低血壓時,對患者造成的危害更大。


長期機械通氣的患者,應定時監測氣囊壓力,維持在低於毛細血管充盈壓的水平(一般小於25 mmHg)。與此同時,每日在充分吸淨氣囊上方分泌物後,放鬆氣囊30 min以上,恢復黏膜的生理狀態。

氣管插管機械通氣不宜過長,預計要超過1周的,要及早氣管切開;切口不宜過大、過高。


②根據患者呼吸狀態,調整合理呼吸機參數

根據患者病情及時調整呼吸機參數,在不影響氧合的情況下儘量降低氣道壓。


③吸痰動作要輕柔,減少不必要的吸引

吸痰動作要輕柔,減少不必要的吸痰,減輕吸痰造成的黏膜損傷。


④綜合管理嚴格控制感染

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後的患者要特意標註,嚴格控制感染,一方面可以合理使用各種抗感染及提高免疫力的藥物,另外一方面要重視護理工作,防止胃內容物反流和誤吸。


如何治療氣管狹窄


①首先要及時通過影像學資料明確狹窄的情況以及位置


懷疑氣管狹窄的話,可行CT檢查明確狹窄位置,以及狹窄情況,CT三維重建目前技術比較成熟,也可以採用纖維支氣管鏡進行查看。

CT三維重建以及纖支鏡下所見的氣管狹窄情況

  


②多學科會診,選擇最優治療方案


目前氣管狹窄的治療存在爭論,考慮到氣管狹窄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一旦發生氣管狹窄,應該請其他科室協助診治,共同制定治療方案,內科治療包括反覆的氣管鏡擴張、內鏡下雷射、等離子治療、球囊擴張治療及置放氣管支架等。外科治療主要是切除氣管狹窄,利用各種皮瓣、軟骨進行氣管重建等。對於膜性、局限性的氣管狹窄,狹窄段切除並同時進行端端吻合被認為是一種簡便可靠且最徹底的方法。


最後想說,氣管狹窄導致患者死亡的案例不應該再次發生,長時間留置氣管導管就應該果斷做氣管切開!


參考文獻


[1] 李富貴,彭春潮,李祥等.ICU長期留置氣管導管後並發氣管狹窄死亡一例[J].臨床麻醉學雜誌,2015,31(4):415.

[2] 蘇立眾,胡未鳴,王振等.氣管插管引起氣管狹窄二例[J].中華醫學雜誌,2011,91(8):575-576.

[3] 劉巍,鄭濤,韓文斌等.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留置導管致氣管狹窄六例分析[J].臨床誤診誤治,2010,23(12):1129-1130

