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體育培訓作為整個體育行業的重要分支,佔其比重約20%,預計到2020年青少年體育培訓行業規模將達2000億。儘管碰上了青少年體育培訓行業快速成長的契機,但由於人才稀缺,眾多青少年體育培訓企業在項目落地、擴大規模的過程中,被迫放緩了腳步。
人才缺口大,師資良莠不齊,成行業發展痛點
今年3月,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共同舉辦「中美體育管理發展與人才培養論壇」上,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鮑明曉曾表示,中國體育發展過程中市場力量快速進入、科技創新勢不可擋、改革壓力空前巨大、改革任務和發展任務交織而沒有緩衝期和磨合期,因此現階段體制短板和人才短板很明顯,到2020年和2025年體育產業從業人員的缺口分別是400萬和600萬人。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易劍東教授曾測算,未來五年(2017-2020年)從事體育產業的人才還要增加170萬,平均每年增長30多萬人。相較之下,據體育產業生態圈提供的數據,全國14所體育院校每年的畢業生加起來不超過3萬人,加上其他綜合性大學體育專業畢業生合計約8萬人。也就是說,平均每年有20多萬人的從業人員缺口,需要從體育行業外跨界而來。
睿藝採訪了不少青少年體育培訓企業,他們都表示行業發展面臨的一大痛點就是「體育人才缺口大,師資良莠不齊,導致培訓質量參差不齊,企業標準化和規模化發展受限」。一位跆拳道培訓機構負責人表示,「這個行業教練流動性普遍很大,企業花很長時間、很高成本培訓好一名教練,他卻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就離職。如何留住處在授課一線的教練,這是企業普遍要考慮和解決的難題。」
體育人才流失嚴重,但從業狀況正在逐步改善
放眼全球體育產業最發達的美國,900所大學中都設有體育專業,主要培養體育教師、體育傳媒、體育經營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並擁有30個專門的體育類人才的搜索網站,在1.55億就業人口中,體育行業的就業人口就達到了320萬。相比之下,我國目前招生體育教育專業的高等體育院校僅有三百多所,從數量到培養方向都遠差於美國。
一份關於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實際就業去向的調查顯示,浙江省體育專業畢業生有46%從事體育教育工作,內蒙古自治區有62.8%從事體育教育工作,上海市有38.6%從事體育教育工作,由此可見,接受過專業體育教育的人才流失比重還是很大的。
在睿藝對體育院校進行的調查中,中國礦業大學趙資順介紹,「據本校體育生調研,72%的畢業生從事體育教育工作。同時我了解到,華東師範大學體育畢業生中64.3%到67.3%從事了體育教育工作。」上海體育學院林楠表示,上海體育學院約60%的畢業生會留在了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工作;健美操、舞蹈、網球、高爾夫等專業畢業生從事體育教育的偏多,尤其是網球、高爾夫這類有一定門檻的新興中產運動,比較缺專業教練,學生就業很吃香。
北京體育大學王新表示,「中國體育大發展,家長的體育教育意識增強,體育培訓行業的從業狀況正在逐步改善,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到體育培訓行業工作,工作狀況和滿意度也逐年改善。據學校一項調查顯示,未從事體育工作畢業生中,24%的同學堅定未來會回歸體育行業,47%的同學持觀望態度。」
籌建符合自己要求的師資團隊,解決一線教學人才難題
再將目光收回到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其人才需求最首要的就是一線教學的老師。面對老師流動性大,專業且優秀的人才缺口尚存等諸多現實問題,企業紛紛通過各種舉措,來籌建符合自己要求的師資團隊,試圖解決相應問題。
