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威尼斯 | 陳琦:送給威尼斯一份禮物 關於生命與時間

2021-01-21 雅昌藝術網20201029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第58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館即將於2018年5月9日正式開幕,作為中國館的參展藝術家,陳琦為威尼斯帶去了一份「來自東方的禮物」。

有關時間、有關生命,陳琦在藝術實踐裡關注的是有限的生命和無限的時間之間的矛盾,正是因為如此,人們才會經常思考一個哲學的本體問題:「生命的意義」。

陳琦

陳琦在此次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的參展作品《2012生成與彌散》與《時間簡譜》系列也正是一以貫之的在探討這一主題:「如何能夠讓人從這種困頓中做一種解脫和探求?」

一件24米長,4米高的黑白水印木刻版畫《2012生成與彌散》,以水為畫面主體,將佔據中國館的一整面牆,看似安靜卻充滿力量的一片水域,現場觀眾同時也能通過拱橋、漏窗看到重疊的景致,既是一件巨幅水印木刻畫面,又是一件動靜結合的大型裝置,還是一幅幅充滿東方水墨意味的小畫。「仁者樂山,智者 樂水」,黑與白的紋路在這裡不僅僅是視覺感受,更是對中國古老智慧的再一次追尋。

「我為什麼做水印木刻?」陳琦曾經以這個主題來解讀自己所關注的藝術方向,從80年代受到西方藝術思潮的衝擊開始,陳琦就開始思考中國藝術的前途在哪裡。後來,水印木刻成為陳琦專注的藝術方式,立志要在水印木刻這一領域中有一番作為。三十年來,陳琦努力的在這門古老的記憶裡尋找現代語境,如今,這已經變成一種文化擔當和歷史責任。

蟲蛀的古書

一本被蛀蟲蠶食後的古書,當光透過破碎的紙張,形成迷離的情景,讓人仿佛置身於另一個時空。這些蟲洞,是時間的痕跡,又與中國哲學觀念相關聯,所以才有了陳琦的《時間簡譜》系列作品。本屆威雙中國館,陳琦帶去了三件此系列作品「手制書」、《別處》、《無去來處》。

《別處》與《無去來處》皆是由光透射過「蟲洞」形成的場景,這些透光的圖形就來自「蟲洞」的形象,則象徵了時間與生命的演化,隨著時間的變化、光的變化、雲的厚薄,場景內也發生變化,觀眾宛若置身於能夠體驗時間變化而又清澈、寧靜、悠遠的世界裡。

《無去來處》是陳琦安放在中國館花園裡的一份粉紅色八邊形的「大禮盒」。「無去來處」出自《金剛金》,無所謂來,無所謂去,視為如來。生活的表象就如如此,有時候看似不存在的東西,其實一直存在。這是東方人看待生命和時間的觀念,也是一位東方藝術家送給威尼斯的禮物。

《2012生成與彌散》展覽現場

雅昌藝術網對話陳琦

雅昌藝術網:陳琦老師,您好!首先請您介紹下本次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國家館的參展作品。

陳琦:這次參展作品是兩個大的系列:一個水印木刻「水」系列,一件4米×24米的大幅版畫作品,同時有一個5分鐘的一個短片,這個片子裡面講了兩個核心的內容,一個是介紹中國傳統水印版畫,水印版畫是怎麼回事,中國藝術家如何用傳統的技藝進行一種當代的改造;還有是我為什麼要做一個水印木刻「水」系列。

另外是《時間簡譜》系列的三件作品:

一件作品是一本手制書,帶有一種實驗性。這件作品是我在一個速寫本上刻的一本書,這本書打開來應該是一個展櫃的形式;

第二件作品是《別處》,在室內搭建的,非常漂亮,我們搭建了10米×1.5米寬,4米高的通道,兩邊是用的紗,上面打上燈光效果很好;

第三件是展示在中國館室外的裝置——《無去來處》,事實上這個作品還是有很深的哲學含義的,出自《金剛經》「無所謂來,無所謂去視為如來」我想表達的是我們平時生活裡面很多是表象,但是有很多東西像道一樣,事實上是存在的。相當於天花裡鏤空裡的圖形是規定好的,當沒有陽光的時候我們在這裡面什麼都看不到,但是有陽光的時候全部呈現。

雅昌藝術網:您本次所展出的兩個系列的作品之間有怎樣的關聯?