[4]李慧先,邵燕斌,張東亞等.術後全麻恢復期多次氣管插管及長時間保留氣管導管誘發嬰兒氣管狹窄1例[J].中華麻醉學雜誌,2010,30(10):1276-1277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插管後氣管狹窄的危險因素及其處理
    目前,低壓高容性帶套囊導管得到廣泛使用,國外報導仍有 1% -4% 患者發生插管後氣管狹窄,國內尚未有相關發病率的報導。 二、危險因素 插管後氣管狹窄主要的危險因素是插管套囊壓力、插管時間、導管型號大小以及其他因素。 1.插管套囊壓力和插管時間:氣管插管後並發氣管狹窄主要與插管套囊壓力過大或留置時間過長有關。球囊壓力越大,氣管壁損傷的發生率越高,氣管壁損傷程度和氣管狹窄的形成與氣管插管球囊壓迫的時間呈正相關。
  • 北京哪個氣管狹窄醫院好
    北京哪個氣管狹窄醫院好,當氣管切開部位過高,損傷第1軟骨環,可引致環狀軟骨糜爛、炎性病變和難於糾治的環狀軟骨下重度狹窄。  氣管切開時,切除過多的氣管前壁組織,日後可形成大量肉芽組織和纖維瘢痕組織,氣管導管壓迫氣管前壁,引致切口上方組織向內塌陷以及氣管導管外連接的管道過重壓迫氣管壁,致組織受壓糜爛,日後均可形成纖維瘢痕組織。  此外,用以封閉氣管腔的氣管導管外氣囊充氣過多壓力過高,亦可壓迫氣管壁全周,引致組織糜爛壞死,嚴重者日後形成環狀瘢痕性狹窄,甚或產生氣管食管瘻和氣管無名動脈瘻。
  • 醫療糾紛:酒精中毒昏迷給予氣管插管搶救,致患者氣管破裂後狹窄
    【摘要】原告盧某某2014年2月2日因急性酒精中毒昏迷,給予緊急氣管插管上呼吸機等搶救處理,後意識恢復。於2014年3月6日至2018年3月2日至3月8日先後八次入院,八次手術治療,以治療氣管插管導致的氣管破裂後的氣管狹窄。
  • 氣管插管有後遺症?
    最終被醫生診斷為氣管切開術後喉氣管重度狹窄,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氣管插管也有後遺症?北醫三院耳鼻喉科副主任王麗介紹,氣管插管造成喉氣管狹窄的原因比較複雜,大致有四類。  器械因素 選用的插管太粗、管芯太長,插管外套囊充氣過多,插管的質量不好,浸泡的消毒液或塗抹於其表面的潤滑劑直接刺激喉氣管黏膜等,都容易造成喉內創傷。
  • 術後氣管導管拔不出來,怎麼辦?
    患者意識清晰,自主呼吸、肌力恢復後,予吸痰,撤掉套囊氣管導管連接管,在拔出氣管導管2~3 cm後,氣管拔出受到阻力,旋轉後稍用力,仍不能拔出。 反覆嘗試3次後,患者出現嗆咳,靜脈推注40 mg丙泊酚後,將氣管導管稍往聲門下送,無障礙,連接呼吸機輔助呼吸,經鼻使用纖維支氣管鏡,觀察近聲門旁無水腫和血腫,並確認氣管導管仍在氣管內。 此時考慮是氣囊內殘餘氣體所致。隨後剪斷套囊連接管,仍不能拔出。後用5 ml注射器針頭戳入連接管,試圖抽出套囊氣體,有少量氣體被抽出。
  • 出生13天五斤多的新生兒先天性氣管狹窄,醫生7個小時手術救治
    檢查後診斷為「1.先天性氣管狹窄2.先天性心臟病:肺動脈吊帶、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住院3天,童童的病情進一步加重,出現肝大、肺出血等症狀,手術可能是童童唯一的選擇,不過該院未開展此類疾病的手術,建議轉入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濟南市兒童醫院)。隨及,出生13天、體重2.6kg的童童轉入濟南市兒童醫院。雖然童童已經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但仍然呼吸促、二氧化碳分壓持續不降。
  • 一例博美犬氣管塌陷安置氣管支架
    01氣管塌陷氣管可以分為頸部氣管、胸腔內氣管,任何一個部位的器官因為本身結構異常或外在因素壓迫(如腫瘤)所造成的氣管狹窄現象,統稱為氣管塌陷。氣管塌陷在小型犬很常見。某些品種的狗狗因為器官軟骨結構異常,容易造成氣管塌陷,氣管管腔相對比較狹窄。
  • 氣管狹窄有什麼危害?或有4個後果,看完別再忽視
    氣管狹窄從字面意思上來理解,那就是比正常人的氣管要狹小一些。氣管狹窄的患者會感覺到呼吸不順暢,尤其是在運動的時候,呼吸不暢更為明顯,還會有明顯的喘鳴。氣管狹窄至少對患者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那氣管狹窄的危害有哪些?
  • 少女氣管狹窄多方求醫 醫生冒險手術令她重獲新生
    正常人呼吸是一件很輕鬆的事,但是對於小美(化名)而言,呼吸是一件極為奢侈的事,原因是,她的氣管極為狹窄,最窄的地方不足正常的一半,感覺出不了氣、說話時也要大喘,時常被憋的臉色暗紫。近日,小美在四川省腫瘤醫院完成了5個氣管環的切除手術,解除了困擾多年的「魔咒」。女孩留下氣管狹窄後遺症 出不了氣5年前,小美因重症肺炎長期插管,治療後疾病好轉,但落下了氣管狹窄的後遺症。
  • 氣管重度狹窄至呼吸困難 植入支架救命
    近日,市中心醫院鐵東院區用氣管支架植入方法成功救治了一名重度呼吸困難的危重患者。68歲的王女士近日呼吸困難,不能平臥,市中心醫院鐵東院區介入科收治了這名危重患者。CT檢查顯示,患者右主支氣管切除,左主支氣管起始部重度狹窄。該院介入科崔鉉默主任帶領醫療團隊經過嚴密細緻的討論,決定給患者進行DSA引導下支氣管支架置入手術。患者由於呼吸困難嚴重,基本不能平臥,因此對手術的要求非常高。在醫、護、技三方通力配合下,整個手術僅15分鐘便順利完成。
