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10月24日消息:燈籠巷北側的7號、8號,是福州清代最後一位狀元王仁堪的「狀元府」。其實,它是王仁堪的祖居,建於清乾隆間。王仁堪的祖父王慶雲官至工部尚書,故祖居又稱「尚書第」。王仁堪中狀元後,人們便稱之「狀元府」。
「狀元府」前門坐北朝南,後門開在孝義巷,坐西朝東,成曲尺形。主體建築共三進,祖居東面為王氏祠堂(現為燈籠巷7號)。王氏祠堂原為先世「西清王」的「課讀之所」「荊花館」。清道光九年,王慶雲中進士後,將「荊花館」建為祠堂。這樣祠堂與府邸相連的結構,在福州名人故居中很罕見。
王家為望族。王仁堪的胞姐王壽眉嫁給末代帝師、倉山螺洲的陳寶琛。光緒年間,王壽眉創辦「女子師範傳習所」和「女子職業學堂」,並將「荊花館」部分房屋用來辦學,為福建培養了第一批新式女教師。
如今「狀元府」格局猶存,但已破損、侷促,住著近30戶居民,成了大雜院。23日,記者跟隨文史愛好者齊上志走進燈籠巷7號。蘋婆樹就種在庭院天井東側的小假山上。
這棵樹枝繁葉茂,高10餘米,胸徑約1.2米至1.5米。樹冠伸到孝義巷的馬鞍牆頭外,濃蔭蔽日。葉子為橢圓形,深綠色。在枝葉中,記者發現了幾串開著嫩黃色花朵的總狀花序,還有幾串像紫葡萄的莢果。樹幹上有市園林局去年10月掛的一級古樹名木保護牌子。
齊上志家就在附近。「每年春夏之際,這棵蘋婆樹就開花,到農曆八月中旬結出莢果,果仁煮熟了可以吃,味道像板粟。」老齊說。
記者採訪了市園林局,據專家介紹:「一級保護的古樹是指樹齡在300年以上;名木,是指品種奇特,或有特殊價值,或有紀念意義的樹木。這棵蘋婆樹在百年以上,據說是留學人員帶回的外來樹種。之所以列入一級保護,估計跟它種在『狀元府』有關。」
「蘋婆樹在福州還有不少。西湖賓館、三坊七巷的小黃樓和郭伯蔭故居、白馬河公園等處都有。
『狀元府』的這棵算比較老的。」這位專家說。
剛直狀元王仁堪
王仁堪(1848~1893),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光緒三年,王仁堪考取狀元後,授翰林院修撰。光緒十年,慈禧太后將上交國庫銀私自截用,欲修清漪園(即後來的頤和園),醇親王奕譞亦助紂為虐。王仁堪上書彈劾他,反遭貶謫。光緒十九年,王仁堪被調任蘇州知府,後因積勞成疾去世。
王仁堪以剛直著稱,遇事敢言,頗為朝野稱讚。在文學方面,他也享有聲譽,且擅長書法,不少書法作品被刻為碑版行世。
蘋婆樹和鳳眼果
梧桐科蘋婆屬常綠果樹。它原產中國南部,東南亞許多國家都有種植。蘋婆樹大約每年三四月開花,七八月果實成熟。成熟裂開後的蘋婆果實像丹鳳眼,故又稱「鳳眼果」。「鳳眼果」可食用,用它煲湯做菜,味道和形狀有點像板慄。蘋婆樹樹姿優美,適宜做園林綠化樹。
推薦閱讀:
南陽:對南水北調工程區古樹名木加強保護
揚州古樹名木保護範圍不小於5米
百年古樹轟然倒塌 網友呼籲「體檢」
成都主城區現有古樹名木1816株 7株稱「千歲」
(來源:福州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