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汛期洪澇增加鉤體病暴發風險

2020-12-04 中安在線網站

中安在線訊  據黃山在線報導, 當前我市已經進入洪澇災害多發季節,鉤端螺旋體病暴發與流行的風險增加。日前,記者採訪了解到,為保障群眾健康安全,我市加強鉤端螺旋體病監測分析和臨床診治,部分區縣針對特定人群啟動群體性預防接種。有關疾控專家指出,抗洪救災人員和田間作業人員是重點接種人群。

5月24日,歙縣桂林鎮宋村衛生室門口貼著一紙通知稱,桂林鎮衛生院開始開展鉤端螺旋體疫苗接種工作,針對流行地區7至60歲人群提供免費接種服務。通知落款日期是5月22日。27日,村醫徐衛坤告訴記者,目前宋村沒有村民預約接種鉤端螺旋體疫苗。往年,桂林鎮桂林村那一帶有村民接種這種疫苗。

據介紹,鉤端螺旋體病是由致病性鉤端螺旋體引起的人畜共患傳染病,鼠類及豬是主要傳染源,接觸疫水或動物尿或血可導致發病,臨床以早期鉤端螺旋體敗血症,中期的各器官損害和功能障礙,以及後期的各種變態反應後發症為特點。重症患者可發生肝腎功能衰竭和肺瀰漫性出血,常危及生命。

記者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為了解鉤端螺旋體病的疫情動態、流行規律和健康人群對鉤端螺旋體病的免疫水平,及早發現疫情,為鉤端螺旋體病流行趨勢的預測、預警和制定防治對策、措施提供科學依據,我國連續多年堅持開展鉤端螺旋體病監測工作。其中,我市休寧縣和黃山區被列為國家級監測點。

該中心疾控科科長胡曉申告訴記者,鉤端螺旋體病是我國法定報告乙類傳染病。近年來,我市鉤端螺旋體病的發病逐年下降,在休寧縣、黃山區和歙縣等地存在散發病例,每年全市的報告病例數均在個位數以內。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鉤端螺旋體病多發生於每年夏秋汛期參加抗洪救災和在田間作業的人員。

胡曉申說,汛期洪澇災害相對多發,容易導致老鼠被淹死、鼠洞被淹沒,一旦老鼠攜帶病原體,可能汙染水源和土壤。如果戶外作業沒有採取個人防護措施,鉤端螺旋體可經黏膜或皮膚傷口進入人體,導致發病。他建議,洪澇災害過後,應加強有關防控知識健康教育,提醒百姓不要直接接觸疫水,田間作業儘量穿高筒靴。

胡曉申表示,接種疫苗是預防疫苗針對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鉤端螺旋體疫苗全程需接種兩次,接種1個月抗體上升達高峰。針對可能受鉤端螺旋體病威脅的特定人群,特別是參加抗洪救災人員和在田間作業的人員,目前可以有組織地集中實施群體性預防接種,以有效預防鉤端螺旋體病暴發與流行。

