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明確指出
「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
兩年來,武侯也緊跟
成都公園城市建設的步伐
積極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示範區
讓公園、綠道逐漸成為家門口的標配
金江公園
一邊喝著蓋碗茶,一邊和三五朋友曬著太陽拉家常,享受著愜意的周末時光——這是位於武侯區金江公園「江安草堂」的一幕。
金江公園位於武侯區江安河東側,北至永康路,南至金島度假村,西至江安河,東至草金路,規劃總面積約52公頃。其中「江安草堂」延續川西民居的風格,將原有農家樂進行提升改造,保留鄉土樹種,打造了可供居民休閒聚會的場所。
一旁,金江河潺潺流過,推窗開門皆成景。著力做好「水文章」,正是金江公園的一大特色。
金江公園在確保實現水系、道路、綠化「三通」的基礎上,結合武侯文化、歷史和景觀特點,根據每條河流的實際情況,著力提升濱水區域城市品質、河道防洪標準、水系調蓄能力,恢復了河流生態功能。
——據武侯區相關負責人
望江樓公園
開敞通透、層次豐富、展現川西園林特色和望江樓公園特色——從項目啟動之初,路線就已明確。去年9月起,歷經2個月的改造提升,圍牆邊阻礙視線的竹類和雜亂植物得以移除,通透大氣的生態空間與市民相見。
更寬,更便利;更綠,更好玩。在望江樓公園竹藝小院,是與多所高校以及竹產品加工企業、竹文創企業聯合打造的竹產品研發展示、竹文化創意交流等多元複合場景;在竹盆景體驗中心,竹石盆景和製作體驗、養護講座、技術培訓和親子活動,讓市民在這裡得到寓教於樂的體驗……
可遊玩的地方多了,可遊玩的項目豐富了,人流自然就來了。
不僅如此
城市「慢行系統」、公園、綠道
逐步與市民生活也進行了有機植入
一幅幅美麗宜居畫卷也逐漸在武侯展開
雙楠慢行步道
雙楠片區慢行系統通過林帶生態綠道、健身步道、園林景觀、小廣場、小遊園、微景觀打造,形成了集自行車、跑步、慢行等運動空間於一體,兼顧運動健身和遊憩功能的「慢行系統」。
「慢行系統」具有通勤和休閒兩大功能,實現通勤慢行與休閒慢行各司其職。
通勤慢行系統結合城市形態,以連接功能為主,將居住、工作、學校等密集區以及主要公共運輸通勤人群集散地進行連接,分擔城市部分交通功能,緩解城區擁堵。
休閒慢行系統則結合城市特色,以串連休閒興趣點為主,將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與城市生活相結合,吸引居民慢行出行,達到出行通達、休閒健身、提升環境的目的。
「宜居水岸」先行段
經過近兩年的緊張施工,「宜居水岸」工程一期先行段在2019年六一兒童節與市民見面。
武侯紅、民國青、生態綠和現代灰等元素將整片區域修飾得如同畫卷一般,滿眼都是生態大片的即視感。
「宜居水岸」工程是武侯區「兩區」目標之一「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示範區」建設重要舉措,先行段的開放,有力提升了武侯的宜居水平,為市民帶來了休憩娛樂的一片新天地。
水韻天府
位於江安河畔的「水韻天府」都市休閒旅遊街區,將典雅小巧的川西風格房屋、唯美炫酷的水舞聲光秀、夢幻科技的VR體驗館、溫情記憶的時光走廊融合在一起,利用蜀水文化傳遞出生態美學。
順著建築中間的木頭廊橋漫步跨入,城市記憶展區呈現眼前,成都老住戶家庭、外來務工家庭、七八十理髮店……仿佛置身於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交融的時光走廊裡。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天府芙蓉園