陳琦:兩個系列的作品跟我所關心的主題是一以貫之的:有關時間,有關生命。因為在我的藝術創作裡面,最關注的是有限的生命和無限的時間之間的一種矛盾。所有人的這種痛苦根源都是在於這兒,我們會覺得時間非常短,自己的生命非常有限,正是因為有限,所以我們經常會思考一個哲學的本體的問題,就是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價值何在,這個其實是根源。我在想其實藝術在某種角度上面來講是讓人從這個矛盾裡面去解脫的,或者說人不在了,但是他的某些東西是永存的。比如王羲之去世後,他的書法、他的藝術這些東西事實是長存的。藝術家往往將鮮活生命轉換成一種作品,當然作品指的是一種精神性的東西,這個東西是長存的,所以無論是《時間簡譜》,還是《2012生成與彌散》,都是關注於如何能夠讓人從這種困頓中做一種解脫,做一種探求。

《無去無來》平面圖

裝置作品《無去無來》安裝現場

《無去無來》效果圖

雅昌藝術網:《無去來處》這件作品是一件特別吸引人眼球的作品,這是您送給威尼斯的禮物?

陳琦:這件作品藉助於陽光,或者說具有版畫創作的思維,可能和我做版畫有一定的關聯。這個作品會讓觀眾有更多期待,因為我們不知道光線什麼時候來,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夠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欣喜,這些東西我們都是事先不知道的。

其實,早在2011年的時候我曾經在深圳做過這件作品,當時叫《雲立方》。最初做這件作品的時我僅僅只有一個想法,後來組委會覺得非常好,他們就把這個實現了。當這個作品開幕那天呈現出來的時候,大家都體驗到光的變化,而且會隨著光的變化跟作品會有一種互動,效果非常好。

這次威尼斯雙年展,這件作品也應該是比較令人矚目的作品,一個八角的粉色的盒子造型,相當於是我給這個展覽會的一個禮物。

《時間簡史》系列作品中呈現的光影效果

雅昌藝術網:如果站在《2012生成與彌散》這件巨幅作品面前看一片水,有時候會感覺水是安靜的,又覺得水紋是很有力量的,對於水在水印木刻中的表現,您是如何思考的?

陳琦:水是我們眼睛看到最真實的,是一個物質,但是我們永遠捕捉不到水的真實,因為它是不斷變化的,比如說我們在看一汪水,一個河流,我們知道它的波浪大概是什麼樣的,我們也知道在遇到什麼樣的情況下會有多少波紋,但是我們能夠把每一個波紋固定嗎?不能,它永遠在變化,所以我說水看上去真實,事實上捕捉不到它,是一種虛幻的東西。它又可以汽化成雲,又可以凝結成固體的冰,這種變化太豐富了,我們只能試圖去描繪它,去定義它,掌握不了它。所以水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尤其是當我們看到波光粼粼的水面,我們會有很多的聯想,我們會覺得它很虛幻,但它又是真實的,你跳下去的話可以遊泳,但是抓不住它,你抓住它,它會從你的手中流走。對於我來講,水其實就是在表現時間,表現這種生命的孕育。

《2012生成與彌散》 4米×24米

《2012生成與彌散》展覽現場

雅昌藝術網:如果說《時間簡譜》呈現出來的是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那麼《2012生成與彌散》則可能更具有東方精神。

陳琦:《2012生成與彌散》這件作品剛開始不在吳老師的考量範圍內。起初,吳老師希望展出的是《時間簡譜》系列作品,但是我去年在南京德基美術館舉行了個展,這個展覽策展人是邱志傑,邱志傑又是上一屆的策展人,所以他們在溝通的時候,邱老師就建議他,說《2012生成與彌散》這個作品非常好,他說這個東西是世界其他人沒有的,只有我們有,會很有效果的。吳老師聽了以後專門去了一趟南京,那個時候我的展覽還沒有結束,回來以後他跟我講,他在展覽的現場就決定一定要展這一張作品。我想他基於兩個方面的考量:一個是可能他從來沒有見過那麼具有視覺衝擊力的水印木刻作品。

第二點,威尼斯是水城,這個表現的也是水。水無形中跟威尼斯的文化,有一種共通點。其次水在中國文化裡面有一種時間、道德上的隱喻。這又具有一種中國式思想在裡邊。

所以策展人覺得這個作品在那兒能夠有很好的一種橋梁作用。其實這件作品從運過去到在那兒安裝難度都挺大的,但是從目前展陳效果上來看,還是給中國館加分的。我們想像一下如果那面牆僅僅是一個白白的牆體,可能就會遜色,現在有了這個以後這個效果非常好,而且和《時間簡譜》的作品也是起著相互解釋的作用。

