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範,是一面旗幟,
一個標杆,一種價值導向。
這些模範人物都有著感人肺腑的事跡,
他們生動詮釋了榜樣的力量,
激勵著人們爭做崇高道德的踐行者。
今天,我們來學習
第七屆商洛市道德模範事跡
關於表彰第七屆商洛市道德模範的決定
各縣區委文明委,商洛高新區(商丹園區)黨工委,市委文明委各成員單位:
近年來,全市各級各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思想道德建設,持續深化道德實踐,湧現出一批事跡突出、品德高尚、群眾認可度高、示範引領作用強的先進典型,在全社會形成了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濃厚氛圍。
為充分展示全市思想道德建設豐碩成果,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參與道德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市委文明委同意,市委宣傳部、市委文明辦、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今年開展第七屆商洛市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在各縣區、市直各部門層層推薦的基礎上,按照評選標準、兼顧評選類別、市直和縣區、突出代表性、示範性,徵得同級紀檢監察、政法、衛健、信訪等部門意見。經組委會研究,市委文明委全體會議審議通過,授予王衛民等30名同志第七屆商洛市道德模範榮譽稱號,授予楊偉娜等14名同志第七屆商洛市道德模範提名獎。
希望受到表彰的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珍惜榮譽、再接再厲,充分發揮榜樣示範作用,激勵引導人們爭做崇德向善的踐行者、文明風尚的維護者、美好生活的創造者,為提升全社會道德水平作出新貢獻。各縣區、各部門、各單位要廣泛宣傳道德模範的先進事跡,大力弘揚道德模範熱愛祖國、奉獻人民的家國情懷,自強不息、砥礪前行的奮鬥精神,積極進取、崇德向善的高尚情操,營造崇尚關愛模範的濃厚氛圍;要認真學習《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著力弘揚共築美好生活夢想的時代新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著力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促進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為奮力譜寫陝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貢獻商洛力量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撐。
中共商洛市委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
2020年9月15日
敬業奉獻
王衛民,男,63歲,商州區作協主席,市作協副主席,2019年獲第五屆柳青文學獎。他創辦以「感恩新時代,爭做一個好村民」為主題的農民課堂,以中華傳統文化孝老愛親為切入點,用樸素的語言詮釋黨的脫貧政策,用鮮活的事例激勵群眾扶志扶智,引導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爭做一個好村民。3年來,他先後在商州、丹鳳、山陽講課60多場次,還被邀請到山西省陽城縣講課3場。
