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2隻黑頸鶴翔集昭通大山包 大量候鳥也來「湊熱鬧」

2020-11-28 二三裡資訊昆明

「經過監測和統計發現,今年遷飛到昭通大山包保護區越冬棲息的黑頸鶴數量已達到1482隻,一同遷徙過來的還有2000多隻候鳥。 」11月26日,雲南昭通大山包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欣喜地說道。

1482隻黑頸鶴「幽會」大山包

今年11月9日,首批9隻被譽為「鳥類熊貓」的黑頸鶴飛抵大山包,成為黑頸鶴遷飛到大山包越冬棲息的「先遣隊」。雖然遷徙時間比往年推遲了兩天,但遷徙速度快、種群規模大。

11月23日,實地監測數據顯示,已有617隻黑頸鶴順利抵達大山包,包括大海子347隻、小海壩218隻、長會口26隻和殷家碑海子26隻。

「這些黑頸鶴中,大部分將在大山包越冬棲息200多天,小部分在大山包中轉休整、補充食物後,將飛往雲南曲靖會澤縣、巧家縣馬樹鎮、貴州威寧縣草海等地越冬棲息。」

據介紹,11月26日,共監測到1482隻黑頸鶴飛臨大山包,今後飛來大山包的黑頸鶴數量還在繼續增長中,預計在今年12月中旬達到數量頂峰。

2000多隻候鳥成飛來「湊熱鬧」

另據昭通大山包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監測發現,在大山包保護區,除了監測到黑頸鶴,還監測到灰鶴、斑頭雁、紅頭潛鴨、鳳頭潛鴨、白眼潛鴨、針尾鴨、赤麻鴨、綠頭鴨、綠翅鴨、普通秋沙鴨、鳳頭鸊鷉、小鸊鷉、白骨頂、紅嘴鷗、蒼鷺等15種遷徙性水鳥,共計2000多隻,讓大山包成為鳥類天堂。

大山包保護區,是我國現有的64塊國際重要溼地之一,是世界瀕危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黑頸鶴最重要最集中的越冬棲息地之一,也是黑頸鶴遷往曲靖會澤縣念湖、貴州威寧縣草海、巧家馬樹大海子等溼地的中轉站。近年來,大山包保護區管護局通過恢復溼地、溼地生態補償、建設食物源基地、生態保護與扶貧相結合等多種管護措施,充分調動社區群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穩步改善黑頸鶴的棲息環境,飛抵大山包越冬的黑頸鶴數量穩定在1400隻左右,當地生物多樣性迅速豐富,榮獲「中國最美溼地」稱號。

當下,昭通大山包已進入觀鳥拍鳥季。(春城晚報-開屏新聞 記者申時勳 通訊員吳太平 王遠劍 鄭遠見)

