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從續航講起
在使用筆記本電腦時,我們時常會擔心使用電池方式不當而減少其壽命。
是否可以滿電充電使用,是否需要用完電池再充電……那麼究竟如何使用電池才能保證其壽命呢?
欠壓、過壓、過流、存儲鈍化、高低溫、充放電老化都是影響電池壽命的重要因素。而充放電老化主要是深度充放和大電流充放的問題,所以實際上也就是不那麼極端的欠壓、過壓、過流。無非就是在廠家標定的閾值之內還是之外的問題。目前鋰電池生產廠家對於這些參數的權衡一般是以保證300次深度充放電循環後剩餘60-80%容量作為底線,達到這個底線的情況下,一般不傾向於追求更高壽命,而是轉而追求容量與電流。這也是與主流電子產品的充電頻率及產品自身的使用壽命周期相符的。移動辦公,不少人的剛需當你在戶外使用筆記本電腦操作一些重要事情的時候,「電量不足」的通知突然不斷的出現。因此,你開始加快了你的速度,但你的屏幕依然變黑了。你沒能夠完成工作,甚至都來不及保存你的最近操作信息。
永遠達不到的「標稱續航」
睡前記得關電腦有一些人使用筆記本電腦的習慣並不好,他們會直接合上筆記本電腦。正確的做法應當是完全關閉電腦,這樣它才能夠清除應用程式及存儲的所有其他信息,從而得到更好的休息。然後到了第二天,它又將重新充滿活力,並為重新開始做好準備。
動輒十幾小時的標稱續航,在不少筆記本的宣傳頁面上都能看到。
一般8小時工作的上班族,即使算上2小時加班。按理說絕大部分輕薄本,都能支撐一整天使用的。
但現實使用中,幾乎沒有誰能達到廠商的「標稱續航」。
這是為什麼?難道是廠商的虛假宣傳嗎?
兼容充電器也可以使用
筆記本電腦的耗電遠大於手機,最極端的情況下,電源需要同時為電池充電並且應付機器全速運行所需的供電,筆記本電腦一般沒有兼容充電器,因為各個機型的電壓,電流。
甚至接口都不同,能夠通用於多種筆記本的"兼容充電器"很可能比原裝的充電器還要貴,即使是接口相同,如果電壓和電流低於機器的標稱數值,機器全速工作的時候電池可能就無法獲得足夠的充電電流,這對電池的損害是很大的。
如果電壓和電流低於標稱值太多,甚至會發現根本無法開機或者能開機卻無法充電,因此選擇電源的時候最好要選擇和原配相同的,實在無法找到的話,請注意電壓和電流一定要符合機器的標稱數值,同廠的不同產品接口一般相同,但是電壓和電流可能不同,這點一定要注意!
筆記本續航,跟什麼因素有關?
既然數字不靠譜,有沒有辦法通過筆記本的硬體配置,大概評判筆記本的續航水平呢?
這就要從三大件:電池、CPU、屏幕講起了。
▶ 電池
不同於手機常用的毫安時(mAh),筆記本電池因為存在不同的工作電壓,常用瓦時(Wh)作為電量大小的度量。
Macbook內的電池模組
電池和續航的關係,就跟汽車的油箱類似。油箱容量越大,對汽車的續航裡程就越有利。
為了增加筆記本的續航,很多廠商都會挖空心思給筆記本塞入更大的電池。
最典型的就是MacBook,目之所及都是電池。
電池怪獸GS66 Stealth
理論上,電池容量當然是越大越好。但受到筆記本內部空間的局限,不可能無限增加。過大的電池也會讓筆記本變得更厚更重。又違背了筆記本便攜的初衷。
比如微星的GS66Stealth,99.9Wh的電池,緊貼著100Wh的航空管制。應該是常見筆記本中較大的電池容量了。重量也達到了2.1kg。
▶ CPU
聊起筆記本的CPU,就一定會提到TDP(散熱設計功耗)。
CPU都是依照不同的TDP進行劃分的,筆記本當然也不例外。
TDP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CPU的耗電量。高一級TDP的CPU會比次一級的耗電量大,大致上是成立的。
但這裡經常有一個誤區。例如:i5-10300H的TDP是i5-1035G1的3倍。是否可以認為前者的耗電量是後者的3倍?