陳新樂,男,60歲,市林業科學(核桃)研究所所長。他帶領培養市級核桃拔尖人才18名、技術骨幹35名、基層實用技術人才105名。爭取國、省、市科技項目30多個,引進核桃新品種20多個,建立國家良種基地600畝。主持完成商洛核桃高接改造技術示範園6萬畝,主持或組織實施核桃科技項目30多項,獲省市科技獎11項。年均完成核桃綜合科管300萬畝,年均增產30%,綜合產值50億元,帶動10.5萬人依靠核桃產業實現脫貧。
韓飛,男,49歲,丹鳳縣龍駒寨街辦湧峪教學點教師。他堅守山區26年,在原資峪鎮玉皇廟教學點一待就是23年。學校坐落在偏僻的山梁上,每天天不亮,他就到山下扛水。開學時,他往返幾十裡用背簍一趟趟背回師生教學用品。每周從20多裡外的中心校背回國家為學生配送的蛋奶,風雨無阻。他在學生來校的每條路危險之處栽木樁、壘石塊、拉布條,雨雪天氣裡堅持把學生一個一個護送回家。2018年榮獲第三屆馬雲鄉村教師獎。
王雙鳳,女,51歲,商南縣城關街辦南大街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2014年,她擔任金福灣社區黨支部書記,墊付5000元,解社區燃眉之急。社區先後成立「困難黨員關愛基金會」「愛心超市」,建成了便民服務大廳,為社區居民就業、醫療等提供服務。開創了「住保、社區、物業」三位一體的保障房小區綜合管理新模式。2019年,她擔任南大街社區黨支部書記,帶頭堅持手機24小時開機待命。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她為隔離居民送去生活物資。
康禮明,男,44歲,山陽縣公路管理段趙垣道班班長。他以班為家,以路為榮,防汛抗洪搶險,除雪破冰保暢,養管路段好路率連年達到100%。2018年冬季,他在養護巡查時看到一名司機將故障車輛停在一彎道處,十分危險。他主動幫司機將車輛推到安全地帶,檢查排除了車輛故障。他不顧父親和嶽父母年邁多病,舍小家顧大家,把工作放在第一位,連續多年被市公路局評為先進生產工作者。
黃隨富,男,44歲,洛南縣古城鎮中心小學副校長。他曾堅守21年,將當年偏僻的高耀鎮高耀小學從一所「籬笆小學」建成商洛市標準化寄宿制學校。2016年到古城鎮中心小學任副校長,學校每年拿出5萬多元使大多數教師有機會外出培訓或跟崗學習。他帶領課改班子初步構建起「三環六步目標導學」基本模式,組建合唱、樂器、舞蹈等20多個特色社團。他積極開展德育活動和勞動教育,讓學生在實踐中鍛造品格,收穫成長。
丁紅衛,男,52歲,鎮安縣大坪鎮紅旗村村民,電影放映員。為了保護設備、放映方便,他花費3萬多元自購一輛麵包車。他盡力克服困難,為鄉親們帶去快樂。他熟練掌握數字電影放映技術,還在車體上安裝小喇叭,宣傳電影放映時間、地點和影片信息,避免群眾錯過觀看。在當地,誰家過紅白喜事,他都免費播放影片。他積極配合脫貧攻堅工作,在集中搬遷點輪迴播放脫貧致富的勵志影片和蠶桑養殖、家政服務等科教影片。
黨磊,男,38歲,柞水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技術中隊民警。不論是2014年紅巖寺鎮一深山溝、2016年城區接連發生的多起入室盜竊案,還是2019年曹坪鎮沙嶺村的故意殺人案,他都細緻勘查現場,對現場提取的指紋、菸蒂DNA信息進行比對,迅速鎖定犯罪嫌疑人。十多年來,參與偵破刑事案件300多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00多人,摧毀犯罪團夥30多個,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300多萬元。2017被公安部表彰為全國優秀人民警察。
