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劇《以家人之名》,怎麼又是一部厭女大戲?

2020-12-05 LoveMatters小愛

我們不希望在銀幕上看到千篇一律的厭女角色——夢魘般的「女性三代人」、介入他人情感關係的第三者、終結善者生命的惡魔……正如我們不希望看到如此這般的男性角色。

最近,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的一個片段在社交網絡被瘋轉:劇中,念中學的女主發現自己來月經了,她決定在飯桌上向家人分享這份喜悅。

月經這一再正常不過的女性生理現象,卻長久地作為禁忌或羞恥而存在。所以當看到月經以一種日常化的方式,在銀幕上被直白地呈現和談論時,我是驚喜的。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月經去羞恥化的文本。

帶著這份驚喜開始追劇的我,卻萬萬沒料到,這部為月經去汙名的劇,會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厭女大戲……

01.

出走家庭的媽媽們

似乎是出於劇作的工整對仗,《以家人之名》中的三個主角都不約而同地「沒了媽」:重組家庭中,無血緣關係、相伴成長的三個孩子——大哥凌霄、「小哥」賀子秋、妹妹李尖尖,都經歷了母親缺席的童年。

大哥凌霄的母親陳婷一出場,就帶有「罪孽深重」的個人前史:她曾經為了打麻將,將兒女反鎖在家,小凌霄給妹妹餵核桃吃,卻導致妹妹意外噎死。無法走出喪女之痛的陳婷,將一切怪罪於兒子與丈夫,最終選擇走出家庭。

陳婷也是劇中被觀眾攻擊得最多的角色,「餵你吃核桃」或許會是繼「帶你爬山」之後的又一網絡熱詞。

無獨有偶,「小哥」賀子秋的母親因經濟問題,將兒子拋給只見過幾面的相親男人,不辭而別,十幾年間音訊全無。

如此簡單粗暴的劇作邏輯,讓人感嘆,那年出走的娜拉,可會想到今天的女性能夠覺醒得如此徹底,可以自如地擺脫家庭的束縛,甚至走出了六親不認的步伐?

到了妹妹李尖尖這裡,「沒媽」的原因就更加簡單了——她的媽媽直接病死了。

前兩位母親在價值上無疑是「惡」的,她們是令孩子的人生充滿原生家庭陰影的癥結所在。唯獨李尖尖的媽媽,這位沒犯什麼錯、「簡簡單單」因病而逝的母親,她的照片能夠被裝入丈夫的抽屜深處,作為「他」的摯愛時時被深情懷念。

當女性離開其「與生俱來的」母職、妻職身份時,勢必有頂「惡」的帽子,穩穩地扣在她頭上,這種邏輯為影視作品中的「厭女」情緒找到了價值觀上的合理性。基於此,更多的厭女角色被成功而隱秘地塑造了出來。

接下來,沒了妻子的兩位男人——李尖尖的爸爸李海潮「李爸」、凌霄的爸爸凌和平「凌爸」,以一種極其自然合理的方式,搭夥過上了小日子。不得不說,在國產劇中看到這樣的畫面,還挺令人詫異的。

兩位男人經營著「兩爸三娃」的五口之家:李爸心思細膩,負責主內,燒飯帶娃——「男媽媽」呼之欲出;凌爸高大威猛,負責主外,賺錢養家。兩位男人時有鬥嘴,而無論是演員的表演,還是劇本臺詞,都不難看出劇方在營造「腐點」方面的心思。

「夫夫」吵架現場。即使是打著「同志家庭」的擦邊球,二人之間的腐點仍然靠「傳統」的夫妻模式維繫。

李爸、凌爸「兩口子」毫不意外地被人磕出了CP——「潮平兩岸闊」。

微博「潮平兩岸闊」超話

看到這裡,一個顯見的邏輯是,「以家人之名」的前提是「媽沒了」——兩位男人得以經營著小家,過上前所未有的幸福的生活;家庭因母親的「不在」而完整安寧。可以說,這甚至是一部根本不需要女性在場的劇。

網友將本劇調侃為《媽媽去哪了》,多少內化了這種隱藏的厭女設定。

而當影視作品中出現「父親缺席」的情形時,場面似乎有了些許不同。例如,在2012年的影片《萬箭穿心》中,當家庭裡出軌的男人去世後,他的照片被立於飯桌上,他通過一種「缺席的在場」,賦予處於家庭核心地位的兒子行使父性權威的權力:兒子將家庭的破碎歸因於母親,並通過一次次對母親的冷暴力,發揮著屬於「男性聯盟」的宰制性力量。

圖源:《萬箭穿心》

《萬箭穿心》用一種「唱反調」的方式,將女性謹慎地構建成災難的化身和男性創傷挫敗的來源,從這個角度看,它不失為一部優秀的女性主義作品。

02.

