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是因為皮下出血所引起的皮膚的紅紫色的斑點。跟因小血管擴張所引起的紅色的斑點(紅斑)不同。紫癜症是會引起紫癜的血液病的統稱,因此原因疾病很多,不過多屬於血液病的一種。
紫癜是出血性疾病的症狀之一種,在皮膚下出現紅紫色的斑點,其實它的本質是出血性疾病因還會有其他跟出血有關連的症狀如:黏膜出血、關節出血、腸道出血、尿道出血等等。因此,如果發現皮膚上有紫癜出現,還需要注意是否有流鼻血、下血(便血)、血尿等症狀,這些都是同一病因所造成的。
紫癜的顏色剛出現時是紅色,然後就由紅色、紫紅色、紫青色、青色、綠色、黃色依次變色最後褪色而消失。因此紫癜的顏色就因為發生後的時間的長短而異,通常在二至四周內會消失。
出血性疾病中以紫癜為主要症狀的疾病叫做紫癜症,其出血的原因是由於毛細管、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的變異所引起。紫癜由其形狀的大小、範圍可分為點狀(Petechiae)、斑狀(Ecchymosis)及瀰漫性出血(Sugillation)。
點狀出血的大小在約3mm以下,像蚊子咬到後的紅腫一樣大小,斑狀出血就範圍較大,像被手指用力擰到後產生的紫癜一般大小,從3mm到4~5cm大小。瀰漫性出血則為一大片的出血,屬於嚴重的症狀。點狀出血多因血小板數減少或血小板功能衰弱而引起。斑狀及點狀出血的同時出現多因毛細血管因、免疫因素、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缺乏等多重原因所引起。瀰漫性出血則多因凝血因子減少所引起。
發現紫癜現象時應詳細檢查病因。如在上面已提過,紫癜不過是出血性疾病的症狀的一種而已,因此經常有紫癜好了,但因腦部出血而引發半身癱瘓的結果,更有雖然半身癱瘓有了進步改善以後,又接著引發顛癇症的病例。
血液的成分
血液由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所組成。人體血液約有4000~5000ml各血球成分有一定生命期限,紅血球為120天,白血球為4~7天,血小板為數小時至一天。血液天天、時時刻刻在汰舊換新,骨髓則為血液成分的來源就是製造血夜成分的地方。血液凝血因子則只有在肝臟製造出來而存在於血液中,參與血液凝固的工作。現在許多疾病的檢查,必須靠驗血來做,因此須抽血液來做檢查,抽一小部份的血液馬上會有新鮮血液補充過來,即使不抽血每天還是有一百二十分之一的紅血球自然破壞掉,如不是骨髓時時刻刻造出紅血球來補充的話四個月後體內的紅血球就完全沒有了,因此大家不用怕抽血,要怕的是得到骨髓不能造血的疾病。在顯微鏡下看血液的抹片時,所看到的大部分是粉紅色的圓形紅血球,其中點綴著幾個淡藍色的白血球,血小板的數目約為紅血球的1/20~30,看起來很像是紅血球的碎片,中間帶有一點點淡藍的顏色。
一、紅血球:為攜帶氧氣及養分的血球,生命期限為120天,如果骨髓的造血功能有問題,不能造血或生產不夠時,血中的紅血球數量就不足引起貧血。
二、白血球:為維護健康抵抗外來侵略的血球,生命期限為4~7天,一般來說,人體感染病毒時,會看到白血球數目的下降,而感染細菌時則白血球數目會上升,這是白血球的正常反應,如果發現有不正常(平常看不到)的白血球時,應該要注意是否得了白血病(血癌)。
三、血小板:有幫助血液凝固的功能。