來源:昆明信息港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數量已達1482隻!雲南昭通大山包迎來黑頸鶴遷徙高峰
    連日來,雲南昭通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迎來鶴群遷徙越冬高峰。據大山包保護區管護局統計的最新數據,截至11月26日10時,已發現1482隻黑頸鶴飛抵大山包越冬。保護區工作人員介紹,今年11月9日,首批9隻「
  • 1938隻!昭通大山包黑頸鶴遷徙期數量達到歷史最高
    央廣網昭通11月30日消息(記者陳鴻燕 通訊員蘇燕)昭通大山包保護區黑頸鶴遷徙數據今天達到1938隻。是迄今為止歷年來大山包監測到黑頸鶴數量的最高紀錄。其中大海子溼地1352隻、長會口238隻、海腦殼溼地283隻、殷家碑溼地65隻。水域面積41公頃大海子溼地,是目前我國已知密度最大的黑頸鶴越冬地之一。
  • 1938隻!昭通大山包黑頸鶴數量再創歷史新高,觀鶴指南來了
    黑頸鶴數量再創歷史新高近年來,隨著昭通大山包生態修復、溼地恢復、食物源基地、易地扶貧搬遷等生態項目的有效實施,當地生態環境逐步改善,為候鳥提供了優質的越冬棲息地,每年11月到次年3月飛到大山包越冬的黑頸鶴數量穩定在1400隻左右,約佔世界黑頸鶴數量的六分之一。
  • 「高清組圖」1717隻!雲南大山包越冬黑頸鶴數量創歷史新高
    供圖雲南網訊(記者 沈迅 通訊員 吳太平 鄭遠見)11月27日,雲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統計到越冬黑頸鶴1717隻,比2018年11月23日統計到的1623隻多了94隻,這是1990年建立大山包保護區以來越冬黑頸鶴數量的最高紀錄。
  • 1938隻!雲南大山包越冬黑頸鶴數量創歷史新高!雲南最佳觀鳥地圖速度收藏
    據云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11月30日監測統計發現,今年飛到大山包越冬黑頸鶴數量共有1938隻!!隨著深冬即將到來,今年數據還有可能再創新高,越來越多的黑頸鶴來雲南大山包越冬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雲南成為了眾多候鳥越冬的「伊甸園」。
  • 黑頸鶴抵達昭通大山包越冬
    本報訊(記者 沈迅 通訊員 鄭遠見) 11月9日,雲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監測中發現9隻黑頸鶴、2隻灰鶴在大海子溼地覓食,標誌著黑頸鶴先遣隊已抵達大山包保護區開始越冬。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黑頸鶴的重要越冬地和中轉站,經過多年保護管理,每年到此越冬的黑頸鶴種群穩定在1200隻至1400隻。接下來的幾天,如果天氣晴朗,黑頸鶴大部隊將陸續到達。大山包保護區管護局將加強巡護監測,確保黑頸鶴安全越冬。來源: 雲南日報
  • 首批黑頸鶴到達昭通大山包保護區
    2020年11月9號,昭通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監測過程中,發現大海子溼地內有9隻黑頸鶴、2隻灰鶴在覓食,標誌著首批黑頸鶴已經順利到達大山包保護區開啟今年的越冬生活。>大山包位於昭通市西部
  • 1938隻!佔全球1/6!雲南大山包黑頸鶴數再創歷史新高
    繼11月27日遷徙到昭通大山包的黑頸鶴1717隻,創歷年最高記錄後,11月30日,大山包保護區黑頸鶴遷徙數據再破紀錄,達1938隻,是至今為止歷年來大山包監測到黑頸鶴數量的最高紀錄。其中大海子溼地1352隻、長會口238隻、海腦殼溼地283隻、殷家碑溼地52隻。水域面積41公頃大海子溼地, 是目前我國已知密度最大的黑頸鶴越冬地之一。
  • 瀕危水鳥黑頸長腳鷸來撫順渾河「秀」長腿
    4月11日,撫順攝影愛好者肖楓在渾河邊採風時,拍攝到一種不太常見的水鳥——黑頸長腳鷸(yù)。這種鳥腿部細長,姿態優雅,十分罕見。據肖楓介紹,近日他聽朋友介紹,撫順渾河上出現了一種不曾見過的水鳥,非常漂亮。
  • 首批黑頸鶴到達昭通大山包保護區 開啟2020年越冬模式
    央廣網昭通11月10日消息(記者陳鴻燕 通訊員蘇燕 趙子蛟)2020年11月9日,昭通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監測過程中,發現大海子溼地內有9隻黑頸鶴、2隻灰鶴在覓食,標誌著首批黑頸鶴已經順利到達大山包保護區開啟今年的越冬生活
  • 黑頸鶴 | 若爾蓋的鶴寶寶移居昭通大山包過冬!
    11月24日,大山包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在開展巡護工作過程中,監測到一個由三隻黑頸鶴組成的家庭鶴正在大海子溼地附近覓食,經工作人員仔細觀察,其中一隻黑頸鶴亞成體非常特殊,其右腿佩戴著編號為R13字樣的紅色彩環,小傢伙在其父母的守護下,時而漫步、時而抬頭張望、時而低頭覓食、時而梳理羽毛、時而展翅高飛,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顯得十分悠閒,其樂融融,這也意味著它們一家將要暫時安家於大山包
