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先爬後走」與「不爬就走」有3個差異,很多家長還不知道

2021-01-09 美芽媽媽L

在大家的印象當中,我們的小寶寶身體軟乎乎的,根本就直不起來身子,因此在八九個月的時候也只能爬行。而爬行有一個好處,那就是避免了摔倒,讓孩子摔傷的機率大大降低。

然而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也有一些寶寶非常聰明,他們沒有經歷過爬這一階段,直接學會了走路。我曾經聽長輩說過,不爬就會走的孩子並不好,那麼事實是怎樣的呢?

爬行對我們的寶寶是一件有好處的事情,能鍛鍊他們的身體,也在一定程度上訓練了孩子的協調能力。當孩子的肢體越來越協調,大腦也能夠得到發育。

醫學專家得出過這樣的結論,那些不會爬行的寶寶會出現語言障礙的現象,嚴重的可能影響大腦發育,造成孩子出現行動遲緩等現象。

寶寶「先爬後走」與「不爬就走」有3個差異,很多家長還不知道

①大腦發育更加迅速

在寶寶發育成長的過程中,3~6月與6~7月是非常關鍵的兩個階段。在這兩個階段當中,孩子的神經系統迅速發育。如果過了這一時期,神經細胞就不會複製再生了。當我們的寶寶早一點學會爬行時,每一個動作的掌握都能夠刺激孩子的大腦,促進神經細胞的發展。自然比不爬就走的孩子更具優勢。

②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夠早一點學會說話,學會叫爸爸媽媽。而爬行就能夠幫我們做到這一點。通過爬行,可以刺激孩子的內耳或前庭系統,讓孩子在學習語言方面佔據非常大的優勢。當然在孩子還沒有說話之前,我們也可以仔細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從他們的微動作中猜測孩子想要表達的內容。

③增強認知與探索能力

剛生下來的寶寶身體柔軟,無法自己站立,只能夠在父母的懷抱中與床上度過。這段時光是無聊的,因此孩子總是弄出各種各樣的小動靜,讓父母無時無刻的陪在他們身邊。等到孩子會爬行了,他們終於擁有了獨自去探索世界的能力,而這一項能力能夠提升他們的認知,讓孩子了解家裡的方方面面,也了解這個世界。

從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兩種不同的孩子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因此家長應該多加注意。

在孩子爬行的時候,父母能為他們做什麼呢?

①穿著舒適

在孩子爬行的時候,它們的身體會進行大幅度的擺動,因此一件柔軟舒適的衣服就很重要了。如果給孩子穿一些緊身的衣物,會讓他們十分難受,甚至不願意爬行。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這些衣物不能太笨重,否則也會給孩子造成負擔。

②提供場地

就如同我們跑步一樣,必須要有一個合適的場地,爬行也是如此。家長可以在客廳裡給孩子收拾出寬敞的空間,方便孩子爬行。也可以把床的四周圍起來,讓孩子在柔軟舒適的床上爬行。這樣更安全一些,不會碰到桌子角等尖銳的地方。

③做好監督

最重要的還是父母必須要陪在孩子的身邊,每爬一步我們都要跟著。孩子不知道什麼東西是危險的,什麼東西是安全的,很有可能爬向了床的邊緣,也有可能爬向了樓梯口。所以父母一定要做好監督任務。

美芽媽媽知心話:

爬行對每一位寶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只有掌握了爬行,才能更快地促進身體發育,也讓孩子能夠用自己的能力去探索世界。而父母則要為孩子爬行提供便利,讓孩子得到成長。

我是美芽媽媽,每天為大家分享育兒知識,成長故事,希望我的感悟能幫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擁有一個幸福美好的童年!