女性配角們——

即用即拋的厭女工具人

雖然主要的女性角色缺席,《以家人之名》的女性配角並不算少。不出所料,她們是——八卦嘴碎的居委會大媽、年幼卻「心機」的同母異父妹妹、倚老賣老的外婆……

本劇最常見的場景之一,就是居委會大媽、街坊鄰居們坐在麵館裡,嚼人舌根。

不得不感嘆,早些年,我們塑造「負面」的女性角色時,是需要花些功夫的:她們要麼陰森森地從電視機裡,掛著一臉頭髮爬出來,要麼在求生遊戲中盡心盡力地扮演著豬隊友……而如今,女人們只需圍桌一坐,麻將一搓,是非一扯,厭女群像立馬立起來了!

這般三言兩語,將人物迅速塞進厭女敘事結構裡的手法,也不失為國產家庭劇的一大特色了。

這樣的情節令人不由聯想到著名的「貝克德爾測試」(Bechdel test),它致力於暴露影視作品中性別不平等的現象。根據貝克德爾測試,一部性別友好的影片,至少需要有兩個有名字的女性角色,她們交談過,並且交談的內容與男性無關。

看了《以家人之名》後,我甚至想要建議,這類測試或許還要加上一個標準:女性們的談話內容與另一位女性的八卦或悲慘人生無關。

除居委會大媽外,這類即用即拋的工具角色,在劇中處處可見。例如,多年後,凌霄的媽媽陳婷捲土重來,她帶著與現任丈夫所生的女兒回歸,希望修復母子關係,順便培養兄妹感情,凌霄的外婆也常來打擾五口之家。

凌霄的外婆、媽媽、妹妹三人,一時間成為被觀眾痛罵的「女性三代」,即使是同為女性的女主李尖尖,也要咬牙切齒斥責道:「我討厭你外婆家女性三代!整整三代!」(當年蘇家大強也沒被人指著鼻子罵三代吧?)

#凌霄家女性三代好氣人# 的話題詞迅速登上微博熱搜。

「女性三代」作為被觀眾點名的「茶藝師」一號、二號、三號(即便是最小的妹妹,也逃不了被鑑定為「綠茶婊」),成為了「爸爸們」的對立面,激起觀眾真情實感的共情與痛罵。這場面太過熟悉,很難不令人想起不久前剛下線的、同為扁平化工具角色的「林有有」。

在最新的劇情中,媽媽出車禍重傷,外婆去世,一集之內,凌霄家的女性整整齊齊地下了線——就算是工具人也要講劇作法吧?

彈幕表示:真是出了一口氣,雙喜臨門!

在母親缺席的家庭中,三個孩子一路健健康康、順風順水地成長;反之,母親在場的家庭中,媽媽無一不是控制欲極強的「虎媽」(比如劇中齊明月和唐燦的媽媽)。媽媽們要麼拋夫棄子徹底消失,要麼是令孩子喘不過氣的push狂。

以「家人」之名實施拋棄、控制、傷害、壓榨……其主語都是「母親」。

此外,在劇方發布的「獨創成語」中,出現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基於性別的梗。例如,「愛如潮水」被解釋為李海潮對孩子們潮水般的父愛,「月式女孩」則被生硬地解讀為朝三暮四的追星女孩。

追星女孩:有事嗎?

03.

電視劇而已,需要「上綱上線」嗎?

當然需要。

我們不妨盤點一下,本劇中,除女主李尖尖之外,「正常」的女性角色少之又少。從消失的母親,到憤怒情緒的載體「女性三代人」,我幾乎很難找到如此標準的厭女文本了(也希望不會再有)。

我們一直被告知文藝作品取材於生活,而當觀眾全情地陷入銀幕內的厭女狂歡時,我不禁思考它的指向:生活中的女性是否也承受著如此清一色的惡意?

