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7日,距離高考100天;3月31日,距離高考98天——這不是魔幻,是因為今年高考推遲一個月。
3月31日,教育部發布公告,202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延期舉行,考試時間為7月7日至8日。
湖北省、北京市可根據疫情防控情況,研究提出本地區高考時間安排的意見,商教育部同意後及時向社會發布。
生命優先,高考也不例外
我的兒子今年讀高三,他最近常常說的話就是:「好想開學,好想念老師們和同學們,能在學校裡讀書是最幸福的。」
可是全國已推遲開學近兩個月,疫情按下了所有人生活的暫停鍵。
當前,全球疫情處於大流行階段,我國境內疫情防控雖持續向好,但仍面臨著不可忽視的風險壓力。
在3月31日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關於高考延期:
一是堅持「健康第一」,切實保障廣大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
境外疫情呈加速擴散蔓延態勢,我國疫情輸入壓力持續加大。
衛生防疫專家認為高考延期一個月舉行疫情防控風險相對更小。
相信很多人都看到過,網絡裡有張動態的模擬校園風險圖。
一群代表健康的綠色學生中,一個學生感染了病毒變成了紅色,儘管也有隔離,也帶口罩,還是會很快傳染到很多人,很快就有一群學生變成了黃色(病毒攜帶者)和紅色。
所以國家採取最穩妥、風險最小的方案,切實保障廣大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二是堅持「公平第一」。
高考的基本價值取向是確保公平公正。
切實把疫情對廣大考生特別是農村和貧困地區考生複習備考的影響降到最低。
疫情發生後,由於城鄉網絡學習條件等差異,部分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的複習備考受到的影響更大。
還記得那個家裡沒有網絡,父親陪伴到村部上網課學習的女生嗎?還有一個為了借鄰居家wifi 上網的在樓頂學習的男生。
學習條件有差別,對於學生們是不公平的。
高考延期一個月舉行,可使考生有更多時間按教學計劃在校集中學習,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教育公平。
高考延時是壓力,也是動力
有考生說,高考延時,壓力也隨之拉長了。
與生命和健康相比,這份壓力可以化作動力,也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困難。
畢竟,只有保障考生的生命健康,高考才能體現應有的價值。
今年高考延期,還是從考生的切身利益出發,最大程度保證高考順利進行,確保國家大考萬無一失。
高考是壓力,也是動力。對於絕大部分考生來說,推遲一個月高考,是難得的成長經歷。
衡水一中高三學生小王稱,多了30天,壓力又增加了,目前他每天刷8到9套題。學校發的加上自己印的5包A4紙試卷,壘起來已有半人高。
3月30日,一位市長給全市廣大學生特別是高三學生分享了三句話,並提出殷切希望。
第一句話: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希望全體同學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奮鬥進取的姿態、決戰決勝的狀態,勇敢面對春季開學、樂觀投入複習備考、無所畏懼迎接高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
第二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希望高三學生們在時間和精力上全面投入,儘快適應環境,敢於同時間賽跑,找出更加高效的學習方法,儘量彌補這段丟逝的時間,在這不一樣的夏天取得最終勝利!
第三句話:仁者愛人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廣大學生、老師和家長一定要倍加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學習生活條件,常懷感恩之心,愛黨、愛國家、愛學校、愛父母、愛自己、愛他人。
高考延期,意味著把學生聚在一起考試的時間點後移,把疫情防控的風險進一步降低,不僅給高考工作增加一份穩妥,更是給考生加了一道安全保險。
高考延期一個月,不僅是學習的一次考核,更是人生態度的一次檢驗。多一個月的積累與思考,考生當更有信心走進考場,更有底氣書寫答卷。
不焦慮,是制勝法寶
昨天看到一個家長發的朋友圈:
「真是皇帝不急太監急。高三的孩子天天不著急,他還嫌棄我這個老媽嘮叨。居然放言要把我送去隔離。」
有趣之餘心有同感。
適度的焦慮,是孩子前進的推動力,但過度的焦慮,卻會讓孩子進入深淵。
有本書中寫到:人的一生,就就如同果子成熟的過程,不能著急,也不可懈怠。
不焦慮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你需要擁有的一項技能。
那麼,該如何做到?
1、端正自己心態
心理學上講過一個「超限效應」:
指的是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過度的期望與壓力往往欲速則不達。
情緒猶如溫度計,能使人沸騰,也能使人冷卻。
人生也像一張磁碟,煩惱可以刪除,快樂可以拷貝。
穩定的情緒,平和的心態,才是學習最好的狀態。
不要整天糾結於高考是否推遲的憂慮中,心理上有壓力不說,還浪費了時間。
有時間不如多多練習錯題。
練習就是高考,高考就是練習。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戰,向弱項挑戰,向懶惰挑戰,向陋習挑戰。
將自己近期試卷、練習的錯題拿出來認真分析,找出自己容易錯的題型大類,然後到網上搜索相關題目,要麼列印要麼請家長抄寫,大量地訓練。
2、從實際出發,做好準備
鄧超主演的影片《銀河補習班》,講述的是一個名叫馬飛的孩子學習很差,被教導主任逼著轉學。
馬飛的爸爸就和教導主任打賭,要讓馬飛的成績考到前十。
於是,他通過自己獨特的教育方式,使馬飛的成績從原來的倒數升到了全校前十名。
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人生就是一把箭,而夢想就是箭靶子,如果連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話,那每天拉弓還有什麼意義。」
每個孩子有自己的知識體系和能達到的目標。
而且,正如梅雖不能與百花爭豔,但卻仍可凌寒獨立。每個孩子的知識掌握也不盡相同。
所以,高考的規劃,因人而異。
高考前的複習,是每個考生需要精心打造的一場私人訂製。
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模糊的遠方,而要做手邊清楚的事。
基本的準備要做好。
比如一些學科的背誦,絕不能留到開學後再進行,時間根本不夠。
再比如準備相關作文素材,自己準備或者家長幫助準備最新鮮出爐的素材,讓孩子強行記憶。
3、相信自己
天性是開啟天才之門的最佳鑰匙。
8歲的男孩伊夏,在接連闖禍後,無力教育的父母,將他送到了寄宿學校。
在那裡,他遇到了改變他一生的美術老師尼克。
在尼克老師的耐心教育下,這個患有閱讀障礙症,成人眼中十足的問題少年,慢慢產生了學習的興趣,挖掘出了繪畫天賦,最終成長為一個天才。
那些能認識到自己價值的孩子更容易改變。
一個人心態要穩定,要正確對待自己,找準自己的人生坐標,不要越位也不要自卑,要對社會有種感激之心,只要做到這個,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
會等待的人頗具耐性,懂得寬容,做事不倉促,不為情緒所左右,能制已者,人生會給雙倍的獎賞。
相信自己,再加以正確的方法,終會成為你所相信的樣子。
《刻意練習》一書的作者研究:每個領域最傑出的人,往往是練習時間最久的那個人。
最後,給自己一個時間安排表。實在不行找照學霸時間安排表強制執行。
經典電影《死亡詩社》裡有一句話「抓住時間吧孩子們,讓你們的生命不同反響。」
2020是個難忘的一年,這一年我們見證了太多的歷史性時刻,也經歷過太多的無奈。生活可以暫停,但人生不會暫停,加油,2020高考生!
閱讀推薦
在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