相關焦點

  • 洪澇災害災後疾病防控知識要點
    由於洪災期間自然環境的改變,包括溫度、溼度、水位及媒介生物的棲息地變化影響了病原體、傳染源、傳播媒介和宿主的生長繁殖和生活習性;另一方面,災區群眾居住條件惡劣、營養不良、精神心理壓抑,使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及災區衛生防病措施被損害等,均易導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和暴發。
  • 洪澇災害動物疫病防控技術指南
    發生洪澇災害時,大量畜禽因災死亡,屍體腐爛,病原容易感染擴散,土壤中的大量病原微生物暴露,易汙染水源等環境;畜禽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疫病侵襲,造成非洲豬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以及血吸蟲病、炭疽、豬鏈球菌病、鉤端螺旋體等多種人畜共患病的發生和流行。
  • 廣西汛期林業主要食葉害蟲等發生趨勢預警
    根據3月底調查情況,松突圓蚧在玉林、剛竹毒蛾在三江、馬尾松毛蟲在鐘山、八步區、港南區等地已經不同程度發生;結合我區今年初春天氣實況及汛期(4~9月份)氣候趨勢等進行綜合分析,今年汛期提早29天,預測2020年廣西大部地區蟲害提前出現,宜及早防治;東南部、中部、南部、東部,以及桂北全州、資源、興安等地病蟲災害風險較高。望相關部門搞好監測調查,及時掌握災害動態,積極做好防控準備工作。
  • 安慶、池州、銅陵、黃山、宣城等地速看!
    命令指出,經綜合研判,安徽省氣象局氣象服務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安慶、池州、銅陵、黃山、宣城市氣象局,黃山、九華山氣象管理處立即進入IV級應急響應狀態。各單位要嚴格按照氣象災害IV級應急響應工作流程做好各項工作,特別要加強強降水、雷雨大風的監測預報預警服務工作,防範強降水可能引發的中小河流洪水、山區地質災害、城鄉積澇等次生災害。
  • ABCD:貓鉤端螺旋體病
    貓鉤端螺旋體病被認為是罕見的疾病,但在野貓臨床症狀由鉤端螺旋體感染引起的報告數量增加,該疾病最近更常見(Murphy, 2015)。此外,貓可以通過尿液排出鉤端螺旋體,從而成為潛在的感染源,這一事實越來越受到關注(Weis and Hartmann, 2017)。
  • 應對洪澇災害,這些健康知識您知不知道?
    近一時期來,由於連降暴雨,南方多地出現洪澇災害。那麼,我們該如何在洪澇災情之下守護健康?淹死、病死的禽畜可傳播豬鏈球菌病、禽流感等傳染病,不可加工食用。避免在洪澇期間,經過積水路段。積水可掩蓋水中深坑、掉落電線等,要避免涉水通過,防止意外傷害。05做好防蠅防鼠滅蚊工作,預防腸道和蟲媒傳染病洪澇災害後,人與蚊蠅鼠等接觸的機會增多,增加了傳染病傳播流行風險。
  • 暴發風險高於新冠肺炎,廈門發布登革熱高風險等級
    今天(8月3日),廈門市疾控中心發布疫情風險提示中,登革熱的輸入風險等級為「高」,暴發風險等級為「中」,登革熱的疫情暴發風險高於新冠肺炎。而在新加坡,正面臨著嚴重的登革熱疫情。8月2日,包括央視在內的國內多家媒體都報導了新加坡的登革熱疫情,並冠以「史上最嚴重」的定語。
  • 安徽省洪澇災害常見病證中醫藥防治手冊(2020 年版)發布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健康安徽微信號消息:8月24日,安徽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了《安徽省洪澇災害常見病證中醫藥防治手冊(2020年版)》,手冊分基層醫療機構版和居民版兩個版本,基層醫療機構版主要供基層醫務人員應用中醫藥防治洪澇災害常見病證時運用,居民版主要供災區普通社區居民應用中醫藥防治常見病證時參考。
  • 洪澇災害後如何防疫病發生?這些健康提醒趕緊看
    洪澇災害後,該如何防疫?17日,重慶市疾控中心轉發健康提醒,這些洪澇災害防疫核心信息要注意。飲水——不喝生水,喝開水或符合衛生標準的瓶裝水、桶裝水,或經過漂白粉等處理過的水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飲用開水、瓶裝水和桶裝水。
  • 衢州發現輸入性登革熱病例 我省存在引起本地暴發的風險
    9月份以來,廣東省遭遇約20年來最嚴重的登革熱疫情襲擊,目前新增病例仍以每天逾千例的速度在增加。國慶期間,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國強在廣東調研後表示,廣東登革熱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僅10月7日,全省報告新增登革熱病例1403例。截至10月8日零時,廣東全省共有20個地級市累計報告登革熱病例24489例。
  • 洪澇期間搞養殖,豬羊雞害病怎麼防?防控技術全在這裡
    產生洪澇災害時,很多畜禽因災逝世,屍身腐朽,病原簡單感染分散,土壤中的很多病原微生物露出,易汙染水源等環境;畜禽抵抗力下降,簡單遭到疫病侵襲,形成非洲豬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嚴峻動物疫病,以及血吸蟲病、炭疽、豬鏈球菌病、鉤端螺旋體等多種人畜共患病的產生和盛行。
  • 女性進入更年期後,心血管病的發病風險會比之前增加,是真的嗎?
    一些人認為女性在進入更年期之後,往往出現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那麼事實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更年期的女性,心血管病風險會上升嗎?醫生:確實如此其實更年期的女性,往往出現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確實會增加,這是因為女性在更年期的時候,往往卵巢的功能就會開始出現衰退的情況,這就導致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水平出現下降的情況,這時候女性體內的內分泌以及脂質的代謝和一些糖分的代謝都會受到影響,從而就會使得女性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上升,所以更年期的女性要注意預防心血管疾病。
  • 什麼是鉤端螺旋體病 鉤端螺旋體病這樣治療
    鉤端螺旋體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鉤端螺旋體病簡稱鉤體病,是一種傳染病,會通過各種方式傳染,那麼請問什麼是鉤端螺旋體病?鉤端螺旋體病的治療方法是什麼?鉤端螺旋體病傳播途徑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鉤端螺旋體病的治療鉤端螺旋體病西醫治療對鉤體病各型均應特別強調「三早、一就地」,也就是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並不宜長途轉送患者而就地治療。
  • 高溫誘發新病:斑點叉尾鮰暴發「一點紅」出血病治療實例剖析
    高溫誘發新病:斑點叉尾鮰暴發「一點紅」出血病治療實例剖析出處:科學養魚 作者:徐建等 水產養殖網 2016-08-24 16:19:00我們在養殖生產中遭遇了特殊高溫條件下兩例斑點叉尾鮰暴發「一點紅」出血病的情況,經區別情況,分別對症用藥,徹底治癒。現將具體治療經過剖析如下,供業界同行參考。
  • 全麻會增加痴呆風險嗎?
    原創 袁波 阿爾茨海默病有人擔心手術期間全身麻醉可能會增加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為了進行調查,研究人員比較了在擇期手術中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和區域麻醉(regional anesthesia)的情況,以尋找麻醉與痴呆發展的潛在聯繫。
  • 黃山屯溪區全天候監測地質災害點
    進入汛期,為最大限度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屯溪區對全區所有地質災害點進行24小時全天候監測,採取有效防範措施,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筆者從屯溪區地震辦獲悉,目前全區共有地質災害點24處。結合往年整治經驗,在汛期來臨之前,區裡就對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了防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