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藥箱過期藥多,拆零銷售現實受阻!這樣的浪費該打住了

2020-11-28 騰訊網

在家中備些常用藥,結果有的三五年也沒用上,不知不覺成了過期藥;到醫院看個常見病,藥還沒吃完病就已經好了,剩下的只能先收起來……打開家庭小藥箱,許多人驚訝地發現,曾經花大價錢買來的藥品,卻多半逃不過被丟棄的命運。相比起餐飲業的浪費來說,藥品浪費現象同樣不容小覷。

調查

還沒拆封的過期藥整盒扔掉

「前些天覺得嗓子不太舒服,就想看看家裡有什麼藥能吃,結果翻出來好多過期的。」提起找藥的經歷,程雲嘆了口氣,「有一板黃連上清片,總共24片,一片都沒動,有效期到2018年3月,竟然過期兩年多了。還有一板複方氨酚烷胺膠囊,有效期到2018年9月,也有12粒沒來得及吃。」

據程雲回憶,這些都是過去從藥店買來備用的,但一盒動輒數十粒,很少能吃完,「拿布洛芬緩釋膠囊來說,按照說明書上的用法用量,成人一次1粒,一日2次。注意事項裡還專門強調,『本品為對症治療藥,自我用藥不宜長期或大量使用,用於止痛不得超過5天,用於解熱不得超過3天。』就算按最大劑量服用,也要剩下半盒,何況通常吃兩三粒就夠了。」

同樣令她無奈的是,一些藥品看似有效期兩年,可一旦打開,就要另當別論。「以潤潔萘敏維滴眼液為例,打開後要在4周內用完,逾期不能再用。注意事項裡還標明,連用3到4日,症狀未緩解,要諮詢醫師或藥師。一旦需要換藥,之前用過的就不得不扔掉。珍視明滴眼液更是從來沒用完過,因為說明書上要求打開瓶蓋後,15天內用完。可就算天天用,15天也只能用掉半瓶,剩下那半瓶註定要作廢。」

在何勇的家庭藥箱中,也有不少陳年舊貨。「仔細對著日期檢查下來,一口氣挑出七八種過期藥,大多都是過去本著『有備無患』原則囤的,有的還沒來得及拆封,就只能整盒整盒地扔掉,太可惜了!」此外,還有不少孩子的藥讓何勇發愁,「一到秋冬換季的時候,孩子就容易感冒,每次去醫院都要開一堆藥回來,有退燒的、有止咳的,特別是一些處方藥,就算沒吃完下次也不敢直接用,就這麼越攢越多。」

記者了解到,此前公布的《中國家庭過期藥品回收白皮書》顯示,中國約有78.6%的家庭備有家庭小藥箱,其中,30%到40%的藥品超過有效期3年以上,但80%以上的家庭都沒有定期清理藥箱的習慣,全國一年產生過期藥品約1.5萬噸。

而根據2016年8月1日起施行的《國家危險廢物名錄》規定,生產、銷售及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失效、變質、不合格、淘汰、偽劣的藥物和藥品,都被認定具有毒性。在「北京市垃圾分類寶典」小程序中搜索「過期藥品」,也會顯示「過期藥品由於過了最佳使用期限,藥品化學物質會失效或者變性,因此過期藥品與包裝物屬於有害垃圾。」

尷尬

拆零銷售政策允許現實難辦

既然整盒藥品容易浪費,那麼是否可以拆零銷售?記者查閱《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發現其中明確表示「拆零銷售的藥品集中存放於拆零專櫃或者專區。企業應當定期對陳列、存放的藥品進行檢查,重點檢查拆零藥品和易變質、近效期、擺放時間較長的藥品以及中藥飲片。」可以看出,藥品拆零銷售在政策上是被允許的。

此外,《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還列出藥品拆零銷售應當符合以下要求:負責拆零銷售的人員經過專門培訓;拆零的工作檯及工具保持清潔、衛生,防止交叉汙染;做好拆零銷售記錄,內容包括拆零起始日期、藥品的通用名稱、規格、批號、生產廠商、有效期、銷售數量、銷售日期、分拆及覆核人員等;拆零銷售應當使用潔淨、衛生的包裝,包裝上註明藥品名稱、規格、數量、用法、用量、批號、有效期以及藥店名稱等內容;提供藥品說明書原件或者複印件;拆零銷售期間,保留原包裝和說明書。

