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2月14日訊這幾天,浙江自然博物館的官方論壇——自然論壇的「觀鳥天地」板塊火得不行。
眼球的聚焦點源於一張照片:網友「農工20」前天發了一張自己不久前在西溪溼地拍攝的照片,照片裡一隻雄鷹翱翔天際,老鷹眼神犀利,雙翅展開。最特別的是這隻老鷹的尾巴是白色的。
自己拍到的這隻白尾巴老鷹,究竟是什麼?「農工20」這一問,讓跟帖的網友們立刻炸了鍋:眼尖的「鳥類達人」一眼認出,這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跟大熊貓、東北虎屬於同一級別。
「白尾海雕也來逛西湖,奇蹟在西溪」的說法,不脛而走。昨天我們找到了這位「農工20」,請他講一講和白尾海雕邂逅的瞬間。
專家證實,這就是傳說中的「白尾海雕」
「農工20」的真名叫繆東明,是野鳥會的一位觀鳥愛好者,喜歡拍鳥有年頭了。
「這張照片是上個周六上午9點鐘,我在西溪國家溼地公園蓮花灘拍鳥的時候拍到的。」繆東明的回憶很清晰,因為當時的情景這幾天總在腦海裡放「幻燈片」,「那天一早7點多我們趕到西溪,雖然天很冷,但是能見度很好,很適合觀鳥。當時我們正在拍兩隻蒼鷺,突然從斜刺裡竄出一隻很大的鳥。」
繆東明說,開始他也以為這是一種常見的鷹,但機會難得,於是快門連按,定格了那些珍貴的瞬間。「鳥飛得比較高,有四五十米吧,多虧了我的長焦鏡頭比較給力。」
繆東明拍到的,究竟是不是網友所說的「白尾海雕」。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問專家——
浙江自然博物館副館長、鳥類專家陳水華昨天鑑定了照片,答案和網友說的很一致:這確實就是「傳說中」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
如何認定?陳水華說,首先從個頭上來說,這隻鷹的體長有七八十釐米,兩個翅膀完全展開有將近兩米,杭州的鷹有十來種,但是都沒有這麼大的。此外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它的白尾巴了,其他的老鷹也沒有這樣拉風的「尾翼」,成年的白尾海雕除了較淺色的頭部和頸部、白色的尾部、黃色的嘴和腳外,基本上全身的主要顏色為棕色。因此可以判斷這就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
它「光臨」杭州城區,還是頭一回
白尾海雕不常見,但身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光聽名頭,就知道珍貴得很。
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劃分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兩種,經國務院批准的國家一級保護陸生野生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長臂猿、丹頂鶴等共90多種。「這應該是杭州首次發現這種鳥類,也是杭州城區首次發現野生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很有標誌性意義。」陳水華說,之前,省內最近的一次白尾海雕觀測記錄是在2007年11月海寧尖山東西湖。
根據專家介紹,白尾海雕又稱白尾海鷲,在鷹科中也屬於「猛男」型的。
幼體的嘴和腳較成體的深色,在半成年時,它們的尾部才變為帶黑色條紋的白色。白尾海雕主要以魚類為食,也捕食各種鳥類及中小型哺乳動物,一般冬季10-11月遷到越冬地,春季最晚於3-4月離開越冬地。白尾海雕在浙江為冬候鳥,省內主要分布於平原地區,但數量極少。
或是西溪美景,引來了這隻「鳥中老虎」
既然是海雕不是應該出現在海邊嗎,為什麼會出現在西溪溼地?
陳水華說那得從根上說起:白尾海雕屬於鳥中老虎,是頂級的捕食者,處於食物鏈的最頂端,因此它的生存需要有非常完善的生態鏈支持才行。
完善的生態鏈自然對生態環境的要求特別高,這種鳥冬天一般出現在長江以南的海邊或者大型溼地,比如江西鄱陽湖、貴州草海等地。
陳水華認為,它會出現在西溪溼地這樣的城市溼地,確實比較少見,具體的原因還要進行分析,不過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杭州西溪溼地的生態環境不錯,不然是肯定吸引不來這種「VIP」的。
據了解,西溪溼地自從實施綜保工程過程以來,近3年來,植物新增了115種,達到了607種;昆蟲增加了226種,達到703種;鳥類增加了15種,達到142種。其中,鷹、雀鷹、鳳頭鷹、赤腹鷹、普通鵟、紅隼、燕隼、遊隼、褐翅鴉鵑和斑頭鵂鶹等10種鳥類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