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之所以為麟者,以德不以形。——韓愈
"鄭和下西洋"肇始於明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行止於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作為中國古代史無前例且最為龐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鄭和領銜大明朝的威名,七度下西洋,加強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促進了沿海國家地區的發展。
可揚帆遠航的途中,鄭和也身負使命,一說是為了宣揚國威,亦或者是尋找建文帝和防範帖木兒帝國,還有便是獲取海外朝貢,但明確的目的是,鄭和下西洋無論懷揣著怎樣的目的,確實是宣揚大明朝的國威,並且加強了海外朝貢,還為當時的明朝帶回來了一頭祥瑞"麒麟"。後發展至今,這所謂的麒麟卻在動物園隨處可見。
麒麟瑞獸之淵源
在古老的民族信仰當中,神獸信仰一直佔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就如同"九五之尊"皇帝的龍袍、龍椅、以及真龍天子之說,無不彰顯著人們對於神獸之景仰信從。以及在朝堂之上袞袞諸公之章服與有司官衙之建築,都有特定的神獸繪生於上,代表著特定的含義。
例如說:王侯飾以盤龍和鹿,彰顯身份及地位的尊崇;宰相繡以鳳池,代表著輔佐君王的職責;尚書飾以對雁,代表著佐宰相之職能;左右衛將軍則飾以麒麟,代表著維護安定與和平;左右武衛飾以虎,代表驍勇敢戰之責;左右揚鷹衛飾以鷹,代表監察護衛之責,以此銘刻警示官員之職司。
《禮記·禮運第九》云:"麟、鳳、龜、龍,謂之四靈",可見麒麟地位與龍是同等。龍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當中是具有非凡意義所在的,不僅能夠騰雲駕霧、為百獸之尊,甚至在中國古代將其比擬為天子的形象,流傳至今中華民族依然自稱為龍的傳人;鳳凰則為百鳥之王、百禽之長,具有涅槃重生的神效,更有鳳凰出天下平的神秘傳說;神龜是無論在古代還是至今一直都被視作長壽延年的象徵,更有佔卜吉兇的功效;麒麟位列四靈之一,其神秘性自然不亞於上述三種神獸。
古人把雄性稱麒,雌性稱麟,《宋書》中有記載云:麒麟者,仁獸也。牡曰麒,牝曰麟。可見麒麟的確是吉祥神寵,主太平、長壽。並且麒麟的出世都會在一個特別的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儒學聖人孔子,與麒麟之間關係匪淺。
相傳孔子在出生之際與離世之際都有麒麟出世。據傳孔子出生前,有隻麒麟神秘出現在孔府之中,口銜玉書,書中所言:"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孔子在《春秋》中提到"西狩獲麟",瑞獸麒麟身受箭傷,躺在他懷裡奄奄一息,孔子涕淚沾襟,掩面大哭,並表示"吾道窮矣",不久孔子去世,麒麟也被視為了儒家之聖獸。
有關於麒麟的淵源,在古代著名"雜書"《淮南子》中,有"應龍生建馬,建馬生麒麟"的記載,可見麒麟實為應龍之後嗣。但與應龍之外貌形態又弗如甚遠。頭部如獅狀、眼眸似虎神、角牴擬鹿形、身形同麋、且布滿龍鱗、尾巴似牛、蹄狀馬的種種形態特徵,無疑不彰顯麒麟瑞獸的特殊所在。
下西洋,得瑞獸,為麒麟
儘管在史籍中不乏有瑞獸麒麟之記載,但畢竟麒麟存在於傳說之中鮮少有人可以得見,且似於龍、鳳、龜之類,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當中,龍、鳳便成為了成為最高統治者帝王、后妃的象徵,神龜以其長壽之特徵反而贏得了所有人的鐘愛,麒麟則未曾受到廣泛的關注,也未被統治階級所利用,反而成為了太平祥瑞之象徵。在聞名中外的鄭和下西洋的途中,明史的記載當中便據實的描述了"麒麟"的出現。
明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鄭和下西洋的船隊由榜葛剌國(今孟加拉國)折返回朝,當地的國王進貢明朝神獸"麒麟"一隻,這隻"麒麟"與傳統人們所認知的一般無二,身上布滿鱗片似的小塊,還有著牛般的蹄子以及頭頂獸角。
得此祥瑞之獸,必然象徵著特殊的含義,鄭和回朝之後果然引起了轟動,引起民眾廣泛的關注,都想接觸一下這種意義非凡的瑞獸,沾點祥瑞之氣。明成祖朱棣得此神獸祥瑞,自然喜不自勝,認為這是天佑大明、永祚延福、太平升歌、大明國運鼎盛的象徵。於是便令畫師將此"麒麟"獸描繪於圖紙之上,以示昇平,彰顯後來。
奇珍異獸實則有源可溯
《瀛涯勝覽》一書中記錄下了這隻由海外進貢的瑞獸的具體形貌特徵,說道:"麒麟這種動物,前身有兩隻腳、高有九尺,後有兩隻腳、高有六尺,抬起來來頸部足足有一丈六尺之長,身體前部高昂後身反而低,人不能騎在它身上。頭頂左右有兩隻角,分別在耳朵邊上。
身體像鹿、尾巴像牛,蹄子有三處分合,嘴為扁平。以粟、豆、麵餅一類的食物為飼。"摘取"麒麟"的具體特徵進行總述,可是發展至今,我們見到當時畫師對於鄭和帶回來的"瑞獸麒麟"所繪,實則與傳統的認知形象出入頗大。放在今天這種動物其實就是動物園中隨處可見的長頸鹿罷了,實在與我們觀念文化中的記憶大有不符。
其實之所以有麒麟這種神獸形象的存在,實則是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複合構思所產生、創造的動物,從外貌形體上來看:麋身、馬蹄、龍尾、龍鱗皮、角端有肉,是多類動物特徵的組合體,麒麟這一存在幻想中的神獸的,就是對中國人所熱愛的奇珍異獸身上所具備的優點,將之集中於麒麟一身,體現了中國人的"集美"思想。通俗的說便是將所有美好的願望集於一身,這種理念其實是中國人傳統理念中,一種追求完美、實現大同信念的理想。
鄭和下西洋是聞名中外的一次遠洋活動,其帶來的意義是非凡的。對於奇珍瑞獸、珍稀異寶的尋求不過是順路而為,其實真正的作用便是宣揚大明朝的國威,永樂、宣德時期的明朝國力日漸鼎盛,也不缺乏這些珍寶,這只不過是統治者微小的需求之一罷了。
至於麒麟,人們則更願意相信,是祥瑞與福運的代表,反映的是人們對於美好與太平的追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