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IT軟體硬體往往有各種各樣的研發代號,比如說現在很多人用的安卓手機系統,其代號就有CupCake杯子蛋糕、GingerBread薑餅、IceCreamSandwich雪糕三文治等等,而電腦硬體方面最著名的代號,大概就是「迅馳」了。
AMD表示怒了,你們怎麼沒人記得我的硬體研發代號?你們再記不住我就學谷歌把下一代CPU代號搞成「粟一燒」了!話說回來,AMD主流硬體都有什麼研發代號呢?大家能否記住呢?下面我們就來無責任隨便扯扯,大家不妨都來學習、挑戰一下!
下代叫粟一燒好了!AMD主流硬體代號串燒
它可不叫粟一燒,AMD推土機家族:
AMD FX-8150:推土機 / 贊比西
AMD主流硬體現在最為人知的硬體代號,莫過於「推土機Bulldozer」了,實際上,「推土機」是這些CPU的架構名稱,而AMD管這些採用全新模塊化設計、具備四核/六核/八核的CPU為「贊比西Zambezi」,不過似乎從媒體到消費者都普遍更願意接受「推土機」多點,畢竟如果我不說,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贊比西」是尚比亞的。
至於「推土機」本身,相信就不用筆者怎麼介紹了,它們是強調多線程執行能力的CPU,比較適合伺服器需要,AMD為了在消費家用市場推廣它,大幅開放了它的超頻選項,但是還是很少人買,因為關鍵是,它功耗堪比至尊級高端i7,而大部分時候性能只能和主流i5一個水平,這不符合DIY消費者的「性價比」思維、。
IDF同期展示的「打樁機」CPU
第二代的「推土機」CPU繼續堅持「建築工程」主題,代號叫「打樁機Piledriver」,今年IDF期間在會場附近有展出,新一代的APU也採用了其精簡版雙核,而據AMD官方稱,「打樁機」基本上就是相對「推土機」優化了指令執行效率和提升頻率,製作上它還是和「推土機」一樣的32nm工藝。
我們還沒見到完整版的八核打樁機,不過就採用「打樁機」架構的新一代APU來看,它並沒有在「推土機」基礎上脫胎換骨,不過能上到雙核4GHz以上,也算夠浮誇的了。
第三代「壓路機」CPU的架構
第三代的「推土機」叫「壓路機Steamroller」,據稱會在2013年,世界末日後上市,不僅工藝上會升級到28nm,而且還會進行架構上的優化,以提升CPU的性能,因此我們可以預期它的性能比「推土機」有明顯改進。
剛才我們說了「性能改進」吧?不要想歪了!一般架構改進的性能提升就10~15%,要想「壓路機」打敗這三代i7,有難度,要想打敗下一代的,就更難了。另外,AMD也說明了,「壓路機」要強化並行計算性能,也就是說讓8核CPU去跟數百核心的GPU合作,或者搶飯吃……
此外,AMD原計劃還有第四代的「推土機」,代號「挖掘機Excavator」,不過就「推土機」的市場反應來看,AMD可能不會做到第四代就會另謀出路,更有一些小道消息稱,AMD可能連第三代的「壓路機」都直接不做,專心搞APU去。
編輯點評:「推土機」的初試設計理念就是強調「多核心」,模塊化、一模雙核、打包封裝,各個細節都為它未來擴展更多核心作了準備,遺憾的是它有兩大問題。
其一是核心性能低下,必須瘋狂提升頻率來保證性能,而這又造成了核心發熱量和功耗暴漲的問題;其二,CPU核心再多也不如GPU多,因此即使GPU單個「核心」的運算能力比CPU差很多,GPU仍然能憑數量優勢在並行計算中把CPU虐得無地自容,那麼CPU搞那麼多個核心其實又有何必要?我會說「推土機」像想長出大玉米,結果還沒長成就燒焦成了粟一燒的CPU嗎?
有山有水有老虎,AMD APU家族:
初代APU:布拉索斯Brazos平臺(圖為E-350 APU平臺)
「Brazos APU」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但是可能都不懂是啥意思,筆者這裡就特別提醒一下大家吧!其實筆者也不知道它是個啥,筆者才疏學淺,不知道如何把40nm超便攜APU平臺與一條布拉索斯河(Brazos)聯繫在一起,這太難了!反正這是最早出現的APU平臺。
上面我們說的是「平臺」,光以APU核心來說,就有另外的說法了。在移動平臺的Brazos代號是「安大略Ontario」,加拿大進口的,聽起來很牛,不過且聽我說完距離,C-60 APU,那性能……而桌面平臺,如上面這種E-350主板,其APU核心代號就叫「薩卡特Zacate」,這回是墨西哥進口了,不過,它可比加拿大進口還強。
我們熟悉的APU:拉諾Llano APU
無論是布拉索斯Brazos還是薩卡特Zacate,距離主流用戶貌似都很遙遠,我們就來說說主流的,32nm的「拉諾Llano APU」,「美國德州進口」,桌面版的叫拉諾Llano,比如A8-3850,移動版的也叫拉諾Llano,比如A8-3500M,因此大家可以忽略Brazos,記住「拉諾Llano」 = 「一代APU」。
性能上來說,一代APU的性能大家都很清楚,雖然不是很強,但是性價比打得很好,典型的A8-3870K性價比就不錯,而其衍生品X4-641等CPU在市場上也廣受歡迎。
APU平臺:猞猁Lynx
40nm的APU有平臺統稱,而APU核心則有不同代號,而32nm的APU平臺則反過來,APU核心都叫拉諾Llano,平臺卻又沒統稱了,桌面級的APU平臺代號叫猞猁Lynx,而移動版的卻叫(捷克)薩賓Sabine,這讓人感覺挺莫名其妙的。
二代APU:Trinity
二代APU據稱今年6月~7月其實就已經完成了,但是AMD並沒有急著讓它發布上市,桌面版的二代APU在國慶期間10月2日才發布,我們PConline第一時間帶來了完整的CPU評測、GPU評測和主板評測……扯遠了,回到代號上來說,二代APU代號「Trinity」,雖然也可以指代某所大學或某個系列的貴重品,也可以指幾個方面連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不過它最廣為人知的含義是上帝。
性能上來說,二代APU採用了「打樁機」架構的CPU和HD7000D獨顯核心,CPU性能還是沒有突破,GPU倒是進步很明顯,關鍵是,功耗和發熱控制還好,總體勝出就靠平衡,至於性價比,現在下定論還太早。
另外,AMD原本還似乎有威瑟得福Weatherford、(華盛頓)裡奇蘭Richland之類相關代號,用來劃分二代APU的不同市場或者不同級別定位,不過貌似現在又不怎麼提了。而「二代APU」的移動版平臺,代號叫山貓Bobcat,代表型號有E2-1800等,採用的還是40nm工藝——你也發現了,無論中文翻譯還是英文原文,猞猁Lynx和山貓Bobcat兩種動物都是不好區分的……
下一代APU:高韋裡Kaveri
下一代的APU目前網上已經開始有消息,不過不明確因素很多,有的人稱它代號為高韋裡Kaveri,又是一條河,另一些人則叫它裡奇蘭Richland……感覺凌亂了。總之,三代APU會採用「壓路機Streamroller」架構的CPU,如果「壓路機」真的出來的話。
編輯點評:APU還算是不錯的產品,雖然CPU性能不是很強,但是整合的GPU性能相當不錯,而且功耗和發熱控制都還可以,有山有水有老虎(就把猞猁/山貓當老虎好了),未來APU就靠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