但記者走訪多家藥店,詢問藥品是否可以拆零銷售,得到的答案卻都是否定的。

「藥品拆零銷售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對藥店來說,意味著既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承擔一定風險,又不能帶來更多收益,甚至可能因為賣不出去造成損失,的確很難有動力去做。」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藥學部主任藥師、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總藥師趙志剛談到,即使是在醫院,通常也只有在開精神藥品時才會採用分裝的方式,其他普通藥品很少選擇拆零,「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患者未必敢買、未必願買,畢竟看不到原包裝,心理上會覺得不踏實,再加上拆零後的藥品在儲存管理上有一定難度,患者可能對藥品質量產生顧慮。」

「問藥師」平臺創始人冀連梅告訴記者,部分私立醫院開抗菌藥物時會選擇拆零,但會收取藥事服務費。「在國外,很多藥品也會拆零,特別是處方藥,都會用專門的藥瓶和標籤重新包裝,還會配上適合患者使用的通俗版說明書,這樣既不影響用藥需求,也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在冀連梅看來,過多藥品拿在患者手中其實存在一定的潛在風險。「有的患者可能因為沒有查看有效期而服用過期藥,還有的會以為自己久病成醫,下次出現相似症狀就自行服用之前剩下的藥,但很可能兩次病因不同,一旦誤用是很危險的。」

建議

備藥適量 開藥遵循「急三慢七」原則

相比起拆零銷售而言,趙志剛認為,科學備藥、合理開藥對減少藥品浪費更加有效。

「家庭藥箱是為了日常生活中的應急和方便,所以藥品要簡單、適量、分門別類,避免大量盲目囤藥。」趙志剛談到,「很多人在儲備藥物的時候,容易出現藥品上的重複。比如解熱鎮痛類藥品,本來一種就夠了,但有的家裡準備了三五種,主要成分都有對乙醯氨基酚。這樣一來,要麼可能在自行服藥的過程中因重複用藥導致過量,要麼選擇其中一種服用後,造成其他藥品浪費。」

趙志剛還提醒,在家庭藥箱的管理上,要將內服藥與外用藥、處方藥與非處方藥、藥品與保健品分開放置,同時保留藥品說明書和外包裝。3到6個月清查一次藥箱,凡是超過有效期或者出現變質的藥品,應廢棄不用,按有害垃圾處理,必要時及時更新。

「備藥有一個基本原則是只備非處方藥,不備處方藥,如抗菌藥物。因為處方藥本身是需要在醫生或藥師指導下使用,不可隨意濫用。」在冀連梅看來,備藥也要結合自身和家人的實際情況,而非全套照搬一些指南或建議,「更何況,現在物流發達,一些平臺還推出24小時送藥上門服務,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滿足日常用藥需求,並不需要在家裡提前囤很多藥。」

冀連梅還提出,在藥品規格上,最好能夠推出不同類型。一些急性病,適合按照療程設計成「小包裝」,減少藥品浪費。而一些慢性病,則可以選擇「大包裝」。比如,高血壓患者需要長期服藥,如果設計成一盒只有7片,就意味著要浪費大量包裝盒。「之前就曾有患者在我面前把一二十盒藥品全都拆開包裝,取出裡面的藥品帶走,因為嫌包裝太佔地方。」冀連梅說,有的藥品本身成本並不高,而包裝成本卻遠高於此,這同樣是一種浪費。

「醫生在開藥時要嚴格遵循『急三慢七』的原則,即急性病症最多開三天藥,慢性疾病首次開七天藥,之後看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存在嚴重的不良反應,再根據需要來開,這樣既有助於及時做出調整,又減少剩藥的可能。」趙志剛建議,患者也要不斷提高健康素養和用藥安全意識,不要為圖省事,要求醫生多開藥。