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設計圖

雅昌藝術網:本身對於中國館的策劃來說,「橋」是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加入一大片水之後又有一些新意義了。

陳琦:費俊的作品是以「橋」為元素,「橋」本身是起著一個互聯互通,作品又用了5G技術,現在5G這塊本身是中國在國際上核心競爭力,代表高新技術。同時,「橋」又意味著人類最古老的一種連接方式,從中國到威尼斯通過一座座橋的連結,寓意都非常的好,當然了我的作品就像是提供了一片寬闊的海。我們如何去跨越障礙做到一種連接這就很有意思了。

雅昌藝術網:本屆展覽還有一本古書將呈現?

陳琦:那不是我的作品,是我帶去的順治十六年皇家的一個刻本。當然,那個書也會用一個展櫃來展示。

裝置作品《別處》效果圖

雅昌藝術網:近年來,藝術界對「水印木刻」這一傳統繪畫語言的探討越來越多,其關注度也在提高。但是,我們了解到您在從藝之初是學習中國畫的,那個時候大家對「水印木刻」的觀念和現在應該是不同的。您為什麼會選擇了從事水印木刻版畫的創作呢?

陳琦:我曾經在一些美術館做過一些講座,講座的題目叫「我為什麼做水印木刻」,在80年代初我上大學的時候中國改革開放剛開始,我們對西方的很多東西如饑似渴,西方的藝術思潮及藝術引進以後對我們的衝擊非常大,西方的影響力是有壓倒性優勢的,但是87年大學快畢業的時候,我為了做畢業創作出去收集素材,在蘇州的園林找到中國的一種文人精神。那個時候開始認真來去看中國的藝術。當深入的了解中國的文化,體驗到了中國之美,同時也在思考另外一個命題:我們跟在別人後面有沒有前途?

88年大學畢業以後,我就開始做水印木刻,應該是一種文化上的回歸,但是回歸帶來的第一個難點就是傳統的語境和現代水印木刻,我們的老師輩,以及他們再前面的一個老師輩們所建立的現代水印木刻是應付不了或者說是不能滿足80年代成長起來的年輕藝術家的藝術表現要求的。我們沒有前面的範式標杆來給我們學習和借鑑,只能是靠我們自己創造,所以我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做的水印木刻,一開始就會有一個引起大家的關注。比如說89年我做的明式家具的作品,一開始在臺灣就獲獎,後來也獲全國美展的獎。儘管在當時引起很多的一些爭議,比如說老一輩的藝術家覺得我所關注的表現不是深入生活的是不接地氣的,有的人會認為家具有什麼好表現呢?這其實是一種觀念的問題,在家具裡邊我畫的不是家具,畫的是中國的一種文化精神,是一種典雅的藝術形式,體現一種古典美。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立下一種志願,要在水印版畫上有一番作為,這是當時最樸素的一個想法。

到了2000年以後,這種行為變得越來越自覺,這種自覺上升到一種文化的擔當和一種歷史的責任,當然這個可能跟我工作環境發生變化是有關係的,因為我想中央美術學院是中國最好的美術學院,如果在最好的美術學院裡面沒有教授能夠有這麼一種大的格局和視野,事實上是悲哀的,中國的優秀傳統需要去傳承並且發揚光大。在美院的藝術教育中我們應該有這種意識,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這些年,我在培養研究生這一塊,研究方向都是叫水印木刻。

裝置作品《別處》效果圖

雅昌藝術網:本屆威尼斯雙年展的大主題為「願你生活在有趣的時代」,可以談談您對這個大主題的看法嗎?

陳琦:這個展覽的主題是策展人拉夫·魯戈夫提出的,他這麼解釋這個主題的來源:「英國政治家奧斯丁·張伯倫曾經在一段演講中錯誤地引用了一則所謂的中國古代詛咒:『願你生活在有趣的時代』」魯戈夫正是從這裡獲得了雙年展主題的靈感。「願你生活在有趣的時代」這句話其實暗示了一個不安的混亂的年代,這個年代充滿了分裂、矛盾等問題。當藝術家面對這樣一個年代的時候總是要有反應的,我覺得策展人用這段話的意義在於引導藝術家關注社會,關注當下我們面臨的現實。

展示現場效果圖

雅昌藝術網:威尼斯雙年展本身是一個全世界各國聚集起來展示其藝術成果的平臺,其實中國藝術界近些年來一直在討論,我們應該拿什麼樣的藝術去中國館組成一個中國館。您如何思考這一問題?

