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包黑頸鶴今年來的最多

2020-12-01 光明網

1717隻,這是雲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1月27日監測統計到的黑頸鶴觀測數據,這個數據刷新了保護區從1990年成立以來黑頸鶴觀測數量的歷史最高記錄。

自11月9日,首批9隻黑頸鶴先遣隊飛抵大山包保護區後,一批接一批黑頸鶴陸續遷飛而來。11月23日實地監測數據顯示有617隻,26日增至1482隻。27日監測統計到1717隻,其中大海子夜宿地1424隻、小海壩夜宿地268隻、長會口夜宿地25隻、勒力寨夜宿地因為有霧暫未統計到黑頸鶴具體數量,這是大山包保護區1990年成立並有黑頸鶴數量觀測數據以來的歷史最高值。

工作人員介紹:「這些黑頸鶴大部分將在保護區越冬,小部分會在保護區中轉休整後,飛往曲靖會澤縣、巧家縣馬樹鎮、貴州威寧縣草海等地。預計黑頸鶴數量還會繼續增加,將在12月中旬達到數量頂峰。」

大山包保護區是世界瀕危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頸鶴重要的棲息地之一,每年飛抵保護區越冬的黑頸鶴數量穩定在1400隻左右,約佔全球總數的1/6。

除了黑頸鶴,工作人員還監測到灰鶴、斑頭雁、紅頭潛鴨、鳳頭潛鴨、白眼潛鴨、針尾鴨、赤麻鴨、綠頭鴨、綠翅鴨、普通秋沙鴨、鳳頭鸊鷉、小鸊鷉、白骨頂、紅嘴鷗、蒼鷺等15種遷徙性水鳥,共計2000多隻。