相關焦點

  • 家庭藥箱裡的浪費該打住了
    如今,大多數家庭都會備些常用藥,但很多藥沒服用多少就被擱置一邊,下次生病時又會重新購買。而醫院看病開的藥,還沒吃完病就好了,時間一長,家中的藥品越積越多,很多過期了還存放在藥箱中。記者調查發現,藥品浪費不容小視。
  • 疫情期間,家庭藥箱該備哪些藥?
    原創 劉健健哥說 健哥說心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們居家的時間大大增加了,慢性疾病患者出現頭痛腦熱,或者腹瀉拉肚子也是很常見,這時候,還是首選家裡的小藥箱,而不是到醫院湊熱鬧。那麼,家庭藥箱該準備哪些藥呢?藥箱管理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今天,就來詳細說一說。
  • 藥品拆零銷售,究竟難在哪裡
    在很多人的記憶中,拿著處方去開藥,藥劑師會給我們一個小紙袋,裡面裝著相應劑量的藥,紙袋上寫明服藥的方法和時間。這種把藥品拆零銷售的方式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經廣泛存在於我國各地的醫院和藥店中。而如今我們再去買藥,拿回來的往往是整盒、整瓶的藥品。很多人病好了藥還沒吃完,家裡剩下很多半盒半瓶的藥,最後慢慢就過期了。
  • 「藥品拆零賣」的傳統不妨恢復,售藥方式還涉及醫保大帳
    您家有過期藥嗎?數據顯示,我國居民家庭藥箱中有超過30%的藥品過期3年以上。面對一盒盒過期藥,心疼之餘不少人也感慨,「要是像以前那樣,藥可以散著買就好了」。 資料圖 工作人員正在展示一種拆零銷售的藥品 新華社圖說起散著買藥,中老年人並不陌生。
  • 藥監藥店清理家庭藥箱
    昨天,開業一周年的大紅鷹寶豐藥品總匯聯合杭州市藥品監督管理局,開展安全用藥現場諮詢和清理家庭藥箱大型活動,從市民拿來的家庭小藥箱裡清理出80種共200多盒過期藥品,有些竟是10多年前的藥品。  在大紅鷹寶豐藥品總匯莫幹山路店(市政府大樓後門)活動現場,有些市民弄不清藥品有效期和失效期的區別,市藥監局的工作人員對此解釋說,比如藥品標籤上寫明「有效期至2004年5月」,就是指這個藥品可以用到2004年5月31日,過期則不能使用;如寫明「失效期為2004年5月」,則表示藥品可以使用到2004年4月30日,從5月1日起就不能使用了。
  • 家庭小藥箱,該備哪些藥?藥師推薦13種藥物,保護家人健康(建議收藏)
    現在許多家庭都配有小藥箱,但是許多家裡藥箱的藥品配備並不科學。許多都是塞得滿滿的,有中藥、西藥,有處方藥、非處方藥,比較雜亂,其實這種配備倒不利於合理用藥,因為一旦生病,情急之下就可能會用錯藥。
  • 小藥箱成網紅背後 美團買藥想做中國4.3億家庭必備的「小藥箱」
    網紅美團小藥箱 希望成為4.3億中國家庭健康陪伴者   「以前買藥都是去藥店和醫院,疫情發生後才意識到在網上也可以購藥到家,看到美團買藥推出1分錢小藥箱就迅速下單了一位在社交媒體上曬出美團小藥箱的網友稱。   據美團買藥相關負責人介紹,用戶對美團小藥箱的購買熱情在最近1個月呈現出指數級的增長,9月前兩周的小藥箱銷售量較上月同期增長了超350%,大部分用戶在購買小藥箱的同時也購買了家庭常備藥。
  • 家庭藥箱如何選藥有講究 這個11.11京東大藥房守護家庭用藥安全
    家庭藥箱是家庭健康的好助手。受到特殊時期的影響,國民健康意識顯著提升,不少消費者都開始置備家庭藥箱。但記者走訪發現,家庭藥箱既要保證緊急用藥,又要確保用藥安全,還要減少藥品浪費,它的使用其實大有學問。專家提醒,置備家庭藥箱,除了確保藥品質優價廉之外,最好還要結合家庭實際情況聽聽專業醫生的建議。特殊時期出現之前,家住北京豐臺的陶女士並沒有置備過家庭藥箱。
  • 小熊智慧藥箱:全科醫生家的家庭藥箱原來長這樣
    因此家裡準備一個應急小藥箱,是很好的生活習慣。一來方便,二來關鍵確實能夠派上大用場。但也有很多朋友向我諮詢,「藥箱那麼多,該怎麼選呢?又該準備些什麼藥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有時候我也犯難,為什麼呢?有人會問,現在還有這麼全功能的藥箱?難道藥箱不就只是具備簡單的藥品收納功能?接下來我分享的這款小熊智慧藥箱或將改變你的家庭健康生活。
  • 過期藥難回收隱藏多重風險 「翻新」後流入農村市場
    過期藥汙染三倍於舊電池  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發布的《中國家庭過期藥品回收白皮書》披露,我國約有78.6%的家庭備有家庭小藥箱,其中,30%至40%的藥品超過有效期3年以上,80%以上的家庭沒有定期清理藥箱的習慣,全國一年產生過期藥品約1.5萬噸。  「1顆過期藥汙染=3節廢舊電池汙染,約汙染一個人5年的用水量。」