四、血液凝血因子,全部在肝臟製造,主持血液的凝固作用,因此有嚴重的肝臟機能衰竭時,因為不能生產凝血因子使血液凝固造成出血的症狀。其中抗血友病因子為家族遺傳,以前的俄國皇帝家族即有此遺傳性疾病。有這一種病的人須經常靠輸血治療,而輸血很可能感染各種傳染病如B、C型肝炎、愛滋病等。
凝血因子包含如下:
1. Ⅰ.纖維素原(Fibrinogen)
2. Ⅱ.全凝血黴(Prothrombin)
3. Ⅲ.組織血栓形成素(Tissuethromboplastin)
4. Ⅳ.鈣離子(Calcium)
5. Ⅴ.前加速素(Prolactin)
6. Ⅶ.第七因子(FactorⅦ)
7. Ⅷ.抗血友病因子(Antihemophilicfactor,AHF)
8. Ⅸ.Christmas因子(Christmasfactor)
9. Ⅹ.Stuart因子(Stuartfactor)
10. ⅩⅠ.血漿血栓形成素前形質(Plasmathromboplastinantecedent,PTA)
11. ⅩⅡ.Hageman因子(Hagemanfactor)
12. ⅩⅢ.纖維素安定因子(Fibrinstabilizingfactor,FSF)
血液凝固作用的機轉如下:
當身體受傷時會先引起下面三種反應:
內因性和外因性凝固系統使各種凝血因子起一連串連續性的反應作用而終使血液開始凝固,發揮止血的作用。
紫癜症的成因
紫癜症之成因可大分為下列三種:
一、由血管原因引起的紫癜:
如
過敏性紫癜(SchenleinHenoch):常見於年青人及小孩,會並發肚子痛的症狀。
單純性紫癜:多見於年輕女性為血管的脆弱所致。
老年性紫癜:多見於血管脆弱的老年人與女性。
壞血症引起的紫癜:因缺乏維他命C所引起,常發生於營養不良或偏食的人。
異常蛋白症引起之紫癜:是因為異常蛋白的存在所引起。
藥物性紫癜:是因為服用藥物而引起之副作用。
庫興氏症候群:有此症的人會因為肥胖得太快,引起皮下血管的破裂而引起紫癜。如在很短時間胖得太快或服用類固醇引起的肥胖以及懷孕婦女因胎兒生長太快導致母親腹壁的血管破裂也會導致紫癜。
起立性紫癜:當站立太久,而下肢的血管所承受的壓力過大,超過血管所能承受的壓力(約300~400mHg)時發生。
此外咳嗽得太厲害或嘔吐得太激烈時也會引起血管破裂、出血而發生紫癜。
二、由血小板減少引起的紫癜:
人體血液中血小板數量約15萬左右(10~25萬)/cc,若生產過少或破壞過多,達不到正常體內所需的平衡點時,就會引起血小板減少而產生紫癜。引起血小板減少之情形可再細分為三類:
1. 血小板破壞增加:
o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症:
o 微小血管病變所引起:(如散播性血管內凝固症、溶血性尿毒症候群、血栓性血小板減少及病毒性紫癜)
o 藥物免疫所引起:如使用幹擾素引起的血小板之缺少。
2. 血小板生成減少:有先天性骨髓低形成再生不良,藥物性如使用幹擾素引起的血小板缺少。
3. 血小板機能異常:
o 先天性:如VonWillebrand氏病
o 後天性:如肝病、尿毒症末期患者、使用阿斯匹林時。
三.由凝固因素引起的紫癜:
血液中之凝血因子因先天性或後天性因素導致缺乏亦引起紫癜。
先天性:
如血友病及第九凝血因子缺乏症均為先天性遺傳疾病。
後天性:
1. 肝病引起凝血因子缺乏,因凝血因子除第八因子外,其他因子都只有肝臟會製造。
2. 病毒感染引起散播性血管內凝固症以致使凝血因子缺乏:消耗過多的血液內之凝血因子。
3. 藥物治療之抗凝血製劑引起的凝血因子缺乏。因此,服用抗凝製劑時需時常做血液檢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