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與相交多年的一位朋友聊天,朋友說;「命都是註定的,當貧窮到來之時亦會貧窮,當富貴到來之時也就富貴了,這些都是不可抗力的。」朋友還說:「人和人交往也是如此,有的認識了也就認識了,不認識的就算你去花錢送禮,他人也不一定會認識你。」
朋友雖不信佛,但一輩子也沒做多少惡事,反而有時候會拿出點錢財,做善事和供養三寶。所以一生雖無大富,但也沒有大災大禍。朋友既然談及此事,我對他講,對也不對。為何呢?因為虛雲老和尚曾說,佛陀講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歸納在三藏十二部中。無論是經、律、論還是其他十二部,不外乎「戒、定、慧」三學。再約而言之則「因果」二字,全把佛所說法包括無餘了。而一切聖賢之所以為聖賢,皆在於明因識果。
而一切聖賢之所以為聖賢,皆在們明因識果
不明白因果之理,就算有心學佛,也難以有成,更何況談及改命之法。當下之人,為了貪慾不擇手段求取種種財富,雖說當下果報未來,但果報成熟之後,該貧窮還需貧窮所謂的富貴終將歸零。一切皆有因果,沒能種下富貴之因,如何能得富貴之果。120歲高僧開示:事事皆因果,想要命好福深,這三件事須常行!
一、戒慎於初。
戒慎於初,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學佛戒除嗔心是為第一步。嗔恨之心,也就是發脾氣、抱怨等等。一個人如果嗔心重,其福報的損耗也很快。佛教常說「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其含義就是說,當心中的嗔念升起的時候,如果不能加以控制,就容易業障現前。業障現前會如何,就會生出種種煩惱,從而種下種種惡因。
所以這第一步,我們就守住,不要因為升起嗔恨心,而去種下種種惡因。當嗔心升起之時,我們可以選擇默念佛號,或是默背《心經》。當然最好可以轉移一下思緒,讓思緒不在停留引發嗔心的事或人上,從而不去種下惡因。久而久之,我們就能守住它,不會在因為它而種下無明之因。
二、謹身護持。
何謂謹身護持?就是說,善護住自己的「身、口、意」三業。如我們的念頭,它有很多,所謂「一息萬念」,一個呼吸間,我們就生出了一萬個念頭。由此可見,如不能善護它,往往惡就佔了上風,從而種下惡因。善護三業,就能很好地做到「斷惡」,當惡念、惡行、惡口等等都善護住了,惡因自然也就少了。惡因少了我們培植的福報,自然也就多了,此消彼長之下,善果也就來了。
三、深信因果。
佛教講「三世因果,真實不虛」,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深信因果之理,不僅能夠「諸惡莫作」,還能「眾善奉行」。真正能夠做到深信因果,必會懂得斷除惡念,善護其「身口意」三業,不在種下種種無明惡因。
佛教中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菩薩怕種下惡因,而消耗了好不容易修來的福報與功德。從而菩薩們,在平常的一舉一動之中,皆能做到「謹身護持,戒慎於初」。而凡夫則不相同,我們只知害怕惡果,而不懂斷除惡果之因。平時任意胡為,以享受一時快樂,卻不知樂是苦因。所以,深信因果很重要。
無論先賢古聖,無一不是深信因果者。因果不昧,曾種惡因,必感惡果。若知此理,則生活處處皆是順心如意,無有煩惱,誦經、念佛皆能證果。
感恩閱讀,分享!南無阿彌陀佛!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只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於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