陳琦:十八大提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提出是中國國力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意識到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性,以及意識到文化所具有的影響力,是槍炮所不能夠企及的。文化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潤物細無聲的,中國要發揮它的國際影響力,必然要在5G上面,在工程製造上面,在經濟體量上面,能夠有實實在在的成果拿出來。但是在文化上尤其是在一個國際展覽交流的盛會上,我們拿什麼,我相信無論是政府還是策展人,都會來考慮這些問題,因為這個時候必須要有自己的文化立場,文化立場的體現是通過藝術家具體的作品,因此選擇什麼樣的藝術家,選擇什麼樣的作品都會有所考量。中國館又是作為一個國家文化的具有象徵性的一個展覽的空間。選藝術家,選作品一定要有我們自己文化的傳統,有我們的藝術樣式,同時要有當代中國人的氣概和眼光,以及能夠在這個裡面體現中國人的一種文化自信的一些作品,我覺得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主題及設計思路圖

雅昌藝術網:此次中國館的主題為「Re-睿」,關於這一主題您是如何看待的?

陳琦:「睿」在中國的詞義裡面包含了智慧、睿智等內涵,在國際藝術體系中,中國需要樹立自身的文化形象。可能早前會用符合西方價值體系的語言來呈現作品,但是現在我們開始有文化的自覺性和文化的自信。因此,「睿」這個主題事實上是強調中國的智慧,強調中國人對於世界的看法。而拉丁詞根「re」可以延伸出更多後綴,有無限可能。中文的「睿」和英文「re」構成了中西語境上的多義性。

雅昌藝術網:此次參加威尼斯國家館展覽您有怎樣的感想?

陳琦: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是一個藝術家的夢想和榮譽,但是這背後也有很大的壓力。威尼斯雙年展是全球性的展覽,國家館的藝術家的作品無形中具有象徵性即這些藝術家的作品會被當做這個國家的藝術水準。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作品要接受全球觀眾的評判,在這個前提下對藝術家的要求就會提高,他的作品是好的還是不好的?是有內涵的還是膚淺的?是精緻的還是粗糙的?都會展現出來,所以我相信每一個參展的藝術家都會對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呈現。

雅昌藝術網:謝謝陳琦老師!

「Re-睿」2019第58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相關信息:

展覽時間:2019年5月11日至11月24日

展覽機構:威尼斯中國館

開放時間:每天上午10點至下午6點,直至10月5日軍械庫展區在周五和周六開放至晚上8點。 雙年展於星期一休息(5月13日、9月2日和11月18日除外)