趣動旅程兒童運動館
趣動旅程兒童運動館創始人張化冰介紹,「同行業教練流失率一般在20%以上,趣動旅程教練流失率低於10%。趣動旅程對於員工除進行正常的入職培訓外,還會進行三個階段的培訓。第一階段採取師傅帶徒弟模式,幫新員工選擇性格秉性、思維方式最適合的老員工;第二階段採用新員工進單店培訓模式,教授課程體系、教學方式方法、應急事件處理等;第三個階段是進行所有課程的培訓,即帶領員工學習新的課程目標、新的課程體系等。趣動旅程對教練除了提供基本工資外,還會激勵教練進步,並給予相應的物質和精神雙重獎勵。」
赫石體能
赫石體能專注於青少年體能培訓,創始人張琰表示,「對於任何培訓機構而言,優秀教練都是搶手的資源。對於如何穩定教練團隊,赫石採用的方式是自己培養,師徒制,即成熟的教練帶實習生,培訓方式是外部培訓加內部培訓。此外,為了保證教學能夠在專業水平上保持國際水平,赫石每年都會送教練出國培訓。由於體能人才的儲備中國幾乎為零,教練都得自己培養,而一個好的體能師需要一年多的密集培訓。為了保證教練人才庫的充沛,赫石還和國內一線的體育院校如北體大、上體籤訂了實習基地的合作關係,甚至參與對方體能專業的教學以及碩士培養。 此外,未來赫石的經營模式是全員持股計劃,目前已經有4名員工轉化為合伙人。」
魔法滑雪學院
魔法滑雪學院創始人張巖要求公司內部的每個教練上崗前都要考取PSIA-AASI資格證書,單就每個教練的培訓成本都高達2萬。考慮到美國和中國客戶需求方面的差異,張巖還邀請美國專家結合中國自身的特點對教材進行本土化編寫。此外張巖還和美國滑雪協會籤署了五年的獨家代理權。除了為自營校區培訓教練,魔法滑雪學院還在為別的機構培訓教練,反向為自身品牌做推廣。
巨石達陣
巨石達陣專注於青少年橄欖球培訓,在聯合創始人靳鑫看來,「由於目前國內從事美式橄欖球的教練數量十分有限,因此巨石在招募教練時會相對放寬標準,一部分是有過美式橄欖球背景的教練,另外一部分來自於國內各大體育院校教育專業的畢業生。這些畢業生專業程度可能有所欠缺,需要加強培訓和影響。去年巨石達陣作為唯一一家參加美式橄欖球教練聯盟(AFCA)的中國培訓機構,吸引了不少來自國外的教練尋求合作,目前這也成了巨石教練招聘的主要渠道之一。為了保證教練資質,每個教練上課前都必須通過兩輪篩選。首先是要獲得美國國家橄欖球協會的教練資格認證。此外公司內部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課程,設置了不同的教練資格認證。這個認證並非階梯式的,並不是能教12歲的孩子,就能教6歲的孩子,每個都要單獨去考。」
美國籃球學院
道格拉斯體育獲得了美國籃球學院在中國的獨家代理權。道格拉斯體育教育品牌聯盟總裁寧愛軍表示,「美國籃球學院所有的主教練均來自美國和西班牙,也會招聘有較好教育背景的大學生做中方助理教練,中教每周會和外教一起備課,同時要求外教每周培訓中教籃球指導的技能,通過這樣的方式,中教有機會在USBA學會如何成為一個運用科學訓練體系的教練。」
寧愛軍介紹,「體育經營人才匱乏,給行業快速發力拖了後腿。關於體育經營人才,我們基本上是引進國內高端的素質教育行業的人員,這些員工接觸過相對成熟的教育培訓工作體系,也懂得將所有的教學環節進行標準化,能夠確保品牌的統一性。因此,除了教學內容由專業的外方機構制定外,課程產品的搭建、服務體系的管控、市場推廣及招生體系的設計,上述人員能夠完美勝任。」
企業需要建立一個複合型團隊,共同推進業務發展
目前,我國體育教育管理人才培養體系過於細化,有些具有明顯特長的人才缺乏管理經驗,有些具有管理經驗的人才卻又不具備體育專業的背書。
自由搏擊賽事運營商千鈞文體副總裁劉梟曾發文對體育產業人才進行過如下評述,企業發展層面上,體育商業的複合性天然決定了體育公司的運營需要得到來自於複合型團隊的支持。任何一個體育公司,除了重度垂直人才,還需要配備運營管理、媒體、營銷、IT等相關領域人員,才能將公司的各個業務線條打造得更加豐滿。其實對於體育教育培訓公司也是這樣,除了重度垂直的專業人才,還需要建立一個複合型團隊共同推進業務發展。所以機構可以考慮跨界尋找,吸引其他行業優秀的執行與管理人才。
(本文轉自睿藝,作者單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