本報記者 申時勳

通訊員 吳太平 王遠劍 鄭遠見

攝影報導

來源: 春城晚報

相關焦點

  • 昭通大山包黑頸鶴數量再創歷史新高,觀鶴指南來了
    今年11月30日,據云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監測和統計,遷飛到昭通市昭陽區大山包保護區越冬棲息的黑頸鶴數量達到1938隻,一舉創造了該保護區從2003年成立並有觀測紀錄以來的歷史最高值
  • 昭通大山包黑頸鶴遷徙期數量達到歷史最高
    據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介紹:近日,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南遷越冬的高峰期,大山包即是黑頸鶴越冬遷徙的中轉站也是目的地,部分黑頸鶴會在這裡中轉休息,養精蓄銳後再次踏上遷徙之途,飛向貴州畢節威寧草海,雲南曲靖會澤念湖以及昭通市的永善縣和巧家縣。
  • 雲南大山包黑頸鶴數量創新高
    雲南大山包黑頸鶴數量創新高】11月30日,大山包保護區黑頸鶴遷徙數據再破紀錄,達1938隻,是至今為止歷年來大山包監測到黑頸鶴數量的最高紀錄。
  • 大山包黑頸鶴再破紀錄達1938隻 佔全球1/6
    【大山包黑頸鶴再破紀錄達1938隻 佔全球1/6!】11月30日,雲南大山包保護區黑頸鶴遷徙數據再破紀錄,達1938隻,是至今為止歷年來大山包監測到黑頸鶴數量的最高紀錄。其中大海子溼地1352隻、長會口238隻、海腦殼溼地283隻、殷家碑溼地52隻。
  • 黑頸鶴抵達昭通大山包越冬
    本報訊(記者 沈迅 通訊員 鄭遠見) 11月9日,雲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監測中發現9隻黑頸鶴、2隻灰鶴在大海子溼地覓食,標誌著黑頸鶴先遣隊已抵達大山包保護區開始越冬。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黑頸鶴的重要越冬地和中轉站,經過多年保護管理,每年到此越冬的黑頸鶴種群穩定在1200隻至1400隻。接下來的幾天,如果天氣晴朗,黑頸鶴大部隊將陸續到達。大山包保護區管護局將加強巡護監測,確保黑頸鶴安全越冬。來源: 雲南日報
  • 雲南大山包越冬黑頸鶴數量創歷史新高
    供圖雲南網訊(記者 沈迅 通訊員 吳太平 鄭遠見)11月27日,雲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統計到越冬黑頸鶴1717隻,比2018年11月23日統計到的1623隻多了94隻,這是1990年建立大山包保護區以來越冬黑頸鶴數量的最高紀錄。
  • 雲南大山包越冬黑頸鶴數量創歷史新高
    雲南大山包越冬黑頸鶴數量創歷史新高】11月27日,雲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統計到越冬黑頸鶴1717隻,比2018年11月23日統計到的1623隻多了94隻,這是1990年建立大山包保護區以來越冬黑頸鶴數量的最高紀錄
  • 雲南大山包黑頸鶴數再創歷史新高
    繼11月27日遷徙到昭通大山包的黑頸鶴1717隻,創歷年最高記錄後,11月30日,大山包保護區黑頸鶴遷徙數據再破紀錄,達1938隻,是至今為止歷年來大山包監測到黑頸鶴數量的最高紀錄。>鶴舞高原的美景吸引了無數愛鳥人、攝影者和科考者現如今,昭通大山包保護區已是世界瀕危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頸鶴越冬最集中、數量最多
  • 從「人鶴爭地」到「人退鶴來」——雲南大山包環境整治促進人與...
    新華社昆明12月14日電 題:從「人鶴爭地」到「人退鶴來」--雲南大山包環境整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新華社記者吉哲鵬  在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溼地,雲遮霧繞裡、草山碧水間的一群群「優雅舞者」黑頸鶴,賦予這個大山包與眾不同的靈氣與神秘。
  • 大山嶼「白鷺島」的「大片」來了……
    大山嶼,位於祥芝鎮古浮澳口,面積僅約2公頃,從一座名不見經傳的無居民島,到成為萬千鷺鳥棲息繁衍的「白鷺島」,「圈粉」眾多來自本地甚至省內外的攝影師、觀光客。大山嶼為石獅帶來了無限的風光與口碑,也凝結了石獅人與白鷺之間十年的情思。  二十多年前,這裡還曾是光禿禿的島嶼,有人開始在大山嶼上種植木麻黃,採集枯葉賣給人家燒磚用,後來大山嶼上的林木得到保護,不讓隨意砍伐。
  • 背靠「大山」好學習,成績優異得獎勵
    6月16日上午,大山教育集團2012年上半年全國劍橋少兒英語等級考試暨希望杯賽、華杯賽頒獎典禮在鄭州長城賓館舉行。近200名大山學員喜獲全國劍橋少兒英語等級考試證書及希望杯賽、華杯賽榮譽證書。大山還現場為孩子們送上了紅包和掌聲。  這也是大山教育集團今年上半年以來舉行的第七次頒獎儀式。
  • 1482隻黑頸鶴翔集昭通大山包 大量候鳥也來「湊熱鬧」
    「經過監測和統計發現,今年遷飛到昭通1482隻黑頸鶴「幽會」大山包今年11月9日,首批9隻被譽為「鳥類熊貓」的黑頸鶴飛抵大山包,成為黑頸鶴遷飛到大山包越冬棲息的「先遣隊」。雖然遷徙時間比往年推遲了兩天,但遷徙速度快、種群規模大。
  • 雲南大山包越冬黑頸鶴數量創歷史新高!雲南最佳觀鳥地圖速度收藏
    據云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11月30日監測統計發現,今年飛到大山包越冬黑頸鶴數量共有1938隻!!隨著深冬即將到來,今年數據還有可能再創新高,越來越多的黑頸鶴來雲南大山包越冬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雲南成為了眾多候鳥越冬的「伊甸園」。
  • 從雪山到沿海,《動物來啦》帶你走進各地自然保護區
    今天18:00檔鎖定CCTV-1《正大綜藝·動物來啦》精彩繼續1956年中國科學院在廣東鼎湖山建立了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經過6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有上千處自然保護區佔陸地國土面積將近15%西南山地擁有高原、丘陵、溼地、雨林等多種生態系統複雜的地貌孕育了豐富的生態多樣性比如雲南省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