想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先爬後走」的孩子比「不爬就走」的孩子有什麼優勢?家長多了解
    按照寶寶的動作發展規律來看,應該是學會先爬後走,在寶寶八九個月的時候開始爬行,十一二個月的時候開始練習走路,通常來說寶寶爬的時間越長,學習走路時就越容易磕碰,受傷的機率也越低。但是生活當中還是有很多「不爬就走」的寶寶,雖然從表面來看,和「先爬後走」的寶寶沒太大區別,都很健康聰明。但爬行的很多好處,是那些「不爬就走」的寶寶無法體會的。「先爬後走」的孩子比「不爬就走」的孩子有什麼優勢?
  • 李玫瑾:「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娃,長大後的差距很大
    她是中國公安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專攻少年兒童心理學,對育兒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她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說過,不爬就走和先爬後走的區別,在孩子長大後會有很大的不同。具體有什麼區別呢?讓我們看看!好奇心不同爬行也是寶寶探索周圍環境的過程,所以經常爬行的寶寶對世界的好奇心會更強,探索周圍環境後會有成就感,比在固定的地方玩耍好很多。缺乏爬行運動的寶寶更膽小,沒有經常爬行的寶寶活潑,也沒有經常爬行的寶寶強壯。大腦發育不一樣經常爬行的寶寶和不擅長爬行的寶寶大腦發育是不一樣的。
  • 「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區別很大,尤其在這3方面
    「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區別很大,尤其在這3方面。「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長大後的3點明顯差異1、認知能力有些父母表示,自己家孩子總願意在地板上爬來爬去,弄得渾身髒兮兮的。殊不知,會爬行的孩子以後才會更聰明。相關調查研究曾表示:不爬就走的孩子在長大以後反而會更容易出現專注力差,做事笨拙等情況。
  • 「先爬後走」的孩子,和「不爬就走」的孩子,長大後有啥區別?
    其實每個孩子的天賦是不一樣的,並且看寶寶的過程中,讓寶寶接觸的一些事物也都不相同,所以每個孩子也是有很大差距的,有的孩子可能沒有爬,就直接學會了走路,也有的孩子是在7~8個月的時候就會開始到處爬,然後學會了走路。「先爬後走」的孩子,和「不爬就走」的孩子,長大後有啥區別?
  • 「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長大後的區別,你知道嗎?
    「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長大後的區別,你知道嗎?新生兒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父母肩上的擔子就更加的重了,要時時刻刻關注寶寶的舉動,還要教會他們一些行為,一般在8到9個月的寶寶就慢慢的開始學習爬行,11到12個月份的寶寶可以嘗試練習走路,每個寶寶幾乎都是從慢慢的爬行,再到摸索練習走路,但是還有少部分的寶寶沒有爬行階段,直接就學會了走路。
  • 「先爬後走」的孩子,和「不爬就走」的孩子相比,長大後區別太大
    「先爬後走」的孩子,和「不爬就走」的孩子相比,長大後區別太大按照孩子正常的生長規律來說,一般寶寶到了8個月左右以後就開始練習爬行,長到一周歲左右就基本上會站立行走了,但是也有一些寶寶直接不會爬,到了一定的年齡直接站起來開始走路。在當時看來也沒有什麼區別,一樣可愛健康。
  • 孩子「先爬後走」和「直接走路」差別有多大?家長心裡要有數
    文丨飯飯媽雖然孩子在一天天的長大,很多家長和孩子都開始漸漸面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寶寶爬行和走路的問題。在很多家長眼裡,他們的固有思想就是孩子就是應該先學會走再學會爬,但是有的孩子卻還沒有學習爬行,就已經學會走路了。
  • 都說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十二走,你不引導,指望寶寶自己表演嗎?
    也可以由家長在他前面用玩具逗引他向前爬,家長逐漸後退。這樣做的好處是目的物比較近,興趣會大些。3、爬越障礙,媽媽在地墊上放個枕頭、讓寶寶爬過去,增加爬行的難度會更有樂趣。如果寶寶不向前爬,而是從俯臥一下子就變成坐姿或仰臥,也不要批評,可以等些時候再訓練。
  • 寶寶不會爬直接就會走了,有什麼影響嗎?
    一般寶寶七八個月開始就會逐步學習爬行,這時家長及時引導和幫助,用不了多久,寶寶就能夠熟練地掌握爬行技巧。但也有的寶寶卻遲遲不會爬行,接著在隨後幾個月,就進入到學走路的階段了。那麼寶寶不學習爬行就直接走有什麼影響呢?
  • 老話說「七滾八爬周會走」,會爬的寶寶有6種潛能,別錯過爬爬期