就如同此前熱播的《三十而已》裡,飾演「渣男」許幻山的演員李澤鋒,與「小三」林有有的扮演者張月,在戲外面對著截然不同的輿論。

為何觀眾會對著一個厭女角色的飾演者,釋放全部的觀影壞情緒?而當同樣的情況發生在男演員身上時,觀眾卻忽地拎得清藝術與現實的明確分界了?(當然,也本應如此。)

在最近的抗疫題材電影《最美逆行》中,有這樣一段情節:一名醫護人員正在照料感染的女孩,調皮的小女孩突然摘掉了醫護人員的口罩,這位年輕的護士最終因為感染新冠肺炎去世。

影片播出後,觀眾紛紛譴責女孩為不可饒恕的惡魔。

然而,在真實事件中,小女孩的原型是一位患有癲癇的小男孩:男孩因犯病,不受控制地扯下了護士的防護面屏。

在這樣一部取材於現實的影片中,為何編劇要將男孩出於無意、無法控制的意外,改編成了女孩惡意胡鬧,最終釀成大錯呢?我不知如此轉換性別、顛倒緣由的再現,是基於哪一種現實?

其實,電影、電視劇以它無可比擬的敘事及視聽表現力,貫穿著人們共通的情感,使觀眾能夠全情投入。事實上,在很多時候,我們甚至很難將劇與現實完全剝離:我們會很長時間走不出一部電影的情緒,會與善良與愛共情……這亦是藝術的魅力。

然而,正因如此,當大小銀幕上充斥著基於性別偏見的角色時,我們更需要保持謹慎,拒絕囫圇吞下這盤厭女快餐。在這樣一部取材於現實的影片中,為何編劇要將男孩出於無意、無法控制的意外,改編成了女孩惡意胡鬧,最終釀成大錯呢?我不知如此轉換性別、顛倒緣由的再現,是基於哪一種現實?

其實,電影、電視劇以它無可比擬的敘事及視聽表現力,貫穿著人們共通的情感,使觀眾能夠全情投入。事實上,在很多時候,我們甚至很難將劇與現實完全剝離:我們會很長時間走不出一部電影的情緒,會與善良與愛共情……這亦是藝術的魅力。

然而,正因如此,當大小銀幕上充斥著基於性別偏見的角色時,我們更需要保持謹慎,拒絕囫圇吞下這盤厭女快餐。

我不希望在銀幕上看到千篇一律的厭女角色——夢魘般的「女性三代人」、介入他人情感關係的第三者、終結善者生命的惡魔……正如我不希望看到如此這般的男性角色。

比起戲劇性,我更想看到真實的女性。

這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上綱上線」,需要打破方方面面的偏見。這種偏見正如亞倫·強森在《性別打結》中所論述的:

「(它)注入我們的細胞中,並變成我們的一部分,因為等到我們充分了解到要去拒絕它的時候,已經太晚了......若以為任何一人能全身而退,不過是一廂情願的想法,而且也使自己喪失了力量。」 [1]

參考文獻:

[1]亞倫·強森:《性別打結》,群學出版社,2008年,第75頁。

文 | LAI

圖 | 網絡、《以家人之名》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相關焦點

  • 《以家人之名》餘熱未退,又一青梅竹馬劇來襲,女主才滿15歲
    01《以家人之名》餘熱未全退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歡的一種愛情素材當然這些年來在影視作品上也有很多這種類型的作品,總體上來說也是深得大家的喜歡,此前紅遍了全網的《以家人之名》,雖然主要講述的主題是親情,但是不得不說,譚松韻跟宋威龍兩人在劇中的青梅竹馬的愛情,是真的讓人羨慕了。《以家人之名》被說是年度好劇,看的觀眾非常多。這部帶著一點時代感的作品,不僅家裡的大人都喜歡看,小年輕也非常喜歡。
  • 繼《以家人之名》後,張新成終於有新劇殺青!劇中演員還是老搭檔
    近年來各大平臺推出了非常多的影視劇作品,要說上一年最爆款的現代劇,那《以家人之名》絕對是排在前三位的,從劇名來看會感覺劇情主要是描寫親情的,但實際上劇中的感情線還是不少的,女主角譚松韻最終跟男主角宋威龍戀愛,可憐了咱們的小哥張新成一個人孤寡,小哥的各種遭遇可真是騙足了觀眾們的眼淚呀。
  • 《以家人之名》兄妹關係微妙,被質疑是披著親情外衣的愛情劇?
    《以家人之名》兄妹關係微妙,被質疑是披著親情外衣的愛情劇?文/聽歌打娛《以家人之名》正在熱播,作為一部家庭治癒劇,三娃兩爸的日常格外溫馨。大哥凌霄、小哥賀子秋、妹妹李尖尖三兄妹的感情更是讓人羨慕。其實,在小編看來,雖然劇中三兄妹的關係微妙,但是也不能完全說這是一部「披著親情外衣」的愛情劇吧?從一開始預告的時候就有愛情戲,片尾的時候也出現凌霄親吻李尖尖的畫面,幾乎追劇的人都知道凌霄和李尖尖這對是官配,所以劇中出現愛情戲份也是劇情需要。
  • 《以家人之名》首播,收視率遠超《三十而已》,有望成為新晉爆款
    在這之後,還可以追哪一部劇呢?由芒果tv播出的青春成長治癒劇《以家人之名》於8月10日開播啦!先來看一組數據,最近的熱播劇《三十而已》首播收視率1.643,《以家人之名》首播收視率3.096。《以家人之名》首播收視率將近是《三十而已》的2倍,可見觀眾對這部劇的喜愛程度。那麼,這是怎樣的一部劇呢?這部劇是由丁梓光執導,譚松韻、宋威龍、張新成領銜主演。
  • 《以家人之名》劇情越來越「狗血」,戀愛線也變得庸俗
    最近的兩部爆款劇可以說是「霸屏」,一部是古裝仙俠劇《琉璃》,一部就是現代家庭愛情劇《以家人之名》。 其實從這兩部劇的釋出方式就可以感覺得出,相比《琉璃》,《以家人之名》這種現代劇的話題明顯更多一些,通過兩部劇的宣傳和熱搜我們不難發現,《琉璃》的話題度主要還是集中在男女感情上面,而《以家人之名》一集中能被挖出來吐槽的現代生活的點就有很多。
  • 就在《以家人之名》播出三天後,另一部新劇來襲播出
    就在《以家人之名》播出三天後,另一部新劇來襲播出,這是兩位男性神的搭檔各大視頻平臺都推出了不少新劇,主演陣容也非常強大,比如《琉璃》、《且聽鳳鳴》、《以家人之名》,這些電視劇的明星們幾乎都很熟悉演員,另外,地塊也很不錯,尤其是《以家人之名》主演譚松韻
  • 趙依芳:翻譯20多種語言 《以家人之名》在海外成爆款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11日訊(記者 戴璐嶺)《外交風雲》《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天盛長歌》、《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以家人之名》……說起近年來這些爆火的影視劇,相信不少網友都非常熟悉。但更值得驕傲的是,這些影視劇不僅在國內大熱,甚至在海外也得到了極大的關注,成為海外熱追的爆款。  今日上午,2020年「金熊貓」國際傳播高峰論壇暨國際傳播優秀影視作品展播展映周今(11)日在成都開幕。華策影視總裁趙依芳為大家分享了多年來中國影視的海外輸出和傳播的五點心得。
  • 以家人之名口碑為啥崩了 以家人之名電視劇1-40全集在線看
    《以家人之名》正在熱播中,這部劇剛開始播的時候熱度非常高,而且豆瓣評分高達8.6分,這樣的高分可是很難得的,在國產電視劇中並不多見,所以一直以來大家對這部劇都十分看好。但隨著劇情的發展,該劇的口碑直線下滑,很多網友對這部劇都吐槽不已,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當《以家人之名》一結束,原班人馬就上演了一出新戲
    要說最火爆的戲劇必須是《以家人之名》。之前,該劇的口碑和收視率都很高,他們喜歡提到很多熱搜話題。現在電視連續劇結束了,表現還是很好的。然而另一個消息來自網際網路,即《以家人之名》的原班團隊將創作下一部新劇。
  • TVB最被低估的一部古龍劇,女主被吐槽長得醜,女配比女主還出彩