助人為樂
趙英娥,女,53歲,商州區城關街辦西關社區人。因兒子是智障兒童,她四處求醫,訓練兒子學會了走路,能正常上學。在市殘聯支持下她成立商洛慧靈智障中心,在商州區殘聯支持下成立了商洛市啟聰特需兒童中心,讓智障兒童有了專業的訓練機構。同年她成立了商洛恆英天使手工坊,為殘疾人提供了就業場所。她多次參與「牽著蝸牛去散步」等大型公益活動,個人累計捐款2000多元,為殘疾人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周娟,女,39歲,商南縣甲紅生態農業公司董事長。2016年,她開始走上公益之路。她個人出資為金福灣社區30戶貧困家庭每戶捐贈40斤食用油,發起「尋找最美愛心媽媽」活動,成功籌備到109個「壹基金·溫暖包」,組織志願者協會開展「迎新春·送溫暖」行動。3年來,她帶領志願者協會幫扶留守兒童500多名、留守婦女1000多人,幫扶偏遠山區有生活困難的學生500多人,慰問敬老院老人1000多人,幫扶資金達20多萬元。
周謙,男,38歲,丹鳳縣委史志辦職工。2017年他組建起丹鳳縣朝陽愛心志願者協會。工作之餘,開展扶貧幫困、敬老愛老活動。近幾年來開展公益活動115次,慰問留守老人、孤寡老人,還一對一幫扶9名留守兒童,資助每人每月生活費五六百元,愛心足跡遍布全縣30多個村和17所中心小學,受助群眾4960人,捐助物資價值193.16萬元。組織志願者赴武關等9個鎮辦15個村開展義演、義診17場次。
向軍棋,男,41歲,陝西久鼎酒業有限公司經理。他成立「新生代」企業家商會,為年輕企業家提供平臺,全力推介他們的公司和產品。汶川和玉樹地震後,他第一時間向災區捐款。在家鄉遭受水災之後,他先後捐贈水泥50噸、捐資8萬多元,支持家鄉災後重建。他經常慰問孤寡老人,關心困難群眾。多年來,他累計資助貧困大學生56人次,38萬元。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捐助1.7萬元和價值1.7萬元的物資。
孝老愛親
鄭博,男,43歲,市公安局高新區分局治安管理大隊教導員。由於妻子在外地工作,他主動承擔起照顧四位老人的責任。去年,母親被診斷為乳腺癌,他耐心疏導,尋找最佳診療方案,有效控制了病情。今年母親複查時發現氣管仍有問題,他日夜守候,精心為母親準備一日三餐。2019年,嶽父因病住院,他日夜守護、精心照料。嶽父出院後,他一有空就去看望照顧老人,陪老人拉家常,給他們添置日用品。
劉彬,女,42歲,洛南縣委宣傳部幹部。2008年4月她的丈夫突發腦出血,癱瘓在床。30歲的劉彬承擔起照顧丈夫、守護家庭的重擔。2017年到2020年,丈夫又先後3次發病,劉彬日復一日端湯送水、洗臉洗腳、端屎端尿,每周洗頭洗澡、康復鍛鍊,每月理髮,把丈夫照顧得舒舒服服、乾乾淨淨。13年來,劉彬不離不棄、真情守護,幫助丈夫一次次戰勝病魔,體現了女性勤勞、堅韌和善良的優良品質。
孟鐵民,男,65歲,洛南縣寺耳鎮伍仙村村民。2006年夏季,他的妻子突發腦出血後失去自理能力,隨著病情加重,幾乎成了植物人。他每天為妻子按摩手腳、翻身、擦洗、接大小便,毫無怨言。在他無微不至的照料下,妻子臥床多年,身上沒有一點褥瘡。他的兒媳患有抑鬱症,多次醫治無果,又增添了3萬多元的債務。兒子常年外出打工,孟鐵民用年邁的身體扛起了照料妻子、兒媳和孫子的擔子,贏得了當地群眾好評。
