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中國神車的k線,2015年那一波牛市開啟時的躁動,在我腦海中某個角落緩慢浮現出來,兩顆渾濁的淚滴淌落臉頰。
這淚水,是對38塊買入神車的180萬股民的祭奠,當年中車見頂,這些人被稱為「俠之大者,為國接盤」,是接盤俠中的戰鬥俠!
六年過去,神車變靈車,股價一路跌到5.2元,86%的跌幅就是大俠們對自己無知信仰的定價。不知道還有幾人能堅守至今,我估計不多,畢竟絕頂聰明和純傻子都是人類方差分布的兩個極端。
現在靈車又變回神車,連續兩個板,1月5日至今漲幅高達45%,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漲時看漲、跌時看跌,尋找新邏輯很簡單:高鐵用電,所以是新能源;中字頭極度低估,分紅堪比理財收益,是風險厭惡型資金的心頭好;高端製造,國之重器,也算核心資產。
但A股已經變了,徹底變了,再也回不去了。在超級流動性下,資產的定價追隨超高景氣度和永續自由現金流;哪怕流動性收緊,資金也會擁抱業績確定性。
低估值和概念炒作不再是主要風格,情緒輪動不改方向。拉長時間看,2021年1月,不過是中車緩慢下跌徵途中的一朵小浪花,曾經給人驚喜,僅此而已。
今天的風格切換,大概率和A股的炒作日曆相關:每年春節前後半個月,TMT、電子信息、軟體板塊通常都會有超額收益。正好這些圖形又超跌(估值不一定低),容易激發韭菜們的想像力:一天20cm,一周翻倍,滿倉幹!
但拉長到一年的周期,消費、醫藥,以及每年的高景氣賽道(新能源、軍工等),還是穩穩的跑贏指數、完虐一眾小票,因為這是時代發展的方向,是歷史的進程。
喜歡刺激的,短期可以看看半導體、軟體股,最好是688或者300開頭的,一天20cm,掙錢效率高,博弈資金的最愛,但千萬別過分追高。佛系股民臥倒即可,大票短期漲太多了,也應該休息一下,但這只是斜率的放緩,並不改變方向。
有人說去年公募冠軍農銀匯理已經拋棄鋰電和光伏,買入其他股票了。但我也告訴大家:每年公募冠軍第二年吊車尾幾乎是常態,從沒有人能連續兩年拿冠軍,反而那些排在十名左右的,歷史收益率最好,都是長跑冠軍。
如果你追求長期穩定盈利,千萬別對短期波動過於在意,太敏感會放大你出錯的概率。再好的股票也不可能天天漲,停車上下人很正常,別到年底又拍斷一條大腿。
今天港資淨流入83億,本月剛一半已經淨流入320億,反正跟著聰明錢走,肯定錯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