    真心搞不懂,明明顏值一般般,她怎麼總能演大美女,而且還是傾國傾城的那種人設,比如《獨臂刀客》中的風飛雪、《射鵰》中的穆念慈,真的是迷之自信。 其實她長得不算特別醜,五官偏硬朗顯得英氣,充其量是得罪了造型師,一張大長臉怎麼看都是醜。你告訴我這是詩音表妹?
  • 樓外樓一部有品味的美食劇 百位名人列出吃貨爆款菜單
    而網友更是聲稱這部史詩劇為「中華美食劇」,甚至有細心的網友在網路上列出和各路名人吃貨有關的杭幫菜單,笑稱馬雲也會追戲吃起杭幫菜。網友:如假包換的「中華美食劇」,厲害了《樓外樓》  昨晚,《樓外樓》已在央視一套黃金檔開播第三季。
  • 《以家人之名》:兩個爸爸的日常太圈粉,三角戀雷區已基本拆除
    愛情仍是大方向,但基本脫離狗血作為國劇最依賴的故事取向,言情仍舊是《以家人之名》的核心內容之一,早前的片花也隱約暗示三兄妹中會出現「偽骨科CP」。片頭片尾更大範圍「劇透」,仔細搜索畫面,你會發現「偽骨科」愛情將由宋威龍飾演的「大哥」凌霄和譚松韻飾演的「小妹」李尖尖擔任。
  • 《以家人之名》9女演員私服公開!小橙子意外甜美,杜鵑學姐全劇第一美
    這次《以家人之名》出圈的表現讓她收穫不少關注,感覺他的資源有點虐,公司多給她安排一些好資源吧!明明有顏值,演技也不錯呀!《以家人之名》女演員私服3:宋芳園飾演秦美央(小橙子)《以家人之名》小橙子本來很招人厭,不過漸漸發現她還滿可愛的,就是一個需要愛、需要陪伴的小屁孩呀!其實她和凌霄一樣長年活在母親的陰影下,也是怪可憐。
  • 《以家人之名》「偽骨科」戀情不狗血,小哥獨自美麗,安心追劇!
    文|葡桃兒在言情劇、女性劇、青春劇的連番轟炸後,唯一的親情劇《以家人之名》成了觀眾心頭愛!《以家人之名》是由丁梓光執導,譚松韻、宋威龍領銜主演,張新成特別出演,塗松巖、孫銥、何瑞賢、安戈等主演,張晞臨、楊童舒友情出演的青春成長治癒劇。
  • 《以家人之名》收視率破紀錄,領跑電視劇市場,網友卻紛紛要棄劇
    而今年也是脫貧攻堅之年,許多電視劇也聚焦了脫貧攻堅的基層站,展現了農村的變化,不過要說真正的爆劇,從數據上看還真沒有幾個,然而就在夏天結束的尾巴上有一部電視劇引起了廣泛而熱烈的討論,就是《以家人之名》。《以家人之名》的播出仿佛又讓人回到了當年《人民的名義》那種全民追劇的風潮,而且各項數據也實在是太能打了,就在昨天播出兩集之後,這部電視劇的各項收視率數據再創新高。
  • 親情劇《以家人之名》大火,片名的英文你絕對想不到!
    《三十而已》剛播完,又一部高分電視劇上線了親情劇《以家人之名》大火,在開播後的第三日就拿下豆瓣超3.3萬人打出的8.6分圖片來源:豆瓣《以家人之名》截圖有網友稱:言歸正傳,你知道此劇《以家人之名》片名的英文嗎?
  • 《以家人之名》有第二部?賀梅扮演者發文,透露第二部劇情
    《以家人之名》即將大結局,這部溫暖治癒親情劇由於太好看,話題度過高,所以硬生生把全劇40集延長至46集,即使劇情走向比較清晰,但是具體所有人的大結局還尚未明確。苑冉此話一出,感覺《以家人之名》還有第二部,畢竟這部家庭親情劇備受好評,劇好看,再編一部也不是什麼難事,就像古裝穿越甜寵劇《傳聞中的陳芊芊》在大獲成功之後,趁熱打鐵官宣第二部,不日便可與觀眾見面,女性成長劇《三十而已》結尾留有空白,說不定也會有第二部。
  • 《以家人之名》賀子秋官配CP曝光?官方微博「暗藏玄機」,也很甜
    由宋威龍、譚松韻跟張新成主演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可以說是最近關注度最高的一部劇了,而且劇中三位主演的感情戲也牽動著萬千觀眾的心,不過其中有一對CP已經被鎖定了,那就是由宋威龍跟譚松韻扮演的凌霄跟李尖尖這對CP,唯一比較讓人心疼跟糾結的就是張新成所扮演的賀子秋的感情戲了,在這部劇中,賀子秋也是最讓人心疼的一個角色。
  • 2020年播放量破50億的劇,《以家人之名》只能墊底,榜首難以超越
    2020年播放量「破50億」的劇,《以家人之名》只能墊底,榜首難以超越!NO.5《以家人之名》總播放量:51.8億《以家人之名》在前段時間可以說是火遍全網,譚松韻和宋威龍憑藉這部家庭劇人氣暴漲。這部電視劇的播放量也已經破50億,但也只能墊底,畢竟2020年有太多「黑馬」劇。NO.4《清平樂》總播放量:52.3億這是一部古裝大劇,王凱和江疏影等人的傾情演繹,造就了這樣一部讓人願意二刷的電視劇。不得不說,《清平樂》的整體畫風非常耐看,質感特別好,加上劇情跌宕起伏非常有度,很多觀眾都非常喜歡這部古裝劇。
  • 常明:《紅樓夢》的厭女傾向與性別視角
    「厭女」一詞源自日本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在2010年出版的《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一書,與通常意義上的「女性歧視」相比,後者是僅限於社會公平角度的,而「厭女」的含義則更為廣泛,包括的不只是狀態或行為,也包括其背後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