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1日6時訊(記者 楊姝婧)「你天天在拼多多上買東西,那麼便宜還包郵,靠譜嗎?」在2017年之前,95後女生詩文還不能理解妹妹對於拼多多的「痴迷」,一度懷疑她被「騙」了。直到她半信半疑在拼多多下了第一單——件18元包郵的加絨衛衣,從此陷入了「真香定律」。
如今,詩文已是重慶工商大學的一名大三學生,小到牙刷、衛生紙、指甲刀,大到衣服、護膚品、手機,她都習慣在「拼」一個。詩文每個月生活費是1000元,光吃飯就花掉一大半,即使只剩下400塊零花錢,她也把大學生活過得多姿多彩,還帶著室友一起成了拼多多的粉絲。
從質疑到「真香」,不止詩文一個人對拼多多過這樣的經歷。今年5月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發布的《中國青年發展報告》顯示,以拼多多為代表的「拼團購」成為年輕人購物方式的首選。諸多數據與案例顯示,80、90後甚至00後等新生力量正在成為拼多多的忠實用戶。
》》從質疑到入坑
18塊錢買加絨衛衣? 收貨後:真香!
詩文在高中時候就知道拼多多。電視上、電梯裡處處飄蕩著「拼多多」的推廣歌曲,這是她對拼多多的初印象——「拼多多,拼得多,省得多」。
懷著好奇心,詩文下載這個APP。打開首頁,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12桶捲紙才6塊8,保暖內衣一套才30多,品牌女鞋也比別的平臺便宜了一半……這不可能吧!」
別人是被高價「勸退」,詩文卻是被低價「勸退」,在她的消費認知裡,這樣低廉的價格不可能買到這些。於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詩文沒再打開過拼多多。
有一天,妹妹發來一個冬天的衛衣和棉襖,讓詩文幫她購買,兩件加起來才100出頭。收到貨後,妹妹開心地拆快遞試穿,款式和質量都很滿意。詩文也湊上去摸了摸,這件30多塊錢的衛衣跟她剛從實體店買的129塊的衛衣,款式與面料相差無幾。
「真的只要30多塊錢?還包郵?」她再三跟妹妹確認。
「對啊!你摸一摸,多劃得著!」
眼見為實,詩文覺得自己「低估」了拼多多,於是重新打開。「這個衛衣才18塊,還是加絨的,都賣出去3萬件了,看著還不錯!」詩文仔細翻看了網友購買後的留言,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聽從客服建議選了M碼。
4天後,衛衣到了,質量和版型超過詩文的想像。這件18塊錢的衛衣,也徹底改變了她對拼多多的看法。
讓詩文覺得「便宜得不可思議」的背後,源於拼多多引領新消費浪潮,打破了現有供需結構的不平衡和不匹配,推動上下遊實現更合理的價值分配。
有專家分析,自上世紀90年代至今,中國消費市場始終是強渠道思維,經銷商體系、商超、電商平臺等渠道方先後主導了商品的分發與轉化模式,決定了品牌的培育和發展體系。該模式確立了相對穩定的人貨邏輯,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商品溢價普遍過高、商品有效供給率不足等現象。
拼多多的出現打破了這一模式。比如在需求層面,拼多多持續弱化渠道屬性,推動中間不合理價值回補兩端,讓消費者享受更多實惠;流通層面,拼多多嘗試建立以人為顆粒度的商品分發模式,構建以真實產品體驗為基石的品牌體系;供給層面,拼多多聯合中國頂尖製造企業,以消費者的實際需求主導新品研發和生產。
2019年,拼多多還推出了「百億補貼」計劃,幫助品牌商通過旗下熱門商品迅速開拓增量市場。通過該計劃,包括Apple MacBook、戴森吹風機等在內的逾萬款全網最熱商品,均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最低價。
