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的耳朵》是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學習課文,不僅要會認讀課文中的生字詞。還要理解課文中所蘊含的道理。這是這篇課文的難點內容。
這篇課文的生字詞,按照字的結構來分類學習。半包圍結構的生字有:
扇shàn(扇子)(電扇)(風扇)
遇yù(遇見)(相遇)(百年不遇)
痛tòng(痛苦)(頭痛)(傷痛)痛和疼這兩個字,有的孩子在使用時用錯。
左右結構的生字。
慢màn(慢車)(快慢)(慢走)
根gēn(樹根)(根本)(一根)根與形近字更跟注意區分。
根( )跟()
上下結構的生字。
安ān(安全)(安心)(安排)
兔tù(兔子)(白兔)(野兔)
最zuì(最好)(最多)(最美)
會認讀的生字有:
似(shì)的 耷(dā)拉 豎(shù)立 竹竿 (gān) 跳舞 (wǔ)煩(fán)悶
扇(shān)動 咦(yí)
多音字積累。
扇shàn(扇子)shān(扇動)
多音字積累,不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更重要是為了讓孩子在今後的遣詞造句中能夠正確使用這些多音字。語文不但重視閱讀而且重視平時的積累。
對於課文中出現的不理解的詞語。可以通過做動作、找近義詞等方式來理解詞語意思。例如課文中出現了「耷拉」孩子可以通過自己的理解,組織語言來解釋這個詞的意思。還是明白。詞彙的意思以後我們就可以進行詞語搭配的練習。例如:耷拉(腦袋)耷拉(頭)等
重點句段解析
……「怎麼才能讓耳朵豎起來呢?」這句是一個過渡段 過渡段對於二年級孩子來學來說是一個難點內容。孩子們只要了解這是個過渡段。程度好的孩子,知道的知道過渡段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大象說:「我還是讓耳朵耷拉著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最後一自然段揭示課文的道理:不能一味的去模仿別人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課文中還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例如「大象有一對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著「」這就是一個比喻句。形象的寫出了大象的耳朵特點。二年級孩子要學會積累比喻句,能夠判斷哪些句子是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