天府芙蓉園位於環城生態區,是天府綠道江安森林段的重要節點。天府芙蓉園不僅是賞花基地,還是成都發掘芙蓉文化的成果展示。
這片總面積達1800餘畝的園區,它以「中國芙蓉賞花第一園、天府文化體驗區、成都文化記憶體」為總體定位,呈現「傳承天府文化,再現花重錦官城文化」盛景。
步入園區,首先可見一條長約百米的水道,夾道是兩排高大的藍花楹,藍花楹盡頭則是3座芙蓉花島。木芙蓉、醉芙蓉、牡丹紅等20餘個品種的芙蓉樹遍植其中。
除了芙蓉花島,園區內還有芙蓉觀嫁區、植物迷宮等觀賞空間。值得一提的是,面積達25000餘平方米的植物迷宮,將成為全國面積最大的植物迷宮。市民們來到這裡,可沉浸花海,尋味城市歷史記憶。
除此之外,首屆「天府芙蓉園國際燈彩節」將於2020年1月17日至2月16日在天府芙蓉園盛大開幕,歡迎大家前來打卡觀賞~
草金路綠道
自2018年啟動的草金路綜合整治工程,現在也已經成了市民休閒放鬆的好去處,各色花卉相繼開放,慢行步道蜿蜒其間。
草金路道路綜合整治工程起點為草金路北段,終點為草金路南段,全長4.7公裡,包含道路黑化、人行道改造等十項整治內容。
改造工程並沒有在路面的寬度上進行拓展,保留了原有的雙向三車道設置,寬度維持在25米。
同時,整個綜合整治工程的景觀打造既考慮了美觀度,又兼顧到了實用性。為了不影響行車視線,路口的綠植都比較矮小,而栽種的花卉還兼顧了花期,確保路口的美觀。
現在這個地方,經常都會看到三三兩兩的市民圍坐在草坪上,沐浴在冬日的陽光裡,聊著家長裡短。特別是住在周邊的居民,更是成了這裡的常客。
熊貓綠道(武侯段)
熊貓綠道於2018年3月開工建設,按照天府綠道標準對三環路全線慢行交通系統、景觀綠化和服務設施等進行優化提升,打造以熊貓文化為特色的環狀城市公園和高品質的102公裡市域級綠道。
濃密的樹叢和一條灰磚小道在草地裡蜿蜒,周圍散布各種熊貓雕塑,有彩色的,也有用植物打造的。市民們或推著嬰兒車,或牽著寵物狗,在小道上散步,和雕塑合照,笑聲清亮……
熊貓綠道在保留原地形地貌、池塘、大樹的基礎上,以夏秋彩林作為植物主題,採用夏季開花紫薇和秋季彩葉紅楓作為基底植物,用四季彩葉紅葉桃作為特色植物,並在路口及驛站處栽種了黃連木及元寶楓,局部背景處則點綴一簇簇竹林,為市民打造出一處夏花秋實,鳥語花香、層次豐富的高品質城市遊憩空間。
按照「可進入、可參與」理念,熊貓綠道的「時代旋律」「歐陸風情」「絲路萬裡」三個節點,為市民創建了新穎的公共服務場景。
清水河公園
清水河是都江堰平原灌區輸水乾渠之一,像我們平時耳熟能詳的浣花溪、摸底河、蘇坡渠都是清水河水系大家族成員。在武侯區機投街道萬壽村的清水河畔,清水河公園便是第一個以芙蓉景點著稱的主題公園。
朵朵亭亭玉立的芙蓉,點綴在清水河畔,河風輕撫,「芙蓉仙子」偏偏起舞,更是應了那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近些年來,隨著公園改造,這裡從「都市農家樂」變成了綜合的休閒娛樂場所,周邊還形成了一片特色美食商圈,堪稱成都人的美食後花園。
武侯祠南郊公園
很多人都知道武侯祠,但不知道武侯祠還有一個南郊公園。南郊公園佔地面積130畝,建於1943年,原為國民黨軍長劉湘的墓園,有浮雕石碑式的大門、三洞門、四方亭、多角亭、薦馨堂等主體建築。
這是西南地區唯一具有北方園林風格的公園,園內有成都地區較大的紅豆林以及紫薇林、臘梅林等,極近自然本色。
未來的武侯將繼續在「以水潤城、生態宜居、業態融合」上積極踐行公園城市發展理念將生態保護與城市發展相結合最終建成可感知、可欣賞、可參與、可消費的美麗宜居公園城區向百姓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部分資料來源於成都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