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訊 據黃山在線報導, 當前我市已經進入洪澇災害多發季節,鉤端螺旋體病暴發與流行的風險增加。日前,記者採訪了解到,為保障群眾健康安全,我市加強鉤端螺旋體病監測分析和臨床診治,部分區縣針對特定人群啟動群體性預防接種。有關疾控專家指出,抗洪救災人員和田間作業人員是重點接種人群。
5月24日,歙縣桂林鎮宋村衛生室門口貼著一紙通知稱,桂林鎮衛生院開始開展鉤端螺旋體疫苗接種工作,針對流行地區7至60歲人群提供免費接種服務。通知落款日期是5月22日。27日,村醫徐衛坤告訴記者,目前宋村沒有村民預約接種鉤端螺旋體疫苗。往年,桂林鎮桂林村那一帶有村民接種這種疫苗。
據介紹,鉤端螺旋體病是由致病性鉤端螺旋體引起的人畜共患傳染病,鼠類及豬是主要傳染源,接觸疫水或動物尿或血可導致發病,臨床以早期鉤端螺旋體敗血症,中期的各器官損害和功能障礙,以及後期的各種變態反應後發症為特點。重症患者可發生肝腎功能衰竭和肺瀰漫性出血,常危及生命。
記者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為了解鉤端螺旋體病的疫情動態、流行規律和健康人群對鉤端螺旋體病的免疫水平,及早發現疫情,為鉤端螺旋體病流行趨勢的預測、預警和制定防治對策、措施提供科學依據,我國連續多年堅持開展鉤端螺旋體病監測工作。其中,我市休寧縣和黃山區被列為國家級監測點。
該中心疾控科科長胡曉申告訴記者,鉤端螺旋體病是我國法定報告乙類傳染病。近年來,我市鉤端螺旋體病的發病逐年下降,在休寧縣、黃山區和歙縣等地存在散發病例,每年全市的報告病例數均在個位數以內。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鉤端螺旋體病多發生於每年夏秋汛期參加抗洪救災和在田間作業的人員。
胡曉申說,汛期洪澇災害相對多發,容易導致老鼠被淹死、鼠洞被淹沒,一旦老鼠攜帶病原體,可能汙染水源和土壤。如果戶外作業沒有採取個人防護措施,鉤端螺旋體可經黏膜或皮膚傷口進入人體,導致發病。他建議,洪澇災害過後,應加強有關防控知識健康教育,提醒百姓不要直接接觸疫水,田間作業儘量穿高筒靴。
胡曉申表示,接種疫苗是預防疫苗針對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鉤端螺旋體疫苗全程需接種兩次,接種1個月抗體上升達高峰。針對可能受鉤端螺旋體病威脅的特定人群,特別是參加抗洪救災人員和在田間作業的人員,目前可以有組織地集中實施群體性預防接種,以有效預防鉤端螺旋體病暴發與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