    前幾個月,認識十年的閨蜜生完二胎,現在寶寶8個月大了,最近總是問我「八個月大了,孩子還不會爬,用不用去看醫生?」,「孩子還不會爬,是不是智力有問題?」,「別人家的孩子早爬了,我家的孩子還不會,怎麼辦呢?」「後來孩子不爬就會走了」。剛開始我只是安慰她說「沒事兒的,過段時間寶寶就會爬了。」
  • 寶寶不學爬先學走?媽媽別急著高興,後期發育差距會被拉大
    寶媽茹茹發現:自家寶寶算是學會走路比較早的了,但總是跌跌撞撞、磕磕絆絆的,有次在公園帶著孩子散步時,遇上了一位好心的兒科醫生,才知道緣由。那位醫生看了孩子一眼就問她:孩子會走路之前,是不是還不太會爬?茹茹只好如實地說,確實是沒爬幾天就會走了。結果對方一臉認真地勸說:「一定要讓孩子多練習爬行,爬行可以鍛鍊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只有爬得好才能走得好。」
  • 寶寶不會爬就直接走是智商高?別高興太早,當心對寶寶身體傷害大
    其中幾個媽媽都說:「唉,孩子現在還在地上爬,不知道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學會走路」,「對啊對啊,我們家那個孩子也是,站都站不起來,別說走路了。」 但是其中一位媽媽卻與眾不同,她說:「我家孩子就不一樣了,10個月大的時候,就學會走路了,爬都沒有爬過。」
  • 寶寶不會爬、走路慢,是生長發育異常?別瞎猜
    小湯圓的人生剛剛開始,科大大最近還發現,不少新手媽媽找到組織,為了小寶寶能健康成長,也提出不少問題,其中學爬學走被問得很多。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好了,別自找傷害了,娃在學爬行學走路的過程裡該有什麼程序,你們清楚嗎?來跟著科大大,帶寶寶好好「上道」!1 爬、走都和別的娃不一樣?先別著急!
  • 寶寶跳過爬直接學會走,更容易感統失調,「爬行敏感期」要利用好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無論民間還是早教領域,都會存在各種順口溜。比較全面的包括:一視二聽三抬頭,四抓五握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站,周歲會走叫爸媽。但現實中,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嚴格遵循這個規律發育的,他們中的有些會略過其中一個步驟,比如很多孩子跳過爬直接學會走。
  • ​今天出去溜狗,狗狗走著走著爬地上賴著不走了
    ​今天出去溜狗,狗狗走著走著爬地上賴著不走了1、黃鸝痛心疾首:俺和蝸牛因一首《蝸牛與黃鸝鳥》而喜結良緣。婚後咱才發現性格不合,讓它去打瓶醋,居然用了半個月。年輕時咱不懂愛情啊,也怨不得別人。2、長頸鹿住院了,兔子和獅子隔著窗戶看它。
  • 寶寶忽略爬直接走危害大不大?育兒專家的結論幫我們解疑
    兩分鐘之內,她開始拉我急問:你說我家的孩子要爬上去直接走,會不會真的讓他感覺失調啊?如果後來有什麼問題,我可承受不了啊。可是現在這個臭小子卻是不肯爬,剛把他放在地上就哇哇大哭,而自己在沙發上學走路時卻高興得屁顛屁顛的,還真想不通。閨蜜擔心的問題,以前我還真擔心了很久,甚至變得有些焦慮。
  • 這個月齡的寶寶還不會爬,正常嗎?
    我家寶寶 7 個月了,總是愛往後爬,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我家寶寶 10 個月才會爬,正常嗎?7~9 個月,看著別人家的寶寶能爬得很利索,甚至會站會走,自家寶寶總是慢了半拍,不禁擔心,我家寶寶正常嗎?簡單的爬行動作,大有門道7 個月齡的寶寶,就會開始嘗試「爬行」了。
  • 兒科醫生說寶寶要爬夠500小時?該怎樣幫助寶寶練習爬行?
    先做好這件事情今天咱們就來討論第二個重要的動作:爬。爬行的好處爬和趴一樣,也是屬於「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我例舉幾條主要的吧。● 最好的全身運動對於不會移動的小寶寶來說,能鍛鍊全身肌肉的動作是「趴」,等到寶寶有移動欲望和能力後,這個鍛鍊的任務就交給了「爬」。
  • 娃到了「爬行期」還不會爬?6個月前做好這些準備,就手到擒來了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所有寶媽都會在育兒道路上遇到棘手的問題,前兩天有粉絲在後臺私信我:「我家孩子10個月了還不爬,就是著急邁步走,怎麼辦?」這樣的問題小島收到過不少次,「我家孩子8個半月了,就願意躺著,絲毫沒有爬的欲望。」01娃到了「爬行期」還不會爬?
  • 我家孩子10個月了還不會爬,該怎麼辦?
    「我家寶寶10個月了,還是不會爬,把他放床上他也不會自己爬。」媽媽著急的說「這樣的話,觀察孩子有沒有爬的動作,比如翻身啊,做一些類似想要爬的小舉動。」大賽爸爸問「我平時有注意觀察我寶寶,他很少做一些爬的小動作,躺床上也不翻身。也有訓練他自己拿玩具,把玩具放不遠處,讓他自己往前爬,寶寶也不大感興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