  • 氣管狹窄一線天,呼吸猶如拉風箱,上海專家讓一歲的甘肅寶寶重生了!
    1歲大的嘉嘉來自甘肅,患有嚴重的先天性氣管狹窄,剛出生便有嚴重的氣急症狀。反覆發作的肺炎,讓嘉嘉每次都要用呼吸機才能搶救過來,唯一的希望是手術治療。去年底,嘉嘉一家來到了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在兒中心氣管治療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嘉嘉手術順利,趕在春節前出院了。 「怎麼喘得那麼厲害,像拉風箱一樣!」接診的心胸外科王順民主任醫師一看見嘉嘉,就覺得這孩子的病不尋常。氣道CT的檢查結果顯示,是長段的氣管狹窄。
  • 重慶仁品頭頸外科團隊再治療一例高難度重度喉氣管狹窄患者
    近日,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頭頸外科團隊再治療成功一例高難度重度喉氣管狹窄患者。據悉,該患者因三年前喉癌術後喉腔瘢痕狹窄,長期嗆咳、吞咽梗阻,逐漸出現呼吸困難;同時還患有肺氣腫、肺大泡,肝葉多發囊腫等疾病。患者輾轉市內多家醫院尋求治療,均未果。
  • 常德二醫成功開展首例支氣管鏡下高頻電消融氣管成形術
    近日,58歲的患者王某因出現喘息、氣促5天,且伴有明顯呼吸困難1天餘,加重3小時,入住常德市第二人民醫院ICU,經檢查發現患者聲門下氣管狹窄。呼吸內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唐志強帶領團隊在湖南省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劉志光教授的指導下,於11月19日為患者行經支氣管鏡下氣道成形術(高頻電消融),成功緩解了患者氣促症狀。
  • 上海專家創新巧移自體耳軟骨治癒幼兒氣管狹窄 攻克難題
    「整形材料」,修補了狹窄段氣管軟骨。 芊燁 攝   中新網上海3月26日電 (陳靜 夏琳)兒童氣管狹窄治療難度和風險在全球範圍都是棘手難題。  記者26日獲悉,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兒外科主任陳其民創新應用取患兒自體耳軟骨作為氣管「整形材料」,在保證氣管黏膜完整的基礎上,修補了狹窄段氣管軟骨,為孩子解除了疾病困擾。據查,該方法迄今國內外無報導。
  • 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氣管插管安全實施專家建議
    ,但要警惕噴霧劑增加病毒擴散風險。 (2)一次性使用可視插管管芯或一次性可塑形氣管插管內窺鏡管芯和一次性使用可視氣管導管。 (3)一次性第二代喉罩,既能通氣,又能通過喉罩行氣管插管。 (4)準備好經環甲膜切開建立有創氣道管理的工具。 (5)有條件可以選擇一次性可視插管軟鏡。
  • 贛州市腫瘤醫院成功為氣管和聲門移位患者氣管插管
    氣管插管(圖文無關,不是同一次手術)  中國江西網贛州訊 通訊員袁磊報導:日前,患者舒某在贛州市腫瘤醫院接受巨大甲狀腺腫瘤切除手術,該院麻醉科克服患者氣管和聲門移位的困難,成功為她氣管插管,保證了手術的順利開展。
  • 寵物咳咳咳氣管塌陷惹的禍
    氣管塌陷在寵物醫療臨床上屬於常見的疾病,表現症狀主要有不停咳嗽,呼吸困難,呼吸音高亢,伴隨喘鳴聲和運動不耐受。中年玩具犬和小型犬高發,也見於大型犬的生命早期,常發品種如約克夏、吉娃娃、博美、八哥、貴賓等。氣管塌陷在貓身上很少發生。
  • 20歲少年氣管狹窄只留「一條縫」,上海專家巧裝支架還他暢快呼吸
    近日,上海市胸科醫院呼吸內鏡中心主任孫加源帶領團隊,與麻醉科默契協作,完成了一項「極限挑戰」——為一位受腫瘤壓迫,導致氣管極度狹窄只剩「一條縫」的少年,施行了複雜的經支氣管鏡支架置入術,打通生命「主幹道」,為他進一步治療帶來希望。
  • 20少年氣管狹窄只留「一條縫」醫生巧裝支架,還他暢快呼吸
    圖說:少年手術前,氣管已經成為「一條細縫」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如今,呼吸介入技術已成為胸部疾病診斷與治療的有力「武器」,為許多氣道狹窄、氣管瘻的患者解除了疾病之苦。近日,上海市胸科醫院呼吸內鏡中心主任孫加源帶領團隊,與麻醉科默契協作,完成了一項「極限挑戰」——為一位受腫瘤壓迫,導致氣管極度狹窄只剩「一條縫」的少年,施行了複雜的經支氣管鏡支架置入術,打通生命「主幹道」,為他進一步治療帶來希望。「醫生,我們還是想搏一搏,請你們想想辦法!」接診小陳(化名)時,家人幾乎是哀求般地向孫加源訴說著病情。
  • 這位新增病例看哭網友,曾多次為新冠肺炎患者實施氣管插管
    對已預料到的困難氣道,有下列建議: (1)如果是已預料到的困難氣道,建議進行鎮靜鎮痛、表面麻醉,保留自主呼吸下用可視軟鏡引導經鼻氣管插管(有條件時經過內窺鏡面罩氣管插管,既可通過面罩吸氧,又可減少飛沫傳播)。必須做好防護,儘量減少患者的咳嗽反射。有條件的情況下,建議使用利多卡因霧化噴劑進行表面麻醉,但要警惕噴霧劑增加病毒擴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