劉明連,女,37歲,柞水縣小嶺鎮嶺豐村村民。劉明連的丈夫焦玉林一直在礦上上班,她一個人既要照顧癱瘓在床的婆婆、年邁重病的公公,還要撫育孩子,抽空還得幹農活。早上她把婆婆抱上輪椅,晚上抱上床,洗腳、洗頭、洗衣做飯,個頭不高的她還抱著婆婆上廁所,這樣的事情她堅持了15年。她在家裡修了殘疾人坡道方便婆婆進出,在院子搭建了簡易棚為婆婆遮風擋雨。在她的影響下,一雙兒女經常幫忙幹家務,照顧奶奶。
戴蘭芳,女,32歲,鎮安縣達仁鎮象園村人。2012年,丈夫在一次事故中成了植物人,戴蘭芳悉心照顧,不離不棄,6年後,丈夫奇蹟般甦醒過來。期間,公公患癌症,戴蘭芳盡孝床前。2017年公公去世,她擔心婆婆傷心孤單,再累都要陪伴老人,讓老人走出悲傷。戴蘭芳一邊照顧公婆、丈夫和孩子,一邊種茶維持生計。她自立自強,用真愛、孝心和勤勞撐起了一個家,2018年實現脫貧,她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茶鄉婦女的淳樸與善良。
餘禮雲,女,47歲,山陽縣西照川鎮石佛寺社區村民。她的丈夫高尚明自幼在外婆家長大,舅舅從小殘疾,只能靠雙膝走路;他的啞巴小姨帶著幼小的孩子也住在娘家。一家二老、兩個殘疾、一個幼子,餘禮雲主動擔起家庭重擔。在丈夫打工受傷後,她一個人打理一家人的生活,還要幹所有的農活。2014年,公公得了肺癌,婆婆精神失常多年,多次住院治療都沒有好轉,餘禮雲義無反顧把公公婆婆接到家裡照顧。
見義勇為
陳平,男,34歲,丹鳳縣庾嶺鎮街坊村村民,丹鳳外賣公司員工。2019年3月9日,陳平騎車送外賣途經312國道龍潭橋時,一輛小轎車突然撞向鐵路橋墩,後座上的一名女子被彈到擋風玻璃上,頭卡到了撞破的地方不能動彈,情況十分危急。陳平用左手空拳和胳膊砸碎玻璃救人,手被劃出多條血口子。當時他早已忘記自己是個殘疾人,右手還帶著假肢。隨後他與路過的一名警察合力將其餘6人救了出來。
郭鵬,男,33歲,商州區林特產業發展中心職工。2018年3月22日,他上班途經丹江公園時,發現河裡飄著一個背包,走近才發現是一個女孩,身子淹沒在水裡。他一邊大喊救人,一邊脫衣服下水,遊到落水者身邊拽著背包往岸邊拉。河岸是斜坡,他半蹲在水裡,右手拖著落水者,左手不停掐落水者的人中,約2分鐘後,落水者開始吐水。隨後在一名男子的幫助下將女孩抬上岸,看到女孩沒有生命危險後,郭鵬才穿上衣服去上班。
常曉鵬,男,40歲,鎮安縣永樂鎮中心小學教師。2019年7月7日,雨後天晴,一個小夥在攔河壩上一邊欣賞瀑布,一邊用手機拍照,由於腳下打滑,不慎落入壩下3米深的水中。岸邊遊人見狀大喊救命,一時間茫然無措,沒有一人敢下水施救。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正在岸邊抱著孩子玩耍的常曉鵬毅然將懷中的小孩託付給旁人,縱身跳入深水,費盡力氣將落水者救出水面。常曉鵬隨後抱著孩子悄然離去。
李勝利,男,57歲,山陽縣中村鎮財政審計幹部。2019年10月27日,李勝利路經高壩店鎮小廣場時,得知有個學生落入水中,他問清落水位置後,一頭扎入4米多深的水中,三次潛入水底摸索救人,用牙咬住落水者的衣角遊到岸邊,在一名青年幫助下把落水者救上了岸。落水者已經沒有了呼吸,他立即對其進行心肺復甦,經過40多分鐘的搶救,被救學生有了微弱的呼吸。在醫護人員和民警趕到現場後,他默默地回家了。
鮑開華,男,68歲,山陽縣南寬坪鎮村民。2017年10月,他路過一水庫時,看到一輛車掉落水庫。他邊打電話叫人、叫救護車,邊想辦法實施救援。由於不識水性,他用石頭砸斷一條葛麻藤試圖拉起兩名落水者,然而葛麻藤太短。情急之下,他跳下水儘量縮短施救距離,奮力把葛麻藤向兩人扔去,把他們拉到安全的地方。被救者說,如果沒有那條葛麻藤,沒有拉他們的那一把,他們早就不在了。