展覽地點:義大利威尼斯軍械庫中國館

策展人:吳洪亮

參展人員:陳琦 費俊 耿雪 何翔宇

相關焦點

  • 威尼斯廣場不再威尼斯!變成羅馬最大廣場,他們引以為豪的地標
    這是一座充滿文藝氣息的城市,其中最令人驚嘆的是各式各樣的廣場,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威尼斯廣場,如今它已是羅馬的新地標。威尼斯廣場位於羅馬市中心,是絕對不能錯過的著名景點之地。有人說,這個威尼斯廣場就像一個巨大的奶油蛋糕。有人說,威尼斯廣場就像一臺老式打字機……不管它是什麼樣子,聽到這個名字去義大利旅遊的人都不知道,但很多人誤以為威尼斯廣場在威尼斯,不認為它在羅馬。
  • 國家博物館再推專題大展:威尼斯與威尼斯畫派
    「威尼斯與威尼斯畫派」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現場國家博物館在中意兩國《關於促進文化遺產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的框架之下,曾先後推出「佛羅倫斯與文藝復興:名家名作」與「羅馬與巴洛克藝術」展,作為第三期展覽的「威尼斯與威尼斯畫派」展是繼前兩個展覽之後的又一個重要展覽,它們共同構成了義大利藝術史的重要篇章。
  • 簡單說說威尼斯(二刷)
    說來也巧,這個相機還是七年前在羅馬買的,當時也是到羅馬第一天,帶的相機就壞了,只好在羅馬又買了一臺,也就是說這個相機也來過兩次威尼斯,而且跟義大利真的有緣,前面在德國都沒事,到了義大利就壞了。關於威尼斯,我覺得想寫的太多,但又沒有個頭緒。像威尼斯這樣的城市,根本不是幾篇遊記能寫的清楚的。寫完這篇概述,後面再寫幾篇我認為值得單獨介紹的。遊威尼斯之前,先看看威尼斯的地形。
  • 中國女導演處女作《媽媽和七天的時間》威尼斯電影節首映
    2020年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正在舉行,中國女導演李冬梅的處女作電影《媽媽和七天的時間》(MAMA)入選本屆電影節威尼斯日單元(Giornatedegli Autori),並於義大利時間9月9日17:00在電影節全球首映,正式與觀眾見面。
  • 威尼斯廣場不在威尼斯,卻是羅馬最大的廣場
    威尼斯廣場位於羅馬市中心,是羅馬最大的廣場。這個廣場是五條大街的匯合點,一般羅馬市中心的遊覽都會經過此處。廣場上最醒目的建築是維克多·埃曼紐爾二世紀念堂,每年6月2日國慶日的閱兵式都會在此進行。這個就是威尼斯廣場哈。
  • 威尼斯海權興衰
    按時間順序,三部曲的第一部《財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權》,寫威尼斯共和國的興起與衰微歷程;第二部《1453》,寫奧斯曼土耳其的崛起和拜佔庭帝國的滅亡,裡程碑事件就是1453年,土耳其人攻佔君士坦丁堡——現在的伊斯坦堡;第三部《海洋帝國》,寫奧斯曼帝國和基督教歐洲爭奪地中海霸權,奧斯曼土耳其的海上擴張最終被遏制,西歐人則開始了航海大發現時代。
  • 由造船廠說說威尼斯的航海與海軍
    由於時間關係,海軍博物館和總督府我只能二選一,所以這次我選擇了放棄海軍博物館(其實總督府也沒怎麼看透),如果有時間的話,這個博物館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這座建築曾是威尼斯海軍的一個糧倉和食品加工廠,負責提供戰艦上的食物。一共五層42個展室,主要是關於威尼斯和義大利海軍的歷史及文物,博物館現在屬於義大利海軍管理。
  • 威尼斯廣場和威尼斯宮,竟然是這樣的,快來看看
    威尼斯廣場 / Piazza,位 於羅馬市中心的威尼斯廣場(義大利語:Piazza)總長130米,寬度為75米,這座外觀呈長方形的寬闊廣場當之無愧地成為羅馬最大的城市廣場,也是羅馬的城市標誌之一。每天都有來自世界 各地的遊客在這裡流連忘返。
  • 威尼斯電影節知多少?
    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於當地時間9月7日晚正式落幕。由美國導演託德·菲利普斯執導、傑昆·菲尼克斯主演的電影《小丑》獲得最佳影片金獅獎。繼坎城之後類型片再次戰勝了藝術電影,影史小丑一番正式蓋章——所有社交網絡上#威尼斯電影節#和#小丑#的tag下流量滾滾,麗都島電影宮門口的長隊綿延看不到頭,人們為之尖叫、歡呼——電影節從來沒有哪一天哪個時刻,這麼像一個歡騰的節日。
  • 4部中國電影展映威尼斯電影節,《媽媽和七天的時間》全球首映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睿2020年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於9月2日-12日舉行,中國女導演李冬梅的處女作電影《媽媽和七天的時間》(MAMA)亮相本屆電影節威尼斯日單元(Giornatedegli Autori),並於義大利時間9月9日在電影節全球首映,正式與觀眾見面。