或者換句話說,同樣配備50Wh電池,i5-1035G1可以得到3倍於i5-10300H的續航能力?
這裡存在一個問題:
TDP的定義是散熱設計功耗,是一種用來體現晶片發熱量、並且對散熱系統提出要求的指標。它與CPU的耗電的「平均功率」、「峰值功率」沒有必然的聯繫。
i7-1065G7的功率表現
以i7-1065G7為例,根據Anandtech的測試數據,這顆CPU工作時,最高功率可以達到50W+,最低則下探到2W左右。跟它的TDP 15W / 25W沒有太大的聯繫。
總之,用TDP判斷功耗高低,只能定性,但很難定量。
可配置TDP
而且新一代的筆記本CPU,都引入了cTDP(可配置TDP)。還是以i7-1065G7為例。Intel定義的默認TDP是15W。但也允許廠商在這個基礎上,上下調節。
最高上調到25W,最低可下調到12W。這就引入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不同品牌TDP無法對比
最後還要提醒一點,不同品牌CPU的TDP之間沒有可比性。因為Intel和AMD對TDP的具體定義和測算方式並不相同。等於是蘋果比橘子,意義不大。
跟CPU類似的還有GPU(顯卡),同樣也是影響續航的關鍵因素。可以類比理解,就不展開了。
▶ 屏幕
華為MateBook D的屏幕
屏幕作為一個耗電大戶,在關於筆記本續航的討論中卻很少被提起。
由於筆記本屏幕相關的研究,實在是太少了。這裡觸類旁通,舉一組手機屏幕的數據:
不同屏幕的功率/能效表現
不難看出,不同廠商、不同發光類型的屏幕。能耗差距極為明顯,相差最高可以達到3倍。
但在無論是廠商宣傳、還是媒體評測。都極少會提及屏幕的功耗。
這就導致在屏幕這一塊,又變成了一個難以釐清的黑箱,又重回到「不可知論」中。對選購的幫助不大。
如何挑選長續航的筆記本?
即使從硬體的角度入手,也很難明確地判斷一款筆記本的續航時間。那豈不是所有的討論都沒有意義,又重新回到了原點?
這倒也不是。
如何選購筆記本?
在我們做筆記本選購決策時,想要獲取的無非是兩類信息:
某款筆記本在個人的使用模式下,實際的續航時間(絕對值)
在幾款筆記本之間,了解他們續航的先後排名(相對值)
根據前面的介紹,影響續航的因素太多,加之每個人的使用習慣都不同。不難想像,要獲取是非常難的。
但大部分時候,只要了解,即不同機型續航的相對高低。就足以作為選購的參考的了。
以我個人的經驗,我仍然會參考MobileMark2014,但會是有選擇性地參考。
如何「科學」地理解標稱續航
舉慄說明:你在Latitude 5300和 XPS 13 9370 之間糾結。MobileMark 2014可以告訴你:Latitude 5300的續航要更好。
但是Latitude 5300真的能有1340/60≈22.3小時的續航嗎?圖一樂就得了。
NBC筆記本續航測試
作為輔助,我還會參考Notebookcheck的筆記本續航測試。還是一樣:只看相對高低,不看具體數字(不過相對來說,NBC的續航數據更貼近現實)。
如果這樣的方法,還是覺得太繁瑣了?這裡教大家一個不那麼嚴謹,但足夠簡單的方法。
廠商給筆記本標註續航,常見是三種:連續視頻播放、持續網頁瀏覽、MobileMark 2014。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結合數據分析。這三者之間存在粗略的數量關係。
戴爾Latitude 7390續航表現
但退一步說,如果你對參數無感,只想簡單地買買買。最好的方法就是:認準幾個在續航方面比較出色的系列。例如MacBook Air、XPS、LG Gram等等。
OK。以上就是小編個人對於筆記本續航的一些經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