朱德浩,男,29歲,商南縣醫院醫保辦職工。2016年12月,商南縣鹿城公園,一名男孩突然掉入景觀池,池水瞬間沒過小孩頭頂,同行的小夥伴大喊救命。正在附近散步的朱德浩和林創二話沒說,迅速跳入池中救人。天氣十分寒冷,他們剛一下水就感到冰冷刺骨,但還是迅速遊向落水男孩,抓住小孩的手將其用力拖起。救出的男孩生命體徵微弱,朱德浩顧不上寒冷,用所學的急救知識趕緊為男孩做心肺復甦,挽救了男孩的生命。
自強勵志
吳正鋒,男,50歲,商州區楊斜鎮黃柏岔村人。吳正鋒幼年被燒傷致殘,20多年來父親因病靠輪椅生活,10多年前母親意外去世,4年前50多歲的哥哥得了腦梗。他義無反顧帶著父親和哥哥走上了漫長的求醫之路。十多年裡,在他的陪伴下,父親能夠開心生活,哥哥也勉強站了起來,自己卻落下了10多萬元的債務。他克服種種困難嘗試種植豬苓、茯苓,經過5年多不斷摸索,熟練掌握了栽培技術,還帶動周圍10多戶群眾發展中藥材種植。
王會敏,女,34歲,商州區夜村鎮白楊店村村民。她於2010年回鄉從事代料香菇種植,屢經失敗但從不氣餒,逐漸成為有名的香菇種植大戶。她藉助「農村淘寶」項目和電子商務產業孵化基地平臺,從成立合作社做起,聯合香菇種植大戶收購香菇在網上銷售。她瞄準商洛核桃資源豐富這一商機,實現了農戶足不出戶在家掙錢的願望,利潤也比過去翻了幾番。她的「商洛農家香菇」銷售額近百萬元,線上核桃銷量在省內外名列前茅。
舒英,女,38歲,柞水縣曹坪鎮農林村村民。17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事故讓年僅21歲的她失去了雙手,變成了生活起居都需要人照料的「嬰孩」。她從零開始學習吃飯穿衣,沒有雙手就用嘴或者腳。結婚後,丈夫外出打工,她就獨自撫育孩子,衣服破了用嘴縫,尿布髒了用腳洗,一點點地把孩子「銜」大。在母親堅強樂觀性格的影響下,7歲的兒子既懂事又上進,在學習之餘總會搶著幫助母親做家務,分擔母親的辛勞不易。
誠實守信
丁小婷,女,54歲,商州區牧護關鎮閔家河村村民。2014年,她成立了商洛市隆興菌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公司有務工農民80多人,每年支付勞務費80多萬元,她堅持按月足額發放,從不拖欠工資。2017年冬,一場暴雪使公司的生產大棚幾乎全部損毀,急需資金重建。而她卻多方籌措資金,先按時全額支付員工10多萬元勞務費。在食用菌銷售上,她嚴把產品質量關,誠信經營,客商遍布河南、四川、福建等省。
王榜勞,男,55歲,洛南縣公路建設徵地拆遷辦公室幹部。2018年1月15日晚,王榜勞加班結束後和家人步行回家時撿到一個女士提包。當時天色已晚,一家人在寒風中等了一個多小時,沒有等到失主。無奈之下,回家後他們打開提包發現裡面除了少量現金外,還有存摺、銀行卡等物品,金額達30多萬元。憑藉著包裡一份介紹信上另一個人的手機號碼,他們幾經周折,終於在23時聯繫上失主。失主拿出現金表示感謝,被他謝絕。
李更太,男,49歲,商南縣城關街辦個體工商戶。1995年,李更太從老家河南來到商南,白手起家開辦華藝眼鏡店。20多年來,他免費為貧困學生配鏡260多副,義務驗光1萬多人次,繳納各項稅費18萬多元。他常說:「人無誠信不立,業無誠信不興。」他憑著誠信做人,兢業幹事,自創立華藝眼鏡店以來,以物美價廉為基礎,以誠信經營為宗旨,以敬業奉獻為追求,贏得同行和廣大顧客的一致認可和讚譽。
編 輯:宋喬飛
責任編輯:米子揚
編 審:楊 森
主 編:張志宏
投稿方式看這裡
微信:slrb_xmt
郵箱:sxsslzc@163.com
商洛日報APP:右下角「我的」投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