  • 黑頸鶴|若爾蓋的鶴寶寶移居昭通大山包過冬
    11月24日,大山包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在開展巡護工作過程中,監測到一個由三隻黑頸鶴組成的家庭鶴正在大海子溼地附近覓食多年的研究數據表明:按繁殖地的分布特點,世界瀕危物種、我國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黑頸鶴被分為東部種群、中部種群和西部種群,而遷至大山包越冬的黑頸鶴屬於東部種群
  • 大山包黑頸鶴今年來的最多
    1717隻,這是雲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1月27日監測統計到的黑頸鶴觀測數據,這個數據刷新了保護區從自11月9日,首批9隻黑頸鶴先遣隊飛抵大山包保護區後,一批接一批黑頸鶴陸續遷飛而來。11月23日實地監測數據顯示有617隻,26日增至1482隻。27日監測統計到1717隻,其中大海子夜宿地1424隻、小海壩夜宿地268隻、長會口夜宿地25隻、勒力寨夜宿地因為有霧暫未統計到黑頸鶴具體數量,這是大山包保護區1990年成立並有黑頸鶴數量觀測數據以來的歷史最高值。
  • 從「人鶴爭地」到「人退鶴來」——雲南大山包環境整治促進人與...
    在位於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的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發生著從「人鶴爭地」到「人退鶴來」的轉變。最新統計顯示,今年來此越冬的黑頸鶴,從去年峰值的1400多隻增加到當前的1600多隻,再創歷史新高。  黑頸鶴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 淮濱淮南溼地發現黑頸鸊鷉,屬信陽市首次發現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胡巨成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楊晶晶 通訊員 彭大國 符浩10月25日,中國《鳥網》會員「淮南溼地」在淮濱縣淮南溼地方家湖保護站拍到四隻小水鳥,小鳥非常可人,經中國鳥網專家、信陽鳥類專家和資深觀鳥人確認,為中國極其稀少鳥種——黑頸鸊鷉(pìtī)。
  • 1717隻!雲南大山包越冬黑頸鶴數量創歷史新高
    【1717隻!雲南大山包越冬黑頸鶴數量創歷史新高】11月27日,雲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統計到越冬黑頸鶴1717隻,比2018年11月23日統計到的1623隻多了94隻,這是1990年建立大山包保護區以來越冬黑頸鶴數量的最高紀錄
  • 信陽淮濱:淮南溼地發現黑頸鸊鷉,屬信陽市首次發現
    10月25日,中國《鳥網》會員「淮南溼地」在淮濱縣淮南溼地方家湖保護站拍到四隻小水鳥該縣林業局局長彭大國高興地說:「這說明我們近些年致力於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環境等溼地資源的工作得到了大自然的認可,淮南溼地生態系統的自然性、完整性、穩定性逐年增強,這裡已經成為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據了解,黑頸鸊鷉(pìtī)為鸊鷉目鸊鷉科下的一種中型水鳥, 分布於美洲地區和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個體較角鸊鷉稍小,體長25-34釐米,體重不到0.5千克。
  • 「唱響烏蒙」昭通旅遊歌曲徵集大賽公告!
    昭通古稱「朱提」「烏蒙」,早在距今約10萬年前,就有早期智人在這裡繁衍生息。「望帝故裡」「漢洗之鄉」「袁滋題記摩崖」見證著昭通的發展與進步,訴說著昭通的歷史與文明。昭通是雲南最早建制的地方,自西漢建元六年至唐天寶年間,以「朱提」為名,納入中央王朝的管轄長達800多年。唐代之後,宋封烏蒙,元置烏蒙路,明置烏蒙府,清改烏蒙為昭通。民國時期,昭通在雲南政治上的影響深遠,是當時的第二大城市,第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小昆明」之稱。【勝利起點】
  • 萬鳥翔集 數萬隻越冬候鳥飛抵烏審旗薩拉烏蘇國家...
    萬鳥翔集 數萬隻越冬候鳥飛抵烏審旗薩拉烏蘇國家溼地公園 2021-01-06 18: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昭通巧家紅山鄉:培優「蠟蟲」特色產業,鼓起群眾「錢袋子」
    昭通巧家紅山鄉:培優「蠟蟲」特色產業,鼓起群眾「錢袋子」 2020-05-14 04: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