  • 產品評測 | 康言AI智能藥箱,從此告別家庭用藥煩惱!
    眾所周知,在我們的日常居家生活,每個家庭基本上都會備有一個家庭藥箱,用於儲備一些家庭常備藥,以備不時之需,特別是有小孩和老人的家庭,尤其是那些家庭成員中有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需要長期服藥的家庭。
  • 全國用藥安全月:家裡應備哪些藥?如何處理過期藥?
    多數人都喜歡在家裡備一個小藥箱,放一些常用藥品,以備不時之需。但家中儲藏藥品需要注意一些什麼問題呢?怎樣才能夠讓小藥箱成為健康助手,而不是健康隱患,這裡邊是有學問的。  小藥箱當中的「存貨」不能過多,應主要為應急藥物,例如:  (1)感冒藥:感冒是常有的事,經常會在夜晚襲來,儲備少量的抗感冒藥物,對及時緩解症狀是有幫助的。
  • 藥企借藥箱入戶「甩掉」零售藥店
    生產企業除收購連鎖藥店吸納這部分利潤外,最近又嘗試大規模利用「家庭藥箱」的模式,進一步吞吃終端銷售的蛋糕。陝西一家醫藥企業計劃3年內投入1.6億元在全國100座城市贈送「藥箱」,以後期「續藥」的方式進行更低成本銷售。然而專家提示,拋開醫院和藥店面向消費者,藥企高利潤也高風險。
  • 家庭小藥箱怎麼準備?常備七類藥,四大原則要遵循
    原標題:家庭常備七類藥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藥學門診副主任藥師喻姍姍、藥學部主管藥師劉 晶 主講人: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藥學門診副主任藥師喻姍姍、藥學部主管藥師劉 晶 每個家庭都會備有一個「藥箱」,可能是抽屜,也可能是書櫃。從孩子到老人,各種各樣的藥堆得滿滿的,找起來十分麻煩。到底哪些藥品適合家庭藥箱?
  • 江城107家藥店為市民免費清理小藥箱
    荊楚網消息(湖北日報) (記者胡蔓、通訊員羅志)昨日,三九藥店臺北分店、老百姓大藥房竹葉山店、馬應龍大藥房江漢北路店等107家藥店作出承諾:免費為居民清理、回收過期失效藥品;為鄰近社區老、弱、病、殘患者提供電話購藥,送藥上門;對社區居民開展用藥安全諮詢、指導、公益性健康講座等。每年,武漢市內藥品零售額高達10億元。
  • 家有老人,您需要準備這樣一個急救藥箱
    幾乎每一個人的身邊,都會有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所以幾乎每個有老人的家庭,都要準備一些急救藥品。具體藥品,我們將在下一篇文章中和您說說,今天我們先和您聊一聊,我們這個急救藥箱應該怎麼準備: 首先,這個藥箱要和常規的藥箱不同,常規藥箱不少都是透明塑料的,這個藥箱我們建議是要不透明的。
  • 網紅小藥箱裡 裝著美團買藥數位化健康服務的芯
    美團小藥箱成為網紅的背後,是美團買藥作為當代家庭健康陪伴者的角色越來越受到認可,美團買藥線上專業醫生藥師諮詢,全天24小時配送,最快23分鐘送藥到家的服務,讓用戶的健康有了更及時的保護;另一方面,作為一個科技網際網路平臺,美團買藥也正在幫助線下傳統藥店和工業製藥廠更好的適應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成為整個醫藥健康行業數位化的推動者。
  • 家庭藥箱成京東11.11新晉爆品 醫生提醒買藥也要選對平臺
    但記者走訪發現,家庭藥箱既要保證緊急用藥,又要確保用藥安全,還要減少藥品浪費,它的使用其實大有學問。專家提醒,置備家庭藥箱,除了確保藥品質優價廉之外,最好還要結合家庭實際情況聽聽專業醫生的建議。疫情出現之前,家住北京豐臺的陶女士並沒有置備過家庭藥箱。然而,疫情的到來,尤其是疫情嚴控期的種種不便,讓她深刻意識到置備一個家庭藥箱的必要性。
  • 廈門公共場所「應急藥箱」徒有虛名突發情況難應對
    「如果就近有個便民藥箱就好了。」這樣的想法,相信很多人曾有過。其實,在車站、碼頭、機場、公交場站、商場等公共場所,確實備有便民醫藥箱。前不久,華僑大學一名女生乘坐BRT時,右腳撞傷血流如注,可是備在售票處的急救藥品已過期,無法使用。
  • 應急藥箱 也是社會文明的一扇窗口
    如果就近有個便民藥箱就好了。"這樣的想法,相信很多人曾有過。其實,在車站、碼頭、機場、公交場站、商場等公共場所,確實備有便民醫藥箱。前不久,華僑大學一名女生乘坐BRT時,右腳撞傷血流如注,可是備在售票處的急救藥品已過期,無法使用。(廈門網)   俗話說,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而事實上,我們不僅會生病,而且,也必然面對著各類意外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