  • 「威尼斯人嘉年華」 - 「爵士及藍調樂大比拼」延長報名時間
    亞洲較高獎金之爵士及藍調樂比賽 最新截止日期為2012年5月4日(星期五)下午6時(香港時間) 香港2012年4月26日電 /美通社亞洲/ -- 澳門威尼斯人®- 度假村 - 酒店「威尼斯人嘉年華」今年首次舉辦「爵士及藍調樂大比拼」,現已延長報名時間,讓更多音樂表演者能夠參加此次比賽
  • 威尼斯廣場因名字被誤解,卻成為義大利羅馬新地標!遊客:震撼!
    這是一座充滿著文藝氣息的城市,其中最讓人驚豔的莫過於各種廣場,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威尼斯廣場了,如今也是羅馬的新地標。 有人說,這威尼斯廣場像是一塊巨大的奶油蛋糕;有人說,威尼斯廣場像是一個老式的打字機……不管它究竟像是什麼,聽到這個名字來義大利旅遊的有哪個不知道,不過很多人都會誤以為威尼斯廣場在威尼斯,沒想到它在羅馬。
  • 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頒獎時間公布
    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將於8月28日至9月7日義大利威尼斯利多島舉行,根據labiennale網站顯示,終身成就金獅獎獲得者頒獎儀式則是在義大利威尼斯當地時間8月29日下午2點在SalaGrande劇院舉行。  此次終身成就金獅獎獲得者曾獲得第75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提名的佩德羅·阿莫多瓦(PedroALMOD?VAR)。
  • 威尼斯:走到哪都是美景
    威尼斯位於義大利東北部,人口約27萬。威尼斯島與與義大利本土通過鐵路、公路跨海大相連。威尼斯城由117個小島組成,177條水道、400多座橋梁連結各塊島嶼。威尼斯島上不通汽車,從義大利本土開車入島後得停在靠大橋邊的停車場,之後全靠步行和船。
  • 威尼斯即將從地球上消失?!淹沒進入倒計時?威尼斯水城是如何建設起來的?
    不過,直到7世紀中葉,義大利半島南端的奧德爾佐市陷落後,威尼斯才慢慢發展起來。9世紀40年代,經過漫長發展的威尼斯成立了獨立的城市共和國。在此後的600多年中,威尼斯商人們憑藉海上的地理優勢,在地中海和中東之間從事商業貿易,他們把東方的奢侈品經過威尼斯轉運到西歐各地。又經歷過幾次戰爭之後,威尼斯人的地理優勢愈加明顯,逐漸確立了海上貿易仲裁者的地位,這也鑄就了威尼斯在歐洲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輝煌。
  • 威尼斯20個必去的景點,第2個很暖心
    威尼斯是義大利最受歡迎的旅遊城市! 即便在義大利還有諸如羅馬、佛羅倫斯等等很多漂亮的地方,義大利威尼斯依然被全世界的遊客所推崇。 義大利威尼斯玩什麼?怎麼玩呢?
  • 義大利威尼斯水城遊記
    義大利威尼斯水城,是歐洲旅行必去之地。每年都會吸引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遊客來到這裡,整個城市都建在碧波之上。其中118個小島,177條運河交錯縱橫,401座各式橋梁把整個水城連接了起來。我們分組乘坐貢多拉小船漫遊其中,讓人流連忘返!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
  • 威尼斯真的是毀於人才枯竭嗎?
    威尼斯人並不是只會做生意,在與熱那亞爭霸中,他們表現出驚人的團結與勇敢,當時的歐洲人無法理解這個商業國家,但他們不得不承認:熱那亞人像狗,一個挨打了,其他人轉身就跑,而威尼斯人像豬,一個挨打了,其他人抱團和你拼命。為什麼威尼斯人這麼團結?一方面,威尼斯自然資源高度貧乏,生活必需品都靠進口,想活下去,就誰也離不開誰。
  • 歌詩達威尼斯號深圳母港航線揭曉
    歌詩達·威尼斯號的每一處設計靈感都源自威尼斯,這一系列別具一格的設計將為遊客帶來最純正的意式文化風情。12月歌詩達威尼斯號將南下入駐深圳母港,一直運營到2020年春節,航行覆蓋香港、峴港、下龍灣衝繩等地。屆時船上也將推出一系列特別活動,更有春節期間的「海上大團圓」活動,將為消費者留下美好而難忘的海上跨年回憶。
  • 威尼斯廣場位於羅馬市中心,是仿照威尼斯的聖馬可方形廣場建成的
    威尼斯廣場位於羅馬市中心,仿照威尼斯的聖馬可方形廣場建成。廣場周邊許多歷史建築,博物館、美術館近在咫尺。這個廣場是五條大街的匯合點,是重要的交通樞紐,一般羅馬市中心的遊覽都會經過此處。羅馬威尼斯廣場是仿照威尼斯的聖馬可方形廣場修建的,旁邊就是圖拉真廣場和威尼斯宮博物館,它的後面就是古羅馬遺蹟和著名的鬥獸場,所以建議抵達這裡後,步行遊覽周圍的景點。廣場高處的視野也相當不錯,可以俯瞰古羅馬遺蹟,也不得不說羅馬的景點之間距離是真的近啊,我們全程都是在走路。廣場基本是純白色配大理石和銅製塑像,大羅馬柱也讓廣場顯得分外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