》》從入坑到習慣
吃穿用度能拼則拼 「貧民窟女孩」拼出多彩生活
大學女生愛分享好物,尤其是同一個宿舍的女生之間。詩文對自己拼到的首個「戰果」非常滿意,立馬把試穿照片發到了寢室群,安利給室友們。
三位室友也紛紛挑選了不同顏色的同款衛衣,拼單購買。這件18塊錢的加絨衛衣成了寢室的「室服」,也成了她們友情的象徵物。有一天,一個寢室約好穿著「室服」去上課,路上頻頻引來路人圍觀。
這次愉快的購物體驗,也讓寢室其他三位室友成了拼多多的粉。夏天,整個寢室一起拼拖鞋、拼蚊帳、拼雨衣;冬天,一起拼外套、拼保溫杯、拼暖手袋;期末考試的時候,寢室還一起拼文具、拼咖啡、拼英語詞彙書……
最近,寢室又迷上了拼水果。「超市裡的水果品種少價格貴,低於5塊一斤的水果都很少見了。我發現拼多多上什麼水果都有,雲南蜜桃、四川奇異果、愛媛果凍橙、會理石榴……買一箱回來大家正好平分了,能比超市便宜一大半。」詩文開心地說道。
詩文每個月的生活費是1000塊,光吃飯就要花掉五六百。剩下的400塊,如何滿足購買衣服、護膚品、生活用品等需求?聽起來似乎有些拮据,但詩文卻覺得很寬裕。
她向記者展示了自己的購物清單:1.9元的卡通涼拖鞋、10.96元的雨傘、10.8元的按摩捶、9.8元的盼盼麵包幹、5.8元的毛球修剪器、8.9元的鴨舌帽、69元的棉服外套……「以前,我簡直就是個『貧民窟女孩』,生活費總是不夠花。現在,我能拼則拼,至少節約了30%網購的錢。」
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發布的《中國青年發展報告》顯示,以拼多多為代表的「拼團購」成為年輕人購物方式的首選,「目前大多數的青年用戶因受經濟條件所限,他們更希望通過精打細算購買到高性價比的商品。」
拼多多掀起的新消費浪潮,正在重新定義大學生的消費潮流。
》》從習慣到信賴
從全宿舍「一起拼」到全家「一起拼」
拼多多不僅節省了錢包、豐富了生活,還幫詩文架起一座與家人聯絡的橋梁。
詩文的家在千裡之外的寧夏,父母遠在家鄉,妹妹則去了湖南上學,一家四口平日裡只能通過聊微信、打電話聯繫。現在,拼多多也成為他們表達愛意的一種方式。
「我剛在拼多多上給妹妹買了件棉服,趕上雙11活動才67塊錢,她非常喜歡。我還給她買了口袋麵包,怕她平時上課起得晚,沒空吃飯。」逛拼多多的時候,詩文看到什麼東西適合妹妹,總會毫不猶豫地買下來。
詩文的爸媽沒怎麼使用過網購,於是詩文就變成了他們的「小參謀」,父母挑選好心儀的商品後把連結發給詩文,她立馬下單購買。「我給媽媽買了個包,給爸爸買了件冬裝外套,打算放寒假回去送給他們。」
上次回家,詩文把一個舊手機送給了外婆,還教她打電話、使用微信等簡單技能。詩文打算這個寒假回去教會外婆用拼多多,這樣外婆想買啥,就能「遠程」幫她買了。
在詩文的帶動下,大姨也開始使用拼多多。剛裝修好新房,大姨正準備添置家具、家電,恰好趕上拼多多推出的「百億補貼」計劃活動,她下單了冰箱、電視、空調、沙發等大件商品,省下了不少錢。
正是由於被越來越多的不同群體所接受,拼多多增長勢頭強勁。據拼多多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顯,截至2019年9月30日,平臺年活躍買家數達5.363億,較去年同期淨增1.508億,較上一季度勁增5310萬,創上市以來最大單季增長。這意味著,經過4年左右發展,全國網購人群中已有超過一半成為拼多多用戶,全家一起「拼多多」,已經成為中國家庭消費的普遍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